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染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6749阅读:914来源:国知局
高温染色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液体、气体或蒸汽对纺织料进行处理,如洗涤、染色、漂白、上浆、浸渍等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温染色机。



背景技术:

染色机,用于纺织料的染色、漂白、煮练和水洗等工艺,是一种适用范围广泛的漂染设备。

公开号为CN201962510U、公开日为2011年9月7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温染色机,其包括安装在机缸头内的导布轮,所述导布轮的两端转轴上均配合安装有轴承,且该轴承过盈配合安装在机缸头的壁体上,与轴承位置相对应的机缸头外壁上安装有密封盖板。

现有的输入纺织料的方式:将纺织料放置在导布轮上,然后纺织料随旋转的导布轮进入染色机。位于常规高温染色机的机缸头上方的导布轮一般较高,向其内输入纺织料时,上料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温染色机,其解决了上料不便的问题,具有提高上料便捷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温染色机,包括机架、固定在机架上的染筒和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电机轴上固定有与其同步转动的主动轮,所述主动轮位于染筒内的中下部且其轴线和染筒的底部平行设置;所述染筒上远离主动轮的一端设有机缸头,所述机缸头内设有内导布轮,所述内导布轮的轴线和主动轮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机架上设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穿设在安装架上并能绕其轴线旋转,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固定有外导布轮,其另一端固定有与外导布轮配合的配重轮,所述旋转轴和外导布轮共轴设置且外导布轮的轴线和内导布轮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外导布轮位于染筒上对应内导布轮的一端;所述安装架上连有用于推动外导布轮上下运动的驱动装置以及拉动外导布轮至机缸头上方的复位件。

采用上述结构,上样时,驱动外导布轮向下运动,将纺织料的一端依次穿过外导布轮和内导布轮,然后驱动外导布轮向上运动,纺织料在重力作用下进入染筒内进行染色处理,这种方式上料便捷;减少操作人员和染筒接触的可能性,安全操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安装架的一端通过铰接轴铰接在机架上且安装架上远离机架的一端绕铰接轴做上下运动;所述复位件为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下端固定在安装架上远离铰接轴的一端,其上端固定在连接架上,所述连接架固定在机架上;所述驱动装置为固定在安装架上远离铰接轴一端的驱动杆或驱动绳索。

采用上述结构,向下拉动驱动杆或驱动绳索,安装架上远离机架的一端绕铰接轴向下运动,将纺织料的一端依次穿过外导布轮和内导布轮,然后驱动杆或驱动绳索,则复位弹簧拉动安装架上远离机架的一端绕铰接轴向上运动,纺织料在重力作用下进入染筒内,上料便捷且操作方便。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驱动杆或驱动绳索的底部固定有拉环。

采用上述结构,减少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更为轻松。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驱动装置为驱动液压缸或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液压缸或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和安装架固定且所述驱动液压缸或驱动气缸驱动安装架上下运动。

采用上述结构,开启驱动液压缸使安装架上远离机架的一端绕铰接轴向下运动,将纺织料的一端依次穿过外导布轮和内导布轮,开启驱动液压缸使安装架上远离机架的一端绕铰接轴向上运动,纺织料在重力作用下进入染筒内,上料便捷且操作方便。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安装架上设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位于外导布轮和内导布轮之间。

采用上述结构,对纺织料多重导向,可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更为灵活。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外导布轮上设有若干个与外导布轮的轴线平行的防滑条。

采用上述结构,增加外导布轮和纺织料之间的摩擦力,增强纺织料的输送力。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样时,驱动外导布轮向下运动,将纺织料的一端依次穿过外导布轮和内导布轮,然后驱动外导布轮向上运动,纺织料在重力作用下进入染筒内进行染色处理,这种方式上料便捷;减少操作人员和染筒接触的可能性,安全操作;卸料时,将纺织料的一端自内导布轮取出,纺织料依次经导向环、外导布轮被收取,收取也相对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染筒;301、旋转电机;302、主动轮;401、机缸头;402、启闭门;5、内导布轮;6、安装架;7、连接架;8、复位弹簧;9、驱动杆;10、拉环;11、旋转轴;12、外导布轮;13、防滑条;14、导向轨道;15、导向环;16、驱动液压缸;17、配重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高温染色机,结合图1和图2,包括机架1和固定在机架1上的具有输液口染筒2,染筒2为筒状且其横卧设在机架1上。机架1上设有旋转电机301,旋转电机301的电机轴上固定有与其同步转动的主动轮302。主动轮302位于染筒2内的中下部且主动轮302的轴线和染筒2的底部平行设置。

结合图1和图2,染筒2上远离主动轮302的一端设有与其一体连接的机缸头401,机缸头401内部和染筒2内部连通设置。机缸头401高于染筒2设置,且机缸头401上设有用于启闭机缸头401的启闭门402。机缸头401内设有内导布轮5且内导布轮5绕其转动设置,内导布轮5的轴线和主动轮302的轴线平行设置。内导布轮5和主动轮302之间设有两个导向轨道14,导向轨道14可用于将纺织料自内导布轮5处引至主动轮302处和将纺织料自主动轮302处引至导布轮5处,对纺织料的传送起到引导作用。

