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程用仿生型气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59939发布日期:2018-11-07 11:35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组织工程用仿生型气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气管支架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织工程用仿生型气管支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组织工程在气管支架通过支架引导组织再生并控制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成为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气管是呼吸器官的一部分,管壁呈略平的圆柱状。气管壁由外到内分别是纤维和肌肉层、纤维软骨层及粘膜下层,最内层是粘膜层,沿轴向由14-16个半环状“c”字形软骨构成,各软骨环由韧带连接。本发明源于临床需求提出的“分段融合定向成骨重建长段骨缺损”理论,结合对人体气管解剖结构特征的认知,可一体化成型制备带有周向管道的仿生型组织工程用机织气管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织工程用仿生型气管支架,实现仿生型气管支架三层管道的一体化织造成型,整体结构均匀稳定。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组织工程用仿生型气管支架,包括外层、中间层和内层,所述外层和内层为平均浮长小于等于2的组织,所述中间层为平均浮长大于2的组织,所述外层、中间层和内层通过接结组织和引纬形成管状织物,所述中间层和内层周向截面呈o型,所述外层周向截面呈c型、沿轴向间隔分布有若干周向通道,所述外层的周向通道与中间层分离凸出,所述外层的周向通道为双幅织物结构。

所述外层、中间层和内层之间的自身接结组织为下接上的里经接结组织结构。

该气管支架上沿轴向分布有两个周向通道。

所述外层和内层采用单丝织造,所述中间层采用复丝织造。

有益效果

本发明整体结构均匀稳定,具有优异的径向支撑力和良好的弹性回复性能,可为气管病变部位的再生和重建提供充足的支撑;本发明周向截面呈c型、轴向间隔分布周向通道的结构有利于气管软骨环的安放,能够为气管软骨环的修复和创建提供良好的结构基础;本发明实现了气管支架三层管道的一体化织造成型,适合于连续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外层的基础组织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间层的基础组织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内层的基础组织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层管状织物经纱排列和引纬次序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穿综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层接结部分的组织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周向管道部分的组织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

本技术:
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组织工程用仿生型气管支架,包括外层1、中间层2和内层3。外层1选用1/2斜纹组织,如图2所示,外层1采用直径为0.2mm的pdo单丝作为织制材料。中间层2选用1/5斜纹组织,如图3所示,中间层2采用规格为160dtex/72f的phbv/pla复丝作为织制材料。内层3选用2/1斜纹组织,如图4所示,内层3采用直径为0.2mm的pdo单丝作为织制材料。

该气管支架的内径为15mm,管状织物的机上幅宽设计为32.5mm,其他上机参数如下表1所示。

表1气管支架的织造参数

外层1、中间层2和内层3通过“下接上”的里经接结方式接结,并结合“由外及内”再“由内及外”的引纬方式,通过对引纬次序参数的合理选用,形成整体式管状织物。其中,中间层2和内层3的周向截面呈o型,外层1周向截面呈c型、沿轴向间隔分布有两个周向通道4,外层1的周向通道4与中间层2分离凸出,外层1的周向通道4为双幅织物结构。

外层1、中间层2和内层3的经纱、纬纱排列比分别为1:2:1和2:4:2。管状织物经纱排列和引纬次序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设计的穿综图如图6所示,其中,第1、2、3、22、23、24综框穿入外层1经纱;第4、5、6、7、8、9、16、17、18、19、20、21综框穿入中间层2经纱;第10、11、12、13、14、15综框穿入内层3经纱。本实施例设计的三层接结部分5的织物组织图如图7所示,周向管道4部分的织物组织图如图8所示。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织工程用仿生型气管支架,包括外层、中间层和内层,外层和内层为平均浮长小于等于2的组织,中间层为平均浮长大于2的组织,外层、中间层和内层通过接结组织和引纬形成管状织物,中间层和内层周向截面呈O型,外层周向截面呈C型、沿轴向间隔分布有若干周向通道,外层的周向通道与中间层分离凸出,外层的周向通道为双幅织物结构。本发明实现了气管支架三层管道的一体化织造成型,整体结构均匀稳定,可为气管病变部位的再生和重建提供充足的支撑,有利于气管软骨环的安放,能够为气管软骨环的修复和创建提供良好的结构基础,适合于连续化生产。

技术研发人员:李毓陵;孟粉叶;王利平;马颜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华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8.05.29
技术公布日:2018.11.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