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系统及具有其的洗涤烘干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4607发布日期:2018-10-13 01:55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洗衣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烘干系统及具有其的洗涤烘干一体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通常,衣物经洗涤后一般要通过自然晾晒晾干,但是,在空气质量欠佳的季节里,在外晾晒的衣物容易受到细菌、灰尘的二次污染,影响人们的健康。在这种情况下,衣物烘干装置或者洗涤烘干一体机就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然而,目前市面上较常见的衣物烘干装置一般为单烘干机型,需要与单独洗涤机型相搭配,为此用户需要购买两台不同的机器放在一起使用,不仅因体积大而占据较多的居家空间,而且也增加了用户的购买成本。而目前市面上较常见的洗涤烘干一体机则由于需要兼顾洗涤功能,其烘干容量很小,一般仅为洗涤容量的50%-60%,当用户洗涤较多衣物时就不得不分两次甚至更多次进行烘干,由于单次烘干时间一般在2小时以上,因而这种机型不仅造成了用户操作上的不便,也导致了用户的时间浪费。此外,市面上还出现了双筒式洗涤烘干一体机,然而,由于两个滚筒各自需要一套烘干系统,导致洗涤烘干一体机的制造成本较高、占用空间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烘干系统,其用于双筒式洗涤烘干一体机,能够在提高单台设备的烘干容量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节省用户的居家空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烘干系统,用于洗涤烘干一体机,所述洗涤烘干一体机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其中,所述烘干系统包括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中设有风道控制装置,用于导通或切断所述风道组件与所述第一滚筒和/或所述第二滚筒之间的连通,使得烘干气流能够单独送入所述第一滚筒中、单独送入所述第二滚筒中、或者同时送入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中。

优选地,所述烘干系统包括风机组件和烘干组件,所述风机组件用于产生气流,以便将所述烘干组件产生的热量经所述风道组件送入所述第一滚筒和/或所述第二滚筒中。

优选地,所述风道组件包括出风管、第一进风管和第二进风管,其中,所述出风管与所述风机组件的出风部相通,所述第一进风管用于连通所述出风管和所述第一滚筒,所述第二进风管用于连通所述出风管和所述第二滚筒;

和/或,所述风道组件包括第一回风管和第二回风管,其中,所述第一回风管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风机组件的回风部,所述第二回风管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滚筒和所述风机组件的回风部。

优选地,所述风道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出风管、所述第一进风管和所述第二进风管三者交汇处的板状换向结构;

或者,所述风道控制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进风管和所述第二进风管上的开关件。

优选地,当所述板状换向结构旋转到第一位置时,遮挡住所述第二进风管的入口,使得所述出风管仅与所述第一进风管相通;当所述板状换向结构旋转到第二位置时,遮挡住所述第一进风管的入口,使得所述出风管仅与所述第二进风管相通;当所述板状换向结构旋转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时,所述出风管与所述第一进风管、所述第二进风管均相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风管和/或所述第二进风管的至少一部分为波纹管;

和/或,所述第一回风管和/或所述第二回风管的至少一部分为波纹管。

优选地,所述烘干组件包括热泵系统,所述热泵系统中的蒸发器和冷凝器沿着烘干气流的流动方向顺次布置在所述风道组件中;

或者,所述烘干组件包括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至少部分地安装于所述风道组件中。

优选地,在烘干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热泵系统布置在所述风机组件的上游侧;

或者,在烘干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电加热装置布置在所述风机组件的下游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涤烘干一体机,其具有较大的烘干容量,同时制造成本低、空间占用小。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洗涤烘干一体机,其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并且还包括前面所述的烘干系统。

优选地,还包括负离子除菌组件,所述负离子除菌组件至少部分地安装于所述风道组件中,以便经所述风道组件向所述第一滚筒和/或所述第二滚筒中供应负离子;

