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岛型超细纤维的染色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47481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材料的液相、气相和蒸汽连续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海岛型超细纤维的染色工艺。



背景技术:

海岛型超细纤维又称基质原纤维,它是一种聚合物以极细的形式(原纤)包含在另一种聚合物(基质)中形成的,原纤在纤维截面中呈岛屿分布,基质如海一样存在,故称海岛纤维或海岛丝。最常见的岛组分(原纤)是PET(涤纶),海组分(基质)是CDP(阳离子可染聚酯)。

宋心远等人在2004年6月、第32卷第3期的《上海染料》中公开了探讨了新型纤维的开发和染色,其提出:和常规纤维相比,海岛型超细纤维的超分子和形态结构有很大差异,如果它的直径细到几百纳米,甚至在100nm以下,其径向仅由几十个聚酯分子链组成,虽然染料容易扩散进去,但容纳染料是不多的,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染料分子数就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即海岛型超细纤维的上染率不高,而这一观点也在学术界和实际生产中广泛存在,因此攻克这一技术难点具有较为重要的生产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岛型超细纤维的染色工艺,其解决了海岛型超细纤维上染率不高的问题,具有提高上染率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海岛型超细纤维的染色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海岛型超细纤维放入48~50℃的恒温染浴中,混合预热;

S2、将经S1处理的染浴以1.5~1.6℃/min的速度升温至88~90℃,然后在该温度下保温5~8min;

S3、将经S2处理的染浴以1.0~1.1℃/min的速度升温至103~105℃,然后在该温度下保温5~8min;

S4、将经S3处理的染浴以1.2~1.3℃/min的速度升温至118~120℃,然后在该温度下保温5~8min;

S5、将经S4处理的染浴以1.5~1.6℃/min的速度升温至130~132℃,然后在该温度下保温8~10min;

S6、将经S5处理的染浴以2.0~2.5℃/min的速度降温至55~60℃;

染浴中含有NaOH、阳离子染料和净水剂,所述NaOH、阳离子染料和净水剂的浓度分别为18~20g/L、1~2g/L和0.5~1.0g/L。

进一步优选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海岛型超细纤维放入50℃的恒温染浴中,混合预热;

S2、将经S1处理的染浴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90℃,然后在该温度下保温5min;

S3、将经S2处理的染浴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105℃,然后在该温度下保温5min;

S4、将经S3处理的染浴以1.2℃/min的速度升温至120℃,然后在该温度下保温5min;

S5、将经S4处理的染浴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130℃,然后在该温度下保温10min;

S6、将经S5处理的染浴以2.5℃/min的速度降温至60℃;

染浴中含有NaOH、阳离子染料和净水剂,所述NaOH、阳离子染料和净水剂的浓度分别为20g/L、1.0g/L和0.5g/L。

进一步优选为:染色工艺的浴比为3~5:1。

进一步优选为:染色工艺的浴比为3:1。

进一步优选为:染浴中还包括PEO-PPO-PEO嵌段共聚物,所述PEO-PPO-PEO嵌段共聚物的浓度分别为0.1~0.3g/L。

进一步优选为:PEO-PPO-PEO嵌段共聚物为Pluronic F127或P123。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上染率高于现有技术,减少染料的排放和后处理的难度,减少污染,实现清洁生产;

2、匀染性佳,同批样品之间色差小;

3、具有较好的色牢度,耐洗耐耐汗渍。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工艺流程图,其中横线上方的为温度以及保温时间,斜线下方为升温或降温速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海岛型超细纤维的染色工艺,如图1所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海岛型超细纤维放入50℃的恒温染浴中,混合预热;

S2、将经S1处理的染浴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90℃,然后在该温度下保温5min;

S3、将经S2处理的染浴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105℃,然后在该温度下保温5min;

S4、将经S3处理的染浴以1.2℃/min的速度升温至120℃,然后在该温度下保温5min;

S5、将经S4处理的染浴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130℃,然后在该温度下保温10min;

S6、将经S5处理的染浴以2.5℃/min的速度降温至60℃;

