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用衣物干燥杀菌除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4069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船用衣物干燥杀菌除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衣物干燥除臭杀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船用衣物干燥杀菌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衣物干燥,所采用的方法多为将衣物置于衣架上,然后从上方或下方吹入热风进行干燥;同时设置紫外灯、臭氧发生装置、活性炭进行杀菌或除臭。

传统的织物如棉布、化纤材料能够透气透水,表面被干燥后,衣物内部的水份能够渗透出来并被蒸发,因此可通过上述方法实现干燥、杀菌和除臭。

船用衣物如潜水服、操作服等,因其使用条件的特殊性,衣料的材质较厚而且致密,不透气透水。而且在很多应用场合下,并不像普通衣物那样洗涤后烘干。同时又因为船用衣物穿着时比较闷热,因汗液而产生异味。此外,在水上作业时潮湿度大,还需要将鞋子、手套进行干燥以避免滋生细菌和产生异味。

普通的衣物烘干机,因其气流流动方式,只能使其外表面干燥,并不能吹干船用衣物的内侧。这类干燥方法受气流流动方式限制,无法快速有效的利用热风对衣物内部进行鼓风实现快速干燥;而且因受限于气流流动方式,衣物内部异味物质难以直接被气流带出衣物,只能通过扩散的方式排出衣物,这样使得异味物质被吸附和停留于衣物外层,排出效率低。此外,紫外线穿透性差,臭氧分子难以进入衣物内部,因此难以实现对衣物内层的杀菌。

在船舶上使用时,因其环境、场地和排放的限制,要求这种船用衣物干燥装置体积小、效率高、干燥速度快。

因此,采用气流对衣物进行干燥、杀菌、除臭时,合理的气流流动方式非常重要,为此需要设计一种充分优化气流流动方式的衣物干燥、杀菌、除臭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船用衣物干燥杀菌除臭装置,解决现有衣物干燥杀菌除臭装置不能有效地对衣物进行快速干燥、充分对衣物各个部位进行杀菌和除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一种船用衣物干燥杀菌除臭装置,包括干燥单元A和干燥单元B中的至少一种;

干燥单元A的结构包括带有柜门A的中空的第一箱体;第一箱体的内部上方设置第一横流风扇;

第一横流风扇的出口位于下部,出风口为竖直方向;在第一横流风扇的出风口下方设置第一电加热器;在第一横流风扇出风口和第一电加热器下方设置一个或多个竖直的导风管;导风管两端贯通,上端靠近第一横流风扇的出风口,下端安装有衣架,衣架和导风管可以为一体式。使用时将衣物挂在衣架上,导风管从衣领处伸入衣物内部进行干燥。导风管的下部的管壁沿上开设导风管吹风孔,使气流将衣物撑开,以干燥衣领、袖管等死角区域。

第一箱体的底部设置通风柜,通风柜靠近第一箱体的背侧,顶部开口与第一箱体连通,在通风柜内的下部安装小型风扇;在通风柜面对柜门A的侧壁外安装与通风柜连通的弯形通风管;弯形通风管向上弯曲,其顶部开口,在接近顶部的管壁上设置多个排气槽(为了防止气流的叫嚣声);弯形通风管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

在第一箱体内还设置第一臭氧发生器,可放置在通风柜内,位于小型风扇上方。并且第一箱体内还安装一个或多个紫外灯;紫外灯可固定于柜门A的内侧、通风柜内、通风柜的外壁、第一箱体的内壁或者底部。

优选的干燥单元A的第一横流风扇的出风口下方连接导流罩A;导流罩A上下开口,其上部的开口宽度与第一横流风扇出风口匹配,导流罩A下部开口的宽度大于上部开口的宽度;第一电加热器位于导流罩A内。第一横流风扇下方安装多个带有通孔的导风管固定板,导风管固定板位于导流罩A的下方,垂直于第一横流风扇出风口;导风管固定在相邻的导风管固定板上;并且导风管固定板下方设有导轨,使导风管可以在导轨内移动。

