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吸水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061946阅读:7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吸水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纤维非织造布,又称纤维无纺布,是一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只是将纺织短纤维或者长丝进行定向或随机排列,形成纤网结构,然后采用机械、热粘或化学等方法加固而成。它直接利用高聚物切片、短纤维或长丝通过各种纤网成形方法和固结技术形成的具有柔软、透气和平面结构的新型纤维制品。

我国国家标准GB/T 5709——1997《纺织品 非织造布 术语》对非织造布的定义是: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或粘合,或者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制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不包括纸、机织物、针织物、簇绒织物以及湿法缩绒的毡制品。简单的讲就是: 它不是由一根一根的纱线交织、编结在一起的,而是将纤维直接通过物理的方法粘合在一起的,所以,当你拿到你衣服里的粘衬时,就会发现,是抽不出一根根的线头的。非织造布突破了传统的纺织原理,并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速度快,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原料来源多等特点。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无纺布的吸水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吸水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其能解决上述问题中的任一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吸水无纺布,它由超吸水纤维为原料制成。

优选地,它还由超吸水纤维和功能性纤维混合为原料制成,所述超吸水纤维与所述功能性纤维的比例范围在60%至90%之间。

优选地,所述功能性纤维包括麻纤维。

优选地,所述功能性纤维包括黏胶纤维。

一种如上述的超吸水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超吸水纤维通过针刺法制得超吸水无纺布。

优选地,所述针刺法包括粗开松、精开松、铺网、预刺、主刺、倒刺、卷绕直至成品。

优选地,所述铺网为垂直铺网。

一种如上述的超吸水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切片、干燥、螺杆挤压机熔融、过滤、喷丝、冷却、铺网、卷绕直至成品。

优选地,所述铺网为垂直铺网。

一种如上述的超吸水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喂入超吸水纤维切片、熔融挤出、纤维形成、纤维冷却、成网、粘合加固、切边卷绕直至成品。

本发明中超吸水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其具有或能制备出具有较好吸水性的无纺布。

具体实施方式

在此描述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发明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发明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一种超吸水无纺布,它由超吸水纤维为原料制成。本发明中的超吸水无纺布,其可以用于包装材料、沙漠绿化带、过滤材料、防臭鞋垫、卫生材料、医疗伤口敷料等。在沙漠绿化中应用最为广泛,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沙漠植物所需水量的不同来选用不同吸水倍率的超吸水非织造布,用超吸水无纺布将植物幼苗的根部包覆住,在浇水时或下雨时,超吸水无纺布会将多余的水分吸收,储存,而不会使水分蒸发,当旱期来临时,所吸收的水分会渗透到土壤中,使得植物幼苗能够有充足的对幼苗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在医用方面可以用超吸水无纺布制成一次性止血带,在手术过程中可以使用该超吸水无纺布进行迅速止血。

超吸水无纺布还可以由超吸水纤维和功能性纤维混合为原料制成,所述超吸水纤维与所述功能性纤维的比例范围在60%至90%之间。超吸水纤维还可以与其他纤维进行混合,以期达到不同的性能,例如超吸水纤维可以与麻纤维进行混合使得非织造布具有一定的抗菌性,还可以与黏胶纤维进行混合使得制成的非织造布具有光滑、凉爽、透气的性能。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超吸水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将超吸水纤维通过针刺法生产工艺进行加工。具体的生产工艺流程可以包括:粗开松→精开松→铺网→预刺→主刺→倒刺→卷绕等工艺。垂直铺网使产品能够90度直立且整齐排列,具有优良的弹性和透气性,且节约材料,是取代海绵的环保型非织造材料。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超吸水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切片→干燥→螺杆挤压机熔融→过滤→喷丝→冷却→铺网→卷绕。纺粘法非织造布生产工艺具有生产速度快,工艺流程短,利用纺粘法生产出的非织造布具有很高的强力,可以用于食品包装,医用敷料等各个领域。垂直铺网使产品能够90度直立且整齐排列,具有优良的弹性和透气性,且节约材料,是取代海绵的环保型非织造材料。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超吸水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喂入超吸水纤维切片→熔融挤出→纤维形成→纤维冷却→成网→粘合加固→切边卷绕→成品。熔喷法非织造布具有生产流程短,产量高的特点,生产出的非织造布具有很好的吸附能力。

本发明采用上述方法、结构和用途,该种超吸水非织造布具有较好的储水性能,生产出的非织造布应用于工业、食品等各个方面。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