染浴:

(1)NaOH:20g/L;

(2)阿斯屈拉崇红F3BL:0.3g/L;

(3)阿斯屈拉崇蓝F2RL:0.3g/L;

(4)阿斯屈拉崇黑FDL:0.4g/L;

(5)净水剂:0.5g/L;

(6)Pluronic F127:0.1g/L;

浴比:3:1。

实施例2:一种海岛型超细纤维的染色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将海岛型超细纤维放入48℃的恒温染浴中,混合预热;

S2、将经S1处理的染浴以1.6℃/min的速度升温至88℃,然后在该温度下保温8min;

S3、将经S2处理的染浴以1.1℃/min的速度升温至103℃,然后在该温度下保温8min;

S4、将经S3处理的染浴以1.3℃/min的速度升温至118℃,然后在该温度下保温8min;

S5、将经S4处理的染浴以1.6℃/min的速度升温至132℃,然后在该温度下保温8min;

S6、将经S5处理的染浴以2.0℃/min的速度降温至55℃;

染浴:

(1)NaOH:18g/L;

(2)阿斯屈拉崇红RL:0.7g/L;

(3)阿斯屈拉崇蓝5GL:0.8g/L;

(4)阿斯屈拉崇黑FDL:1.5g/L;

(5)净水剂:1.0g/L;

(6)Pluronic P123:0.3g/L;

浴比:5:1。

实施例3:一种海岛型超细纤维的染色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染色工艺的浴比为2:1。

实施例4:一种海岛型超细纤维的染色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染色工艺的浴比为6:1。

实施例5:一种海岛型超细纤维的染色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Pluronic F127的浓度为0.02g/L。

实施例6:一种海岛型超细纤维的染色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Pluronic F127的浓度为0.5g/L。

实施例7:一种海岛型超细纤维的染色工艺,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未添加Pluronic F127。

性能表征试验

1、对照试验组

①对照试验1:一种海岛型超细纤维的染色工艺,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1的恒温温度为45℃,

S2的升温速度为1.2℃/min且升温至85℃,

S3的升温速度为0.8℃/min且升温至100℃,

S4的升温速度为1.0℃/min且升温至115℃;

S5的升温速度为1.2℃/min且升温至125℃,然后在该温度下保温10min;

S6、将经S5处理的染浴以3℃/min的速度降温至50℃。

②对照试验2:一种海岛型超细纤维的染色工艺,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

S1的恒温温度为55℃,

S2的升温速度为1.8℃/min且升温至95℃,

S3的升温速度为1.3℃/min且升温至110℃,

S4的升温速度为1.5℃/min且升温至125℃;

S5的升温速度为1.8℃/min且升温至135℃,然后在该温度下保温10min;

S6、将经S5处理的染浴以4℃/min的速度降温至65℃。

③对照试验3:一种海岛型超细纤维的染色工艺,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染浴为:

(1)NaOH:15g/L;

(2)阿斯屈拉崇红F3BL:0.1g/L;

(3)阿斯屈拉崇蓝F2RL:0.1g/L;

(4)阿斯屈拉崇黑FDL:0.3g/L;

(5)净水剂:0.2g/L。

④对照试验4:一种海岛型超细纤维的染色工艺,和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染浴为:

(1)NaOH:25g/L;

(2)阿斯屈拉崇红F3BL:1.1g/L;

(3)阿斯屈拉崇蓝F2RL:1.1g/L;

(4)阿斯屈拉崇黑FDL:1.3g/L;

(5)净水剂:4g/L。

2、测试内容

①上染率,即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量和最初染浴中染料总量之比;

②色牢度,参照GB/T 6151-2016测试;

③色差:每个样品随机取100组,做比较后取上色最平均的一组样品为参照样,然后随机取5组进行色差测试;

3、测试结果

如表1和表2所示,相比对照试验而言,实施例1-7的上染率、耐汗渍色牢度、耐洗色牢度得到较大提高,平行测试之间的平行性较好。

表1上染率和色牢度测试结果统计

表2色差测试结果统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