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4寸六路编织机的防脱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3695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一种4寸六路编织机的防脱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4寸六路编织机的防脱散装置,属于针织机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4寸四路编织机在布面破损后容易造成脱散,且工作效率低下。而4寸六路编织机防脱散装置是现在市场从未有过的一个技术空白,此编织形式广泛应用于丝袜、棉袜行业,此装置一直处于技术瓶颈,目前市场见无所见的一项发明创造。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4寸六路编织机的防脱散装置,该装置实现了布面破口不脱散,且在传统的4寸四路编织机的基础上多出了两路喂纱编织来提高生产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4寸六路编织机的防脱散装置,包括六路编织跑道和六路编织护轨,所以的六路编织护轨位于六路编织跑道的上方,且六路编织护轨上安装有防脱散添纱装置,所述的防脱散添纱装置为六个,六个防脱散添纱装置分别安装于六路编织护轨的相应位置。

所述的防脱散添纱装置包括移动导向块,所述移动导向块连接有可移动添纱跑道和可变组织跑道,所述的可移动添纱跑道连接有可移动添纱跑道气缸,所述的可移动添纱跑道气缸设有活塞,所述的活塞连接有密封后盖,所述的密封后盖连接有扳筋压板;所述的可变组织跑道连接有可变组织跑道气缸,所述的可变组织跑道气缸设有活塞,所述的活塞连接有密封后盖,所述的密封后盖连接有扳筋压板,所述的可变组织跑道气缸上安装有感应导体,所述的活塞上安装有铜芯感应器。

所述的可移动添纱跑道和可变组织跑道上均安装有跑道补充垫片。

所述的可移动添纱跑道和可移动添纱跑道气缸位于移动导向块的两侧,且可移动添纱跑道气缸与移动导向块之间设有压簧;所述的可变组织跑道和可变组织跑道气缸位于移动导向块的两侧,且可变组织跑道气缸和移动导向块之间设有压簧。

所述的压簧上安装有绝缘橡胶。

所述的可移动添纱跑道气缸和可变组织跑道气缸上设有橡胶密封圈。

所述的移动导向块上安装有安装压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4寸六路编织机的防脱散装置,当六路编织跑道、六路编织护轨、可移动添纱跑道与可变组织跑道同时进入工作状下时可实现不脱散组织;同时,本实用新型在同口径设备下多两路编织,编织生产效率上可提高1.5倍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六路编织护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六路编织跑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防脱散添纱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六路编织跑道、2为六路编织护轨、3为防脱散添纱装置、31为移动导向块、32为可移动添纱跑道、33为可变组织跑道、34为可移动添纱跑道气缸、35为可变组织跑道气缸、36为活塞、37为密封后盖、38为扳筋压板、39为感应导体、310为铜芯感应器、311为跑道补偿垫片、312为压簧、313为绝缘橡胶、314为橡胶密封圈、315为安装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4寸六路编织机的防脱散装置,包括六路编织跑道1和六路编织护轨2,六路编织护轨2位于六路编织跑道1的上方,且六路编织护轨2上安装有防脱散添纱装置3,防脱散添纱装置3为六个,六个防脱散添纱装置3分别安装于六路编织护轨2的相应位置,主要作用于形成过针轨迹进行添纱各变换织物组织增加产品质量与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的防脱散添纱装置3包括移动导向块31,移动导向块31上安装有安装压板315,安装压板315与六路编织护轨2连接。移动导向块31连接有可移动添纱跑道32和可变组织跑道33,可移动添纱跑道32和可变组织跑道33上均安装有跑道补充垫片311。可移动添纱跑道32连接有可移动添纱跑道气缸34,可移动添纱跑道32和可移动添纱跑道气缸34位于移动导向块31的两侧,且可移动添纱跑道气缸34与移动导向块31之间设有压簧312,可移动添纱跑道气缸34设有活塞36,活塞36连接有密封后盖37,密封后盖37连接有扳筋压板38。可变组织跑道33连接有可变组织跑道气缸35,可变组织跑道33和可变组织跑道气缸35位于移动导向块31的两侧,且可变组织跑道气缸35和移动导向块31之间设有压簧312,可变组织跑道气,35设有活塞36,活塞36连接有密封后盖37,密封后盖37连接有扳筋压板38,可变组织跑道气缸35上安装有感应导体39,活塞36上安装有铜芯感应器310。

进一步设置的,本实用新型中的压簧312上安装有绝缘橡胶313,可移动添纱跑道气缸34和可变组织跑道气缸35上设有橡胶密封圈314。

本实用新型中的六路编织跑道1、六路编织护轨2、可移动添纱跑道32和可变组织跑道33均采用上钢五厂Cr12MoV热轧圆钢锻打以及国内最先进的真空热处技术生产加工而成,可移动添纱跑道气缸34与可变组织跑道气缸35采用自开模注塑件、304不锈钢加工件、高锰钢压力弹簧、细微高精度铜感应件和配备进口Y型橡胶密封圈组合而成。

本实用新型主要作用于多路编织得到高效率行产和编织时型成吃线线浮与线浮导向作用,六路编织跑道1与六路编织护轨2之间距离为110.7MM,两者对应间隙为0.2MM到0.3MM之间。

六个防脱散添纱装置3组合下主要作用于形成过针轨迹、变换织物组织产生各种花型组织型成不脱散组织。

本实用新型由外部电脑系统控制电磁阀信号传递动作来保证编织动作,通过一连串系列动作实现可移动添纱跑道与可变组织跑道之间的变换。在正常编织下,只要在电脑控制系统中编写好相应的动作代码后,编织时就能够实现可移动添纱跑道32与可变组织跑道33之间自由进出转换编织组织与样式。可移动添纱跑道32与可变组织跑道33的动作主要是通过电脑控制电磁阀开关来实现动作(在此动作下必须保证气压在0.5Mp下才可进行操作)。

本实用新型针对袜机编织成型后,布面破损后不易脱散现象,此装置可以实现添纱功能,通到可移动跑道相互的变换动作可改变编织布面的组织与纹路样式达到防脱散的目的。如无需任要求状态下编织,可直接通过六路编织跑道1与六路编织护轨2来实现布面编织,缺陷于型成的布面容易脱散,没有防脱散效果。当六路编织跑道1与六个防脱散添纱装置3同时进入工作状下便可实现不脱散组织,且在同口径设备下多两路编织,生产效率上可提高1.5倍以上。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