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家用纺织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50599发布日期:2018-06-08 21:4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家用纺织品。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世界各国开始采取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在夏季随着全球温度的升高,空调使用更加频繁,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因此,需要一种可以隔绝太阳和周围环境的红外热辐射进入室内的窗帘、墙布,降低室内温度,目前大部分家用纺织品都没有很好的屏蔽效果。在家用纺织品表面沉积一种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膜层,能够在冬天寒冷天气减少热量的损失,在夏季可以阻隔室外红外辐射进入室内。这种家用纺织品会成为一种可以被广泛应用的隔热保暖新解决方案。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家用纺织品,使家用纺织品能够对红外辐射具有较强的阻挡性能,达到更好的隔热保暖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磁控溅射真空方法,在家用纺织品表面沉积复合膜层,所述的复合膜层由底层氧化钛层、氧化锌层、银层、镍铬层、顶层氧化钛层组成,并由各层从家用纺织品表面向外依次堆叠而成。其中,底层氧化钛层是很好的过渡层,它将家用纺织品和氧化锌层紧密结合,同时它还是底层保护层,可以阻挡空气从家用纺织品一侧对整个复合膜层进行侵蚀氧化;氧化锌层是银层完美成膜的关键基层;银层是最重要的红外反射的功能层,因为金属银对于500nm以上的电磁波(包括部分可见光和全部的红外线)有稳定的,几乎100%的反射;镍铬层是银层的保护层,防止银层在顶层氧化钛层的溅射过程中被溅射气体——氩氧混合气体所氧化,同时镍铬层也具有一定的红外反射功能;顶层氧化钛层是顶层保护层,阻挡空气从膜层一侧进行侵蚀氧化。上述复合膜层中,底层氧化钛层的厚度为1~65nm,氧化锌层的厚度为1~25nm,银层的厚度为1~35nm,镍铬层的厚度为1~35nm,顶层氧化钛层的厚度为1~65nm,即所有膜层均为纳米级薄膜。。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复合膜层的结构为TiO2/ZnO/Ag/NiCr/TiO2,各膜层的厚度分别为29nm/6.3nm/14.5nm/5.8nm/31nm。作为另外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复合膜层的结构为TiO2/ZnO/Ag/NiCr/TiO2,各膜层的厚度分别为26nm/4.5nm/13.9nm/4.2nm/29nm。作为另外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复合膜层的结构为TiO2/ZnO/Ag/NiCr/TiO2,各膜层的厚度分别为23nm/3.9nm/13.1nm/3.9nm/27nm。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应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势:可以快速、大规模使家用纺织品具有红外反射功能,达到更好的保暖效果。而且过程中没有任何的化学添加、水污染或空气污染的问题,是环境友好型生产方式,所采用的材料也都是人体内存在的,对人体不存在任何安全隐患。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发明的具有红外反射功能的家用纺织品的截面示意图。其中1为家用纺织品基底,2为底层氧化钛层,3为氧化锌层,4为银层,5为镍铬层,6为顶层氧化钛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阐述。参见附图1所示的截面示意图,包括家用纺织品基底1,底层氧化钛层2,氧化锌层3,银层4,镍铬层5和顶层氧化钛层6。其中底层氧化钛层2的厚度为1~65nm,氧化锌层3的厚度为1~25nm,银层4的厚度为1~35nm,镍铬层5的厚度为1~35nm,顶层氧化钛层6的厚度为1~65nm。在该复合膜层中,其中氧化锌层3是重要的打底基层,它可以使银层4更均匀平整,从而具有更好的红外反射性能。氧化钛这种稳定的,致密的,高折射率的材料作为底层2和顶层6,可以在上下两面阻挡空气对整个膜层的侵蚀氧化。镍铬层5是银层4的保护层,防止在溅射顶层氧化钛层6时,溅射气体——氩氧混合气体对银层4的氧化。以下表1给出具体实施例予以说明:表1样品表面结构测量红外线反射率实施例1棉布/TiO2(29nm)/ZnO(6.3nm)/Ag(14.5nm)/NiCr(5.8nm)/TiO2(31nm)77.2%实施例2丝绸/TiO2(26nm)/ZnO(4.5nm)/Ag(13.9nm)/NiCr(4.2m)/TiO2(29nm)74.4%实施例3芳纶/TiO2(23nm)/ZnO(3.9nm)/Ag(13.1nm)/NiCr(3.9nm)/TiO2(27nm)71.8%普通棉布无~0普通丝绸无~0普通芳纶无~0从表1实施例1、2、3和普通棉布、丝绸和芳纶的对比可以看出,表面真空沉积有膜层的家用纺织品,都具有较高的红外线反射率,而且随着银层厚度的增加,反射率也在增大。这种家用纺织品,能够对红外线热辐射具有较强的阻挡性能,达到更好的隔热保暖效果。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
发明内容并具体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