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中的纬纱测长储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9773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织机中的纬纱测长储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机中的纬纱测长储纱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备将喂纱部的纬纱输送至储纱滚筒的辊机构的纬纱测长储纱装置。专利文献1的纬纱测长储纱装置具备旋转的滚筒。滚筒在一个端部形成有环状的储纱部,在另一个端部形成有环状的测长部。压辊被弹簧压接于测长部,压辊与测长部的旋转从动而旋转。

喂纱部的纬纱夹持于旋转的压辊与测长部之间并朝储纱部侧送出。送出的纬纱通过在储纱部的周围流动的环形气流的作用卷绕于储纱部。若引纬开始,则卷绕于储纱部的纬纱被引纬喷嘴拉出并且被引纬。若储纱部的纬纱用完,则通过压辊与测长部的旋转被送出的纬纱Y直接被引纬。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4-97886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纬纱测长储纱装置中,若伴随着织机的高速化,滚筒高速旋转,则受到与弹簧力相反方向的力,产生弹跳。因为压辊的弹跳是压辊从滚筒的测长部分离的现象,所以在弹跳期间,纬纱的输送功能停止,导致纬纱的测长量不足。纬纱测长储纱装置中的纬纱测长不足成为引纬不良的重要因素。

以往,为了防止压辊的弹跳现象,考虑了对将压辊压接于滚筒的测长部的弹簧力进行强化的方法。为了提高纬纱的送出功能,通常在压辊的表面安装有橡胶。若对弹簧力进行强化提高压辊的压接力,则会产生橡胶的寿命极度降低必须频繁更换具有与橡胶一体化的结构的压辊等的问题。由于与橡胶一体化的压辊是高价部件,所以强烈希望有减少压辊的更换频率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不增大压辊的更换频率而能够抑制织机运转中的纬纱测长储纱装置的进给辊的弹跳。

技术方案1的特征在于,具备:驱动辊;支承杆,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支承轴;进给辊,其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上述支承杆,并且利用弹簧力被压接于上述驱动辊;以及储纱滚筒,其对夹持于上述驱动辊与上述进给辊之间被送出的纬纱进行卷绕储存,在上述纬纱测长储纱装置中,具备施加相对于上述支承杆的旋转的摩擦阻力的摩擦阻力施加部。

根据技术方案1,通过由摩擦阻力施加部对支承杆的旋转施加的摩擦阻力,能够抑制运转中的进给辊的弹跳。另外,由于通过摩擦阻力施加部所施加的摩擦阻力来减少与弹簧力对抗的进给辊的向上推压力,所以与提高将进给辊压接于驱动辊的弹簧力的情况相比,不会有损进给辊的耐久性。

技术方案2的特征在于,上述摩擦阻力施加部由弹性部件构成。根据技术方案2,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抑制进给辊的弹跳。

技术方案3的特征在于,上述弹性部件由与嵌合于上述支承轴的上述支承杆的嵌合部的端面接触的波形垫圈或者螺旋弹簧构成。根据技术方案3,能够利用市售的波形垫圈或者螺旋弹簧,另外,由于是支承杆的端面,所以波形垫圈或者螺旋弹簧的安装作业容易。

技术方案4的特征在于,上述摩擦阻力施加部由提高上述支承轴与上述支承杆之间的摩擦阻力的粗糙部构成。根据技术方案4,由于形成粗糙部即可,所以结构简单。

技术方案5的特征在于,上述粗糙部为设置于上述支承轴的外周面与上述支承杆的嵌合部的内周面之间的圆筒部件。根据技术方案5,由于只要在支承轴与支承杆的嵌合部之间配置实施了粗糙处理的圆筒部件即可,所以不会增大支承轴的轴向长度。

本发明能够不会增大压辊的更换频率地抑制织机的运转中的纬纱测长储纱装置的进给辊的弹跳。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纬纱测长储纱装置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2是在图1的箭头A方向观察的纬纱测长储纱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进给辊的支承杆以及支承轴的局部剖视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进给辊的支承杆以及支承轴的局部剖视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进给辊的支承杆以及支承轴的局部剖视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纬纱测长储纱装置;2…纬纱导入口;3…旋转轴;4…储纱滚筒;5…驱动辊;6…进给辊;7…带轮;9…轴;11…支承杆;12…一个臂;13…突起部;14…支承轴;16…弹簧;17…喂纱部;18…另一个臂;20…操作杆;23…按压销;26…螺纹轴;28…螺母;29…端面;30…弹簧垫圈(摩擦阻力施加部);31…螺栓;33…橡胶;35…纬纱卡止销;37…螺旋弹簧(摩擦阻力施加部);38…圆筒部件(摩擦阻力施加部);39…外周面;40…内周面。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基于图1~图3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图1以及图2中,设置于织机的纬纱测长储纱装置1具有:旋转轴3,其具有纬纱导入口2;储纱滚筒4,其以静止状态保持于旋转轴3的前端侧;以及驱动辊5以及进给辊6,它们与旋转轴3平行配设。在旋转轴3的下方配设有带轮7,该带轮7连结于织机的主轴(未图示)或者专用的电动马达(未图示)而旋转。

