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穿线装置及缝纫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70310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缝纫机的穿线装置及缝纫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的穿线装置及缝纫机,可从针孔更确实地抽出线。穿线装置包括:针杆支撑部,安装着针杆,所述针杆保持具有针孔的针;穿线轴,可上下移动且可转动地被支撑;线保持机构,由穿线轴保持,在针孔的前表面使线以成为水平的方式绷直;及穿线机构,由穿线轴保持,且具有穿线针钩,所述穿线针钩利用穿线轴的转动而在针孔中出没;且穿线针钩于前端部分具有捕捉线的捕捉部,捕捉部包含供线出入的线通路、及保持线的线保持空间,且线通路是以变得最窄的部分的宽度窄于线保持空间的宽度的方式形成。
【专利说明】缝纫机的穿线装置及缝纫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缝纫机的线插通至缝针的针孔中的缝纫机的穿线装置及缝纫机。

【背景技术】
[0002]以往,为了对缝纫机的缝针穿线,提出了各种穿线装置。例如,专利文献I所示的穿线装置具有在前端形成着捕捉线的锁部的穿线针钩(hook)。该穿线针钩通过利用线保持机构而捕捉以在针的针孔附近绷直的状态拉伸的线,并从针孔抽出而进行穿线动作。
[0003]在穿线装置中,从针孔抽出的穿线针钩为了更确实地将线从针孔抽出,而向针孔的上方向移动。在该上方向的移动中,利用针孔中的摩擦力或线本身的重量,使线脱离针钩的钩部,从而完成穿线动作。
[0004][【背景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特开平8-1736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欲解决的课题
[0008]然而,在针钩捕捉到线的时刻,利用线保持机构而拉伸在针孔附近的线的绷直开始松弛。然后,当捕捉到线的针钩从针孔中抽出时,线脱离线保持机构,因此线的绷直急速地减少。因此,有在针钩从针孔抽出的时刻线脱离针钩的钩部,穿线动作在线仅从针孔中抽出少量的状态下结束的问题。
[0009]仅抽出少量的状态的线停留在针孔附近。因此,缝纫机的作业者必须通过以手指捏住位于针孔附近的线并抽出来完成穿线动作,穿线作业变得繁琐。另外,当捏住位于针孔附近的线时,难以捏住线而不触碰针,在安全性的方面存在问题。
[0010]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技术之问题点而提出,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更确实地从针孔抽出线的缝纫机的穿线装置及缝纫机。
[0011]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0012]用以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的缝纫机的穿线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针杆(needlebar)支撑部,安装着针杆,所述针杆保持具有针孔的针;穿线轴,可上下移动且可转动地被支撑;线保持机构,由所述穿线轴保持,且在所述针孔的前表面使所述线以成为大致水平的方式绷直;及穿线机构,由所述穿线轴保持,且包括针钩,所述针钩利用所述穿线轴的转动而在所述针孔中出没;且所述针钩包括在前端部分捕捉线的捕捉部,所述捕捉部包括供所述线出入的线通路、及保持所述线的线保持空间,且所述线通路是以变得最窄的部分的宽度窄于所述线保持空间的宽度的方式形成。
[0013]所述线是以绷直的状态在所述线通路中出入,且也能够以所述线通路变得最窄的部分的宽度窄于所述线未绷直的状态下的所述线的外径的方式形成。
[0014]也可在所述线通路设置凸部。所述针钩的前端形成为钩形状,且所述线通路也可由所述钩形状的根部部分与前端部分形成,且在所述根部部分或前端部分形成着凸部。
[0015]所述针钩也可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地设置,且所述凸部是以前端部分朝向所述针钩的移动方向的方式设置。所述凸部也可为带圆弧的形状。
[0016]用以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的缝纫机也可包括所述穿线装置。
[0017]发明的效果