参照图3,机架1上通过铰接轴铰接有安装架6。机架1上还固定有连接架7,连接架7上固定有复位弹簧8(即复位件)。复位弹簧8的下端和安装架6上远离铰接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架6上远离铰接轴的一端固定有驱动杆9(或驱动绳索),驱动杆9(或驱动绳索)的底部固定有拉环10。向下拉动拉环10,安装架6上远离机架1的一端绕铰接轴向下运动;松开拉环10,则复位弹簧8拉动安装架6上远离机架1的一端绕铰接轴向上运动。

参照图3,安装架6上设有旋转轴11,旋转轴11穿设在安装架6上并能绕其轴线旋转。旋转轴11的一端固定有外导布轮12,其另一端固定有与外导布轮12配合的配重轮17(一般采用两台高温染色机配套使用,配重轮17即为另一台高温染色机的外导向轮12),旋转轴11和外导布轮12共轴设置且外导布轮12的轴线和内导布轮5的轴线平行设置。外导布轮12位于染筒2上对应内导布轮5的一端。外导布轮12上设有若干个与外导布轮12的轴线平行的防滑条13。安装架6上设有导向环15,导向环15位于外导布轮12和内导布轮5之间。

工作过程:向下拉动拉环10,安装架6上远离机架1的一端绕铰接轴向下运动,将纺织料的一端依次穿过外导布轮12、导向环15和内导布轮5,然后松开拉环10,则复位弹簧8拉动安装架6上远离机架1的一端绕铰接轴向上运动,纺织料在重力作用下进入染筒2内;关闭启闭门402并开启旋转电机301,进入染筒2的纺织料先进入上方的导向轨道14内并随其到达主动轮302处,且纺织料在绕过主动轮302后在水流冲击作用下沿其下方的导向轨道14回至内导布轮5处,循环达到充分染色的目的;待染色结束后再进行类似的清洗工作,然后取样处理,将纺织料的一端自内导布轮5取出,纺织料依次经导向环15、外导布轮12被收取。

实施例2:高温染色机,如图4所示,包括机架1和固定在机架1上的具有输液口的染筒2,染筒2为筒状且其横卧设在机架1上。机架1上设有旋转电机301,旋转电机301的电机轴上固定有与其同步转动的主动轮302(参见实施例1,下同)。主动轮302位于染筒2内的中下部且主动轮302的轴线和染筒2的底部平行设置。

参照图4,染筒2上远离主动轮302的一端设有与其一体连接的机缸头401,机缸头401内部和染筒2内部连通设置。机缸头401高于染筒2设置,且机缸头401上设有用于启闭机缸头401的启闭门402。机缸头401内设有内导布轮5且内导布轮5绕其转动设置,内导布轮5的轴线和主动轮302的轴线平行设置。内导布轮5和主动轮302之间设有两个导向轨道14(参见实施例1,下同),导向轨道14可用于将纺织料自内导布轮5处引至主动轮302处和将纺织料自主动轮302处引至导布轮5处,对纺织料的传送起到引导作用。

参照图4,机架1上设有驱动液压缸16(或驱动气缸),驱动液压缸16(或驱动气缸)的活塞杆固定有安装架6,驱动液压缸16驱动安装架6上下移动且起到实时限位的作用。安装架6上设有旋转轴11,旋转轴11穿设在安装架6上并能绕其轴线旋转。旋转轴11的一端固定有外导布轮12,其另一端固定有与外导布轮12配合的配重轮17(一般采用两台高温染色机配套使用,配重轮17即为另一台高温染色机的外导向轮12),旋转轴11和外导布轮12共轴设置且外导布轮12的轴线和内导布轮5的轴线平行设置。外导布轮12位于染筒2上对应内导布轮5的一端。外导布轮12上设有若干个与外导布轮12的轴线平行的防滑条13。安装架6上设有导向环15,导向环15位于外导布轮12和内导布轮5之间。

工作过程:开启驱动液压缸16使安装架6上远离机架1的一端绕铰接轴向下运动,将纺织料的一端依次穿过外导布轮12、导向环15和内导布轮5,开启驱动液压缸16使安装架6上远离机架1的一端绕铰接轴向上运动,纺织料在重力作用下进入染筒2内;关闭启闭门402并开启旋转电机301,进入染筒2的纺织料先进入上方的导向轨道14内并随其到达主动轮302处,且纺织料在绕过主动轮302后在水流冲击作用下沿其下方的导向轨道14回至内导布轮5处,循环达到充分染色的目的;待染色结束后再进行类似的清洗工作,然后取样处理,将纺织料的一端自内导布轮5取出,纺织料依次经导向环15、外导布轮12被收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