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衬衫袖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3640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衬衫袖叉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加工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缝制衬衫袖口的袖叉机。



背景技术:

参加正式的宴会,商务谈判,婚礼,欣赏儒雅的文艺演出时等正式场合着装一般优先甄选西装。要想使自己所穿着的西装真正称心中意,就必须在西装的款式、穿法、搭配等方面严守规范。穿着西服时都要在西服里面搭配一件衬衫,衬衫的袖口常常露出西服的袖口之外。因此,为了美观,对衬衫袖口的加工要求就比较严格,为了达到这个要求,一般都是在衬衫的袖口处缝制袖叉,以防止袖口开叉的地方出现毛边、不服帖等影响美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加工效率高且缝制精度好的自动衬衫袖叉机。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基本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衬衫袖叉机,其结构特点是:包括工作台组件、缝纫组件、折边组件、袖叉模组件、压脚组件、行走驱动装置和控制面板。工作台组件包括机架和工作面板。工作面板固定设置在机架上。工作面板上设有缝纫孔。控制面板固定设置在机架上,用于控制自动衬衫袖叉机。缝纫组件包括缝纫机。缝纫机的缝针位于工作面板的缝纫孔处。袖叉模组件固定设置在机架上。袖叉模组件包括袖叉模。袖叉模可上下前后运动。折边组件和袖叉模组件的袖叉模相互配合用于对袖叉布料进行相应的折边。压脚组件用于定型经折边组件和袖叉模组件折边后的袖叉布料及该袖叉布料与相应的衫身片的压紧定位,并在袖叉模组件的袖叉模撤回后配合折边组件在工作面板上将袖叉布料移动到缝纫孔处进行缝制。折边组件和压脚组件通过行走驱动装置设置在工作台组件的机架上,且由行走驱动装置驱动折边组件和压脚组件同步前后左右移动。