[0018]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一种可更确实地从针孔抽出线的缝纫机的穿线装置及缝纫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具有穿线保持机构的穿线装置、及作为穿线装置的驱动源的电动机(motor)部的立体图。
[0020]图2是驱动穿线装置的电动机部的立体图。
[0021]图3是表示穿线装置的各机构的构成的前视图。
[0022]图4是表示穿线装置的立体图。
[0023]图5是表示穿线装置的前视图。
[0024]图6是表示穿线装置的后视图。
[0025]图7是表示穿线装置的针杆支撑部的分解立体图。
[0026]图8是表示穿线装置的穿线轴部的分解立体图。
[0027]图9是表示穿线装置的线保持机构的立体图。
[0028]图10是表示穿线装置的线保持机构的前视图。
[0029]图11是表示穿线装置的线保持机构的侧视图。
[0030]图12 (a)、图12(b)是表示安装于穿线装置的线保持机构的板簧的图,图12 (a)是立体图,图12(b)是侧视图。
[0031]图13(a)、图13(b)是表示在穿线装置的线保持机构安装着板簧的状态的图,图13(a)是侧视图,图13(b)是图13(a)的以圆圈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0032]图14是表示穿线装置的穿线机构的立体图。
[0033]图15是表示穿线装置的穿线机构的前视图。
[0034]图16是表示穿线装置的穿线机构的侧视图。
[0035]图17是表示穿线机构的穿线针钩的立体图。
[0036]图18是表示穿线机构的穿线针钩的侧视图。
[0037]图19是表示穿线机构的穿线针钩的立体图。
[0038]图20是表示穿线机构的穿线针钩的侧视图。
[0039]图21是表示穿线装置中,由作业者进行的挂线作业结束的状态的立体图。
[0040]图22是表示由作业者进行的挂线作业完成的状态的部分放大图。
[0041]图23是表示压线部接触上线的状态的部分放大图。
[0042]图24是表示穿线装置中,下降至针孔附近的线保持机构及穿线机构的立体图。
[0043]图25 (a)、图25 (b)、图25 (c)是表示穿线装置中,线保持机构及穿线机构的穿线动作的俯视图。
[0044]图26是表示穿线装置中,转动的线保持机构及穿线机构的立体图。
[0045]图27是表示穿线装置中,穿线机构捕捉上线的状态的立体图。
[0046]图28是表示穿线装置中,穿线机构捕捉上线的状态的侧视图。
[0047]图29是表示穿线装置中,穿线针钩捕捉上线的状态的放大图。
[0048]符号的说明
[0049]10:针杆支撑体
[0050]1a:上针杆支撑部
[0051]1b:下针杆支撑部
[0052]1c:轴承部
[0053]11、25:弹簧
[0054]12:针杆
[0055]13:针夹
[0056]13a:挂线部
[0057]14:限位销
[0058]20:穿线轴
[0059]21:导轴
[0060]21a:导件
[0061]22:连接构件
[0062]22a:第I连接板
[0063]22b:第2连接板
[0064]23:销
[0065]24:连杆
[0066]30:夹线部
[0067]30a:夹线面
[0068]30b:导件
[0069]30c:挂线槽
[0070]31:轴承孔
[0071]32:销
[0072]33:压线部
[0073]33a:压线爪
[0074]34:板簧
[0075]40:针钩固定座
[0076]41:轴承孔
[0077]42:连接孔
[0078]43:穿线针钩
[0079]43a、43b:凸部
[0080]44:导引板
[0081]al、bl:针杆支撑孔
[0082]b2、c2:穿线轴支撑孔
[0083]b3、c3:导轴支撑孔
[0084]A:穿线装置
[0085]Al:针杆支撑部
[0086]A2:穿线轴部
[0087]A3:线保持机构
[0088]A4:穿线机构
[0089]B:电动机部
[0090]B1:电动机
[0091]B2:齿轮
[0092]B3:臂部
[0093]H:针孔
[0094]N:针
[0095]O:捕捉部
[0096]01:线通路
[0097]02:线保持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98][1.第I实施方式]
[0099]以下,对将本发明应用于缝纫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可应用于锁式线迹缝纫机或多针缝纫机等各种缝纫机,且可应用于现有及将来可利用的缝纫机。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存在将作业者相对于缝纫机所处的方向设为前方,且将从作业者观察的左右设为左右而进行说明的情况。另外,存在将供给上线(needle thread)的一侧设为上方而进行说明的情况。