在第一箱体内部靠近底板的位置安装带有小孔的孔板,在第一箱体底板和孔板之间的侧壁上开设排水孔,用于清理和排出水分。

柜门A的上缘低于第一横流风扇的进气口,并且在柜门A的上部开设排风口A,使气流流经最大途径。第一箱体的顶部开设通风口A,在第一箱体侧壁的顶部设有侧通风口A,并且通风口A及侧通风口A靠近第一横流风扇的进风口。

干燥单元B的结构包括带有柜门B的第二箱体;第二箱体为中空结构,内部设有通风管道;通风管道的下端、后侧及左右两侧与第二箱体的内壁连接为一体;在第二箱体的顶部设置第二横流风扇,出风口位于下部,出风方向为竖直方向;第二横流风扇位于通风管道上方,其出风方向在通风管道内。在第二横流风扇下方为第二电加热器。

通风管道的前侧板与后侧之间的距离自上而下变窄。优选的,通风管道位于柜门B的对侧。

第二横流风扇出风口两侧的下方连接导流罩B;导流罩B上下开口,其上部的开口宽度与第二横流风扇出风口匹配,导流罩B下部开口的宽度大于上部开口的宽度;导流罩B的下端与送风通道相连接,其两侧的板下端分别与送风通道的前侧和后侧连接,并且导流罩B的下端与送风通道相匹配,使第二横流风扇的出风口、导流罩与送风通道贯通;第二电加热器位于导流罩B内。

在第二横流风扇的前侧安装挡板,其宽度与第二箱体的宽度匹配。挡板为弧形或曲尺形,其上端与第二箱体的顶部连接,下端连接到通风管道的前侧。优选的,挡板为曲尺形,其上部与水平面夹角为75~105度,更优选为90度;挡板下部向内弯折,与水平面成15~75度夹角,优选为30~60度。挡板下部设有进风孔,进风孔的位置低于第二横流风扇的出风口,与第二横流风扇的竖直的出风方向不在同一平面上,并且位于第二横流风扇出风口的外侧。

在通风管道的前侧还开设多个出风孔,出风孔的位置低于第二横流风扇及第二电加热器。

在通风管道的前侧安装搁板和挂钩中的至少一种,挂钩和搁板内部为中空结构,搁板及挂钩的后端固定在通风管道的前侧,将出风孔封闭在内。

搁板的上部开设出风槽;挂钩的前端顶部开口在接近顶部的管壁上设置多个排气槽,以防止气流叫嚣。通风管道内的空气通过出风孔进入搁板和挂钩内,从搁板的出风槽、挂钩顶部开口或排气槽中吹出。

并且在第二箱体内设置第二臭氧发生器和紫外灯;第二臭氧发生器可以固定在挡板上,位于第二横流风扇的前方。在第二箱体内还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小型风扇,以加强气流循环。

柜门B的上缘低于第二横流风扇的进气口,并且在柜门B的上部开设排风口B。第二箱体的顶部开设通风口B,在第二箱体侧壁的顶部设有侧通风口B,并且通风口B及侧通风口B靠近第二横流风扇的进风口。

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材料可采用不锈钢。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底面的下方安装若干垫块,可避免因船舶颠簸造成设备的损害,而且有减震、缓冲、抗冲击的作用。在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侧壁上还粘附有可替换的活性炭层;外层覆有带孔的保护板。活性炭层包括透气袋和包裹在透气袋中的活性炭。