和/或,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在上下方向上并列布置。

优选地,还包括减振系统,用于为所述第一滚筒和/或所述第二滚筒提供缓冲减振。

优选地,所述减振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滚筒下方的阻尼减振器、设置在所述第二滚筒下方的阻尼减振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滚筒上方的减振弹簧、和/或设置在所述第二滚筒上方的减振弹簧。

本实用新型的烘干系统能够为双筒式洗涤烘干一体机的两个滚筒所共用,从而能够在提高单台洗涤烘干一体机的烘干容量的同时,降低洗涤烘干一体机的制造成本,减小洗涤烘干一体机的空间占用。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烘干系统及洗涤烘干一体机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一体机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一体机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洗涤烘干一体机中风道组件的第一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洗涤烘干一体机中风道组件的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洗涤烘干一体机中风道组件的第三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烘干系统采用热泵系统作为烘干组件的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烘干系统采用电加热装置作为烘干组件的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洗涤烘干一体机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考虑到用户对烘干衣物的实际需求,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洗涤烘干一体机,其包括驱动机构(例如主电机10)、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其中,所述第一滚筒优选为洗涤烘干筒,即洗涤烘干一体的滚筒,优选包括第一外筒3和位于所述第一外筒3内部的第一内筒4;所述第二滚筒优选也为洗涤烘干筒,即洗涤烘干一体的滚筒,当然也可以是单独的烘干筒,所述第二滚筒优选包括第二外筒1和位于所述第二外筒1内部的第二内筒2。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并列设置,优选沿上下方向并列布置,其中,第一滚筒位于下方,第二滚筒位于上方。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均与所述驱动机构相连,以便在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进行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洗涤烘干一体机采用双筒式设计,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均能执行烘干操作,从而提高了整机的烘干容量,使用户可以一次将洗涤的衣物全部烘干,既节省了用户的时间,也节省了用户的购买成本,用户不必配置两台设备,同时也就节省了居家空间。

例如,若第一滚筒的洗涤容量为10kg,则第一滚筒的烘干容量可达到6kg,若第二滚筒的洗涤容量为10kg,则第二滚筒的烘干容量也可达到6kg,于是,本实用新型的洗涤烘干一体机可以达到洗涤20kg、烘干12kg的效果。通常情况下,用户不需要一次洗涤20kg的衣物,例如仅需要洗涤10kg的衣物,这种情况下,便可以在第一滚筒中进行洗涤,之后分散到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中同时进行烘干,从而将单次洗涤的衣物一次烘干,节省时间。

对于上述的洗涤烘干一体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烘干系统,所述烘干系统包括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中设有风道控制装置,用于导通或切断所述风道组件与所述第一滚筒和/或所述第二滚筒之间的连通,使得烘干气流能够单独送入所述第一滚筒中、单独送入所述第二滚筒中、或者同时送入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中。也即,风道组件与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均相连,但是否导通则根据需要通过所述风道控制装置来操控。

于是,本实用新型的烘干系统能够同时支持洗涤烘干一体机的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的烘干需求,也即,相应的洗涤烘干一体机仅需要设置一套烘干系统(也即其烘干功能所需的核心部件如烘干组件、风机组件等仅需一套)即可,从而可降低成本,减少空间占用量,进而可降低相应的洗涤烘干一体机的制造成本,并减小洗涤烘干一体机的体积。

优选地,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烘干系统还包括风机组件14和烘干组件13,所述风机组件14用于产生气流,因所述风道组件与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均相连,即与筒内空间相通,从而所述风机组件14产生的气流能够将所述烘干组件13产生的热量经所述风道组件送入所述第一滚筒和/或所述第二滚筒中,形成烘干气流。优选地,风机组件14和烘干组件13均设置在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之间的位置处,例如,在上下方向上,均设置在箱体100内的中部位置处,例如均通过螺栓固定在箱体100内的固定支架(未示出)上。

