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可降解纤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6919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可降解纤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抗菌可降解纤维,包括纤维基层和纤维外层,纤维基层的中心开设有中空,中空内设置填充有活性炭微粒,纤维外层内设置有若干根竹纤维单丝,纤维基层内设置有若干根大豆蛋白纤维单丝,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大豆蛋白纤维单丝和竹纤维单丝更有效的使面料发挥手感好、光泽柔和、纤维断裂强度大的优点,由于活性炭颗粒呈纳米状态,因而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各种有机化合物包括残留农药、重金属、各种致病细菌等,达到抗菌功能,而且大豆蛋白纤维单丝和竹纤维单丝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完全降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丰富,同时保证了较好的穿着舒适度。
【专利说明】一种抗菌可降解纤维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抗菌可降解纤维。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进步,化纤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纤维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对纤维产品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纤维产品正向着高舒适、高功能和高环保方向发展,随着生态环保呼声的口益高涨,可生物降解型纤维代表着今后纤维发展的主流方向,已逐步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0003]我国自主研发的诸多可生物降解纤维中,多数纤维的物理性能相对还较差,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二方面:一是穿着舒适度不好,二是抗菌效果差或不够持久。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抗菌可降解纤维,能够提高纤维的抗菌功能,而且还可以实现完全降解,保持较好的舒适度。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抗菌可降解纤维,包括纤维基层和纤维外层,所述的纤维基层的中心开设有中空,所述的中空内设置填充有活性炭微粒,所述的纤维外层包覆在纤维基层的外壁上,所述的纤维外层内设置有若干根竹纤维单丝,所述的纤维基层内设置有若干根大豆蛋白纤维单丝,所述的活性炭微粒的粒径为20?30nm,所述的纤维基层的厚度小于纤维外层的厚度,所述的竹纤维单丝的数量为至少17根,所述的大豆蛋白纤维单丝的数量为至少20根。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大豆蛋白纤维单丝和竹纤维单丝更有效的使面料发挥手感好、光泽柔和、纤维断裂强度大的优点,由于活性炭颗粒呈纳米状态,因而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各种有机化合物包括残留农药、重金属、各种致病细菌等,达到抗菌功能,而且大豆蛋白纤维单丝和竹纤维单丝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使得本实用新型可以完全降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丰富,同时保证了较好的穿着舒适度。
[0007]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1-纤维基层、2-纤维外层、3-中空、4-活性炭微粒、5-竹纤维单丝、6-大豆蛋白纤维单丝。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纤维基层I和纤维外层2,所述的纤维基层I的中心开设有中空3,所述的中空3内设置填充有活性炭微粒4,所述的纤维外层2包覆在纤维基层I的外壁上,所述的纤维外层2内设置有若干根竹纤维单丝5,所述的纤维基层I内设置有若干根大豆蛋白纤维单丝6,所述的活性炭微粒4的粒径为20?30nm,所述的纤维基层I的厚度小于纤维外层2的厚度,所述的竹纤维单丝5的数量为至少17根,所述的大豆蛋白纤维单丝6的数量为至少20根。
[001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纤维外层2包覆在纤维基层I的外壁上,纤维基层I的中心开设中空3,中空3内设置填充有活性炭微粒4,由于活性炭颗粒4呈纳米状态,因而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各种有机化合物包括残留农药、重金属、各种致病细菌等,达到抗菌功能,在纤维外层2内设置竹纤维单丝5,纤维基层I内设置大豆蛋白纤维单丝6,使用大豆蛋白纤维单丝6和竹纤维单丝5更有效的使面料发挥手感好、光泽柔和、纤维断裂强度大的优点,而且大豆蛋白纤维单丝6和竹纤维单丝5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丰富,同时保证了较好的穿着舒适度。
[0012]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抗菌可降解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纤维基层(I)和纤维外层(2),所述的纤维基层(I)的中心开设有中空(3),所述的中空(3)内设置填充有活性炭微粒(4),所述的纤维外层(2)包覆在纤维基层(I)的外壁上,所述的纤维外层(2)内设置有若干根竹纤维单丝(5),所述的纤维基层(I)内设置有若干根大豆蛋白纤维单丝¢),所述的活性炭微粒(4)的粒径为20?30nm,所述的纤维基层(I)的厚度小于纤维外层(2)的厚度,所述的竹纤维单丝(5)的数量为至少17根,所述的大豆蛋白纤维单丝¢)的数量为至少20根。
【文档编号】D02G3/38GK203977020SQ201420080814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5日
【发明者】张剑, 许慧英 申请人:浙江慧德新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