干燥单元A可用于船用工作衣物如潜水服、防水服的干燥、杀菌和除臭;干燥单元B可用于小型配件,如手套、鞋子和工作帽的干燥、杀菌和除臭。

使用时,将导风管沿导风管固定板下端的导轨抽出,把工作服等衣物挂在干燥单元A内导风管下方的衣架上,导风管从领口处伸入衣物内部。将导风管推到导流罩A下方,对衣物进行干燥。第一横流风扇将空气吸入后,向下从第一横流风扇的出风口排出;空气经过第一电加热器加热后,热空气从第一箱体顶部的通风口进入导风管,沿导风管从下端的开口流出,向下吹入衣物的内部,干燥衣物内侧,并且流经衣物内部自然形成风道;导风管管壁下部的导风管吹风孔将部分热空气从水平方向吹出,使衣物张开,使热空气吹入衣物的袖管或裤管内。悬挂在导风管下的衣物,被热空气吹入其内部,衣物被气流撑开,使衣物内部成为气流通道,热空气从导风管内进入衣物内侧向下流动。底部通风柜内的小型风扇将空气从侧面的弯形管内吹出,气流向上流动,带走衣物外部的水分,实现气流循环。带有水蒸气的气体在向上流动过程中,一部分从柜门A的排风口A吹出,一部分被第一导流风扇吸入。通风柜内的第一臭氧发生器所产生的臭氧分子被携带到气流中,可对衣物内侧和外部进行除臭和消毒。紫外灯从多个角度进行杀菌消毒,以清洁箱体内的空气和衣物。在干燥单元A中,第一横流风机、导风管和导风管下部悬挂的衣物,以及通风柜形成了内部气流循环;同时内外发生部分空气交换,将水气排出。当衣物上沾的水较多时,从衣物上滴落的水经孔板流入孔板与第一箱体底板之间的夹层,从排水口流出。新鲜空气从第一箱体顶部的通风口A及侧通风口A进入箱体,被第一横流风扇吸入;带有水蒸气的气体从柜门A的排风口A吹出,进行内外空气交换。根据需要,还可以在第一箱体内部的不同位置设置更多的小型风机,以加快气流循环。

将手套或鞋子套在干燥单元B的挂钩上,工作帽或其他小件衣物放置在搁板上;第二横流风扇开启,空气从通风管道的进气孔内被吸入,被第二横流风扇吹向通风管道下方,并被第二电加热器加热;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分子被气流携带向下扩散;携带臭氧分子的热空气从通风管道的通孔分别进入搁板和挂钩的空腔内,并从搁板上方的出风槽及挂钩前端的开口及排气槽内吹出,形成内部气流循环,以干燥工作帽、手套和鞋子的内部,同时实现杀菌和除臭功能。带有水蒸气的气体在向上流动过程中,一部分从柜门B的排风口B吹出,一部分由侧部的进风孔被第二横流风扇吸入。新鲜空气从第二箱体顶部的通风口B及侧通风口B进入箱体,被第二横流风扇吸入;带有水蒸气的气体从柜门B的排风口B吹出,实现内外气流交换。第二臭氧发生器所产生的臭氧分子被携带到气流中,可对衣物内侧和外部进行除臭和消毒;紫外灯可进行杀菌消毒,以清洁箱体内的空气和衣物。根据需要,还可以在第二箱体内部的不同位置设置一个或多个小型风扇,以加快气流循环。

干燥单元A和干燥单元B在使用过程中,能同时干燥衣物的表面和内部,并且气流可将附着在衣物表面和内部的异味物质带走;除了通过臭氧和紫外照射进行杀菌处理防止衣物滋生细菌产生异味之外,活性炭还可吸附气流中的异味物质,避免换气过程中异味扩散到环境中的情况。

根据需要还可以在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内设置传感器,监测臭氧的含量;当臭氧含量超过标准时可自动关闭臭氧发生器。

在第一箱体和/或第二箱体的上部内侧安装电源控制器,在第一箱体和/或第二箱体上部的外侧安装控制面板,以控制臭氧发生器、紫外灯、横流风扇、电加热器、小型风扇的开启和关闭。

在柜门A与第一箱体的连接处或者柜门B与第二箱体的连接处设置触动开关,分别控制第一箱体及第二箱体内的紫外灯。当柜门A或柜门B未闭合时,第一箱体或第二箱体内的紫外灯的电路断开。

