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涤纶复合面料的染色剂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84706发布日期:2018-07-20 21:00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染色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涤纶复合面料的染色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染色布,将复合面料通过专业的染色设备进行:装箱、缝头、烧毛、退浆氧漂、丝光、定型、染色后整理,预缩定型等工艺生产出来的成品布就是染色布。

而其中最主要的步骤莫过于对布料进行染色,特别是当对涤纶复合面料进行染色时,用现有的染色剂进行染色时,因为要在高温高压环境下,非常容易起皱,造成染色后的布料质量大大降低,影响了其美观,降低了其可卖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涤纶复合面料的染色剂组合物。

一种用于涤纶复合面料的染色剂组合物,所述组合物按质量组份包括:

优选地,所述质量组份为:

优选地,所述质量组份为:

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为乙醇、乙二醇以及2,3-丁二醇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交联剂为过氧化二异丙苯、二乙三胺、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以及过氧化苯甲酰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优选地,所述交联剂为二乙三。

优选地,所述润滑剂为硬脂酸锌或者有机硅油。

优选地,所述抗菌剂为樟树叶萃取液、氧化锌以及氧化铜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抗菌剂为氧化锌。

优选地,所述染料为红兰草萃取液、嫩枫树叶萃取液、紫蓝藤萃取液以及菘草萃取液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涤纶复合面料的染色剂组合物,染色剂组合物应用于涤纶复合面料,进行高温高压染色,染色后的涤纶复合面料非常平整,没有皱,大大提高了其美观,提高了其可卖性,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实施例1

用于涤纶复合面料的染色剂组合物,组合物按质量组份为:

制备方法为:

称量组份量的乙醇、过氧化二异丙苯、硬脂酸锌、乙基三乙氧基硅烷、樟树叶萃取液、甲基丙烯酸丁酯、三羟甲基丙烷、氰酸酯、咪唑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萘酚以及红兰草萃取液;

将乙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酸丁酯、三羟甲基丙烷、氰酸酯、咪唑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以及萘酚加入至带乙醇的反应釜中,开启搅拌器,搅拌速度为180r/min,并开始升温,升温速率为8℃/min;

将温度升至75℃,搅拌20min;

将过氧化二异丙苯、硬脂酸锌以及樟树叶萃取液加入至反应釜中,搅拌2h;

加入红兰草萃取液,恒温搅拌3h,得到粗染色剂;

将染色剂降至室温,进行300目过筛,得到染色剂。

染色剂的应用方法:

将染色剂加热至40℃,加入涤纶复合面料,再将染色剂升温至110℃,同时加压,加压至4个大气压,在此温度以及压力下,保持2h;将染色后的涤纶复合面料取出,降温,沥干10min;进行清洗,清洗次数为2次;烘干。

实施例2

用于涤纶复合面料的染色剂组合物,组合物按质量组份为:

制备方法为:

称量组份量的乙二醇、二乙三胺、有机硅油、乙基三乙氧基硅烷、氧化锌、甲基丙烯酸丁酯、三羟甲基丙烷、氰酸酯、咪唑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萘酚以及嫩枫树叶萃取液;

将乙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酸丁酯、三羟甲基丙烷、氰酸酯、咪唑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以及萘酚加入至带乙二醇的反应釜中,开启搅拌器,搅拌速度为195r/min,并开始升温,升温速率为7℃/min;

将温度升至78℃,搅拌16min;

将二乙三胺、有机硅油以及氧化锌加入至反应釜中,搅拌2.2h;

加入嫩枫树叶萃取液,恒温搅拌3.8h,得到粗染色剂;

将染色剂降至室温,进行270目过筛,得到染色剂。

染色剂的应用方法:

将染色剂加热至42℃,加入涤纶复合面料,再将染色剂升温至124℃,同时加压,加压至3.5个大气压,在此温度以及压力下,保持2.8h;将染色后的涤纶复合面料取出,降温,沥干14min;进行清洗,清洗次数为3次;烘干。

实施例3

用于涤纶复合面料的染色剂组合物,组合物按质量组份为:

制备方法为:

称量组份量的2,3‐丁二醇、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硬脂酸锌、乙基三乙氧基硅烷、氧化铜、甲基丙烯酸丁酯、三羟甲基丙烷、氰酸酯、咪唑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萘酚以及紫蓝藤萃取液;

将乙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酸丁酯、三羟甲基丙烷、氰酸酯、咪唑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以及萘酚加入至带2,3‐丁二醇的反应釜中,开启搅拌器,搅拌速度为260r/min,并开始升温,升温速率为4℃/min;

将温度升至90℃,搅拌15min;

将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硬脂酸锌以及氧化铜加入至反应釜中,搅拌3h;

加入紫蓝藤萃取液,恒温搅拌4h,得到粗染色剂;

将染色剂降至室温,进行200目过筛,得到染色剂。

染色剂的应用方法:

将染色剂加热至50℃,加入涤纶复合面料,再将染色剂升温至130℃,同时加压,加压至3个大气压,在此温度以及压力下,保持3h;将染色后的涤纶复合面料取出,降温,沥干15min;进行清洗,清洗次数为3次;烘干。

实施例4

用于涤纶复合面料的染色剂组合物,组合物按质量组份为:

制备方法为:

称量组份量的乙二醇、过氧化苯甲酰、硬脂酸锌、乙基三乙氧基硅烷、氧化锌、甲基丙烯酸丁酯、三羟甲基丙烷、氰酸酯、咪唑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萘酚以及菘草萃取液;

将乙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酸丁酯、三羟甲基丙烷、氰酸酯、咪唑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以及萘酚加入至带乙二醇的反应釜中,开启搅拌器,搅拌速度为240r/min,并开始升温,升温速率为5℃/min;

将温度升至86℃,搅拌19min;

将过氧化苯甲酰、硬脂酸锌以及氧化锌加入至反应釜中,搅拌2.7h;

加入菘草萃取液,恒温搅拌3.2h,得到粗染色剂;

将染色剂降至室温,进行220目过筛,得到染色剂。

染色剂的应用方法:

将染色剂加热至46℃,加入涤纶复合面料,再将染色剂升温至115℃,同时加压,加压至3.8个大气压,在此温度以及压力下,保持2.3h;将染色后的涤纶复合面料取出,降温,沥干11min;进行清洗,清洗次数为3次;烘干。

实施例5

用于涤纶复合面料的染色剂组合物,组合物按质量组份为:

制备方法为:

称量组份量的2,3‐丁二醇、二乙三胺、有机硅油、乙基三乙氧基硅烷、樟树叶萃取液、甲基丙烯酸丁酯、三羟甲基丙烷、氰酸酯、咪唑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萘酚以及嫩枫树叶萃取液;

将乙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酸丁酯、三羟甲基丙烷、氰酸酯、咪唑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以及萘酚加入至带2,3‐丁二醇的反应釜中,开启搅拌器,搅拌速度为220r/min,并开始升温,升温速率为6℃/min;

将温度升至83℃,搅拌17min;

将二乙三胺、有机硅油以及樟树叶萃取液加入至反应釜中,搅拌2.5h;

加入嫩枫树叶萃取液,恒温搅拌3.4h,得到粗染色剂;

将染色剂降至室温,进行250目过筛,得到染色剂。

染色剂的应用方法:

将染色剂加热至45℃,加入涤纶复合面料,再将染色剂升温至118℃,同时加压,加压至3.7个大气压,在此温度以及压力下,保持2.6h;将染色后的涤纶复合面料取出,降温,沥干13min;进行清洗,清洗次数为2次;烘干。

实施例1至5的染色剂,通过其应用方法,对涤纶复合面料进行染色,同时购买市售的染色剂,对涤纶复合面料进行染色,为对比实施例1,观察其表面平整,同时测试其抗菌性能,结果如下:

以上数表,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染色剂与对比实施例1的染色剂比对可以知道,本实施例经过高温高压后的面料具有高平整性,且抗菌效果优异,大肠杆菌杀菌率以及金黄色葡萄球杀菌率都可以达到99.9%以上。

本发明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文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