[0100][1.1 构成]
[0101]以下,对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一面参照图式一面进行详细说明。首先,参照图1?图3,对缝纫机的穿线装置A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穿线装置A安装着电动机部B。在本实施方式中,设为穿线装置A由电动机部B驱动而进行说明。此外,穿线装置A的驱动机构并不限定于利用电动机部B而进行驱动,也可使用其他驱动机构,或以手动进行驱动。
[0102]电动机部B是驱动穿线装置A的机构,如图2所示,包含电动机B 1、齿轮(gear)B2、及臂部(arm)B3。臂部B3设置为通过将电动机BI的旋转运动经由齿轮B2传递至臂部B3而可上下移动。臂部B3的前端部分是连结于下述穿线装置A的连杆(lever) 24。穿线装置A由于下述连杆24连结于臂部B3,因此通过连动于臂部B3的上下移动而进行穿线动作。
[0103]穿线装置A是进行在针N的针孔H中穿线的动作的装置,如图3所示,具有针杆支撑部Al、穿线轴部A2、线保持机构A3、及穿线机构A4。在图3中,以斜线表示穿线轴部A2。以下,参照图4?图16,对各构件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0104](I)针杆支撑部Al
[0105]针杆支撑部Al是保持在前端部分安装针N的针杆12的构件。如图4?图7所示,针杆支撑部Al具有针杆支撑体10。
[0106](a)针杆支撑体10
[0107]针杆支撑体10是以成为大致平行的方式支撑针杆12、下述穿线轴20及导轴21的构件。针杆支撑体10是安装于未图示的缝纫机框架(frame),且支撑针杆12使其可沿与上下移动及送布方向正交的方向(左右)摇动。
[0108]如图7所示,在针杆支撑体10的侧面的上端侧,设置着上针杆支撑部10a。另外,在针杆支撑体10中,在设置着上针杆支撑部1a的侧面的下端,设置着下针杆支撑部10b。在上针杆支撑部10a,设置着针杆支撑孔al。在下针杆支撑部10b,设置着针杆支撑孔bl、穿线轴支撑孔b2、及导轴支撑孔b3(图示于图5中)。针杆支撑体10以针杆支撑孔al及针杆支撑孔bl来支撑针杆12。
[0109]在针杆支撑体10的上针杆支撑部1a与下针杆支撑部1b之间,设置着作为支撑下述穿线轴20及导轴21的构件的轴承部10c。在轴承部10c,设置着穿线轴支撑孔c2及导轴支撑孔c3 (图示于图6中)。针杆支撑体10以穿线轴支撑孔b2及穿线轴支撑孔c2来支撑穿线轴20,且以导轴支撑孔b3及导轴支撑孔c3来支撑导轴21。
[0110]在针杆支撑体10的上端侧,在设置着上针杆支撑体1a的侧面的相反侧的侧面,安装着弹簧11的一端。弹簧11的另一端是安装于下述穿线轴部A2的连杆24。
[0111](b)针杆 12
[0112]针杆12如图7所示,是在前端部分安装针N的棒状的构件。针杆12是以上端侧插入至上针杆支撑部1a的针杆支撑孔al,且下端侧插入至下针杆支撑部1b的针杆支撑孔bl,从而成为可进行上下方向的滑动的方式由针杆支撑体10支撑。在针杆12安装着针夹 13 及限位销(pin stopper) 14。
[0113]针夹13是用以将针N固定于针杆12并保持的构件,设置在针杆12的前端(下端)部分。利用针夹13,以使针N的针孔H朝向缝纫机的缝制方向(前后方向)的方式通过螺旋固定而在针杆12固定针N。另外,在针夹13设置着挂线部13a。在挂线部13a挂设从未图示的作为上线供给源的线轴供给的上线。
[0114]限位销14是限制线保持机构A3及穿线机构A4的下降位置的构件。在限位销14,当线保持机构A3及穿线机构A4到达针N的针孔H的位置时,接触下述穿线轴20的销(pin) 23,从而使穿线轴20及线保持机构A3及穿线机构A4的下降停止,并沿穿线轴20的周方向转动。限位销14在针杆12中,安装于可利用与销23的接触,而使线保持机构A3及穿线机构A4到达针孔H的位置的位置。限位销14具有使销23停止的停止用突起、及具有空间而保持销23的保持槽(参照图5)。
[0115](2)穿线轴部A2
[0116]穿线轴部A2是连结线保持机构A3及穿线机构A4,且使这些机构进行上下移动及转动的构件,由针杆支撑体10支撑。穿线轴部A2使线保持机构A3及穿线机构A4从针夹13附近的高度(待机位置)起至可于针N的针孔H中穿线的高度(穿线位置)为止进行上下移动。如图4?图6及图8所示,穿线轴部A2具有穿线轴20、导轴21、及连接(link)构件22。
[0117](a)穿线轴 2O
[0118]穿线轴20是成为使线保持机构A3及穿线机构A4进行上下移动及转动的轴的棒状的构件。穿线轴20如图6所示,是以上端侧插入至轴承部1c的穿线轴支撑孔c2,且下端侧插入至下针杆支撑部1b的穿线轴支撑孔b2,从而可进行上下方向的滑动及转动的方式由针杆支撑体10支撑。如图8所示,在穿线轴20安装着销23、连杆24、及弹簧25。另夕卜,如图5所示,在穿线轴20的下端安装着线保持机构A3及穿线机构A4。