所述的船用衣物干燥杀菌除臭装置,可由两个及以上箱体并列组合而成。根据实际需要,也可将导风管、搁板或挂钩改为普通挂衣架。

本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衣物形成气流通道,并且能在箱体内形成内部的气流循环,使气流流经最大的途径,可对衣服、工作服进行无死角烘干,在干燥的同时杀灭衣服、工作服、鞋子、头盔因接触皮肤汗液产生的细菌及真菌等微生物,如皮廯菌、毛廯菌、足趾毛廯菌、红色毛廯等;并可对有异味的衣服、鞋子、头盔进行除臭处理。使用普通的衣物干燥设备,烘干船舶用工作服需要超过3个小时,而且不能完全去除异味;而采用本装置,在一个半小时内即可完成工作服的烘干、除菌和除臭,效率高、效果好,噪音低,还避免异味散播到环境中。

本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干衣机无法对船用的作业衣物内外进行有效干燥、除菌和除臭的问题;而且该装置占地小,适用于船舶环境;干燥除菌除臭效果好,也可满足船舶上对普通衣物的快速干燥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船用衣物干燥杀菌除臭装置内部的正面视图

图2为干燥单元A在A-A方向的内部结构视图

图3为干燥单元B内部结构的左侧面剖视图

图4为为船用衣物干燥杀菌除臭装置的正面视图

图5为船用衣物干燥杀菌除臭装置的左视图

图6为船用衣物干燥杀菌除臭装置的右视图

图7为干燥单元A干燥衣物的原理图

其中,1—干燥单元A,2—干燥单元B;

101—第一箱体,102—第一横流风扇,103—第一电加热器,104—导风管,105—衣架,106—导风管吹风孔,107—通风柜,108—小型风扇,109—第一臭氧发生器,110—弯形通风管,111—通风管排气槽,113—紫外灯,114—孔板,115—排水孔,116—导流罩A,117—导风管固定板,118—导轨,119—通孔,121—柜门A,122—排风口A;125—通风口A,126—侧通风口A;201—第二箱体,202—第二横流风扇,203—第二电加热器,208—通风管道,209—出风孔,210—搁板,211—出风槽;212—挂钩,213—排气槽,214—第二臭氧发生器,215—紫外灯,216—导流罩B,217—挡板,218—进风孔,221—柜门B,222—排风口B;225—通风口B,226—侧通风口B;

301—垫块,303—电源控制箱,304—控制面板,401—衣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一种船用衣物干燥杀菌除臭装置,其结构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干燥单元A 1和干燥单元B 2,如图1和图4所示。

干燥单元A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带有柜门A 121的中空的第一箱体101。第一箱体的内部上方设置第一横流风扇102;

第一横流风扇的进风口位于上部,出风口位于下部,出风方向为竖直方向;在第一横流风扇的出风口下方设置第一电加热器;

第一横流风扇的出风口下方连接导流罩A 116;导流罩A上下开口,其上部的开口宽度与第一横流风扇出风口匹配,导流罩A下部开口的宽度大于上部开口的宽度;第一电加热器位于导流罩A内。

导流罩A下方设置一个或多个竖直的可抽拉式的导风管104。导风管两端贯通,上端靠近送风罩的下部开口及第一横流风扇的出风口,下端安装有衣架105。衣架105与导风管104可以为一体式。导风管的下部的管壁沿上开设导风管吹风孔106,用于干燥衣领、袖管等死角区域。

第一横流风扇下方还安装多个带有通孔117的导风管固定板117,导风管固定板位于导流罩A的下方,垂直于第一横流风扇出风口;导风管固定在相邻的导风管固定板上;并且导风管固定板下方设有导轨118,使导风管可以在导轨内移动,以抽拉导风管。