以上述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工作台组件还包括工作台面。工作台面固定设置在机架上。工作台面上设有与工作面板相对应的安装通孔,工作面板固定设置在该安装通孔处,其上表面与工作台面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中。折边组件包括折边器模板。折边器模板设有形状与相应的缝合后的袖叉布料形状相对应的袖叉槽。袖叉槽中设有袖叉拖板,袖叉拖板设置在袖叉槽的一侧槽壁的下部上,袖叉拖板与袖叉槽的另一侧槽壁之间则形成相应的缝纫槽,袖叉拖板与袖叉槽的前部形成相应的缝纫孔。袖叉模组件的袖叉模的形状与折边组件的折边器模板的袖叉槽的形状相对应。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折边组件还包括折边器安装板、折边器底板、第一折边器、第二折边器、第三折边器、第四折边器、折边器压板和折边器罩。折边器安装板的前部中部设有压脚孔。折边器安装板的下侧中部还设有与压脚孔相通的袖叉模槽。折边器底板基本呈开口向后的U型。折边器底板由其后部两端头固定设置在折边器安装板的下侧前部上。折边器模板固定设置在折边器底板的开口处的前部上。第一折边器包括第一双杆气缸和第一推刀。第一双杆气缸固定设置在折边器底板的上侧,位于折边器底板的前部右侧。第一推刀呈水平设置,第一推刀固定设置在第一双杆气缸的活塞杆上,由第一双杆气缸驱动第一推刀在右前至左后的方向上运动。第二折边器包括第二双杆气缸和第二推刀。第二双杆气缸固定设置在折边器底板的上侧,位于折边器底板的前部左侧。第二推刀呈水平设置,第二推刀通过相应的连接件固定设置在第二双杆气缸的活塞杆上,由第二双杆气缸驱动第二推刀在前后方向上运动。第二推刀位于折边器底板的前部中央。第三折边器包括第三双杆气缸、第三推刀、第三前导向定位板和第三后导向定位板。第三双杆气缸固定设置在折边器底板的上侧,位于折边器底板的左部。第三推刀呈水平设置,第三推刀基本呈T型,第三推刀由其中部连接段固定设置在第三双杆气缸的活塞杆上,由第三双杆气缸驱动第三推刀在左右方向上运动。第三前导向定位板和第三后导向定位板均固定设置在折边器底板的上侧上,且分别位于第三推刀的中部连接段的前后两侧,与第三推刀滑动接触,从而起到导向定位作用,确保第三推刀运行平稳可靠。第四折边器包括第四双杆气缸、第四推刀、第四前导向定位板和第四后导向定位板。第四双杆气缸固定设置在折边器底板的上侧,位于折边器底板的右部。第四推刀呈水平设置,第四推刀基本呈T型,第四推刀由其中部连接段固定设置在第四双杆气缸的活塞杆上,由第四双杆气缸驱动第四推刀在左右方向上运动。第四前导向定位板和第四后导向定位板均固定设置在折边器底板的上侧上,且分别位于第四推刀的中部连接段的前后两侧,与第四推刀滑动接触,从而起到导向定位作用,确保第四推刀运行平稳可靠。折边器压板基本呈开口向后的U型。折边器压板固定设置在折边器底板上,将第一推刀、第二推刀、第三推刀和第四推刀从上方限位,且与第一推刀、第二推刀、第三推刀和第四推刀滑动接触。折边器罩固定设置在折边器底板,用于提高安全性。折边器罩呈开口向后的U型,该U型缺口处用于工人摆放袖叉布料。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折边组件还包括拖板器。折边器底板的前部中央还设有拖板穿孔。折边器模板的前部设有开口向下的与袖叉槽相通的拖板穿槽。拖板器包括拖板双杆气缸和拖板。拖板双杆气缸固定设置在折边器底板的上侧,位于折边器底板的前部中央。拖板固定设置在拖板双杆气缸的活塞杆上,由拖板双杆气缸驱动拖板在前后方向上运动。拖板穿过拖板穿孔,位于折边器底板的下侧。拖板可穿过折边器模板的拖板穿槽后伸入其前部缝纫孔中处。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压脚组件包括压脚第一连接板、前压脚板、后压脚板、压脚座组件、翻转连接组件、压脚上下驱动组件、压脚前后驱动组件、压脚组件防护罩和压脚接近开关。压脚第一连接板沿前后向竖直设置。压脚第一连接板上部固定设置在前后驱动组件的第一前后驱动连接板的右部上,压脚第一连接板下部固定设置在折边组件的折边器安装板的右部上。压脚上下驱动组件包括压脚第一连接座、压脚第一上下直线导轨、压脚第二上下直线导轨和压脚上下驱动气缸。压脚第一上下直线导轨和压脚第二上下直线导轨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压脚第一连接板的左侧上。压脚第一上下直线导轨和压脚第二上下直线导轨均由其各自的导轨沿上下向固定设置在压脚第一连接板上。压脚第一连接座从左侧与压脚第一上下直线导轨和压脚第二上下直线导轨的滑块固定连接。由压脚上下驱动气缸驱动压脚第一连接座沿压脚第一上下直线导轨和压脚第二上下直线导轨上下运动。压脚前后驱动组件包括压脚前后第一同步带轮、压脚前后第二同步带轮、压脚前后同步带、压脚前后直线导轨、压脚前后驱动电机、压脚前后同步带连接座和压脚前后滑块连接座。压脚前后第一同步带轮转动设置在压脚第一连接座的前部上侧上。压脚前后第二同步带轮转动设置在压脚第一连接座的后部上侧上。压脚前后同步带围绕压脚前后第一同步带轮和压脚前后第二同步带轮设置。压脚前后直线导轨沿前后向固定设置在压脚第一连接座的下侧上。压脚前后直线导轨由其导轨固定设置在压脚第一连接座上。压脚前后同步带连接座夹紧固定在压脚前后同步带上。压脚前后滑块连接座与压脚前后直线导轨的滑块固定连接。压脚前后滑块连接座与压脚前后同步带连接座固定连接。从而通过压脚前后同步带驱动压脚前后滑块连接座沿压脚前后直线导轨前后运动。压脚座组件包括压脚座、压板连接座、压脚板和压脚翻转气缸座。压脚座固定设置在压脚前后滑块连接座上。压板连接座固定设置在压脚座的前侧上。压脚板固定设置在压板连接座上。压脚翻转气缸座固定设置在压脚前后滑块连接座上。翻转连接组件包括翻转气缸、齿条、齿轮、后转臂、转臂连杆和压轮。翻转气缸固定设置在压脚翻转气缸座上,其活塞杆朝向左方。齿条沿左右向设置。齿条固定设置在翻转气缸的活塞杆上。齿轮固定设置在后转臂的后端上,与齿条相啮合。压轮转动设置在压板连接座上,将齿条压紧在齿轮上,压轮与齿条上侧面滚动接触。后转臂转动设置在压脚板的上侧上。后转臂沿前后向设置。转臂连杆呈U型。转臂连杆的后端与后转臂的前端固定连接,转臂连杆随着转臂的转动而翻转。转臂连杆的前端转动设置在前压脚板上。后压脚板固定设置在压脚板的下侧上,后压脚板的下侧面与前压脚板的下侧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前压脚板与后压脚板的中心线与折边组件的折边器模板的中心线在同一铅垂面中。后压脚板与前压脚板之间形成走针槽。压脚组件防护罩用于对压脚组件的相应部件进行保护。压脚接近开关用于回到起始装备摆放袖叉布料时的位置。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工作台组件的工作面板上还设有叉模孔。袖叉模组件还包括袖叉模安装座、袖叉模连接座、袖叉模上下驱动组件、袖叉模前后驱动组件和袖叉模接近开关。袖叉模安装座固定设置在工作台组件的机架上。袖叉模上下驱动组件包括袖叉模第一上下气缸、袖叉模第二上下气缸、袖叉模第一上下直线导轨、袖叉模第二上下直线导轨、袖叉模第一连接件和袖叉模电磁铁。袖叉模第一上下气缸固定设置在袖叉模安装座上,其活塞杆向上设置。袖叉模第二上下气缸由其缸体固定设置在袖叉模第一上下气缸的活塞杆上,其活塞杆向上设置。袖叉模第一连接件固定设置在袖叉模第二上下气缸的活塞杆上。袖叉模第一上下直线导轨和袖叉模第二上下直线导轨相互平行设置。袖叉模第一上下直线导轨和袖叉模第二上下直线导轨均铅垂设置。袖叉模第一上下直线导轨和袖叉模第二上下直线导轨分别设置在袖叉模安装座的右侧前部和右侧后部上。袖叉模连接座沿前后向水平设置,袖叉模连接座与袖叉模第一连接件、袖叉模第一上下直线导轨的滑块和袖叉模第二上下直线导轨的滑块固定连接。从而通过袖叉模第一上下气缸和袖叉模第二上下气缸驱动袖叉模连接座沿袖叉模第一上下直线导轨和袖叉模第二上下直线导轨上下运动。袖叉模前后驱动组件包括袖叉模第一同步带轮、袖叉模第二同步带轮、袖叉模同步带、袖叉模前后直线导轨、袖叉模驱动电机、袖叉模第二连接件和袖叉模同步带连接座。袖叉模驱动电机采用步进电机。袖叉模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袖叉模连接座的下侧前部上,其电机轴沿左右向水平设置,电机轴朝向右方。第一同步带轮固定设置在袖叉模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袖叉模第二同步带轮转动设置在袖叉模连接座的下侧后部上。袖叉模同步带围绕袖叉模第一同步带轮和袖叉模第二同步带轮设置。袖叉模前后直线导轨由其导轨沿前后向固定设置在袖叉模连接座的上侧上。袖叉模第二连接件固定设置在袖叉模前后直线导轨的滑块上。袖叉模第二连接件与袖叉模同步带连接座固定连接。袖叉模同步带连接座固定设置在袖叉模同步带上,从而通过袖叉模同步带驱动袖叉模第二连接件沿袖叉模前后直线导轨前后运动。袖叉模固定设置在袖叉模第二连接件上,向前伸出袖叉模第二连接件外。袖叉模的中心线与缝纫组件的缝纫机的缝针的距离为50毫米至100毫米。袖叉模位于工作面板的上侧,相应部分位于工作面板的叉模孔中,袖叉模可沿叉模孔前后运动。袖叉模向前可伸入折边组件的折边器模板的袖叉槽中。袖叉模电磁铁固定设置在机架上,位于向前伸出时的下侧前部上。袖叉模接近开关固定设置在袖叉模安装座上,用于袖叉模回到起始准备摆放袖叉布料时的位置。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行走驱动装置包括左右驱动组件和前后驱动组件。左右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折边组件和压脚组件同步左右移动。前后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折边组件和压脚组件同步前后移动。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行走驱动装置的左右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左右驱动连接板、第一左右驱动直线导轨、第二左右驱动直线导轨、第一左右驱动同步带轮、第二左右驱动同步带轮、第一左右驱动同步带、第一左右驱动同步连接座、第一左右驱动电机、第三左右驱动同步带轮、第四左右驱动同步带轮、第二左右驱动同步带、左右驱动防护罩和左右接近开关。第一左右驱动直线导轨和第二左右驱动直线导轨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机架的后部上部上。第一左右驱动直线导轨和第二左右驱动直线导轨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左右驱动直线导轨和第二左右驱动直线导轨均由其各自的导轨沿左右向固定设置在机架上。第一左右驱动直线导轨和第二左右驱动直线导轨上各设有2个滑块,滑块位于下侧。第一左右驱动连接板从下向上与第一左右驱动直线导轨和第二左右驱动直线导轨的4个滑块固定连接,从而第一左右驱动连接板可以沿第一左右驱动直线导轨和第二左右驱动直线导轨左右运动。第一左右驱动同步带轮转动设置在机架的后部上部左侧上。第二左右驱动同步带轮转动设置在机架的后部上部中部上。第一左右驱动同步带围绕第一左右驱动同步带轮和第二左右驱动同步带轮设置。第一左右驱动同步连接座夹紧固定在第一左右驱动同步带上,第一左右驱动连接板与第一左右驱动同步连接座固定连接。第一左右驱动同步连接座用于传动连接第一左右驱动同步带和第一左右驱动连接板。第一左右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机架的后部上部中部上。第一左右驱动电机的电机轴朝向后方。第三左右驱动同步带轮固定设置在第一左右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第四左右驱动同步带轮与第二左右驱动同步带轮同轴传动连接。第二左右驱动同步带围绕第三左右驱动同步带轮和第四左右驱动同步带轮设置。左右接近开关固定设置在机架上,用于回到准备摆放袖叉布料时的起始位置。左右驱动防护罩固定设置在机架的后部上部上,用于对左右驱动组件的相应部件进行保护。前后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前后驱动连接板、第一前后驱动直线导轨、第二前后驱动直线导轨、第一前后驱动同步带轮、第二前后驱动同步带轮、第一前后驱动同步带、第一前后驱动同步连接座、第一前后驱动电机、第三前后驱动同步带轮、第四前后驱动同步带轮、第二前后驱动同步带、前后驱动防护罩和前后接近开关。压脚组件的压脚第一连接板上部固定设置在前后驱动组件的第一前后驱动连接板的右部上,压脚第一连接板下部固定设置在折边组件的折边器安装板的右部上。第一前后驱动直线导轨和第二前后驱动直线导轨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在左右驱动组件的第一左右驱动连接板的下侧上。第一前后驱动直线导轨和第二前后驱动直线导轨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前后驱动直线导轨和第二前后驱动直线导轨均由其各自的导轨沿前后向固定设置在第一左右驱动连接板上。第一前后驱动直线导轨和第二前后驱动直线导轨上各设有2个滑块,滑块位于下侧。第一前后驱动连接板从下向上与第一前后驱动直线导轨和第二前后驱动直线导轨的4个滑块固定连接,从而第一前后驱动连接板可以沿第一前后驱动直线导轨和第二前后驱动直线导轨前后运动。折边器安装板的左部通过相应的连接件与第一前后驱动连接板固定连接。第一前后驱动同步带轮转动设置在第一左右驱动连接板的下侧前部上。第二前后驱动同步带轮转动设置在第一左右驱动连接板的下侧后部上。第一前后驱动同步带围绕第一前后驱动同步带轮和第二前后驱动同步带轮设置。第一前后驱动同步连接座夹紧固定在第一前后驱动同步带上。第一前后驱动连接板与第一前后驱动同步连接座固定连接。第一前后驱动同步连接座用于传动连接第一前后驱动同步带和第一前后驱动连接板。第一前后驱动电机固定设置在第一前后驱动连接板的上侧前部上。第一前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朝向左方。第三前后驱动同步带轮固定设置在第一前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上。第四前后驱动同步带轮与第一前后驱动同步带轮同轴传动连接。第二前后驱动同步带围绕第三前后驱动同步带轮和第四前后驱动同步带轮设置。前后接近开关固定设置在左右驱动连接板上上,用于回到准备摆放袖叉布料时的起始位置。前后驱动防护罩固定设置在第一左右驱动连接板的前部上,用于对前后驱动组件的相应部件进行保护。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第一激光定位器和第一调节臂。第一激光定位器通过第一调节臂固定设置在第一左右驱动连接板上。第一激光定位器用于操作者摆放布料时起定位作用以及对布料条格。