[0119]销23如上所述,具有接触针杆12的限位销14,使穿线轴20的下降停止,并使穿线轴20沿周方向转动的作用,且设置在穿线轴20的上端侧。销23是以在穿线轴20的上端侦牝与穿线轴20的轴方向成大致直角的方式贯通并固着。销23是以两端从穿线轴20的直径方向向外部突出的方式设置。
[0120]连杆24是连结于电动机部B的臂部B3,通过臂部B3的上下移动而移动的构件,且设置在穿线轴20的上端侧。连杆24具有供导轴21的上端侧插入的孔。在连杆24设置着使穿线轴20转动的凸轮(cam)机构。
[0121]另外,如图4所示,在连杆24,安装着一端安装于针杆支撑体10的弹簧11的另一端。因此,弹簧11成为架设于针杆支撑体10与连杆24之间,利用弹簧11的弹簧的弹力,而对连结于穿线轴部A2的线保持机构A3及穿线机构A4向上方赋能。
[0122]弹簧25是对穿线轴20向上方赋能的构件,且在穿线轴20中,安装于销23的下方。在销23的下方,弹簧25是以位于针杆支撑体10的轴承部1c与销23之间的方式安装。弹簧25具有在接触轴承部1c的情况下,利用其弹力而对穿线轴20向上方赋能的作用。
[0123](b)导轴 21
[0124]导轴21是成为使线保持机构A3向穿线轴20的转动方向的反方向转动的导件(guide)的棒状构件。如图6所示,导轴21是以上端侧插入至轴承部1c的导轴支撑孔c3,且下端侧插入至下针杆支撑部1b的导轴支撑孔b3,从而成为可进行上下方向的滑动及转动的方式由针杆支撑体10支撑。导轴21的上端安装于穿线轴20的连杆24,从而与穿线轴20同步地进行上下移动及转动。在导轴21的下端,安装着在底面具有导件槽的导件21a。在导件21a的一端,插入有穿线轴20。在导件21a连结有连接构件22。
[0125](C)连接构件22
[0126]连接构件22是用以连动于穿线轴20的转动,以线保持机构A3的穿线轴20为中心,向穿线轴20的转动方向的反方向转动的构件。连接构件22包含第I连接板22a、及第2连接板22b。从第2连接板22b突出的销贯通第I连接板22a的孔而嵌入至导件21a的导件槽。分别在第I连接板22a连结有线保持机构A3,在第2连接板22b连结有穿线机构A4。
[0127](3)线保持机构A3
[0128]线保持机构A3是保持挂设于针杆12的挂线部13a的上线的端部侧的构件。如图4?图6及图9?图11所示,线保持机构A3具有可上下移动地设置,且夹住挂设于挂线部13a的线的端部的夹线部30。如图9所示,在夹线部30形成着轴承孔31与销32。夹线部30通过在轴承孔31固定穿线轴20,而可转动地安装在穿线轴20的下部。夹线部30利用销32而与第一连接板22a连结。另外,在夹线部30安装着压线部33与板簧34。
[0129](a)夹线部 30
[0130]夹线部30是夹住上线的端部的构件。如图4所示,固定于穿线轴20的夹线部30是以当线保持机构A3位于待机位置时,向针N侧弯曲的方式设置着夹线面30a。如图11所示,在夹线面30a形成着V字状的导件30b。以从该导件30b连续的方式,以切入的方式形成着具有可夹持上线的程度的宽度的挂线槽30c。上线通过以滑入的方式插入至该挂线槽30c,而由夹线部30夹持。挂线槽30c也可通过朝向切口的末端而宽度逐渐变窄地形成而设为V字状的切口,从而可更牢固地保持上线。
[0131](b)压线部 33
[0132]压线部33是接触挂设于挂线部13a与夹线部30的上线的构件。压线部33通过接触上线,而导引上线的位置,并且使上线绷直。即,通过于线保持机构A3及穿线机构A4从待机位置向穿线位置移动时,使压线部33接触上线,而上线以位于针N的针孔H的前表面的方式受到导引。另外,通过使压线部33接触上线,而在针孔H的前表面,上线以成为大致水平的方式绷直。
[0133]压线部33是以与夹线部30保持规定的位置关系的方式设置。如图9及图10所示,压线部33是形成于轴承孔31与夹线部30之间,因此当线保持机构A3插通至穿线轴20时,成为设置在夹线部30与作为线供给源侧的挂线部13a之间。
[0134]压线部33是与夹线面30a大致平行地设置的、从夹线面30a侧观察时为L字状的板构件。即,具有安装于夹线部30的面、及与其边正交而接触上线的面。此外,压线部33的形状并不限定于L字状,也可设为方形的压线部33而以其下表面接触线。
[0135]压线部33的下表面能够以与作为夹线位置的夹线部30的挂线槽30b成为大致平行的方式设置。更优选为,如图10及11所示,压线爪33a的下表面能够以比夹线部30的挂线槽30b的位置更靠下方的方式设置。压线部33通过以与夹线部30保持所述位置关系的方式设置而接触上线。