在第一箱体的底部安装通风柜107。通风柜靠近第一箱体的背侧,顶部开口与第一箱体连通;在通风柜内的下部安装小型风扇108;在通风柜面对柜门A的侧壁外安装与通风柜连通的弯形通风管;弯形通风管向上弯曲,并且其顶部开口,在接近顶部的管壁上设置多个通风管排气槽108,以防止气流的叫嚣声,减少噪音;弯形通风管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通风柜内还装有第一臭氧发生器109。在第一箱体内还安装一个或多个紫外灯,在本实施例中,紫外灯113固定在通风柜内壁上;根据需要,还可以在第一箱体的内壁上增设更多紫外灯。

如图1、2、5所示,第一箱体的顶部设通风口A 125,第一箱体靠近顶部的侧壁开设侧通风口A 126,并且通风口A及侧通风口A靠近第一横流风扇的进风口。

柜门A的上缘低于第一横流风扇的进风口,并且在柜门A的上部开设排风口A。在第一箱体内部靠近底板的位置安装带有小孔的孔板,在第一箱体底板和孔板之间的侧壁上开设一个或多个排水孔。

干燥单元B的结构如图1、图3、图4和图6所示,包括带有柜门B的第二箱体201;第二箱体为中空结构,内部设有通风管道208;通风管道位于柜门B的对侧,其下端、后侧及左右两侧与第二箱体的内壁为一体;通风管道的前侧板与后侧之间的距离自上而下变窄。

第二箱体的上部设置第二横流风扇202,第二横流风扇的进风口位于上部,出风口位于下部,出风方向为竖直方向所在平面,位于通风管道内;

第二横流风扇出风口两侧的下方连接导流罩B 216;导流罩B上下开口,其上部的开口宽度与第二横流风扇出风口匹配,导流罩B下部开口的宽度大于上部开口的宽度;导流罩B的下端与通风通道相连接,其两侧的板下端分别与送风通道的前侧和后侧连接,并且导流罩B的下端与送风通道相匹配,使第二横流风扇的出风口、导流罩B与通风通道贯通。

第二横流风扇的前侧安装挡板217,其宽度与第二箱体的宽度匹配。挡板为曲尺形,其上端与第二箱体的顶部连接,下端连接到通风管道的前侧。挡板上部与水平面垂直,挡板下部向内弯折,与水平面成30~60度夹角,在挡板下部设有进风孔218。进风孔的位置低于第二横流风扇的出风口,而且与第二横流风扇的竖直的出风方向不在同一平面上。

在第二横流风扇下方为第二电加热器203,第二电加热器位于导流罩B内。

在通风管道的前侧还开设多个出风孔209,出风孔的位置低于第二横流风扇及第二电加热器。在通风管道的前侧安装搁板210和挂钩212,挂钩和搁板内部为中空结构,搁板及挂钩的后端固定在通风管道的前侧,将出风孔封闭在内。

搁板的上部开设出风槽211;挂钩的顶部开口,在接近顶部的管壁上设置多个排气槽213,以防止气流的叫嚣声。通风管道内的空气通过出风孔进入搁板和挂钩内,从出风槽或挂钩的前端开口及排气槽中吹出。

在第二箱体内设置第二臭氧发生器214和紫外灯215;第二臭氧发生器可以固定在挡板上,位于第二横流风扇的前部,靠近第二横流风扇的进风口。紫外灯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可安装在第二箱体的侧壁上。在第二箱体内还可以安装一个或多个小型风扇,以加强气流循环。

如图1、图3、图4和图6所示,第二箱体的顶部开设通风口B。如图6所示,第二箱体的靠近顶部的侧壁开设侧通风口B 226,并且通风口B及侧通风口B靠近第二横流风扇的进风口。

柜门B的上缘低于第二横流风扇的进气口,并且在柜门B的上部开设排风口B。

如图3所示,船用衣物干燥杀菌除臭装置的底部还安装若干垫块301,位置在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下方,可避免因船舶颠簸造成设备的损害,而且有减震、缓冲、抗冲击的作用。

