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煮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1739阅读:872来源:国知局
蒸煮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煮箱,具体的说是蒸煮箱,属于蒸煮箱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练漂技术用于对原胚布的精炼与漂白。原胚布中含有大量的杂质,杂质包括天然杂质、经纱上的浆料以及加工污垢等。这些杂质使得织物白度差,手感粗糙,而且吸水性差。因此,原胚布必须经过练漂加工去除杂质,使之洁白、柔软,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以满足使用要求,为染色、印花提供合格的半制品。

现有技术中,绳状汽蒸箱主要由J 型容布箱和机架组成,织物堆放在J 型容布箱中,并在J 型容布箱中通入蒸汽,对织物进行汽蒸。为了达到所需的工艺效果,对布料的汽蒸需要浪费大量的蒸汽,导致成本增加;同时,布料中的浆料和杂质通过汽蒸也很难完全去除,影响到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蒸煮箱,能够同时对布料进行沸水煮练和蒸汽汽蒸,有效去除布料中的浆料和杂质,极大的提高了布料练漂质量。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蒸煮箱包括进布箱、容布箱和出布箱,其特征是:容布箱包括汽蒸箱和煮练箱,汽蒸箱和煮练箱首尾相连形成J形结构的容布箱;汽蒸箱的进布端连接进布箱,汽蒸箱的出布端连接煮练箱进布端,煮练箱的出布端连接出布箱;煮练箱包括外层箱体和位于外层箱体内的内层箱体,外层箱体和内层箱体之间的腔体中设有多个加热管。

进一步的,汽蒸箱为直箱形结构。

进一步的,煮练箱为U形结构。

进一步的,汽蒸箱侧壁设有多个进汽口。

进一步的,外层箱体由前后两侧的平直墙板和左右两侧的弧形墙板连接形成,

进一步的,内层箱体由前后两侧的带孔平直墙板和左右两侧的带孔弧形墙板连接形成。

进一步的,煮练箱底部设有清洁口。

进一步的,煮练箱的进出布端侧面设有溢流口。

进一步的,煮练箱上设有多个进液口,多个进液口与外层箱体和内层箱体之间的腔体连通。

进一步的,外层箱体内表面设有保温层,保温层采用高密度岩棉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够同时对布料进行沸水煮练和蒸汽汽蒸,有效去除布料中的浆料和杂质,极大的提高了布料练漂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煮练箱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煮练箱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进布箱、2-汽蒸箱、3-煮练箱、4-出布箱、5-进汽口、6-进液口、7-溢流口、8-清洁口、9-内层箱体、10-外层箱体、11-平直墙板、12-弧形墙板、13-带孔平直墙板、14-带孔弧形墙板、15-加热管、16-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进布箱1、容布箱和出布箱4,容布箱包括直箱形结构的汽蒸箱2和U形结构的煮练箱3,汽蒸箱2和煮练箱3首尾相连形成J形结构的容布箱。汽蒸箱2的进布端连接进布箱1,汽蒸箱2的出布端连接煮练箱3进布端,煮练箱3的出布端连接出布箱4。

汽蒸箱2侧壁设有多个进汽口5,蒸汽通过多个进汽口5进入汽蒸箱2中,对堆放在汽蒸箱2中的布料进行汽蒸。

煮练箱3包括外层箱体10和位于外层箱体10内的内层箱体9,外层箱体10由前后两侧的平直墙板11和左右两侧的弧形墙板12连接形成,内层箱体9由前后两侧的带孔平直墙板13和左右两侧的带孔弧形墙板14连接形成。外层箱体10和内层箱体9之间的腔体中设有多个加热管15。外层箱体10内表面设有保温层16,保温层16采用高密度岩棉材料制作。

煮练箱3上设有多个进液口6,多个进液口6与外层箱体10和内层箱体9之间的腔体连通,外层箱体10和内层箱体9之间的腔体用于储存煮练用液体。煮练箱3底部设有清洁口8,经过煮练后的污水通过清洁口8排放。煮练箱3的进出布端侧面设有溢流口7,当箱体内液体过满时,溢流口7起到溢流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在工作时,布料从进布箱进入容布箱,首先经过汽蒸箱2进行汽蒸,接着进入煮练箱3进行沸水煮练,最后经过出布箱出布。煮练箱3为双层箱体结构,液体从外层箱体进入内外层箱体之间的腔体中,由加热管加热后进入堆放布料的内层箱体中。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够同时对布料进行沸水煮练和蒸汽汽蒸,有效去除布料中的浆料和杂质,极大的提高了布料练漂质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