[0136]在压线部33,以从接触上线的面的端部向水平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着压线爪33a。压线爪33a是当夹线部30b下降至挂线部13a的更下侧时,最先接触上线的构件。另夕卜,压线爪33a的下表面是以成为随着接近前端而朝向下方的倾斜面的方式形成。
[0137](C)板簧 34
[0138]板簧34是对由夹线部30夹住的上线赋予张力的构件,且安装于夹线部30。如图12 (a)、图12 (b)所示,板簧34是安装于形成导件30b与挂线槽30c的在上下方向上对向的面中的位于上方的面侧。以下,将位于上方的面设为上表面,并将对向的位于下方的面设为下表面而进行说明。
[0139]板簧34如图13 (a)、图13 (b)的放大图所示,是以覆盖形成导件30b及挂线槽30c的上表面的方式安装。板簧34在挂线槽30c形成为V字状的情况下,可配合于挂线槽30c的上表面的形状地进行加工。此外,也可通过将挂线槽30c设为单纯的切口,并在板簧34的上表面设置倾斜面而形成V字状的挂线槽30c。
[0140]板簧34朝向下方赋能。因此,于在挂线槽30c挂设有上线的情况下,成为向按压上线的方向赋能。利用该作用力,而更牢固地保持由夹线部30夹住的上线,另外,提升在穿线位置拉伸的线的绷直程度。此外,作为对上线赋予张力的构件,并不限定于板簧,也可使用橡胶等弹性构件。另外,也可设为在形成导件30b及挂线槽30c的下表面安装张力赋予构件,从而朝向上方赋能的构成。
[0141](4)穿线机构A4
[0142]穿线机构A4是用以将挂设于挂线部13a与夹线部30的上线穿入针N的针孔H的构件。如图4?图6所示,穿线机构A4与线保持机构A3是以隔着穿线轴20而对向的方式设置。穿线机构A4如以下说明般,具有如下构成:线保持机构A3使保持于针N的前表面的上线从针N的后表面进入针孔H并卡住后后退,由此可在针孔H中穿入上线。
[0143]穿线机构A4具有作为连结穿线轴20与穿线机构A4的构件的针钩固定座(hookholder)40。针钩固定座40如图4及5所示,具有轴承孔41与连接孔42。针钩固定座40通过在轴承孔41固定穿线轴20,而以沿与穿线轴20的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转动的方式一体地安装于穿线轴20的下部。针钩固定座40利用连接孔42而与第2连接板22b连结。另夕卜,在针钩固定座40安装着穿线针钩43与两片导引板44。
[0144](a)穿线针钩43
[0145]如图14?图16所示,穿线针钩43是利用钩状爪勾住上线而穿入针孔H的构件。穿线针钩43是以利用穿线轴20的旋转而与针钩固定座40共同转动,从而在针H针孔N中出没的方式构成。穿线针钩43的前端部分形成为可插入针H的针孔N的大小的钩状。
[0146]在图17?图20中,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穿线装置A中使用的穿线针钩43的例。穿线针钩43如图18所示,在前端部分具有捕捉线的捕捉部O。该捕捉部O包含供线出入的线通路01及保持由穿线针钩43捕捉的线的线保持空间02。线通路01是以线通路01变得最窄的部分的宽度窄于线保持空间02的宽度的方式形成。线保持空间02具有可充分地保持线的程度以上的宽度即可。
[0147]如下所述,穿线针钩43捕捉以绷直的状态拉伸的线。即,线是以绷直的状态通过线通路01。在该情况下,线通路01也能够以线通路01变得最窄的部分的宽度窄于线未绷直的状态下的线的外径的方式形成。即,以与由穿线针钩43捕捉的线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的长度短于未绷直的线的外径的方式形成。
[0148]线通路01变得最窄的部分的宽度可根据穿线针钩43捕捉的线的粗度而适当设计。但如下所述,优选设计为绷直的状态的线可出入的宽度,且可防止绷直松弛的状态的线从线保持空间02中释放的宽度。
[0149]图17?图20所示的穿线针钩43的例是通过对如上所述的具有线通路01的穿线针钩43,在线通路01设置凸部而形成的。凸部具有通过形成于线通路01而缩窄线通路01的宽度的作用。在图17?图20的穿线针钩43,线通路01是由形成穿线针钩43的钩形状的根部部分与前端部分形成。
[0150]另外,图17及图18是在形成穿线针钩43的钩形状的前端部分设置凸部43a而成的。另外,图19及图20是在形成穿线针钩43的钩形状的根部部分设置凸部43b而成的。此外,也可于在线通路01中对向的两个面、即钩形状的前端部分及根部部分设置凸部,从而使线通路01的宽度变窄。
[0151 ] 如下所述,穿线针钩43在以捕捉到线的状态从针孔H抽出后,沿针孔的上下方向移动。在该情况下,优选凸部是以前端部分朝向穿线针钩43的移动方向方式设置。凸部的前端部分在凸部为半球状的情况下是指其顶点,在为方形的情况下是指其顶边。
