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亚麻织物的防缩抗皱后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5791阅读:8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亚麻织物的防缩抗皱后处理工艺,属于染整业的后处理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亚麻织物有着强力高、吸湿性好、抑菌抗菌的特点,因而具有易吸汗透气、抗菌卫生、抗紫外线性能好等优点,但是,由于亚麻织物刚性较强、断裂延伸小、弹性差且柔软性小,因而其手感粗糙、干涩易皱,长期以来,在防缩、抗皱整理工艺中,一直存在的技术难题制约着亚麻织物的推广应用,即随抗皱度的提升,织物强力大幅下降,有鉴于此,如何在保持亚麻织物特有的风格的基础上,通过对织物进行防缩、抗皱及柔软处理,以解决抗皱性和强力之间的矛盾,并且提高亚麻织物的手感,己成为染整业一个现实而迫切的研究课题。

现有防皱抗皱整理技术通常是将浸轧整工作液后的亚麻织物直接高温焙烘,急剧的高温促使整理工作液交联过快,使织物纤维表面过渡交联,纤维内部交联反应不够充分,纤维受损大从而导致织物强力下降,影响织物处理效果。又降低焙烘温度,过于温和的焙烘条件,则会使纤维内部因温度低无法完成交联充分,防缩抗皱处理效果差。再,缩短焙烘时间,会使纤维内部无法及时完成充分交联,仍会导致织物处理效果差的问题产生。

现有焙烘定型后的亚麻织物,通常采取平幅连续水洗工艺,由于织物 是随平幅水洗机平展行进,织物没有受到机械摩擦作用,通过该水洗工艺 所处理的织物存在手感偏硬的不足,而平幅连续水洗使用流动水源,故水 资源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亚 麻织物的防缩抗皱后处理工艺,该工艺处理使得亚麻织物的手感柔软、防 缩抗皱性能佳、强力损伤小。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亚麻织物的防缩抗皱后处理工艺,包括采用浸轧整理工作液完成后的 亚麻织物,其工艺步骤包括高温焙烘、柔软处理和预缩工序,而在高温焙 烘之前增加低温预烘干工艺,所述的低温预烘干工艺其预烘温度控制在80 °c-100°c,预烘时间为80秒-100秒,高温焙烘工艺其焙烘温度控制在145 °C-155°C,焙烘时间为80秒-100秒;所述柔软处理包括转筒机洗和转筒烘 干,转筒机洗的工作条件为:温度35°C,时间30-60分钟,转筒烘干的工 作条件为:温度50°C,时间30-60分钟。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事实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亚麻织物增加低温预烘干步骤,有利于织物均匀地吸附整理工作液, 从而促使织物表面和纤维内部在可控制的情况下同时温和固化,避免了整理工作液交联过快,使织物纤维表面过渡交联造成织物强力下降的不足;而在低温预烘干后再进行高温焙烘,独立的温度、时间的有效控制,将使整理工作液由织物表面均匀地渗透到亚麻纤维的内部,并与纤维充分完成交联反应,使部分结晶区转为无定型区,有效降低了亚麻纤维的结晶度,改善了织物的手感,实现防缩、抗皱、保强力的目的;而高温焙烘后采用转筒机洗和转筒烘干处理,不但进一步提升了织物的手感柔软度,克服了平幅连续水洗处理和拉幅烘干处理后,织物手感偏硬的不足,而且节约了水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以纱支14X14,规格54X54,克重170 g/m2的亚麻织物 为例。

亚麻织物的防缩抗皱后处理工艺,包括浸轧整理工作液完成后的亚麻 织物,其工艺步骤为低温烘干、高温焙烘、转筒机洗、转筒烘干和预缩工 序。具体为:

低温烘干

在高温定型机上进行,根据布重及强力,烘箱温度为:80°C,时间为 100秒,使织物表面和纤维内部同时温和固化,且所吸附的整理剂量均匀, 避免了整理工作液交联过快的情况发生。

高温焙烘

在焙烘机内进行,根据布重及强力,烘箱温度为145°C,时间为100秒,

使整理工作液由织物表面均匀地渗透到亚麻纤维的内部,并与织物纤维充 分完成交联反应。

转筒机洗

在工业用洗衣机内进行,温度为%°C,时间30为分钟,织物在工业洗 衣机的转动作用下来回翻滚、啪打和搓揉,使织物自身之间及织物与转筒 内壁之间发生有益的摩擦作用,转筒机洗后的织物其手感柔软度显著得到 提升。

转筒烘干

使用工业干洗机,温度为50°C,时间与机洗的时间相同,以适宜与机 洗协同实现流水作业,织物在工业干洗机的转动作用下来回翻滚、啪打和 搓揉,使织物自身之间及织物与转筒内壁之间发生有益的摩擦作用,转筒 烘干后的织物其手感柔软度更进一步得到提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