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然微粉蛋白复合纤维针织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428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然微粉蛋白复合纤维针织织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天然微粉蛋白复合纤维针织织物,所述针织织物的结构包括:变化罗纹组织结构和变化平针组织结构;所述变化罗纹组织结构包括交替编织的莫代尔纱线与混纺纱,所述变化平针组织结构包括混纺纱与氨纶丝;所述针织织物的正面组织点包括:莫代尔纱线组织点和混纺纱线组织点;所述针织织物的反面组织点为混纺纱线组织点;所述针织织物正面的莫代尔纱线组织点与混纺纱线组织点组合成规则的麦穗形状;所述混纺纱为微粉蛋白纤维、超细旦双抗腈纶和Viloft的混纺纱。上述针织织物结构独特,外形美观,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功能性和舒适性较好,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专利说明】一种天然微粉蛋白复合纤维针织织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产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天然微粉蛋白复合纤维针织织物。

【背景技术】
[0002]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环保意识的加强,纺织品与环境的兼容性已成为纺织领域开发新产品的首要考虑问题。自然界中动物和植物蛋白的储量十分丰富,它是一种资源可再生的环境循环材料,动物和植物蛋白在绿色环保型纺织品领域的应用前景被人们普遍看好,利用动物和植物蛋白开发天然环保纺织产品,符合绿色环保卫生健康的时代主题。
[0003]天然微粉蛋白复合粘胶短纤维是利用各种优质天然蛋白质纤维中不能直接用于纺织加工的材料如羊毛、蚕丝的下脚料、羽毛以及其它动物毛发等开发出的新型再生蛋白质纤维素纤维,是将各种优质天然蛋白质纤维粉体用来对粘胶纤维进行改性的一种大胆的尝试,在国际上属于首次,不仅可以显著改善纤维的染色性能、仿毛性能,舒适性能以及手感和加工性能等,还能够显著提高纤维的附加值,避免了原料的浪费,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0004]目前,人们对蛋白质类产品的研究比较多,但大部分偏向于牛奶蛋白、大豆蛋白、蚕蛹蛋白等混纺纱线及织物,而采用微粉蛋白粘胶纤维为原料的针织织物却未见报道。因此如何利用微粉蛋白粘胶纤维与多种纤维合理搭配,采用新颖合理的织物组织,研究完善成熟的织造工艺,使多种纤维优势互补,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微粉蛋白纤维搭配多种纱线形成的针织织物。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07]—种天然微粉蛋白复合纤维针织织物,所述针织织物的结构包括:变化罗纹组织结构和变化平针组织结构;
[0008]所述变化罗纹组织结构包括交替编织的莫代尔纱线与混纺纱,所述变化平针组织结构包括混纺纱与氨纶丝;
[0009]所述针织织物的正面组织点包括:莫代尔纱线组织点和混纺纱线组织点;所述针织织物的反面组织点为混纺纱线组织点;
[0010]所述针织织物正面的莫代尔纱线组织点与混纺纱线组织点组合成规则的麦穗形状。
[0011]优选地,所述混纺纱包括相互交错穿插的微粉蛋白纤维、超细旦双抗腈纶和Viloft0
[0012]优选地,所述变化罗纹组织结构和变化平针组织所结构所形成的的两个对称的的麦穗形状的组织为一个编织单元。
[0013]优选地,所述混纺纱的线密度为11.8tex,所述的莫代尔的线密度为14.6tex,所述氨纶丝的规格为36D。
[0014]优选地,所述针织织物的干燥重量:253±10g/m2,所述针织织物的密度:纵密为80横列/50mm,横密为90纵行/50mm。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及织造工艺,生产出的天然微粉蛋白复合纤维针织织物,并具有良好的亲肤性、保健功能和极好的安全性。
[0017](I)利用纱线的有序排列,使面料纹路清晰、表面立体感突出,有麦穗形状的的特殊效果,令人耳目一新,且手感柔软有光泽,风格独特,性能优异。
[0018](2)天然微粉蛋白复合纤维针织织物,选用微粉蛋白纤维、超细旦双抗腈纶和Viloft的混纺纱与具有吸湿透气性、保暖性良好的莫代尔纱线交织,同时加入氨纶增加织物弹性,使加工出的产品,不仅能充分发挥微粉蛋白纤维所具有的各种特殊功效,而且将多种纱线优势互补,使面料柔和有光泽,蛋白质含量高,功能性和舒适性远比普通针织品优越。
