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机用刀具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0525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机用刀具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刀具支撑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纺织机用刀具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机在轻工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其制造工艺也各不相同,梭织、针织、编织和非织都属于纺织品的一种,而在生产过程中又因为其作用的不同而需要不同刀具的尺寸裁剪加工,一般情况下都是有纺织工人根据其经验和测量用剪刀或其他装置人工裁剪和加工,其工作效率低且不能准确的定位和确定产品尺寸,所以针对这些弊端又重新对刀具支撑装置的设计展开研究,以方便纺织生产中的刀具的使用和切换。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纺织机用刀具支撑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纺织机用刀具支撑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顶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定位盒,所述定位盒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固紧螺栓,所述定位盒之间卡接有刀具支撑杆,所述刀具支撑杆上设置有牵引杆,所述刀具支撑杆的中部设置有刀具板,所述本体的一侧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滑板,所述本体的下方焊接有主支架,所述主支架的右侧面中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的左侧中部卡接有把手,所述本体的中部设置有辅助辊,所述本体的右侧中部固定连接动力架,所述动力架之间旋转连接有收布辊。

优选的,所述刀具支撑杆正对于本体顶端中部,所述刀具支撑杆贯穿于两个定位盒内部。

优选的,所述刀具板采用的是镍铬合金材料,所述刀具板的长度比牵引杆短6cm。

优选的,所述刀具板的表面开有纵向刀槽,所述纵向刀槽共设置有5个,其深度为2cm。

优选的,所述刀具板的中部开有横向刀槽,其长度与刀具板相等。

优选的,所述滑板的右侧焊接有平面放置板,所述平面放置板采用的是不锈钢材料,其厚度为2cm。

优选的,所述动力架的顶端内嵌有动力齿轮,所述动力架的下方焊接有下支架,所述下支架采用的不锈钢材料,所述下支架与竖直方向成60°放置。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使用定位盒则可精确地定位刀具支撑杆的位置,并可根据布料的弹性情况调整走刀位置,以适应各种类型的纺织产品的裁剪,而通过设置横向刀槽和纵向刀槽则可针对不同要求情况合理的切换刀具的位置从而方便生产使用,而通过动力架则可将收布辊直接安装于设备上,无需单独安装,减少设备的空间使用,使其更加方便一体化,而通过设置的平面放置板则可方便于前一工序产品的流入,使工位之间更加流畅,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刀具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动力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定位盒;3-固紧螺栓;4-刀具支撑杆;5-滑板;6-平面放置板;7-主支架;8-电机箱;9-把手;10-动力架;11-辅助辊;12-收布辊;13-纵向刀槽;14-刀具板;15-牵引杆;16-横向刀槽;17-动力齿轮;18-下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纺织机用刀具支撑装置,包括本体1;本体1顶端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定位盒2,定位盒2的顶端转动连接有固紧螺栓3,定位盒2之间卡接有刀具支撑杆4,刀具支撑杆4上设置有牵引杆15,刀具支撑杆4的中部设置有刀具板14,本体1的一侧顶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滑板5,本体1的下方焊接有主支架7,主支架7的右侧面中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电机箱8,电机箱8的左侧中部卡接有把手9,本体1的中部设置有辅助辊11,本体1的右侧中部固定连接动力架10,动力架10之间旋转连接有收布辊12,刀具支撑杆4正对于本体1顶端中部,刀具支撑杆4贯穿于两个定位盒2内部,刀具板14采用的是镍铬合金材料,刀具板14的长度比牵引杆15短6cm,刀具板14的表面开有纵向刀槽13,纵向刀槽13共设置有5个,其深度为2cm,刀具板14的中部开有横向刀槽16,其长度与刀具板14相等,滑板5的右侧焊接有平面放置板6,平面放置板6采用的是不锈钢材料,其厚度为2cm,动力架10的顶端内嵌有动力齿轮17,动力架10的下方焊接有下支架18,下支架18采用的不锈钢材料,下支架18与竖直方向成60°放置。

工作原理:当使用这种刀具支撑装置的设备时,先接入电源,然后根据要求将刀具架至刀具板14的横向刀槽16或者纵向刀槽13内,并接入定位盒2中,并使用固紧螺栓3将其固紧,然后由平面放置板6流入的纺织布经过滑板5进入刀具支撑杆4中,纺织布被刀具切割并顺利流入辅助辊11中,然后通过收布辊12将其卷在辊上,其收布辊12是由动力架10中内嵌的动力齿轮17提供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