卷绕于带轮7的驱动带8卷绕于旋转轴3、驱动辊5的轴9以及引导辊10。驱动带8能够由同步带或者平带等构成。若带轮7旋转,则利用驱动带8使旋转轴3以及驱动辊5旋转,并且与驱动辊5的旋转从动地使进给辊6旋转。引导辊10按压驱动带8,给予驱动带8张力,使驱动带8与旋转轴3以及驱动辊5的轴9的接合可靠。

进给辊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于支承杆11的一个臂12。支承杆11通过支承轴14将中央的突起部13支承为能够旋转。在支承杆11的一个臂12的前端设置有销15,销15向与臂12呈直角的方向突出。在销15安装有弹簧16的一端,弹簧16的另一端安装于织机的框架(未图示)或者固定于框架的托架(未图示)。

利用弹簧16的弹簧力以支承轴14为中心向逆时针方向对支承杆11施力,将进给辊6压接于驱动辊5。因此,驱动辊5与进给辊6之间的夹持力提高。在驱动辊5旋转时,从喂纱部17通过引导件25被拉出的纬纱Y夹持于驱动辊5与进给辊6之间,朝向旋转轴3的纬纱导入口2被送出。

支承杆11的另一个臂18在前端部具有向上方弯曲的突起部19。在相对于支承杆11相位错开的上方的位置配设有操作杆20。操作杆2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将中心部支承于固定轴21。在操作杆20的一个臂22的前端安装有向支承杆11的另一个臂18的上表面位置延伸的按压销23。操作杆20的另一个臂24形成于平板上(参照图3),并且形成有操作部。操作杆20以图2的实线位置为基准设置,利用未图示的限位器阻止向顺时针方向的不必要的旋转。

在图2中,若如虚线所示的箭头那样,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操作杆20的另一个臂24,则操作杆20的一个臂22的按压销23与支承杆11的另一个臂18的上表面接触,将另一个臂18向下方压下。若将操作杆20旋转至虚线位置,则支承杆11克服弹簧16的弹簧力,如虚线所示那样向顺时针方向旋转,进给辊6从驱动辊5分离,能够释放纬纱Y。

使进给辊6从驱动辊5分离的操作在纬纱Y的纱线通过作业时等进行。另外,若将操作杆20旋转至虚线位置,则虽未图示,但能够利用公知的限位机构维持操作杆20的旋转位置,继续进给辊6的分离状态。

被送入旋转轴3的纬纱导入口2的纬纱Y在以固定状态设置的罩34的内侧,通过安装于旋转轴3的卷绕臂(未图示)被卷绕于储纱滚筒4的周围。卷绕于储纱滚筒4的纬纱Y以不会被在引纬侧拉出的方式被纬纱卡止销35卡止。在引纬开始时,由于纬纱卡止销35释放纬纱Y,所以纬纱Y经由引导件36向引纬方向拉出。

在图3中,对支承杆11与支承轴14的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支承轴14通过形成于一个端部的螺纹轴26贯通于框架27,并且通过螺母28被紧固。支承杆11的突起部1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嵌合于支承轴14的中央部。

在从支承杆11的突起部13的端面29突出的支承轴14的另一个端部嵌合有构成摩擦阻力施加部件的波形垫圈30。波形垫圈30通过旋入支承轴14的螺纹孔(未图示)的螺栓31的紧固,而被压接于突起部13的端面29。波形垫圈30由弹性部件构成,通过弹性功能将相对于支持杆11的旋转的摩擦阻力施加于支承杆11。波形垫圈30的摩擦阻力设定为不会妨碍弹簧16对支承杆11的施力的程度的大小。

