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发生器和挂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8756阅读:701来源:国知局
蒸汽发生器和挂烫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和挂烫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提升,挂烫机越来越普及。挂烫机通常包括外部壳体,和设置在外部壳体内的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内具有蒸汽发生腔,蒸汽发生器内的发热管将水加热以产生大量的高温蒸汽。这样,挂烫机通过内部产生的灼热水蒸气不断接触衣服和布料,达到软化衣服和布料纤维组织的目的,并通过“拉”、“压”、“喷”的动作平整衣服和布料,使衣服和布料完好如新。

现有技术中,发热管通常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蒸汽发生器的壳体上,由于发热管的壁厚较薄(通常只有0.5mm左右),在焊接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发热管管壁破裂,产生漏电危险。

因此,希望有一种蒸汽发生器能够克服或者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蒸汽发生器,以避免发热管安装过程中的损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蒸汽发生器,包括蒸汽发生腔和伸入到所述蒸汽发生腔内的发热管,所述发热管通过夹持件固定设置在所述蒸汽发生腔内。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件为多个,并且沿着所述发热管的延伸方向间隔地 设置在所述蒸汽发生腔的底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件包括一端相互连接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其中,所述发热管通过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夹持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件为U形夹,其中,所述U形夹的底臂固定连接于所述蒸汽发生腔的底表面上,所述U形夹的两个侧臂分别形成为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分别形成有相对的弧形段,两个所述弧形段贴合所述发热管的外周面。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弧形段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发热管的外径,使得两个所述弧形段紧压所述发热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自由端分别向外弧形延伸,以在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之间形成弧形入口引导段。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入口引导段的最小距离小于所述发热管的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发生腔的底壁上形成有两个安装孔,所述发热管的入口管段和出口管段分别通过密封件密封装配在各自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内。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蒸汽发生器通过夹持件来夹持安装发热管,可实现发热管的可靠固定,同时又避免安装过程中损坏发热管,从而避免产生漏电危害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挂烫机,以避免挂烫机的蒸汽发生器的发热管安装过程中的损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挂烫机,所述挂烫机设置有根据上文所述的蒸汽发生器。

所述挂烫机与上述蒸汽发生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蒸汽发生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蒸汽发生器的发热管沿S向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蒸汽发生器的夹持件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蒸汽发生腔, 11-进水口,

12出汽口, 13-底表面,

2-发热管, 21-入口管段,

22-出口管段, 3-夹持件,

31-底臂, 32-第一夹持臂,

33-第二夹持臂, 34-弧形段,

35-弧形入口引导段, 4-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蒸汽发生器,参见图1,所述蒸 汽发生器包括蒸汽发生腔1和伸入到蒸汽发生腔1内的发热管2,发热管2通过夹持件3固定设置在蒸汽发生腔1内。发热管2设置在蒸汽发生腔1中,对经进水口11进入蒸汽发生腔1中的水进行加热以生成蒸汽,蒸汽经出汽口12排出。

上述蒸汽发生器通过夹持件3来夹持安装发热管2,可实现发热管2的可靠固定,同时又避免安装过程中以焊接损坏发热管2,从而避免产生漏电危害等问题。

夹持件3的固定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例如,焊接、铆接、螺纹连接等,夹持件3内不设置电线等部件,施加在夹持件3上焊接等安装方式不会产生漏电等问题。

夹持件3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但是,为了保障发热管2的可靠安装,优选地,夹持件3为多个,并且沿着发热管2的延伸方向间隔地设置在蒸汽发生腔1的底表面13上,以提高发热管2的安装稳定性和可靠性。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发热管2设置在蒸汽发生腔1的底表面处,在需要的情况下,发热管2也可设置在蒸汽发生腔1的侧表面处,使用者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释放的位置,仅需在相应位置对应的设置夹持件3即可。

夹持件3的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设置,例如,将夹持件3设置为弹性环体,发热管2可在弹性力的作用下夹紧在所述弹性环体中。优选地,参见图1,夹持件3包括在一端相互连接的第一夹持臂32和第二夹持臂33,其中,发热管2通过第一夹持臂32和第二夹持臂33夹持定位,第一夹持臂32和第二夹持臂33之间形成开口,便于发热管2的放置。

夹持件3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例如,夹持件3形成“V”形、“n”形等结构,但是,由于夹持件3需要安装发热管2,下 端开口的“n”形结构不利于发热管2的便捷放置,而开口逐渐变大的“V”形结构虽然可以定位发热管2,但可能存在对发热管2夹紧力不够的不足。因此,优选地,参见图3,夹持件3为U形夹,其中,所述U形夹的底臂31固定连接于蒸汽发生腔1的底表面13上,所述U形夹的两个侧臂分别形成为第一夹持臂32和第二夹持臂33,U形夹的侧臂能够可靠的夹紧发热管2,且U形夹上端开口,进一步便于发热管2的放置。

再次参见图3,优选地,第一夹持臂32和第二夹持臂33分别形成有相对的弧形段34,两个弧形段34贴合发热管2的外周面,以更加稳定可靠的夹持发热管2。其中,弧形段34的形状可尺寸可对应于发热管2进行适当的设计,能够稳定夹持发热管2即可。

两个弧形段34之间的尺寸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两个弧形段34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发热管2的外径即可实现发热管2的夹持。优选地,两个弧形段34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发热管2的外径,使得两个弧形段34紧压发热管2。参见图3所示,夹持件3的两个弧形段34之间的最小距离D2小于发热管2的外径,发热管2安装固定时,需要撑开第一夹持臂32和第二夹持臂33,将发热管2放置在第一夹持臂32和第二夹持臂33之间,然后第一夹持臂32和第二夹持臂33在自身的恢复力的作用下向发热管2施加恢复到初始状态的恢复力,从而使第一夹持臂32和第二夹持臂33有力地夹紧固定发热管2。

优选地,夹持件3选用疲劳强度较高、且恢复力较强的材料制造,使得夹持件3能够进行多次夹持和释放操作。

参见图3,第一夹持臂32和第二夹持臂33的自由端分别向外弧形延伸,以在第一夹持臂32和第二夹持臂33之间形成弧形入口引导段35,该弧形入口引导段35能够引导发热管2滑入两个弧形段34之间,便于发热管2的安装固定。

其中,弧形入口引导段35的最小距离D1小于发热管2的外径,避免发热管2安装完成后再次从夹持件3中脱出。

发热管2可通过任意适当的方式与电源连接,优选地,参见图1,蒸汽发生腔1的底壁上形成有两个安装孔,发热管2的入口管段21和出口管段22分别通过密封件4密封装配在各自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内,使得发热管2与电源连接,密封件4的设置能够避免蒸汽生成腔1发生泄漏等问题,密封件4的结构和类型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例如,O型密封圈、密封胶等。

参见图2,发热管2包括同心设置的两个发热管,可使得每个发热管的入口管段和出口管段分别与电源连接,也可将两个发热管串联起来。可选择的是,也可将发热管设置为盘绕设置的一根发热管,便于发热管的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挂烫机,所述挂烫机设置有根据上文所述的蒸汽发生器。该挂烫机与上述蒸汽发生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