以上述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熨烫组件。熨烫组件包括熨烫安装板、熨烫送料组件、熨烫折边组件、加热组件、熨烫防护罩和熨烫定位组件。熨烫安装板固定设置在工作台组件的机架前部右侧上。熨烫送料组件包括熨烫送料板、吸风盒、送料第一直线导轨、送料第二直线导轨、送料驱动气缸和挡板。送料第一直线导轨和送料第二直线导轨相互平行设置。送料第一直线导轨由其导轨沿前后向固定设置在熨烫安装板的上侧左部上。第二直线导轨由其导轨沿前后向固定设置在熨烫安装板的上侧右部上。熨烫送料板固定设置在送料第一直线导轨和送料第二直线导轨的滑块上。挡板固定设置在熨烫送料板的前部上。吸风盒固定设置在熨烫送料板中,且吸风盒上表面与熨烫送料板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中。吸风盒上表面设有若干吸风孔,吸风盒下侧设有吸风口,吸风口与相应的吸风装置向连通。送料驱动气缸由其缸体及相应的安装座固定设置在熨烫安装板上,送料驱动气缸的活塞杆通过相应的安装座与熨烫送料板固定连接,由送料驱动气缸驱动熨烫送料板沿送料第一直线导轨和送料第二直线导轨前后运动。熨烫折边组件包括第一折刀、第一折刀左驱动气缸、第一折刀右驱动气缸、第二折刀、第二折刀驱动气缸、第三折刀和第三折刀驱动气缸。第一折刀设置在熨烫送料板的后部上侧,可前后移动。第一折刀左驱动气缸由其缸体固定设置在熨烫送料板的下侧后部左侧上。第一折刀右驱动气缸由其缸体固定设置在熨烫送料板(8-2a)的下侧后部右侧上。第一折刀固定设置在第一折刀左驱动气缸和第一折刀右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由第一折刀左驱动气缸和第一折刀右驱动气缸共同驱动第一折刀前后运动。第二折刀通过相应的定位导向组件滑动设置在熨烫送料板的左侧上部,可左右移动。第二折刀驱动气缸由其缸体固定设置在熨烫送料板的左侧上,第二折刀固定设置在第二折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由第二折刀驱动气缸驱动其左右移动。第三折刀通过相应的定位导向组件滑动设置在熨烫送料板的右侧上部,可左右移动。第三折刀驱动气缸由其缸体固定设置在熨烫送料板的右侧上,第三折刀固定设置在第三折刀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上,由第三折刀驱动气缸驱动其左右移动。加热组件包括电热压板、温控器、加热连接座板、加热安装座板、加热第一直线导轨、加热第二直线导轨和加热驱动气缸。加热安装座板沿左右向竖直固定设置在熨烫安装板的后部上。加热第一直线导轨由其导轨固定设置在加热安装座板的前侧左部上,加热第一直线导轨沿上下向设置。加热第二直线导轨由其导轨固定设置在加热安装座板的前侧右部上,加热第二直线导轨沿上下向设置。加热连接座板与加热第一直线导轨和加热第二直线导轨的滑块固定连接。电热压板固定设置在加热连接座板上,电热压板沿左右向设置。温控器与电热压板电连接。加热驱动气缸由其缸体通过相应的安装座固定设置在加热安装座板上,其活塞杆朝向下方。加热驱动气缸的活塞杆通过相应的安装座与加热连接座板固定连接。熨烫防护罩固定设置在加热安装座板上,用于防止电热压板烫伤操作者。熨烫定位组件包括第二激光定位器和第二调节臂。第二激光定位器通过第二调节臂固定设置在熨烫安装板上。第二激光定位器用于操作者摆放布料时起定位作用以及对布料条格。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衬衫袖叉机的结构简单,设有折边组件、袖叉模组件、压脚组件和缝纫组件,能将已经进行过一次折边定型的相应的袖叉布料进行进一步的折边作业和缝纫作业,加工效率高且缝制精度好。(2)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衬衫袖叉机还设有熨烫组件,能先将袖叉布料进行一次折边熨烫定型,再将该第一次定型后的袖叉布料放入折边组件中,进行折边和缝制,进一步提高了其自动化程度,加工效率进一步提高。(3)本实用新型的折边组件的推刀和折边器模板可以根据袖叉布料的规格或左右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更换,应用范围广,适应能力强。(4)袖叉布料通过折边器完成折叠作业后需要移动至缝针处进行缝制作业,本实用新型的折边组件设有拖板器,拖板器的拖板能将位于折边器模板的缝纫孔处的袖叉布料相应部分拖住,确保袖叉布料在移动过程中不易走样,缝纫精度大大提高。(5)本实用新型的袖叉模组件的袖叉模设计成只在上下和前后方向上运动,袖叉模的中心线与缝纫组件的缝纫的缝针的距离设计成固定的,不存在要左右移动与折边组件对中心线而产生的误差问题,精度高;袖叉模的中心线与缝纫组件的缝纫的缝针的距离最小50毫米,极大的减少了因行程较大而导致移动过程中的面料位移,大大提高了止口缝制的精度。(6)本实用新型的袖叉模组件的袖叉模采用双气缸驱动其上下运动,袖叉模设计成高位伸出中位压布中位退回低位隐藏,并且采用电磁铁将袖叉模向下吸,使袖叉模向下紧紧压住袖叉布料,结果简单,使用可靠而且节省空间。(7)本实用新型的袖叉模组件的袖叉模采的袖叉模驱动电机采用步进电机,通过袖叉模同步带传动,并由袖叉模前后直线导轨进行导向,确保袖叉模前后运动时运行平稳,确保了折边后的布料不会变形位移,从而确保了缝制时的精度。(8)本实用新型的压脚组件可以前后移动,当移动到后部时,能提供一个前部开阔的视野,便于操作者在折边器上摆放袖叉布料。(9)本实用新型的折边组件和压脚组件在左右位置上设计成相对固定的,确保了压脚座组件的前压脚板、后压脚板与折边组件的折边器模板的中心线始终在同一铅垂面上,充分保证了折边作业的精度,确保后续缝制精度高。(10)本实用新型的压脚组件的前压脚板和后压脚板通过转臂连杆连接,转臂连杆可以左右翻转,能确保后缝针在压脚板与前压脚板之间的走针槽中进行缝制,从而将袖叉布料缝制出相应的线迹。(11)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衬衫袖叉机的熨烫组件设有3把折刀,从而既能满足左袖叉布料的折叠熨烫,又能满足右袖叉布料的折叠熨烫,适应能力强。(12)本实用新型的设有第一定位组件,方便操作者摆放布料时能准确定位以及对布料条格,进一步确保了缝制精度;而且设有调节臂,能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定位,使用方便。(13)本实用新型的熨烫组件也设有熨烫定位组件,方便操作者摆放布料时能准确定位以及对布料条格,也进一步保证了缝制精度要求,而且设有调节臂,能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定位,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衬衫袖叉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右视示意图;