在第一箱体及第二箱体的侧壁上还粘附有可替换的活性炭层。活性炭层包括透气袋和包裹在透气袋中的活性炭。根据需要,活性炭层的外层还覆有带孔的保护板。

如图3所示,在第二箱体的上部内侧安装电源控制箱303,在第二箱体上部还安装了控制面板304,以控制第一横流风扇、第一臭氧发生器、第一电加热器、紫外灯、小型风扇、第二横流风扇、第二电加热器、第二臭氧发生器的开启和关闭。

在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内还安装臭氧传感器,实时监测臭氧的浓度。当臭氧浓度超过限定时可自动关闭。

干燥单元A可用于船用工作衣物如潜水服、防水服的干燥、杀菌和除臭。使用时,将导风管沿导轨抽出,将工作服等衣物挂在导风管下方的衣架上,导风管从领口处伸入衣物内部进行干燥。将导风管沿导轨推到导流罩A下方,使导风管的上端对准第一横流风扇出风口。

空气经第一横流风扇吸入,向下从第一横流风扇的出风口竖直排出沿导流罩A向下流动;空气经过第一电加热器加热后,热空气被送入导风管,如图7所示,向下吹入衣物的内部,干燥衣物内侧;一部分热空气从导风管下部的吹风孔中向水平方向吹出,使衣物的袖管张开,并将热空气吹入衣物的袖管内,还可干燥衣领等难处理的部位。悬挂在导风管下的衣物,其内部成为气流通道,使热空气从导风管内进入衣物内侧向下流动,形成自然的风道。底部通风柜内的小型风扇将空气从侧面的弯形管内吹出,气流向上流动,带走衣物外部的水分。带有水蒸气的气体在向上流动过程中,一部分从柜门A的排风口A吹出,使气流流经最大途径;一部分再次进入第一横流风扇进风口。通风柜内的第一臭氧发生器所产生的臭氧分子被携带到气流中,可对衣物内侧和外部进行除臭和消毒;紫外灯从多个角度对箱体内的空气和衣物进行杀菌消毒。

在干燥单元A中,通过第一横流风机、导风管和导风管下部悬挂的衣物,以及通风柜形成内部的气流循环,同时干燥衣物内外侧;箱体内外发生部分空气交换,将水气排出。当衣物上沾的水较多时,从衣物上滴落的水经孔板流入孔板与第一箱体底板之间的夹层,从排水口流出或抽出。新鲜空气从第一箱体顶部的通风口A及上部的侧通风口A进入箱体,被第一横流风扇吸入;带有水蒸气的气体从柜门A的排风口A吹出,进行内外空气交换。活性炭层可吸附异味。

干燥单元B可用于小型配件,如手套、鞋子和工作帽的干燥、杀菌和除臭。将手套或鞋子套在干燥单元B的挂钩上,工作帽或其他小件衣物放置在搁板上;第二横流风扇开启,空气从通风口B及侧通风口B被吸入,被第二横流风扇吹向通风管道下方,并经过第二电加热器加热;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分子被气流携带向下扩散;携带臭氧分子的热空气从通风管道的出风孔209分别进入搁板和挂钩的空腔内,并从搁板上方的出风槽及挂钩前端的开口和排气槽内吹出,以干燥工作帽、手套和鞋子的内部,同时实现杀菌和除臭功能。带有水蒸气的气体在向上流动过程中,一部分从柜门B的排风口B吹出,一部分从挡板下部的进风孔被第二横流风扇吸入,形成气流循环。新鲜空气从通风口B及侧通风口B进入箱体,被第二横流风扇吸入;带有水蒸气的气体从柜门B的排风口B吹出,进行内外空气交换。第二臭氧发生器所产生的臭氧分子被携带到气流中,可对衣物内侧和外部进行除臭和消毒;紫外灯可进行杀菌消毒,清洁箱体内的空气和衣物。活性炭层可吸附异味。

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底面下方的垫块,可避免因船舶颠簸造成设备的损害,而且有减震、缓冲、抗冲击的作用。

用上述装置进行船用衣物或普通衣物干燥,所需时间比普通设备减少一半,干燥和除菌效率高,异味不会散发到环境中,能够满足船舶的使用要求。

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