[0152]如下所述,例如,在穿线针钩43以捕捉到线的状态向上方移动的情况下,优选凸部是设置在形成穿线针钩43的钩形状的前端部分。通过在钩形状的前端部分设置凸部,而成为在穿线针钩43的与移动方向对向的部分、即在形成线通路01的面中的下侧设置凸部。此外,在穿线针钩43向上方移动的情况下,也可在钩形状的根部部分设置凸部。
[0153]另外,凸部也可设为带圆弧的形状。通过设为带圆弧的形状,而可防止线在出入时受损。所谓带圆弧的形状意为具有曲面形状,且不存在具有顶点的角。曲面形状并不限定于正圆的弧的形状,只要不存在角即可视为曲面形状。尤其,优选将在线通路01出入的线接触的部分设为带圆弧的形状,以使出入时线不会卡在凸部。
[0154](b)导引板 44
[0155]导引板44是当上线配置于针H的针孔N前时,将上线沿上下方向导引至适合穿线针钩40捕捉上线的位置的构件。导引板44如图16所示,是以夹持穿线针钩43的方式设置,且与穿线针钩43同样地,利用穿线轴20的旋转而与针钩固定座40共同转动。
[0156][1.2 动作]
[0157]对具有如上的线保持机构A3的穿线装置A的穿线的动作例进行说明。首先,对由作业者进行的挂线作业进行说明。挂线作业是在线保持器机构A3及穿线机构A4位于待机位置的状态下进行的。
[0158]对于从线轴被导引至针杆12附近的上线,由缝纫机的作业者进行的挂线作业为以下两种作业。
[0159](I)在针杆12的挂线部13a挂设上线。
[0160](2)将挂设于挂线部13a的上线的端部侧挂设在夹线部30。
[0161]在所述(2)中,夹线部30的挂线槽30c形成为朝向切口的末端而宽度变窄,因此得以确实地保持上线。另外,板簧34对被夹持的线向下方赋能,因此上线保持的确实性提闻。
[0162]将在挂线部13a及夹线部30挂设有上线的状态的穿线装置A示于图21及图22。从图22的部分放大图也明显可知,上线只挂设于挂线部13a及夹线部30这两点,尚未具有绷直状态。
[0163]其次,对利用穿线装置A而进行的穿线动作进行说明。电动机部B的电动机BI被驱动,使臂部B3向下方移动。这时,与臂部B3连结的连杆24也抵抗安装于连杆24的弹簧11的力而向下方移动。由于在连杆24连结有穿线轴20与导轴21,因此穿线轴20及导轴21也向下方移动。
[0164]在穿线轴20安装着线保持机构A3及穿线机构A4。因此,线保持机构A3及穿线机构A4也从待机位置向下方移动。这时,如图23所示,当线保持机构A3的下降开始时,在挂设于挂线部13a与夹线部30的上线,接触位于挂线部13a与夹线部30之间的压线部33的压线爪33a的下表面。
[0165]因此,利用压线部33而将挂设于挂线部13a与夹线部30的上线绷直。在压线部33的下表面设置在比夹线部30的夹线位置更靠下方的情况下,与设置在与夹线位置相同高度的情况相比,得以更强地绷直。另外,由于压线爪33a的前端部分向下方侧倾斜,因此上线被诱导至作为压线位置的压线爪33a的根部侧而不会脱离压线部33。
[0166]而且,利用电动机部B,使连杆24向下方移动至线保持机构A3及穿线机构A4可在针N的针孔H中穿线的位置。如图24所示,在下降至穿线位置的线保持装置A3中,挂设于挂线部13a与夹线部30的上线是利用压线部33而以隔出空间位于针N的针孔H的前表面的方式受到导引。另外,利用压线部33,而上线在针孔H的前表面被大致水平地拉伸,并保持对穿线动作而言充分的绷直状态。
[0167]此外,在从未图示的线轴起的上线供给路中上线被挂设于复数个挂线,因此在上线供给侧于上线产生阻力。因此,通过使压线部33接触并按压挂设于挂线部13a与夹线部30的线,从而上线可在针孔H前保持对穿线动作而言充分的绷直而拉伸。另外,利用板簧34而对挂设于夹线部30的上线向下方赋能,因此对上线施加张力,从而更确实地保持线的绷直状态。
[0168]当线保持机构A3与穿线机构A4下降至穿线位置时,穿线轴20的销24通过接触针杆12的限位销14的停止用突起而停止下降。在该状态下当连杆24进一步向下方移动时,利用设置在连杆24的凸轮机构而使销23转动。因此,使穿线轴20转动。
[0169]如图25 (a)、图25(b)、图25(c)及图26所示,穿线轴20通过转动而使安装于穿线轴20的穿线机构A4转动,并且也使线保持机构A3转动。穿线机构A4中,针钩固定座40沿与穿线轴20的转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转动。利用该转动,而使针钩固定座40向前方向转动,并使穿线针钩43插通至针N的针孔H中。
[0170]线保持机构A3通过连接构件22沿导件21a的导件槽移动,而沿穿线轴20的转动方向的反方向转动。利用该转动,而使线保持机构A3向后方向转动。因此,使通过挂设于挂线部13a与夹线部30且接触压线部33而绷直的上线向针N的针孔H的前表面移动。