优选地,如图1所示,所述风道组件包括出风管15、第一进风管18和第二进风管16,其中,所述出风管15与所述风机组件14的出风部相通,所述第一进风管18用于连通所述出风管15和所述第一滚筒,所述第二进风管16用于连通所述出风管15和所述第二滚筒。也即,所述第一进风管18的一端与所述出风管15相连,另一端则通向所述第一滚筒(具体是第一外筒3)的内部;所述第二进风管16的一端与所述出风管15相连,另一端则通向所述第二滚筒(具体是第二外筒1)的内部。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进风管18的一端、所述第二进风管16的一端、以及所述出风管15的一端彼此相交。

优选地,所述第一滚筒的上部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未示出,具体可参考图1-2中用箭头示出的气流循环路径),所述第一进风管18连接至所述第一进风口。由于风机组件14位于第一滚筒的上方,因此,第一进风口设置在第一滚筒的上部有利于简化风道组件的布置,减少第一进风管18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第二滚筒的下部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未示出,具体可参考图1-2中用箭头示出的气流循环路径),所述第二进风管16连接至所述第二进风口。由于第二滚筒位于风机组件14的上方,因此,将第二进风口设置在第二滚筒的底部较为有利,可以减少第二进风管16的长度。

优选地,如图1-2所示,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第一回风管19和第二回风管20,其中,所述第一回风管19用于连通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风机组件14的回风部,所述第二回风管20用于连通所述第二滚筒和所述风机组件14的回风部。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烘干组件13设置在风机组件14的上游侧,因此,第一回风管19和第二回风管20均先连接至烘干组件13后再与所述风机组件14的回风部相通,从而使第一回风管19和第二回风管20中返回的气流可以先与烘干组件13进行热交换后再由风机组件14送往相应的滚筒中。

优选地,所述第一滚筒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未示出,具体可参考图1-2中用箭头示出的气流循环路径),所述第一回风管19连接至所述第一出风口。为确保烘干气流在第一滚筒内流动路径尽可能长,从而确保烘干效果,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一进风口应尽可能间隔开较大的距离,因此,在第一外筒3上部的前后方向的一侧(例如后侧)设置第一进风口,另一侧(例如前侧)则设置第一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滚筒的上部设置有第二出风口(未示出,具体可参考图1-2中用箭头示出的气流循环路径),所述第二回风管20连接至所述第二出风口。也即,烘干气流可以从第二滚筒的底部进入,并从顶部流出,从而确保足够长的流动路径,以确保烘干效果。

优选地,所述风道控制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出风管15、所述第一进风管18和所述第二进风管16三者交汇处的板状换向结构17。板状换向结构17优选可通过驱动电机进行驱动,在其旋转至不同的角度时,可以分别实现风机组件14吹出的风单独进入第二滚筒、单独进入第一滚筒、或是两者都进入,具体可参见图3-5。图3中所示出的第一状态下,板状换向结构17旋转到第一位置,例如向上转到与第二进风管16的轴线垂直的位置,完全遮挡住第二进风管16的入口,而第一进风管18的入口则完全敞开,也即出风管15仅与第一进风管18相通,于是风机组件14吹出的风将单独进入第一滚筒中;图4中所示出的第二状态下,板状换向结构17旋转到第二位置,例如向下转到与第一进风管18的轴线垂直的位置,完全遮挡住第一进风管18的入口,而第二进风管16的入口则完全敞开,也即出风管15仅与第二进风管16相通,于是风机组件14吹出的风将单独进入第二滚筒中;图5中示出的第三状态下,板状换向结构17旋转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位置(可称为中间位置),第一进风管18的入口和第二进风管16的入口均敞开,也即出风管15与第一进风管18、第二进风管16均相通,于是风机组件14吹出的风将同时进入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中。

替代地,所述风道控制装置可以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进风管18和第二进风管16上开关件,如阀件等,从而可以分别地导通或切断所述第一进风管18和所述第二进风管16。

优选地,所述第一进风管18和/或所述第二进风管16的至少一部分为波纹管,同样,所述第一回风管19和/或所述第二回风管20的至少一部分为波纹管。例如,第一进风管18和第二进风管16均包括一小段波纹管,第一回风管19和第二回风管20均包括一小段波纹管,例如图1中示出的波纹管201。波纹管具有一定的伸缩性,使得相应的进风管、回风管能够在相应的滚筒晃动(或振动)的情况下进行自我补偿,防止自身的破坏。