图5为从图1的左前上方观察时的示意图;

图6为图5去掉熨烫组件、折边组件、袖叉模组件的叉模和行走驱动装置的防护罩后的示意图;

图7为图1去掉缝纫组件、熨烫组件、行走驱动装置的防护罩以及折边组件的折边器罩后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左视示意图;

图9为图7的右视示意图;

图10为从图7的左前上方观察时的示意图;

图11为从图7的右前上方观察时的示意图;

图12为从图7的左后下方观察时的示意图;

图13为压脚组件、折边组件的下模板及工作台组件的工作面板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从图13的右前上方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袖叉模组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为从图15的右前上方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从图15的右后下方观察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折边组件去掉折边器安装板和折边器罩后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7去掉折边器压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熨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熨烫组件去掉熨烫防护罩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从图21的左后上方观察时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

工作台组件1,机架1-1,工作台面1-2,工作面板1-3,缝纫孔1-31,叉模孔1-32,缝纫组件2,缝纫机2-1,缝针2-11,折边组件3,折边器安装板3-1,压脚孔3-11,折边器底板3-2,拖板穿孔3-21,折边器模板3-3,袖叉槽3-31,袖叉拖板3-32,缝纫槽3-33,缝纫孔3-34,拖板穿槽3-35,第一折边器3-4,第一双杆气缸3-4a,第一推刀3-4b,第二折边器3-5,第二双杆气缸3-5a,第二推刀3-5b,第三折边器3-6,第三双杆气缸3-6a,第三推刀3-6b,第三前导向定位板3-6c,第三后导向定位板3-6d,第四折边器3-7,第四双杆气缸3-7a,第四推刀3-7b,第四前导向定位板3-7c,第四后导向定位板3-7d,拖板器3-8,拖板双杆气缸3-8a,拖板3-8b,折边器压板3-9,折边器罩3-10,袖叉模组件4,袖叉模安装座4-1,袖叉模4-2,袖叉模连接座4-3,袖叉模上下驱动组件4-4,袖叉模第一上下气缸4-4a,袖叉模第二上下气缸4-4b,袖叉模第一上下直线导轨4-4c,袖叉模第二上下直线导轨4-4d,袖叉模第一连接件4-4e,袖叉模电磁铁4-4f,袖叉模前后驱动组件4-5,袖叉模第一同步带轮4-5a,袖叉模第二同步带轮4-5b,袖叉模同步带4-5c,袖叉模前后直线导轨4-5d,袖叉模驱动电机4-5e,袖叉模第二连接件4-5f,袖叉模同步带连接座4-5g,袖叉模接近开关4-6,压脚组件5,压脚第一连接板5-1,前压脚板5-2,后压脚板5-3,压脚座组件5-4,压脚座5-4a,压板连接座5-4b,压脚板5-4c,压脚翻转气缸座5-4d,翻转连接组件5-5,翻转气缸5-5a,齿条5-5b,齿轮5-5c,后转臂5-5d,转臂连杆5-5e,压脚上下驱动组件5-6,压脚第一连接座5-6a,压脚第一上下直线导轨5-6b,压脚第二上下直线导轨5-6c,压脚前后驱动组件5-7,压脚前后第一同步带轮5-7a,压脚前后第二同步带轮5-7b,压脚前后同步带5-7c,压脚前后直线导轨5-7d,压脚前后驱动电机5-7e,压脚前后同步带连接座5-7f,压脚前后滑块连接座5-7g,压脚组件防护罩5-8,走针槽5-9,压脚接近开关5-10,行走驱动装置6,左右驱动组件6a,第一左右驱动连接板6a-1,第一左右驱动直线导轨6a-2,第二左右驱动直线导轨6a-3,第一左右驱动同步带轮6a-4,第二左右驱动同步带轮6a-5,第一左右驱动同步带6a-6,第一左右驱动同步连接座6a-7,第一左右驱动电机6a-8,第三左右驱动同步带轮6a-9,第四左右驱动同步带轮6a-10,第二左右驱动同步带6a-11,左右驱动防护罩6a-12,左右接近开关6a-13,前后驱动组件6b,第一前后驱动连接板6b-1,第一前后驱动直线导轨6b-2,第二前后驱动直线导轨6b-3,第一前后驱动同步带轮6b-4,第二前后驱动同步带轮,第一前后驱动同步带6b-5,第一前后驱动同步连接座6b-6,第一前后驱动电机6b-7,第三前后驱动同步带轮6b-8,第四前后驱动同步带轮6b-9,第二前后驱动同步带6b-10,前后驱动防护罩6b-11,前后接近开关6b-12,第一定位组件7,第一激光定位器7-1,第一调节臂7-2,熨烫组件8,熨烫安装板8-1,熨烫送料组件8-2,熨烫送料板8-2a,吸风盒8-2b,送料第一直线导轨8-2c,送料第二直线导轨8-2d,挡板8-2e,熨烫折边组件8-3,第一折刀8-3a,第一折刀左驱动气缸8-3b,第一折刀右驱动气缸8-3c,第二折刀8-3d,第二折刀驱动气缸8-3e,第三折刀8-3f,第三折刀驱动气缸8-3g,加热组件8-4,电热压板8-4a,温控器8-4b,加热连接座板8-4c,加热安装座板8-4d,加热第一直线导轨8-4e,加热第二直线导轨8-4f,加热驱动气缸8-4g,熨烫防护罩8-5,熨烫定位组件8-6,第二激光定位器8-6a,第二调节臂8-6b,控制面板9。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方位的描述按照图1所示的方位进行,也即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方向即为描述的上下左右方向,图1所朝的一方为前方,背离图1的一方为后方。

