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漂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6751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漂染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漂染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立式漂染装置。



背景技术:

漂染是指染料从染液中上染到纤维上,并在纤维上形成均匀、坚牢、鲜艳色泽的过程。各种纤维的化学组成各异,适用的染料也不相同。棉织物主要用活性染料染色。涤纶织物染色主要用分散杂料,常用的染色方法有高温法、载体法以及热溶法。具有阴离子基团的变性涤纶织物还可用阳离子染料染色,得色浓艳。锦纶织物主要用酸性染料,也可用酸性含媒染料、分散染料和某些直接染料在近沸点下染色。腈纶织物主要用阳离子染料或分散染料染色。维纶织物主要用还原、硫化和直接染料染色。丙纶织物很难上染,经过变性处理后有的可用分散染料或酸性染料染色。醋酯纤维织物主要用分散染料,有时也用不溶性偶氮染料染色。

传统的漂染装置采用卧式结构,待漂染的织物置于封闭状的漂染装置中进行漂染。此种漂染装置存在费水的问题,且存在占地面积大,染料浪费严重的缺陷。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漂染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立式漂染装置,用以实现减低织物在漂染过程中的用水量,减少占地面积并减少染料的用量,提高漂染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漂染装置,用于对织物进行漂染,包括:呈立式布置的染缸,横置于染缸顶部的提布轮,用以驱动提布轮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染缸的内壁对向设置环形喷嘴及导布环;织物悬挂在提布轮上,并在提布轮的驱动下循环驱动织物在提布轮、环形喷嘴、染缸底部及导布环之间循环行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喷嘴及导布环在染缸内部的垂直方向上呈水平错位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喷嘴形成供织物行走的第一柱状通道,所述导布环形成供织物行走的第二柱状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柱状通道沿水平方向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正方形、椭圆形;所述第二柱状通道沿水平方向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正方形、椭圆形或者马蹄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提布轮包括轴部、卡设于轴部两端的转盘,以及被转盘所夹持的若干组横杆组件,所述横杆组件包括防滑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若干组横杆组件在垂直投影方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柱状通道和/或第二柱状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杆组件包括被转盘夹持的一组横杆,以及被横杆夹持的防滑条,所述防滑条径向向外凸伸出横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喷嘴包括:轴向嵌套设置的内筒和外筒,及其嵌设在内筒与外筒之间并位于第一柱状通道延伸方向两端端部的第一卡环及第二卡环;所述第一卡环与内筒之间形成供染料汇聚向下喷射的环状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状间隙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80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染缸呈柱状,并在顶部与侧部分别设置第一观察口及开闭机构,所述开闭机构设有第二观察口;所述染缸为分体式结构,并通过法兰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实用新型,有效减少了该漂染装置的占地面积,减低了织物在漂染过程中的用水量及染料的用量,提高了漂染效果,并能够通过环形喷嘴实现对织物的高效漂染处理,并向织物形成向下行走的推力,防止织物在染缸内部出现打结堆积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立式漂染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立式漂染装置的轴向剖视图;

图3为立式漂染装置在另一个方向上的轴向剖视图;

图4为立式漂染装置在水平面上的横向剖视图;

图5为图2中的环形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标号为C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请参图1至图6所示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立式漂染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该具体实施方式所示出的一种立式漂染装置可用于对例如丝绸、麻布、棉布、化纤等织物进行漂染处理。本申请所指的术语“织物”包括但不限于上述所列举的纺织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合理预测到,该立式漂染装置可用于对各种需要漂染的各种纺织品、针织品、编织品等进行漂染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立式漂染装置,用于对织物60进行漂染,包括:呈立式布置的染缸20,横置于染缸20顶部的提布轮500,用以驱动提布轮500转动的驱动机构10,所述染缸20的内壁对向设置环形喷嘴202及导布环210。织物60悬挂在提布轮500上,并在提布轮500的驱动下循环驱动织物60(参图2中的虚线所示)在提布轮500、环形喷嘴202、染缸底部204及导布环210之间循环行走,并进行多次漂染处理。

参图1及图2所示,该染缸20呈柱状,并在顶部与侧部分别设置第一观察口201(由透明材质制成)及开闭机构30,所述开闭机构30设有第二观察口301(由透明材质制成)。该染缸20为分体式结构,并通过法兰208及法兰209连接。

开闭机构30可设置于染缸20的上部,并用于向染缸20内部投放或者取出织物60。开闭机构30呈圆形,并可通过把手302驱动门体旋转以打开或者闭合。门体与染缸20之间设置有密封条。