优选地,所述风道组件可采用塑料件与橡胶件的组合形式,塑料件用于提供气流通过的通道,例如各个进风管和回风管,橡胶件则用于提供静态的塑料件与动态的滚筒之间的连接,且橡胶件优选设计成波纹形状,以提供良好的伸缩性。特别地,塑料件可采用吹塑工艺生产,材料可选如PP等,橡胶件可采用EPDM材料生产。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烘干组件13可以包括热泵系统,从而可方便地实现加热功能。如图6所示,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61、冷凝器62、节流装置63和蒸发器64,优选地,所述蒸发器64和所述冷凝器62沿着烘干气流的流动方向顺次布置在所述风道组件中,也即,烘干气流首先流经蒸发器64进行降温除湿,变成干冷气流,之后再流经冷凝器62进行加热,变成干热空气,随后便可以进入相应的滚筒中,以用于烘干。

优选地,在烘干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热泵系统布置在所述风机组件14的上游侧,也即,烘干气流顺次流经蒸发器64、冷凝器62和风机组件14。结合图6,具体的烘干过程为:在风机组件14的带动下,相应的滚筒内的湿热空气从筒内排出来,先经过蒸发器64把湿热空气冷却成干冷空气并析出冷凝水,实现降温除湿,冷凝水落至蒸发器64底部的接水装置(未示出),并凭借重力作用流到洗涤烘干一体机的底部,然后经排水部件排出,接着干冷空气经过冷凝器62加热变成干热空气,通过风机组件14从第二滚筒底部和/或第一滚筒后部吹到相应的滚筒内,与湿衣物接触换热,带走湿衣物中的水分形成湿热空气,通过风机组件14的吸力再从相应的出风口流出,之后再经蒸发器64降温除湿,如此反复循环,达到干衣目的。

替代地,所述烘干组件13包括电加热装置71,如图7所示,所述电加热装置71至少部分地安装于所述风道组件中,从而使气流直接流经电加热装置71而被加热成热气流。

优选地,在烘干气流的流动方向上,所述电加热装置71布置在所述风机组件14的下游侧,也即,风机组件14安装在电加热装置71的前面。结合图7,具体的烘干过程为:在风机组件14的带动下,相应的滚筒内的湿热空气从筒内排出来,先经过第一出风管19和/或第二出风管20,相应的出风管内壁通入冷却水,冷却水跟湿热空气接触而将其冷却成干空气,实现降温除湿,形成的冷凝水则在重力作用下流到洗涤烘干一体机的底部,然后经过排水部件排出,除湿后的干空气被风机组件14吹向电加热装置71,干空气经过加热后变成高温干空气,从第二滚筒底部和/或第一滚筒后部吹到相应的滚筒内,与湿衣物接触换热,带走湿衣物中的水分形成湿热空气,通过风机组件14的吸力再从相应的出风口流出,之后再由相应的出风管中通入的冷却水除湿,如此反复循环,达到干衣目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洗涤烘干一体机中,所述第二滚筒布置在所述第一滚筒的上方。第一滚筒例如布置在靠近箱体100的底部的位置处,而第二滚筒例如布置在靠近箱体100顶部的位置处,其中,箱体100为洗涤烘干一体机的壳体,用于支撑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等零部件。这样,本实用新型的洗涤烘干一体机能够保持较小的占地面积,与常规的洗涤烘干一体机类似。

优选地,箱体100、第二内筒2、以及第一内筒4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以提供足够高的强度。特别地,第二内筒2和第一内筒4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以提供良好的耐腐蚀性。箱体100优选为钣金件。第一外筒3和第二外筒1可以采用塑料材料制成,例如玻璃纤维增强型PP,以在提供同样强度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生产成本。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驱动机构(例如主电机10)布置在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之间的位置处,例如,在上下方向上,驱动机构固定安装在箱体100内的中部位置处,从而方便同时与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进行传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滚筒通过第一传动机构相连,其中,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优选包括第一变速离合器11,如图2所示;和/或,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滚筒通过第二传动机构相连,其中,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优选包括第二变速离合器12,如图2所示。