(实施例1)

见图1至图12,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衬衫袖叉机包括工作台组件1、缝纫组件2、折边组件3、袖叉模组件4、压脚组件5、行走驱动装置6、第一定位组件7、熨烫组件8和控制面板9。

见图1至图12,工作台组件1包括机架1-1、工作台面1-2和工作面板1-3。工作台面1-2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工作台面1-2上设有与工作面板1-3相对应的安装通孔,工作面板1-3固定设置在该安装通孔处,其上表面与工作台面1-2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中。工作面板1-3上设有缝纫孔1-31和叉模孔1-32。

见图1至图6,缝纫组件2包括缝纫机2-1。缝纫机2-1沿左右向固定设置在工作台组件1的机架1-1上,且其上部穿过工作台面1-2上相应的通孔后伸出工作台面1-2外,其相应部分位于工作台面1-2上方。缝纫机2-1的缝针2-11位于工作面板1-3的缝纫孔1-31处。

见图1至图12,图18和图19,折边组件3包括折边器安装板3-1、折边器底板3-2、折边器模板3-3、第一折边器3-4、第二折边器3-5、第三折边器3-6、第四折边器3-7、拖板器3-8、折边器压板3-9和折边器罩3-10。

折边器安装板3-1的前部中部设有压脚孔3-11。折边器安装板3-1的下侧中部还设有与压脚孔3-11相通的袖叉模槽。折边器底板3-2基本呈开口向后的U型。折边器底板3-2的前部中央还设有拖板穿孔3-21。折边器底板3-2由其后部两端头固定设置在折边器安装板3-1的下侧前部上。折边器模板3-3固定设置在折边器底板3-2的开口处的前部上。折边器模板3-3设有形状与相应的缝合后的袖叉布料形状相对应的袖叉槽3-31。袖叉槽3-31中设有袖叉拖板3-32,袖叉拖板3-32设置在袖叉槽3-31的左侧槽壁的下部上,袖叉拖板3-32与袖叉槽3-31的右侧槽壁之间形成相应的缝纫槽3-33,袖叉拖板3-32与袖叉槽3-31的前部形成相应的缝纫孔3-34。折边器模板3-3的前部设有开口向下的与袖叉槽3-31相通的拖板穿槽3-35。

第一折边器3-4包括第一双杆气缸3-4a和第一推刀3-4b。第一双杆气缸3-4a固定设置在折边器底板3-2的上侧,位于折边器底板3-2的前部右侧。第一推刀3-4b呈水平设置,第一推刀3-4b固定设置在第一双杆气缸3-4a的活塞杆上,由第一双杆气缸3-4a驱动第一推刀3-4b在右前至左后的方向上运动。

第二折边器3-5包括第二双杆气缸3-5a和第二推刀3-5b。第二双杆气缸3-5a固定设置在折边器底板3-2的上侧,位于折边器底板3-2的前部左侧。第二推刀3-5b呈水平设置,第二推刀3-5b通过相应的连接件固定设置在第二双杆气缸3-5a的活塞杆上,由第二双杆气缸3-5a驱动第二推刀3-5b在前后方向上运动。第二推刀3-5b位于折边器底板3-2的前部中央。

第三折边器3-6包括第三双杆气缸3-6a、第三推刀3-6b、第三前导向定位板3-6c和第三后导向定位板3-6d。第三双杆气缸3-6a固定设置在折边器底板3-2的上侧,位于折边器底板3-2的左部。第三推刀3-6b呈水平设置,第三推刀3-6b基本呈T型,第三推刀3-6b由其中部连接段固定设置在第三双杆气缸3-6a的活塞杆上,由第三双杆气缸3-6a驱动第三推刀3-6b在左右方向上运动。第三前导向定位板3-6c和第三后导向定位板3-6d均固定设置在折边器底板3-2的上侧上,且分别位于第三推刀3-6b的中部连接段的前后两侧,与第三推刀3-6b滑动接触,从而起到导向定位作用,确保第三推刀3-6b运行平稳可靠。

第四折边器3-7包括第四双杆气缸3-7a、第四推刀3-7b、第四前导向定位板3-7c和第四后导向定位板3-7d。第四双杆气缸3-7a固定设置在折边器底板3-2的上侧,位于折边器底板3-2的右部。第四推刀3-7b呈水平设置,第四推刀3-7b基本呈T型,第四推刀3-7b由其中部连接段固定设置在第四双杆气缸3-7a的活塞杆上,由第四双杆气缸3-7a驱动第四推刀3-7b在左右方向上运动。第四前导向定位板3-7c和第四后导向定位板3-7d均固定设置在折边器底板3-2的上侧上,且分别位于第四推刀3-7b的中部连接段的前后两侧,与第四推刀3-7b滑动接触,从而起到导向定位作用,确保第四推刀3-7b运行平稳可靠。

拖板器3-8包括拖板双杆气缸3-8a和拖板3-8b。拖板双杆气缸3-8a固定设置在折边器底板3-2的上侧,位于折边器底板3-2的前部中央。拖板3-8b固定设置在拖板双杆气缸3-8a的活塞杆上,由拖板双杆气缸3-8a驱动拖板3-8b在前后方向上运动。拖板3-8b穿过拖板穿孔3-21,位于折边器底板3-2的下侧。拖板3-8b可穿过折边器模板3-3的拖板穿槽3-35后伸入其前部缝纫孔3-34中处。

折边器压板3-9基本呈开口向后的U型。折边器压板3-9固定设置在折边器底板3-2上,将第一推刀3-4b、第二推刀3-5b、第三推刀3-6b和第四推刀3-7b从上方限位,且与第一推刀3-4b、第二推刀3-5b、第三推刀3-6b和第四推刀3-7b滑动接触。

折边器罩3-10固定设置在折边器底板3-2。折边器罩3-10呈开口向后的U型,折边器罩3-10从上方将第一折边器3-4、第二折边器3-5、第三折边器3-6、第四折边器3-7、拖板器3-8和折边器压板3-9的各相应部分罩住,便于工人在U型缺口处摆放布料,同时提高安全性。

