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毛绒编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8957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毛绒编织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圆纬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毛绒编织结构。



背景技术:

纺织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其消费市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 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种服装,织物面料的需求保持快速增长。我国自古就是纺织大国,棉花,蚕桑等资源丰富,丝绸,棉布等纺织产品种类繁多。

纺织行业的发展取决于纺织机械行业的发展,现有的毛绒圆机编织原理由底纱、绑纱及面纱进行组合编织,织物对于毛面要求较高但在织物底布上呈现的多是较为粗糙、不平整,使得织物无法直接使用于贴身面料上,经常需经过后道处理加工,如上胶复合或贴里布进行缝制,通过后道加工存在布料成本上增加,特别是在复合过程使用的胶水贴合给环境带来了直接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使织物能拥有毛绒的绒面效果又能兼顾织物底布的平整、细腻的新型毛绒编织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毛绒编织结构,包括机架,安装在机架上的下三角组件、下针筒、织针、中盘三角组件、上三角组件、上针盘、刀钩组件及喂纱组件,所述下三角组件由鞍座底圈、鞍座、鞍座滑块和下三角组成,所述织针安装在下针筒上,所述下三角上对应织针设有四段织针轨道,所述中盘三角组件由中盘底圈、中盘切块、下针筒生克圈、生克片及中盘三角组成,所述中盘三角置于中盘切块上,生克片安装于下针筒生克圈内,所述中盘三角设有几种不同轨道配合所述生克片的运动轨迹,所述上三角组件由上盘底圈、上三角座、上盘滑块及上三角组成,所述上三角置于上三角座上的上盘滑块上,所述刀钩组件安装在上针盘上,所述刀钩组件由分离的刀和钩组成,所述上三角上对应刀钩组件设有两段勾轨道及一段刀轨道。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包括大盘、大盘齿轮、下针筒座、齿轮压板、上针盘座,所述下针筒固定安装在下针筒座上,所述上针盘固定安装在上针盘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刀钩组件的刀和钩分别设有单独的针脚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喂纱组件固定安装在中盘底圈上,所述喂纱组件包括喂纱圈支架、喂纱圈连接座、喂纱圈、喂纱嘴座、喂纱嘴。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打破传统编织工艺,在上针盘内使用刀、钩分离结构让织物反面能达到起毛效果,把织物的毛面编织在反面上,下针筒使用织针配合中盘结构的生克片可让织物底部效果达到类似单面平布的平整,让织物正面可编织平板底布,结合下三角组织工艺可让织物底布产生平纹、斜纹等效果,使织物能拥有毛绒的绒面效果又能兼顾织物底布的平整、细腻,区别市场常规产品,为市场提供更具细腻的新型毛绒织物。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毛绒编织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三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盘三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三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织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刀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生克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喂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参考图1-图8,一种新型毛绒编织结构,包括机架1,安装在机架1上的下三角组件2、下针筒3、织针4、中盘三角组件5、上三角组件6、上针盘7、刀钩组件8及喂纱组件9,所述下三角组件2由鞍座底圈21、鞍座22、鞍座滑块23和下三角24组成,所述织针4安装在下针筒3上,所述下三角24上对应织针设有四段织针轨道,当机器运转时织针4的针脚通过下三角24轨道运动及配合喂纱组件7进行织物的正常吃纱、成圈、脱圈编织,可让织物底布产生平纹、斜纹等效果,从而完成织物底布的正常编织;所述中盘三角组件5由中盘底圈51、中盘切块52、下针筒生克圈53、生克片54及中盘三角55组成,所述中盘三角55置于中盘切块52上,生克片54安装于下针筒生克圈53内,所述中盘三角55设有几种不同轨道配合所述生克片54的运动轨迹,当喂纱组件7的纱线在加入编织过程中生克片54通过中盘三角55推动生克片54到预定位置顶住纱线,起到辅助织针4在机器运转中脱圈的作用;所述上三角组件6由上盘底圈61、上三角座62、上盘滑块63及上三角64组成,所述上三角64置于上三角座上的上盘滑块63上,所述刀钩组件8安装在上针盘7上,所述刀钩组件8由分离的刀81和钩82组成,所述刀钩组件8的刀和钩分别有单独的针脚结构,所述上三角64上对应刀钩组件8设有两段钩轨道及一段刀轨道,当机器运转时刀钩组件的钩82通过上三角64轨道运动及配合喂纱组件7完成吃纱钩毛动作,刀81在预定位置上结合钩82勾住的纱线通过上三角64轨道运动可使刀81对纱线进行切断,从而完成织物反面毛绒;所述喂纱组件9固定安装在中盘底圈51上,所述喂纱组件9包括喂纱圈支架91、喂纱圈连接座92、喂纱圈93、喂纱嘴座94、喂纱嘴95。

所述机架1包括大盘11、大盘齿轮12、下针筒座13、齿轮压板14、上针盘座15,所述下针筒3固定安装在下针筒座13上,所述上针盘7固定安装在上针盘座15上。当机架1运转时,下针筒3、下针筒生克圈53通过与下针筒座13连接进行运转,通过下三角24、中盘三角55带动下针筒上织针4及下针筒生克圈上生克片54进行织物的成圈、脱圈动作,上针盘7通过与上针盘座15连接可进行同步运转,通过上三角64带动刀钩组件8的刀81和钩82进行织物反面拉毛、切毛动作,机器正常运转中结合上下盘同步编织可生产出新型毛绒织物。

本实用新型打破传统编织工艺,在上针盘内使用刀、钩分离结构让织物反面能达到起毛效果,把织物的毛面编织在反面上,下针筒使用织针配合中盘结构的生克片可让织物底部效果达到类似单面平布的平整,让织物正面可编织平板底布,结合下三角组织工艺可让织物底布产生平纹、斜纹等效果,使织物能拥有毛绒的绒面效果又能兼顾织物底布的平整、细腻,区别市场常规产品,为市场提供更具细腻的新型毛绒织物。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