例如,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主电机10与第一滚筒之间设置有第一变速离合器11,该第一变速离合器11既有离合器功能,也有变速器功能,以满足第一内筒4在洗涤时、脱水时、烘干时的不同转速要求。通过控制第一变速离合器11的离合器功能,可以实现主电机10对第一滚筒的驱动力的通断,从而控制第一滚筒转动或者停止转动。

同样,主电机10与第二滚筒之间设置有第二变速离合器12,该第二变速离合器12既有离合器功能,也有变速器功能,以满足第二内筒2在洗涤时、脱水时、烘干时的不同转速要求。通过控制第二变速离合器12的离合器功能,可以实现主电机10对第二滚筒的驱动力的通断,从而控制第二滚筒转动或者停止转动。

如图2所示,第一变速离合器11和第二变速离合器12布置在主电机10的同一侧,从而便于安装和便于实现二者的离合器功能。优选地,主电机10、第一变速离合器11和第二变速离合器12均通过螺栓固定在箱体100内的固定支架(未示出)上。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滚筒上设置有第一传动轴22,所述第一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2相连接,以便向所述第一传动轴22传递动力。例如,参见图1-2,第一传动轴22在所述第一滚筒的后部通过第一三脚架23与所述第一滚筒的第一内筒4相连,第一传动轴22上设有第一皮带轮9,第一传动皮带8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9和所述第一变速离合器11,从而将第一变速离合器11的输出端的动力传递给第一内筒4,使第一内筒4转动。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滚筒上设置有第二传动轴26,所述第二传动机构与所述第二传动轴26相连接,以便向所述第二传动轴26传递动力。例如,参见图1-2,第二传动轴26在所述第二滚筒的后部通过第二三脚架27与所述第二滚筒的第二内筒2相连,第二传动轴26上设有第二皮带轮25,第二传动皮带7连接所述第二皮带轮25和所述第二变速离合器12,从而将第二变速离合器12的输出端的动力传递给第二内筒2,使第二内筒2转动。

通过上述优选结构,可方便地实现由一个主电机10驱动两个滚筒的方案,通过各自的离合器的自动切换功能,可实现两个滚筒同时运转或者仅其中一个滚筒运转,从而使洗涤烘干一体机实现多种不同的工作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洗涤烘干一体机中,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共用驱动机构,从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整机结构紧凑,并且还能降低洗涤烘干一体机的制造成本。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洗涤烘干一体机还包括负离子除菌组件21,用于向所述第一滚筒和/或所述第二滚筒中供应负离子,以便对衣物和/或相应的筒体进行除菌、除异味等操作。优选地,负离子除菌组件21包括负离子发生器,其优选安装于所述风道组件中,更优选安装在所述出风管15中,如图2所示。所述负离子发生器工作时,能够电离空气中的水分子,使其生成强氧化性的OH-离子,并通过所述风道组件送入相应的滚筒中,以达到除菌、除异味的目的。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洗涤烘干一体机还包括减振系统,用于为所述第一滚筒和/或所述第二滚筒提供缓冲减振。特别地,所述减振系统还可以为所述第一滚筒和/或所述第二滚筒提供悬挂和/或支承,以协助保持所述第一滚筒和/或所述第二滚筒在箱体100中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减振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滚筒和/或第二滚筒下方的阻尼减振器6、设置在所述第一滚筒上方的减振弹簧24、和/或设置在所述第二滚筒上方的减振弹簧5。例如,箱体100的上部及中部设计有用于悬挂减振弹簧5、24的悬挂结构,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减振系统至少包括位于第二滚筒上方的一组减振弹簧5(至少两个)、位于第一滚筒的外筒3上方的一组减振弹簧24(至少两个)、以及位于外筒3底部的至少两个阻尼减振器6,从而可以对第一滚筒、第二滚筒进行有效地减振。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筒3和所述第二外筒1在结构上连接在一起,例如可通过螺栓进行连接装配。