见图1至图12和图15至图17,袖叉模组件4包括袖叉模安装座4-1、袖叉模4-2、袖叉模连接座4-3、袖叉模上下驱动组件4-4、袖叉模前后驱动组件4-5和袖叉模接近开关4-6。袖叉模安装座4-1固定设置在工作台组件1的机架1-1上。

袖叉模上下驱动组件4-4包括袖叉模第一上下气缸4-4a、袖叉模第二上下气缸4-4b、袖叉模第一上下直线导轨4-4c、袖叉模第二上下直线导轨4-4d、袖叉模第一连接件4-4e和袖叉模电磁铁4-4f。袖叉模第一上下气缸4-4a固定设置在袖叉模安装座4-1上,其活塞杆向上设置。袖叉模第二上下气缸4-4b由其缸体固定设置在袖叉模第一上下气缸4-4a的活塞杆上,其活塞杆向上设置。袖叉模第一连接件4-4e固定设置在袖叉模第二上下气缸4-4b的活塞杆上。袖叉模第一上下直线导轨4-4c和袖叉模第二上下直线导轨4-4d相互平行设置。袖叉模第一上下直线导轨4-4c和袖叉模第二上下直线导轨4-4d均铅垂设置。袖叉模第一上下直线导轨4-4c和袖叉模第二上下直线导轨4-4d分别设置在袖叉模安装座4-1的右侧前部和右侧后部上。

袖叉模连接座4-3沿前后向水平设置,袖叉模连接座4-3与袖叉模第一连接件4-4e、袖叉模第一上下直线导轨4-4c的滑块和袖叉模第二上下直线导轨4-4d的滑块固定连接。从而通过袖叉模第一上下气缸4-4a和袖叉模第二上下气缸4-4b驱动袖叉模连接座4-3沿袖叉模第一上下直线导轨4-4c和袖叉模第二上下直线导轨4-4d上下运动。

袖叉模前后驱动组件4-5包括袖叉模第一同步带轮4-5a、袖叉模第二同步带轮4-5b、袖叉模同步带4-5c、袖叉模前后直线导轨4-5d、袖叉模驱动电机4-5e、袖叉模第二连接件4-5f和袖叉模同步带连接座4-5g。袖叉模驱动电机4-5e采用步进电机。袖叉模驱动电机4-5e固定设置在袖叉模连接座4-3的下侧前部上,其电机轴沿左右向水平设置,电机轴朝向右方。第一同步带轮4-5a固定设置在袖叉模驱动电机4-5e的电机轴上。袖叉模第二同步带轮4-5b转动设置在袖叉模连接座4-3的下侧后部上。袖叉模同步带4-5c围绕袖叉模第一同步带轮4-5a和袖叉模第二同步带轮4-5b设置。袖叉模前后直线导轨4-5d由其导轨沿前后向固定设置在袖叉模连接座4-3的上侧上。袖叉模第二连接件4-5f固定设置在袖叉模前后直线导轨4-5d的滑块上。袖叉模第二连接件4-5f与袖叉模同步带连接座4-5g固定连接。袖叉模同步带连接座4-5g固定设置在袖叉模同步带4-5c上,从而通过袖叉模同步带4-5c驱动袖叉模第二连接件4-5f沿袖叉模前后直线导轨4-5d前后运动。袖叉模4-2固定设置在袖叉模第二连接件4-5f上,向前伸出袖叉模第二连接件4-5f外。袖叉模4-2的中心线与缝纫组件2的缝纫机2-1的缝针2-11的距离为50毫米至100毫米,本实施例为50毫米。袖叉模4-2的形状与折边组件3的折边器模板3-3的袖叉槽3-31的形状相对应。袖叉模4-2位于工作面板1-3的上侧,相应部分位于工作面板1-3的叉模孔1-32中,袖叉模4-2可沿叉模孔1-32前后运动。袖叉模4-2向前可伸入折边组件3的折边器模板3-3的袖叉槽3-31中。袖叉模电磁铁4-4f固定设置在机架1-1上,位于袖叉模4-2处于向前伸出时的下侧前部上。袖叉模接近开关4-6固定设置在袖叉模安装座4-1上,用于袖叉模回到起始准备摆放袖叉布料时的位置。

见图1至图14,压脚组件5包括压脚第一连接板5-1、前压脚板5-2、后压脚板5-3、压脚座组件5-4、翻转连接组件5-5、压脚上下驱动组件5-6、压脚前后驱动组件5-7、压脚组件防护罩5-8和压脚接近开关5-10。

压脚第一连接板5-1沿前后向竖直设置。压脚第一连接板5-1上部固定设置在前后驱动组件6b的第一前后驱动连接板6b-1的右部上,压脚第一连接板5-1下部固定设置在折边组件3的折边器安装板3-1的右部上。

压脚上下驱动组件5-6包括压脚第一连接座5-6a、压脚第一上下直线导轨5-6b、压脚第二上下直线导轨5-6c和压脚上下驱动气缸。压脚第一上下直线导轨5-6b和压脚第二上下直线导轨5-6c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压脚第一连接板5-1的左侧上。压脚第一上下直线导轨5-6b和压脚第二上下直线导轨5-6c均由其各自的导轨沿上下向固定设置在压脚第一连接板5-1上。压脚第一连接座5-6a从左侧与压脚第一上下直线导轨5-6b和压脚第二上下直线导轨5-6c的滑块固定连接。由压脚上下驱动气缸驱动压脚第一连接座5-6a沿压脚第一上下直线导轨5-6b和压脚第二上下直线导轨5-6c上下运动。

压脚前后驱动组件5-7包括压脚前后第一同步带轮5-7a、压脚前后第二同步带轮5-7b、压脚前后同步带5-7c、压脚前后直线导轨5-7d、压脚前后驱动电机5-7e、压脚前后同步带连接座5-7f和压脚前后滑块连接座5-7g。压脚前后第一同步带轮5-7a转动设置在压脚第一连接座5-6a的前部上侧上。压脚前后第二同步带轮5-7b转动设置在压脚第一连接座5-6a的后部上侧上。压脚前后同步带5-7c围绕压脚前后第一同步带轮5-7a和压脚前后第二同步带轮5-7b设置。压脚前后直线导轨5-7d沿前后向固定设置在压脚第一连接座5-6a的下侧上。压脚前后直线导轨5-7d由其导轨固定设置在压脚第一连接座5-6a上。压脚前后同步带连接座5-7f夹紧固定在压脚前后同步带5-7c上。压脚前后滑块连接座5-7g与压脚前后直线导轨5-7d的滑块固定连接。压脚前后滑块连接座5-7g与压脚前后同步带连接座5-7f固定连接。从而通过压脚前后同步带5-7c驱动压脚前后滑块连接座5-7g沿压脚前后直线导轨5-7d前后运动。

压脚座组件5-4包括压脚座5-4a、压板连接座5-4b、压脚板5-4c和压脚翻转气缸座5-4d。压脚座5-4a固定设置在压脚前后滑块连接座5-7g上。压板连接座5-4b固定设置在压脚座5-4a的前侧上。压脚板5-4c固定设置在压板连接座5-4b上。压脚翻转气缸座5-4d固定设置在压脚前后滑块连接座5-7g上。