[0171]这样一来,如图26?图28所示,从针孔H的后方插通至针孔H的穿线机构A4的穿线针钩43的钩状的前端部捕捉由线保持机构A3于针孔H的前表面保持的上线。此时,在线保持机构A3中保持为绷直状态的线利用穿线机构A4的导引板44,而以成为适合穿线针钩40捕捉线的位置的方式、即以线在针孔H的前表面成为水平的方式受到导引。
[0172]由于线利用线保持机构A3而保持绷直状态,所以线的外径与未绷直的状态相比变细。因此,上线从形成为窄于未绷直的状态的线的外径的线通路01,被导入线保持空间02,因此由穿线针钩43捕捉。另外,在设置在线通路02的凸部为带圆弧的形状的情况下,防止穿线针钩43捕捉线时使线受损。
[0173]其次,电动机部B对于连杆24的力释放,利用弹簧11及弹簧25的弹力,而对穿线轴20及导轴21向上方赋能。这样一来,线保持机构A3及穿线机构A4向穿线轴20及导轴21下降时的反方向动作。即,穿线机构A4向后方向转动,因此以穿线针钩40捕捉上线的状态从针孔H抽出,从而进行对于针N的针孔H的上线的穿线。
[0174]而且,当连杆24向上方移动时,线保持机构A3及穿线机构A4也上升。这样一来,线保持机构A3在向前方向转动后向上方移动期间,从夹线部30放出上线。夹线部30的挂线槽30b牢固地保持上线,但由于线保持机构A3以上线被穿线针钩40捕捉的状态向前方向转动,所以保持方向变化。因此,上线变得容易脱离挂线槽30b。另外,V字状的挂线槽30b成为从切口的末端部分朝向开始部分而宽度变宽,因此当线保持机构A3沿线脱离的方向移动时,顺利地放出线。
[0175]当连杆24向上方移动时,穿线机构A4以穿线针钩43捕捉上线的状态向上方移动。通过以穿线针钩43提升上线,而使线脱离线保持机构A3。因此,在对于针N的针孔H的穿线结束后,线保持机构A3放出线,因此从针孔H抽出的上线的长度变长。
[0176]当穿线针钩43向上方移动时,由于在针孔H中线所产生的摩擦或线的自重,因此对线产生朝向下方的拉伸力。此时,在相对于穿线针钩43向上方移动,以使穿线针钩43的凸部43a的前端部分朝向上方的方式设置的情况下,有效地防止向下方拉伸的线从线通路Ol放出。
[0177]从穿线针钩43捕捉到线时起线的绷直开始松弛,当线脱离线保持机构A3时,线的绷直急速地减少。如此,当线的绷直松弛时,线的外径逐渐膨胀。即,当线的绷直松弛时,线的外径变得宽于线通路01宽度。因此,得以防止当线的绷直开始松弛以后线从线通路01放出。即,如图29所示,线停留在线保持空间02中的时间变长。因此,利用穿线针钩43,而使线不停留在针孔H的附近地被抽出。如上,本实施方式的利用穿线装置A而进行的穿线动作结束,线保持机构A3及穿线机构A4返回待机位置。然后,在穿线机构A4上升至待机位置附近的过程中,线脱离穿线针钩43。
[0178][1.3作用效果]
[0179]具有如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穿线装置A的作用效果如下所述。
[0180](I)由于线通路01变得最窄的部分的宽度形成为窄于线保持空间02的宽度,因此保持在线保持空间02中的线不易脱离穿线针钩43。因此,可更确实地从针孔H抽出线。
[0181](2)在线通路01以窄于未绷直的线的外径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下,得以在穿线动作中更确实地捕捉线,从而防止线脱离穿线针钩43。因此,可使线不停留在针孔H的附近而更确实地完成穿线动作。因此,可容易地完成穿线作业而无需由作业者抽出线。另外,可降低作业者触碰针N的可能性,因此可提高穿线作业的安全性。另外,由于降低了作业者触碰针N的频率,因此也可防止生锈等针N的劣化。
[0182](3)另外,利用在线通路02设置凸部这一构成,可不使用其他构件而防止线脱离针钩。因此,通过在现有的缝纫机中应用实施方式的穿线装置,而可产生所述(I)及(2)的作用效果。
[0183](4)通过在穿线针钩43中,以朝向穿线针钩43移动的方向的方式设置凸部的前端部分,而可更有效地防止因针孔H中的摩擦力或线的自重而导致线脱离穿线针钩43的情况。
[0184](5)通过将穿线针钩43的凸部设为带圆弧的形状,而可防止在穿线针钩43捕捉、释放线时导致线受损。
[0185](6)通过将如上所述的穿线装置A应用于缝纫机,而可提供更确实地进行穿线操作的安全性高的缝纫机。
[0186]另外,根据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线保持机构A3,可产生如下的作用效果。
[0187](I)作业者只要将线挂设在挂线部13a与夹线部30这两个部位即可,因此可顺利地进行挂线作业。
[0188](2)现有的线保持机构除挂线部以外,挂线位置还存在两个部位,因此必须在合计三个部位挂线。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只要在合计两个部位挂线线即可,因此夹线部30附近的空间(space)变宽,可安全地进行挂线作业。
