一种纱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8148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纱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纱线。
背景技术
竹节纱是纱疵的一种,经历工艺技术人员改进,使得这种“纱疵”能根据设计要求分布在纱线和面料上,而产生了竹节纱工艺和竹节纱产品。段彩纱也是竹节纱的一种,它的竹节产生是在节长范围加入另外一根粗纱,且喂入量控制很小,使得加捻完成后的纱线结构接近平纱,如果加入的另外一个粗纱是异色的,那么纱线结构上就会出现节长、节距上颜色交替变化,而称为段彩纱。当前,在三罗拉环锭纺纱设备上,加装段彩纱控制器,对中罗拉、后罗拉的传动进行改造,让一根粗纱须条直接喂入中罗拉,进入前牵伸区;另外一根粗纱,由后罗拉喂入,在段彩纱控制器的作用下,后罗拉根据节距、节长分布出现间歇式低速运动,节长范围内,由后罗拉喂入前牵伸区的粗纱须条与中罗拉的粗纱须条在节长范围内进一步赛络加捻而纺制成段彩纱。在一些情况下如果把后罗拉粗纱纱喂入量加大,让段彩纱在节长范围内也出现竹节,则这种纱线被称之为段彩竹节纱。综合段彩纱和竹节纱的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种一根粗纱起竹节、一根粗纱起段彩的新型风格的结构纱线。而且生产设备升级改造简单,面料从色彩和肌理上都增加了层次感,风格较好,较好的演绎了色纺纱的时尚、科技等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纱线,复合了段彩纱、竹节纱的特点,增加面料色彩和肌理的层次感,适合开发流行面料。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纱线,所述纱线上间隔设置有凸起竹节段,所述各凸起竹节段之间为基纱段,所述基纱段由两股须条经赛络加捻构成。所述两股须条的成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的,所述凸起竹节段的形状包括矩形、平行四边形、梭形等。优选的,所述凸起竹节段的节长为5mm-50mm,所述基纱段的段长为10mm-200mm。优选的,所述凸起竹节段的直径为O. 6mm-3mm。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纱线,采用一种特殊的赛络竹节纱装置制备,在三罗拉牵伸机构中,粗纱A经双喇叭口一侧喂入中罗拉进入前区牵伸,粗纱B由后罗拉喂入,经双喇叭口另外一侧喂入中罗拉,进入前区牵伸。在控制仪器的作用下,在一组参数内,节距范围内中罗拉正常运动,后罗拉停止;节长范围内中罗拉正常运动,后罗拉低速运动,产生段彩。在一组参数内,节距范围内中罗拉正常运动,后罗拉停止;节长范围内中罗拉加速运动,产生竹节,后罗拉停止或者延迟一段时间后低速运动一段可控长度。设置不同的节距、节长参数,基于纱支的平均号数或者顺序读取设定的多组参数,可以得到竹节纱和段彩纱在面料上的长度、密度、光泽等出现丰富的分布。本实用新型所构成的纱线结构中,一根须条在中罗拉竹节纱控制器的作用下,产生了凸起的竹节,相邻的两个凸起的竹节间的纱线为基纱,而且基纱上在段彩纱控制器作用下,选择一个片段长度与另外一个须条赛络加捻而成异色的段彩纱,通过段彩纱控制器的作用,可以控制段彩纱在两个凸起竹节基纱的片段长度和分布情况。本实用新型上中罗拉竹节控制器和后罗拉段彩纱控制器共同组成一种特殊的赛络竹节纱装置。本实用新型上,两股须条的组合原料成分可以是相同的纤维,也可以是不同纤维,后罗拉喂入的粗纱须条B定量为主纱定量的3/4。本实用新型两种须条采用色纺纱的色棉混纺工艺,更加渲染色纺面料的色彩景深感。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通过三罗拉牵伸机构的生产方式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I凸起竹节段2基纱段3 须条 B4 须条 A5后罗拉6中喇叭口7中罗拉8前罗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纱线,所述纱线上间隔设置有凸起竹节段(1),各凸起竹节段(I)之间为基纱段(2),基纱段(2)由两股须条经赛络加捻构成。具体的,凸起竹节段(I)的形状包括矩形、平行四边形、梭形等。[0033]具体的,凸起竹节段(I)的节长为5mm — 50mm,基纱段(2)的段长为IOmm — 200mm。具体的,凸起竹节段(I)的直径为O. 6mm-3mm。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方法为,须条A (4)为主纱,从中喇叭口(6)穿入,进入中罗拉(7);须条B (3)为辅纱,按照正常纺纱路线,从后罗拉(5)喂入,经中喇叭口(6),进入中罗拉(7),两股须条再前牵伸区能汇合。纺纱过程中,在特定的控制器作用下,出现以下三种罗拉运动情况在一定节长范围内,中罗拉(7)加速,且后罗拉(5)低速或者停止运动,使得主纱A (4)产生设定粗度的竹节;在一定节距范围内,中罗拉(7)正常纺纱速度,且后罗拉(5)停止运动,由须条A (4)独立成纱;在一定节长范围内,后罗拉(5)低速运动,须条B (3)喂入前区牵伸与须条A (4)汇合,再赛络纺成纱。这三种运动情况,设计成相同或者不同节长、节距的数组,让控制器有规律或者无规律的读取,纺制成不同结构的竹节和段彩风格糅合的纱线。本实用新型两种须条采用色纺纱的色棉混纺工艺,更加渲染色纺面料的色彩景深感。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上间隔设置有凸起竹节段(1),所述各凸起竹节段(I)之间为基纱段(2 ),所述基纱段(2 )由两股须条经赛络加捻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竹节段(I)的形状包括矩形、平行四边形、梭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竹节段(I)的节长为5mm—50mm,所述基纱段(2)的段长为IOmm—20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竹节段(I)的直径为0.6mm-3mm 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纱线。一种纱线,所述纱线上间隔设置有凸起竹节段,所述各凸起竹节段之间为基纱段,所述基纱段由两股须条经赛络加捻构成。本实用新型两种须条采用色纺纱的色棉混纺工艺,更加渲染色纺面料的色彩景深感。
文档编号D02G3/34GK202913142SQ201220479710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9日
发明者胡益成, 刘晓娜 申请人:浙江华孚色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