翻转连接组件5-5包括翻转气缸5-5a、齿条5-5b、齿轮5-5c、后转臂5-5d、转臂连杆5-5e和压轮5-5f。翻转气缸5-5a固定设置在压脚翻转气缸座5-4d上,其活塞杆朝向左方。齿条5-5b沿左右向设置。齿条5-5b固定设置在翻转气缸5-5a的活塞杆上。齿轮5-5c固定设置在后转臂5-5d的后端上,与齿条5-5b相啮合。压轮5-5f转动设置在压板连接座5-4b上,将齿条5-5b压紧在齿轮5-5c上,压轮5-5f与齿条5-5b上侧面滚动接触。后转臂5-5d转动设置在压脚板5-4c的上侧上。后转臂5-5d沿前后向设置。转臂连杆5-5e呈U型。转臂连杆5-5e的后端与后转臂5-5d的前端固定连接,转臂连杆5-5e随着转臂5-5d的转动而翻转。转臂连杆5-5e的前端转动设置在前压脚板5-2上。后压脚板5-3固定设置在压脚板5-4c的下侧上,后压脚板5-3的下侧面与前压脚板5-2的下侧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前压脚板5-2与后压脚板5-3的中心线与折边组件3的折边器模板3-3的中心线在同一铅垂面中。后压脚板5-3与前压脚板5-2之间形成走针槽5-9。压脚组件防护罩5-8固定设置在折边器安装板3-1和第一前后驱动连接板6b-1之间,用于对压脚组件5的相应部件进行保护。压脚接近开关5-10固定设置在压脚第一连接座5-6a的后部上,用于回到起始装备摆放袖叉布料时的位置。

见图1至图12,行走驱动装置6包括左右驱动组件6a和前后驱动组件6b。

见图1至图12,左右驱动组件6a包括第一左右驱动连接板6a-1、第一左右驱动直线导轨6a-2、第二左右驱动直线导轨6a-3、第一左右驱动同步带轮6a-4、第二左右驱动同步带轮6a-5、第一左右驱动同步带6a-6、第一左右驱动同步连接座6a-7、第一左右驱动电机6a-8、第三左右驱动同步带轮6a-9、第四左右驱动同步带轮6a-10、第二左右驱动同步带6a-11、左右驱动防护罩6a-12和左右接近开关6a-13。第一左右驱动直线导轨6a-2和第二左右驱动直线导轨6a-3从前至后依次设置在机架1-1的后部上部上。第一左右驱动直线导轨6a-2和第二左右驱动直线导轨6a-3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左右驱动直线导轨6a-2和第二左右驱动直线导轨6a-3均由其各自的导轨沿左右向固定设置在机架1-1上。第一左右驱动直线导轨6a-2和第二左右驱动直线导轨6a-3上各设有2个滑块,滑块位于下侧。第一左右驱动连接板6a-1从下向上与第一左右驱动直线导轨6a-2和第二左右驱动直线导轨6a-3的4个滑块固定连接,从而第一左右驱动连接板6a-1可以沿第一左右驱动直线导轨6a-2和第二左右驱动直线导轨6a-3左右运动。第一左右驱动同步带轮6a-4转动设置在机架1-1的后部上部左侧上。第二左右驱动同步带轮6a-5转动设置在机架1-1的后部上部中部上。第一左右驱动同步带6a-6围绕第一左右驱动同步带轮6a-4和第二左右驱动同步带轮6a-5设置。第一左右驱动同步连接座6a-7夹紧固定在第一左右驱动同步带6a-6上,第一左右驱动连接板6a-1与第一左右驱动同步连接座6a-7固定连接。第一左右驱动同步连接座6a-7用于传动连接第一左右驱动同步带6a-6和第一左右驱动连接板6a-1。第一左右驱动电机6a-8固定设置在机架1-1的后部上部中部上。第一左右驱动电机6a-8的电机轴朝向后方。第三左右驱动同步带轮6a-9固定设置在第一左右驱动电机6a-8的电机轴上。第四左右驱动同步带轮6a-10与第二左右驱动同步带轮6a-5同轴传动连接。第二左右驱动同步带6a-11围绕第三左右驱动同步带轮6a-9和第四左右驱动同步带轮6a-10设置。左右接近开关6a-13固定设置在机架1-1上,用于回到准备摆放袖叉布料时的起始位置。左右驱动防护罩6a-12固定设置在机架1-1的后部上部上,用于对左右驱动组件6a的相应部件进行保护。

见图1至图12,前后驱动组件6b包括第一前后驱动连接板6b-1、第一前后驱动直线导轨6b-2、第二前后驱动直线导轨6b-3、第一前后驱动同步带轮6b-4、第二前后驱动同步带轮、第一前后驱动同步带6b-5、第一前后驱动同步连接座6b-6、第一前后驱动电机6b-7、第三前后驱动同步带轮6b-8、第四前后驱动同步带轮6b-9、第二前后驱动同步带6b-10、前后驱动防护罩6b-11和前后接近开关6b-12。第一前后驱动直线导轨6b-2和第二前后驱动直线导轨6b-3从左至右依次设置在左右驱动组件6a的第一左右驱动连接板6a-1的下侧上。第一前后驱动直线导轨6b-2和第二前后驱动直线导轨6b-3相互平行设置。第一前后驱动直线导轨6b-2和第二前后驱动直线导轨6b-3均由其各自的导轨沿前后向固定设置在第一左右驱动连接板6a-1上。第一前后驱动直线导轨6b-2和第二前后驱动直线导轨6b-3上各设有2个滑块,滑块位于下侧。第一前后驱动连接板6b-1从下向上与第一前后驱动直线导轨6b-2和第二前后驱动直线导轨6b-3的4个滑块固定连接,从而第一前后驱动连接板6b-1可以沿第一前后驱动直线导轨6b-2和第二前后驱动直线导轨6b-3前后运动。折边器安装板3-1的左部通过相应的连接件与第一前后驱动连接板6b-1固定连接。第一前后驱动同步带轮6b-4转动设置在第一左右驱动连接板6a-1的下侧前部上。第二前后驱动同步带轮转动设置在第一左右驱动连接板6a-1的下侧后部上。第一前后驱动同步带6b-5围绕第一前后驱动同步带轮6b-4和第二前后驱动同步带轮设置。第一前后驱动同步连接座6b-6夹紧固定在第一前后驱动同步带6b-5上。第一前后驱动连接板6b-1与第一前后驱动同步连接座6b-6固定连接。第一前后驱动同步连接座6b-6用于传动连接第一前后驱动同步带6b-5和第一前后驱动连接板6b-1。第一前后驱动电机6b-7固定设置在第一前后驱动连接板6b-1的上侧前部上。第一前后驱动电机6b-7的电机轴朝向左方。第三前后驱动同步带轮6b-8固定设置在第一前后驱动电机6b-7的电机轴上。第四前后驱动同步带轮6b-9与第一前后驱动同步带轮6b-4同轴传动连接。第二前后驱动同步带6b-10围绕第三前后驱动同步带轮6b-8和第四前后驱动同步带轮6b-9设置。前后接近开关6b-12固定设置在左右驱动连接板上6a-1上,用于回到准备摆放袖叉布料时的起始位置。前后驱动防护罩6b-11固定设置在第一左右驱动连接板6a-1的前部上,用于对前后驱动组件6b的相应部件进行保护。