此外,进给辊6由主体32与安装于主体32的外周的环状的橡胶33形成为一体而构成。因此,在橡胶33因摩耗等损伤的情况下,必须更换进给辊6整体。

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织机的运转中,纬纱测长储纱装置1的进给辊6以高速旋转,将夹持于该进给辊6与驱动辊5之间的纬纱Y朝向旋转轴3的纬纱导入口2送出。进给辊6伴随着旋转变高速,容易产生弹跳。在弹跳产生时,对于进给辊6,克服弹簧16的弹簧力而作用有进给辊6的向上推压力,进给辊6从驱动辊5浮起。但是,进给辊6的向上推压力被波形垫圈30与支承杆11的突起部13的端面29之间的摩擦阻力吸收,弹跳的产生被抑制。因此,进给辊6能够稳定地旋转而防止产生纬纱Y的测长量不足等引纬不良。

对于第1实施方式而言,由于利用夹设于支承杆11与螺栓31之间的波形垫圈30的摩擦阻力减少与弹簧16的弹簧力对抗的进给辊6的向上推压力,所以与提高将进给辊6压接于驱动辊5的弹簧力的情况相比,不会有损进给辊6的耐久性。

另外,能够利用市售的波形垫圈30,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抑制进给辊6的弹跳。另外,由于是将波形垫圈30设置于支承杆11的端面29的结构,所以安装作业容易。

(第2实施方式)

图4表示第2实施方式,针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省略详细的说明。第2实施方式通过弹性部件亦即螺旋弹簧37构成摩擦阻力施加部。螺旋弹簧37嵌装于向支承杆11的突起部13的端面29侧突出的支承轴14。螺旋弹簧37在嵌装于支承轴14之后,利用螺栓31的紧固被压接于突起部13的端面29。

在第2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夹设于支承杆11与螺栓31之间的螺旋弹簧37的弹簧力,对突起部13的端面29附加摩擦阻力,所以能够吸收与弹簧16的弹簧力对抗的进给辊6的向上推压力,抑制进给辊6的弹跳。因此,第2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等的作用效果。并且,与第1实施方式所使用的波形垫圈相比,能够广泛地获得调整摩擦阻力的大小的范围。

(第3实施方式)

图5表示第3实施方式,针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进行说明,省略详细的说明。第3实施方式通过固定于支承轴14的外周面39的圆筒部件38构成摩擦阻力施加部。圆筒部件38嵌合固定于与支承杆11的接触部亦即支承轴14的外周面39。使用电镀或者喷丸、喷丸硬化等的加工技术,以摩擦阻力增高的方式对圆筒部件38的外周进行粗糙化处理。

支承杆11的成为与支承轴14的接触部的突起部13的内周面4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嵌合于支承轴14的圆筒部件38,利用螺栓31的紧固与支承轴14一体化。支承杆11通过突起部13的内周面40与形成于圆筒部件38的外周的粗糙面接触,从而被附加摩擦阻力。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通过圆筒部件38构成摩擦阻力施加部,但也可以通过圆弧状的其他部件构成摩擦阻力施加部,并固定设置于支承轴14的外周面39。另外,圆筒部件38也可以固定设置于支承杆11的内周面40。另外,圆筒部件38也可以构成为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宽松地嵌入支承轴14的外周面39与支承杆11的内周面40之间。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对支承轴14的外周面39或者支承杆11的内周面40实施表面处理从而形成为摩擦阻力施加部。圆筒部件38构成粗糙部。

在第3实施方式中,由于利用夹设于支承杆11与支承轴14之间的圆筒部件38,对支承杆11的突起部13的内周面40附加摩擦阻力,所以能够吸收与弹簧16的弹簧力对抗的进给辊6的向上推压力,抑制进给辊6的弹跳。因此,第3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与第1实施方式同等的作用效果。另外,由于第3实施方式在支承轴14与支承杆11的嵌合部配置圆筒部件38,所以结构简单,不会使支承轴14以及支承杆11的结构大型化。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结构,在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能够实施如下。

(1)在第1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代替波形垫圈30而使用碟形弹簧垫圈。

(2)第3实施方式所示的圆筒部件38也可以构成为:形成于支承杆11的成为支承杆11和支承轴14的接触部的突起部13的端面29、或者螺栓31的端面,通过附加于突起部13的端面29的摩擦阻力抑制进给辊6的弹跳。

(3)第1~第3实施方式在使用纬纱卡止销35以及卷绕臂(未图示)作为将纬纱Y卷绕于储纱滚筒4的机构的纬纱测长储纱装置1中实施,但也可以在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使用环形气流卷绕纬纱Y的纬纱测长储纱装置中实施。

(4)第1~第3实施方式能够在喷水织机、喷气织机、剑杆织机等的各种织机中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