[0189](3)对于挂设于挂线部13a与夹线部30的线,夹线部30下降至挂线部13a的更下侦牝从而使压线部33接触线。因此,即使于在两个部位挂线的情况下,也可利用压线部33而确实地按压线,因此能够以绷直的状态保持线。
[0190](4)压线部33中接触线的部分设置在比夹线部30的夹线位置更靠下方处的情况下,可进一步提闻并保持线的绷直状态。
[0191](5)压线部33的压线爪33a在接触上线的部分形成着倾斜面。因此,可防止暂时接触压线爪33a的线脱离压线爪33a并将线诱导至压线爪33a的根部部分,因此可更确实地以绷直的状态保持线。
[0192](6)设置在夹线部30的挂线槽30b形成为朝向切口的末端而宽度变窄。因此,可确实地保持由作业者挂设的线,所以可顺利地进行挂线作业。另外,由于以挂线槽30b牢固地保持线,因此能够以更加绷直的状态保持线。而且,挂线槽30b从切口的末端部分朝向开始部分而宽度变宽,因此线的放出也变得顺利。
[0193](7)由于在夹线部30设置着板簧34,因此可利用板簧34的作用力,而确实地保持挂设于夹线部30的线。另外,可在穿线位置增强线的绷直状态。
[0194](8)通过将如上所述的线保持机构A3应用于穿线装置A,而可顺利地进行对穿线装置A的挂线作业,且可保持对穿线而言充分的线的绷直状态。因此,可应用可更确实地进行穿线操作的穿线装置A。
[0195](9)通过将如上所述的线保持机构A3或穿线装置A应用于缝纫机,而可提供安全且顺利地进行挂线作业、并且能够以绷直的状态保持线的缝纫机。
[0196]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可视需要进行各种变更。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对穿线装置A的穿线针钩43进行了说明,但穿线针钩43可应用于在缝纫机中捕捉线的构件。另外,通过形成凸部而以窄于线的外径的方式形成线通路变得最窄的部分的宽度,但也可将穿线针钩43形成为具有收缩部分的钩状,从而缩窄线通路的宽度。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的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针杆支撑部,安装着针杆,所述针杆保持具有针孔的针; 穿线轴,可上下移动且可转动地被支撑; 线保持机构,由所述穿线轴保持,在所述针孔的前表面使所述线以成为大致水平的方式绷直 '及 穿线机构,由所述穿线轴保持,且包括针钩,所述针钩利用所述穿线轴的转动而在所述针孔中出没;且 所述针钩在前端部分包括捕捉线的捕捉部, 所述捕捉部包括供所述线出入的线通路、及保持所述线的线保持空间, 且所述线通路是以变得最窄的部分的宽度窄于所述线保持空间的宽度的方式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是以绷直的状态在所述线通路中出入,且所述线通路是以变得最窄的部分的宽度窄于所述线未绷直的状态下的所述线的外径的方式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的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通路设置着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的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钩的前端形成为钩形状,且所述线通路是由所述钩形状的根部部分与前端部分形成,且在所述根部部分或前端部分形成着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的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钩是可沿上下方向移动地设置,且所述凸部是以前端部分朝向所述针钩的移动方向的方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的穿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为带圆弧的形状。
7.—种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穿线装置。
【文档编号】D05B87/02GK104278450SQ201310722327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0日
【发明者】长内康弘, 小宫靖彦 申请人:蛇目缝纫机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