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撕裂集圈防护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0533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撕裂集圈防护面料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撕裂集圈防护面料。



背景技术:

针织物组织是通过织针上上落落的动作形成线圈,而线圈一个一个紧密相连便形成针织物,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贴近生活的功能性面料以及适用于各种复杂、危险的工作环境的功能性面料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国际上用的比较多的防护面料多为纬编单珠地面料,纬编单珠地面料,因其强度不够,用作一些特殊岗位如狱警,其抗撕裂强度就有些捉襟见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撕裂集圈防护面料。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撕裂集圈防护面料,包括两针道的上针盘和两针道的下针筒针织形成的花型,所述下针筒针织形成的正面的最小花型具有两个线圈横列和六个线圈纵列,所述上针盘针织形成的反面的最小花型亦具有两个线圈横列和六个线圈纵列,所述防护面料最小花型为六路一循环;

所述正面最小花型循环的第1线圈纵行的六路结构单元为:第1、4、5、6路为不编织结构单元,第2、3路为成圈结构单元;

所述正面最小花型循环的第2线圈纵行的六路结构单元为:第1、2、3、4路为不编织结构单元,第5、6路为成圈结构单元;

所述反面最小花型循环的第1线圈纵行的六路结构单元为:第1、2、3、5路为不编织结构单元,第4、6路为成圈结构单元;

所述反面最小花型循环的第2线圈纵行的六路结构单元为:第1、3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4、5、6路为不编织结构单元;

所述正面的编织纱线和反面的编织纱线皆采用300D/96F色纺原丝与75D高收缩色纺原丝交织而成的纱线,所述防护面料在定型前通过硬挺剂渗透,所述防护面料的抗撕裂强度≥1000N/5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面料采用多集圈的组织结构,丝线之间的相互成圈,有效地增加了面料的强度,其抗撕裂强度≥1000N/5cm;

通过采用300D/96F色纺原丝与75D高收缩色纺原丝交织而成的纱线作为原料,原料皆为色纺纱,省去染色工序,使生产过程更环保、更节能;

原料选用高旦尼尔、低纤维的纱线,有效增加了成品面料的强度,并且使成品面料更为挺括;

在后处理过程中,面料在定型前经过定型机的助剂桶,通过硬挺剂渗透,并经定型机高温定型,将硬挺剂锁在面料中,且面料多集圈的组织结构的特点,在后道处理时,更容易并更多地吸收硬挺剂,使面料更加硬挺,且硬挺效果持久;

面料挺括,即使在穿着过程中产生皱褶,只需要晾挂一夜,即可恢复挺括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三角排列结构示意图。

图1中:“”表示针盘成圈结构单元;“”表示针筒成圈结构单元;“”表示针盘不编织结构单元;“”表示针筒不编织结构单元。

图2中:“﹀”表示针盘成圈;“︿”表示针筒成圈;“―”表示针盘或针筒不编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阅图1和图2,一种抗撕裂集圈防护面料,包括两针道的上针盘和两针道的下针筒针织形成的花型,所述下针筒针织形成的正面的最小花型具有两个线圈横列和六个线圈纵列,所述上针盘针织形成的反面的最小花型亦具有两个线圈横列和六个线圈纵列,所述防护面料最小花型为六路一循环;

所述正面最小花型循环的第1线圈纵行的六路结构单元为:第1、4、5、6路为不编织结构单元,第2、3路为成圈结构单元;

所述正面最小花型循环的第2线圈纵行的六路结构单元为:第1、2、3、4路为不编织结构单元,第5、6路为成圈结构单元;

所述反面最小花型循环的第1线圈纵行的六路结构单元为:第1、2、3、5路为不编织结构单元,第4、6路为成圈结构单元;

所述反面最小花型循环的第2线圈纵行的六路结构单元为:第1、3路为成圈结构单元,第2、4、5、6路为不编织结构单元;

所述正面的编织纱线和反面的编织纱线皆采用300D/96F色纺原丝与75D高收缩色纺原丝交织而成的纱线,所述防护面料在定型前通过硬挺剂渗透,所述防护面料的抗撕裂强度≥1000N/5cm。

上述附图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或改用其他花型做此技术上的改变,都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