以下再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洗涤烘干一体机的多种工作状态。

1.第二滚筒单独烘干:

此状态下,烘干组件13和风机组件14工作,板状换向结构17调整为只向第二滚筒通风的状态,主电机10工作,第一变速离合器11离合断开,第二变速离合器12离合接通,主电机10只驱动第二滚筒转动,以实现第二滚筒单独烘干、第一滚筒不工作的模式。

2.第一滚筒单独烘干:

此状态下,烘干组件13和风机组件14工作,板状换向结构17调整为只向第一滚筒通风的状态,主电机10工作,第二变速离合器12离合断开,第一变速离合器11离合接通,主电机10只驱动第一滚筒转动,以实现第一滚筒单独烘干、第二滚筒不工作的模式。

3.第一滚筒单独洗涤:

此状态下,烘干组件13和风机组件14不工作,主电机10工作,第一变速离合器11离合接通,第二变速离合器12离合断开,主电机10只驱动第一滚筒转动,通过程序自动调整第一变速离合器11中变速器的传动比,以调整第一滚筒洗涤时以及脱水时第一内筒4的转速。此时,与烘干功能有关的整个系统(如烘干组件13和风机组件14等)以及第二滚筒均不工作。

4.第一滚筒单独洗涤烘干:

此状态是在第一滚筒单独洗涤状态的基础上,额外开启烘干组件13和风机组件14,同时板状换向结构17调整为只向第一滚筒通风,进行烘干。第二滚筒不工作。

5.第二滚筒单独洗涤:

此状态下,烘干组件13和风机组件14不工作,主电机10工作,第一变速离合器11离合断开,第二变速离合器12离合接通,主电机10只驱动第二滚筒转动,通过程序自动调整第二变速离合器12中变速器的传动比,以调整第二滚筒洗涤时以及脱水时第二内筒2的转速。此时,与烘干功能有关的整个系统(如烘干组件13和风机组件14等)以及第一滚筒均不工作。

6.第二滚筒单独洗涤烘干:

此状态是在第二滚筒单独洗涤状态的基础上,额外开启烘干组件13和风机组件14,同时板状换向结构17调整为只向第二滚筒通风,进行烘干。第一滚筒不工作。

7.第一滚筒洗涤、第二滚筒烘干:

此状态下,烘干组件13和风机组件14工作,主电机10工作,第一变速离合器11离合接通,第二变速离合器12离合接通,主电机10同时驱动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转动,通过程序自动调整第一变速离合器11中变速器的传动比,以调整第一滚筒洗涤时以及脱水时第一内筒4的转速,同时,通过程序自动调整第二变速离合器12中变速器的传动比,以调整第二滚筒烘干时第二内筒2的转速。通过。板状换向结构17调整为只向第二滚筒通风状态,此时,第一滚筒洗涤,第二滚筒烘干。

8.第一滚筒烘干、第二滚筒洗涤:

此状态下,烘干组件13和风机组件14工作,主电机10工作,第一变速离合器11离合接通,第二变速离合器12离合接通,主电机10同时驱动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转动,通过程序自动调整第二变速离合器12中变速器的传动比,以调整第二滚筒洗涤时以及脱水时第二内筒2的转速,同时,通过程序自动调整第一变速离合器11中变速器的传动比,以调整第一滚筒烘干时第一内筒4的转速。板状换向结构17调整为只向第一滚筒通风状态,此时,第一滚筒烘干,第二滚筒洗涤。

9.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同时烘干:

此状态下,烘干组件13和风机组件14工作,主电机10工作,第一变速离合器11离合接通,第二变速离合器12离合接通,主电机10同时驱动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转动。板状换向结构17调整为同时向第一滚筒、第二滚筒通风的状态,此时,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同时烘干。

10.第二滚筒或第一滚筒单独或同时除菌、除异味:

此状态下,烘干组件13不工作,负离子发生器工作,风机组件14工作。根据第一滚筒、第二滚筒的工作状态对应切换各自的离合器,以及调整对应的板状换向结构17的状态。如第二滚筒单独除菌除异味,则第一变速离合器11离合断开,第二变速离合器12离合接通,板状换向结构17调整为只向第二滚筒通风状态;如第一滚筒单独除菌除异味,则第一变速离合器11离合接通,第二变速离合器12离合断开,板状换向结构17调整为只向第一滚筒通风状态;如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同时除菌除异味,则第一变速离合器11离合接通,第二变速离合器12离合接通,板状换向结构17调整为向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同时通风状态。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前述洗涤烘干一体机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S100、在接收到进入烘干模式的请求后,检测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的工作模式;

S200、根据检测结果执行如下操作:

若所述第一滚筒处于烘干模式、所述第二滚筒处于非烘干模式,则通过所述风道控制装置导通所述风道组件与所述第一滚筒之间的连通,同时切断所述风道组件与所述第二滚筒之间的连通;

若所述第一滚筒处于非烘干模式、所述第二滚筒处于烘干模式,则通过所述风道控制装置切断所述风道组件与所述第一滚筒之间的连通,同时导通所述风道组件与所述第二滚筒之间的连通;

若所述第一滚筒和所述第二滚筒均处于烘干模式,则通过所述风道控制装置同时导通所述风道组件与所述第一滚筒之间、所述风道组件与所述第二滚筒之间的连通;

S300、控制所述烘干系统执行烘干操作,也即,烘干组件13和风机组件14工作。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控制流程如图8所示。

该控制方法仅在至少一个滚筒进入烘干模式后开启,当有至少一个滚筒进入烘干模式后,开始运行步骤S1;随后,开始检测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的运行状态,即执行步骤S2;先检测其中一个滚筒的运行状态(如先检测上侧的第二滚筒的状态),即执行步骤S3;不管先进行检测的滚筒的运行状态是否处于烘干模式,接下来都要检测另一个滚筒的运行状态(如后检测下侧的第一滚筒的运行状态),即分别执行步骤S4或步骤S8。

当检测结果为第二滚筒处于烘干模式、第一滚筒处于非烘干模式时,通过程序控制板状换向结构17的驱动电机,使板状换向结构17调整为第二状态(如图4所示),即执行步骤S10,此时,风道组件与第一滚筒之间的连通被切断,与第二滚筒之间的连通被导通,仅第二滚筒进行烘干。

当检测结果为第二滚筒处于非烘干模式,第一滚筒处于烘干模式时,通过程序控制板状换向结构17的驱动电机,使板状换向结构17调整为第一状态(如图3所示),即执行步骤S11,此时,风道组件与第一滚筒之间的连通被导通,与第二滚筒之间的连通被切断,仅第一滚筒进行烘干。

当检测结果为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均处于烘干模式时,通过程序控制板状换向结构17的驱动电机,使板状换向结构17调整为第三状态(如图5所示),即执行步骤S9,此时,风道组件与第一滚筒之间的连通、与第二滚筒之间的连通均被导通,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均进行烘干。

当检测结果为以上3种情况时,在板状换向结构17调整完成后(即执行步骤S9、S10或S11之后),再检测烘干组件13的运行情况,即执行步骤S12;若检测结果为烘干组件13未运行,则开启烘干组件13,即执行步骤S13;若检测结果为烘干13已运行,则不做任何操作。

接着,检测风机组件14的运行情况,即执行步骤S14;若检测结果为风机组件未运行时,则开启风机组件,即执行步骤S15;若检测结果为风机组件已运行,则不做任何操作。

在整个烘干过程中,重复执行以上程序,当检测结果为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均处于非烘干模式下时,则关闭烘干组件13,即执行步骤S5,并且关闭风机组件14,即执行步骤S6,程序至此结束,即步骤S7。

在风机组件14开启的情况下,均可选择开启或者关闭负离子发生器。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