[0019](4)本实用新型的针织织物达到吸湿发热针织内衣内在质量技术要求,而且各项功能性指标都超过了现行产品水平,且润肤、护肤效果明显。因此,本实用新型针织织物是一种集功能与环保为一体的高附加值产品,对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1]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编织花型意匠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中相似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表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3]如图1所示,一种天然微粉蛋白复合纤维针织织物,所述针织织物的结构包括:变化罗纹组织结构和变化平针组织结构;
[0024]所述变化罗纹组织结构包括交替编织的莫代尔纱线与混纺纱,所述变化平针组织结构包括混纺纱与氨纶丝;
[0025]所述针织织物的正面组织点包括:莫代尔纱线组织点I和混纺纱线组织点2 ;所述针织织物的反面组织点为混纺纱线组织点2 ;
[0026]所述针织织物正面的莫代尔纱线组织点I与混纺纱线组织点2组合成规则的麦穗形状。
[0027]所述混纺纱包括相互交错穿插的微粉蛋白纤维、超细旦双抗腈纶和Viloft。
[0028]所述变化罗纹组织结构和变化平针组织所结构所形成的的两个对称的的麦穗形状的组织为一个编织单元。
[0029]所述混纺纱的线密度为11.8tex,所述的莫代尔的线密度为14.6tex,所述氨纶丝的规格为36D。
[0030]所述针织织物的干燥重量:253± 10g/m2,所述针织织物的密度:纵密为80横列/50mm,横密为90纵行/50mm。
[0031]产品主要技术指标
[0032]对本实用新型按FZ/T73022-2012《针织保暖内衣》、FZ/T73036-2010《吸湿发热针织内衣》标准进行了功能性测试,其功能性指标测试结果见下表:
[0033]1、功能性指标
[0034]
功能性指标I标准要求I实测值[¥^
透气率(rnn/s)^ 180 8011?
最高升温值CC )^ 4.0 To
30min内平均升温值(°C ) 彡3.0
[0035]由上表可知,在人体体温舒适性的变化范围内,微粉蛋白复合纤维面料在短时间内升温速度快,最高升温值符合FZ/T73036-2010《吸湿发热针织内衣》的标准要求,透气率为801mm/s,满足了人们的服用需求。
[0036]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权利要求】
1.一种天然微粉蛋白复合纤维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织物的结构包括:变化罗纹组织结构和变化平针组织结构; 所述变化罗纹组织结构包括交替编织的莫代尔纱线与混纺纱,所述变化平针组织结构包括混纺纱与氨纶丝; 所述针织织物的正面组织点包括:莫代尔纱线组织点和混纺纱线组织点;所述针织织物的反面组织点为混纺纱线组织点; 所述针织织物正面的莫代尔纱线组织点与混纺纱线组织点组合成规则的麦穗形状。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然微粉蛋白复合纤维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化罗纹组织结构和变化平针组织所结构所形成的的两个对称的的麦穗形状的组织为一个编织单元。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然微粉蛋白复合纤维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混纺纱的线密度为11.8tex,所述的莫代尔的线密度为14.6tex,所述氨纶丝的规格为36D。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天然微粉蛋白复合纤维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织物的干燥重量:253 土 10g/m2,所述针织织物的密度:纵密为80横列/50mm,横密为90纵行 /50mm。
【文档编号】D02G3/04GK203960500SQ201420322635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7日
【发明者】张世安, 王显其, 关燕, 位国栋 申请人:青岛雪达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