需要说明的是,图2与图3的轴向剖切方向相互垂直,并沿染缸20的中轴线进行垂直纵向剖切所形成的视图。

优选的,染缸20呈圆柱状,当然也可以被配置为长方体状。染缸20的底部收缩,并用于放置染料。染缸20的底部优选的被配置为圆锥状,并通过法兰206及法兰207连接一个过滤装置40,该过滤装置40通过设置于染缸20外部的输送管道(未示出)与环形喷嘴202连通,以将染缸20底部所盛放的染料通过过滤装置40的过滤后,将染料重新由环形喷嘴202对织物60进行染色处理。该过滤装置40外壁采用金属牌号为SUS316的不锈钢制成,且过滤装置40内部横向设置多层不锈钢过滤网(未示出)。不锈钢过滤网的过滤孔径为1~5mm,并优选为2mm。织物60沿图2中箭头70的方向在染缸20内部所形成的腔体200内部循环行走并进行若干次的漂染处理。

结合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染缸20的底部收缩,并可形成圆锥状或者倒扣的金字塔状,并在染缸20的底部设置过滤机构222,并通过过滤机构222全部覆盖染缸20向过滤装置40循环染料的通道。

环形喷嘴202及导布环210在染缸20内部的垂直方向上呈水平错位布置。环形喷嘴202形成供织物行走的第一柱状通道214,所述导布环210形成供织物行走的第二柱状通道205。第一柱状通道214沿水平方向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正方形、椭圆形。第二柱状通道205沿水平方向的横截面形状包括圆形、正方形、椭圆形或者马蹄形。导布环210呈马蹄形且第二柱状通道205的横截面形状为马蹄形。导布环210与染缸20的内壁采用焊接或者螺接等方式刚性连接。

结合图3与图4所示,该提布轮500包括:轴部503、卡设于轴部503两端的转盘501及转盘502,以及被转盘501及转盘502所夹持的若干组横杆组件,所述横杆组件包括防滑条506。防滑条506的两端被转盘501及转盘502夹持。

轴部503横向贯筒染缸20,轴部503的一端延伸出染缸20的外壁,并轴向装配从动轮104;轴部503的两端分别通过轴承座509及轴承座505横向架设在染缸20的缸壁上;其中,轴部503与轴承座509之间嵌设若干密封圈504。该密封圈504可选用O型密封圈或者唇口向内翻转的异形密封圈或者唇口向外翻转的异形密封圈。

该横杆组件包括被转盘501与转盘502夹持的一组横杆507,以及被横杆夹持的防滑条506,所述防滑条506径向向外凸伸出横杆507。该防滑条506可由橡胶、带花纹的金属杆或者硅胶制成,只要能够与织物60之间形成良好的摩擦即可。沿防滑条506延长方向的侧部设置弧形凹陷部。每个横杆组件中防滑条506的两侧被两个横杆507所夹持,且两个横杆507同样被转盘501与转盘502所夹持。

该驱动机构10包括:电机100、与电机100轴向装配的变速器101,输出动力的主动轮102,以及与轴部503同轴装配的从动轮104。主动轮102与从动轮104之间通过传动件103连接,从而通过在电机100的驱动下实现提布轮500在染缸20内部的水平方向上作横向枢转,以为织物60在染缸20内部循环行走提供驱动力。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传动件103包括皮带、链条,并优选为皮带。如图4所示,若干组横杆组件在垂直投影方向部分覆盖所述第一柱状通道214和/或第二柱状通道205。通过这种结构,可有效防止织物60在循环行走的过程中出现打结,并可通过导布环210对织物60实现良好的引导作用。

参图5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环形喷嘴202包括:轴向嵌套设置的内筒2022和外筒2023,及其嵌设在内筒2022与外筒2023之间并位于第一柱状通道214延伸方向两端端部的第一卡环2021及第二卡环2024,从而通过上述内筒2022、外筒2023、第一卡环2021及第二卡环2024形成一个环形腔体213。第一卡环2021与内筒2022之间形成供染料汇聚向下喷射的环状间隙2028。环形喷嘴202的顶部设置有环状连接件2025,以通过该环状连接件2025与染缸20的内壁可靠连接固定。

同时,该环形喷嘴202还设有与环形腔体213连通并用于输入染料的输入管212,该输入管212通过输送管道(未示出)与设置于染缸20底部的过滤装置40的输出口401连通,并可在输送管道中设置循环动力机构(例如泵),以将染缸20底部的染料抽取并向环形喷嘴202中输送染料。

在本实施方式中,该环形喷嘴202内部形成容置染料的环形腔体213,染料从环状间隙2028向下汇聚喷射,从而为织物60在穿过环形碰嘴202的过程中提供向下的推力,在减少染料用量的同时也能防止织物60出现打结和缠绕等不良现象,提高了该立式漂染装置对织物60的漂染效率与漂染效果。环状间隙2028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80度,并最优先为20度。需要说明是的是,该环状间隙2028的宽度最小设置为1mm,最大设置为5mm。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