见图1至图11,第一定位组件7包括第一激光定位器7-1和第一调节臂7-2。第一激光定位器7-1通过第一调节臂7-2固定设置在第一左右驱动连接板6a-1上。第一激光定位器7-1用于操作者摆放布料时起定位作用以及对布料条格。

见图1至图5和图20至图22,熨烫组件8包括熨烫安装板8-1、熨烫送料组件8-2、熨烫折边组件8-3、加热组件8-4、熨烫防护罩8-5和熨烫定位组件8-6。

熨烫安装板8-1固定设置在工作台组件1的机架1-1前部右侧上。熨烫送料组件8-2包括熨烫送料板8-2a、吸风盒8-2b、送料第一直线导轨8-2c、送料第二直线导轨8-2d、送料驱动气缸和挡板8-2e。送料第一直线导轨8-2c和送料第二直线导轨8-2d相互平行设置。送料第一直线导轨8-2c由其导轨沿前后向固定设置在熨烫安装板8-1的上侧左部上。第二直线导轨8-2d由其导轨沿前后向固定设置在熨烫安装板8-1的上侧右部上。熨烫送料板8-2a固定设置在送料第一直线导轨8-2c和送料第二直线导轨8-2d的滑块上。挡板8-2e固定设置在熨烫送料板8-2a的前部上。吸风盒8-2b固定设置在熨烫送料板8-2a中,且吸风盒8-2b上表面与熨烫送料板8-2a的上表面在同一水平面中。吸风盒8-2b上表面设有若干吸风孔8-2b-1,吸风盒8-2b下侧设有吸风口8-2b-2,吸风口8-2b-2与相应的吸风装置向连通。送料驱动气缸由其缸体及相应的安装座固定设置在熨烫安装板8-1上,送料驱动气缸的活塞杆通过相应的安装座与熨烫送料板8-2a固定连接,由送料驱动气缸驱动熨烫送料板8-2a沿送料第一直线导轨8-2c和送料第二直线导轨8-2d前后运动。

熨烫折边组件8-3包括第一折刀8-3a、第一折刀左驱动气缸8-3b、第一折刀右驱动气缸8-3c、第二折刀8-3d、第二折刀驱动气缸8-3e、第三折刀8-3f和第三折刀驱动气缸8-3g。第一折刀8-3a设置在熨烫送料板8-2a的后部上侧,可前后移动。第一折刀左驱动气缸8-3b由其缸体固定设置在熨烫送料板8-2a的下侧后部左侧上。第一折刀右驱动气缸8-3c由其缸体固定设置在熨烫送料板8-2a的下侧后部右侧上。第一折刀8-3a固定设置在第一折刀左驱动气缸8-3b和第一折刀右驱动气缸8-3c的活塞杆上,由第一折刀左驱动气缸8-3b和第一折刀右驱动气缸8-3c共同驱动第一折刀8-3a前后运动。第二折刀8-3d通过相应的定位导向组件滑动设置在熨烫送料板8-2a的左侧上部,可左右移动。第二折刀驱动气缸8-3e由其缸体固定设置在熨烫送料板8-2a的左侧上,第二折刀8-3d固定设置在第二折刀驱动气缸8-3e的活塞杆上,由第二折刀驱动气缸8-3e驱动其左右移动。第三折刀8-3f通过相应的定位导向组件滑动设置在熨烫送料板8-2a的右侧上部,可左右移动。第三折刀驱动气缸8-3g由其缸体固定设置在熨烫送料板8-2a的右侧上,第三折刀8-3f固定设置在第三折刀驱动气缸8-3g的活塞杆上,由第三折刀驱动气缸8-3g驱动其左右移动。

加热组件8-4包括电热压板8-4a、温控器8-4b、加热连接座板8-4c、加热安装座板8-4d、加热第一直线导轨8-4e、加热第二直线导轨8-4f和加热驱动气缸8-4g。

加热安装座板8-4d沿左右向竖直固定设置在熨烫安装板8-1的后部上。加热第一直线导轨8-4e由其导轨固定设置在加热安装座板8-4d的前侧左部上,加热第一直线导轨8-4e沿上下向设置。加热第二直线导轨8-4f由其导轨固定设置在加热安装座板8-4d的前侧右部上,加热第二直线导轨8-4f沿上下向设置。加热连接座板8-4c与加热第一直线导轨8-4e和加热第二直线导轨8-4f的滑块固定连接。电热压板8-4a固定设置在加热连接座板8-4c上,电热压板8-4a沿左右向设置。温控器8-4b与电热压板8-4a电连接。加热驱动气缸8-4g由其缸体通过相应的安装座固定设置在加热安装座板8-4d上,其活塞杆朝向下方。加热驱动气缸8-4g的活塞杆通过相应的安装座与加热连接座板8-4c固定连接。熨烫防护罩8-5固定设置在加热安装座板8-4d上,用于防止电热压板8-4a烫伤操作者。

熨烫定位组件8-6包括第二激光定位器8-6a和第二调节臂8-6b。第二激光定位器8-6a通过第二调节臂8-6b固定设置在熨烫安装板8-1上。第二激光定位器8-6a用于操作者摆放布料时起定位作用以及对布料条格。

控制面板9固定设置在加热安装座板8-4d的后侧上,位于熨烫防护罩8-5的上方。控制面板9用于控制自动衬衫袖叉机。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衬衫袖叉机使用时:通过熨烫组件能先将袖叉进行一次折边熨烫定型;再将该第一次定型后的袖叉布料放入折边组件中,此时拖板器3-8的拖板3-8b向后伸出至缝纫孔3-34中,设备各组件均处于摆放袖叉布料时的起始位置。第一次定型后的袖叉布料放入折边组件中后,袖叉模组件4的袖叉模第一上下气缸4-4a和袖叉模第二上下气缸4-4b的活塞杆依次向上伸出,然后袖叉模驱动电机4-5e驱动袖叉模4-2从后向前运动至折边组件3的折边器模板3-3的袖叉槽3-31的上方,袖叉模第一上下气缸4-4a的活塞杆缩回,同时袖叉模电磁铁4-4f将袖叉模4-2前部相应部位向下吸,使袖叉模4-2向下紧紧压住袖叉布料,各折边器的推刀按相应的顺序伸出进行折边作业。折好后将衫身片摆放到袖叉部料的相应部位中。压脚组件5的前压脚板5-2和后压脚板5-3向前运动至相应位置后再向下运动压住袖叉布料和衫身片的相应部位。袖叉模4-2向后退回,袖叉模第二上下气缸4-4b的活塞杆缩回,使袖叉模4-2位于工作面板1-3的下方。然后各折边器的推刀收回。由折边组件3和压脚组件5将袖叉布料和衫身片移至起针点进行缝制,当缝制到接近拖板器3-8的拖板3-8b时,拖板3-8b收回。转臂连杆5-5e根据缝制线迹的需要,进行相应的翻转。

以上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和变化,具体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上述实施例的启发进行相应的改造,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