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8547发布日期:2018-12-14 22:44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光机。



背景技术:

压光机是用于提高纺织布料光泽度的设备,布料在染色后,需要经过压光机进行压光,以提高布料的光泽度以及柔软度。现有技术的压光机通常只能进行一次压光,压光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进行布料的二次或多次压光,压光效果好的压光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光机,包括机架以及安装于机架的进料装置和压光装置,所述压光装置包括压光钢轮、第一尼龙辊、第二尼龙辊、进布导布辊、中转导布辊和出布导布辊,所述第一尼龙辊与压光钢轮的一侧相接并与压光钢轮相对转动,所述第二尼龙辊与压光钢轮另一侧相接并与压光钢轮相对转动,所述进布导布辊设置于第一尼龙辊和压光钢轮的进料端一侧,所述中转导布辊设置于第一尼龙辊和压光钢轮的出料端一侧,所述出布导布辊设置于第二尼龙辊与压光钢轮的出料端一侧。由此,通过设置两个尼龙辊第一尼龙辊和第二尼龙辊与压光钢轮配合,可一次进布即可产生二次压光的效果,设备结构简单、压光效果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布导布辊、中转导布辊和出布导布辊均为滚动辊。由此,通过设置可转动的进布导布辊、中转导布辊和出布导布辊,可对已经压光过的布料进行二次导入而不会破坏布面原来的压光效果,在一次或二次压光效果达不到要求的情况下可进行多次压光,使用方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料装置包括第一导布辊、展布辊、追踪器和第二导布辊,所述第一导布辊、展布辊、追踪器和第二导布辊均固定于机架并依次竖向排列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料装置还包括金属探测器,所述金属探测器设置于第一导布辊和展布辊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光机还包括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与压光装置的出料端相接,所述冷却装置包括第一冷却辊和第二冷却辊,所述第一冷却辊与第二冷却辊相接并相对转动,所述第一冷却辊内部和第二冷却辊内部均设有冷却循环系统。由此,冷却装置可冷却压光后的布料。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压光机还包括出布装置,所述出布装置与冷却装置的出料端相接。由此,布装置可将压光好的布料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与压光钢轮对应的两个尼龙辊第一尼龙辊和第二尼龙辊,并通过与中转导布辊的配合,可一次性对布进料二次压光。工艺简单,压光效果好。通过将各导布辊设置为滚动辊,可将压光过的布料再次导入进行多次压光,可实现更好的压光效果,满足多元化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压光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压光机。

参照图1,一种压光机包括机架1以及安装于机架1并依次排列的进料装置2、压光装置3、冷却装置4和出布装置5。需要进行压光的布料由进料装置2放卷进料并展开后进入压光装置3进行压光,再输送到冷却装置4进行冷却后由出布装置5送出。

进料装置2包括放卷辊20、第一导布辊21、展布辊22、追踪器23、第二导布辊24和金属探测器25。放卷辊20上可装成卷的布料,第一导布辊21、展布辊22、追踪器23和第二导布辊24均固定于机架1并依次竖向排列设置。第一导布辊21和第二导布辊24均可根据需要设置为多根,金属探测器25设置于第一导布辊21和展布辊22之间,可探测布料中的金属杂质,防止金属杂质损坏后序工序中的设备部件。布料由放卷辊20放卷后由第一导布辊21导入,再由展布辊22展开后经过追踪器23,追踪器23可追踪布料的边缘,防止布料跑偏。后再由第二导布辊24导出进料装置2后进入压光装置3。

压光装置3包括压光钢轮31、第一尼龙辊32、第二尼龙辊33、进布导布辊34、中转导布辊35和出布导布辊36和加压装置37。第一尼龙辊32与压光钢轮31的一侧相接并与压光钢轮31相对转动,第二尼龙辊33与压光钢轮31另一侧相接并与压光钢轮31相对转动。进布导布辊34设置于第一尼龙辊32和压光钢轮31的进料端一侧,进布导布辊34与进料装置2的出料端相接。中转导布辊35设置于第一尼龙辊32和压光钢轮31的出料端一侧,中转导布辊35设置为两个,其中一个与第一尼龙辊32和压光钢轮31相接的位置相对,另一个与第二尼龙辊33与压光钢轮31相接的位置相对。出布导布辊36设置于第二尼龙辊33与压光钢轮31的出料端一侧。

加压装置37设置为两个,其中一个加压装置37与第一尼龙辊32连接并可向第一尼龙辊32施加压力以使第一尼龙辊32和压光钢轮31之间产生压紧力。另一个加压装置37与第二尼龙辊33连接并可向第二尼龙辊33施加压力以使第二尼龙辊33和压光钢轮31之间产生压紧力。

布料由进布导布辊34导入后通过第一尼龙辊32与压光钢轮31之间进行一次压光,再经过中转导布辊35转向后进入到第二尼龙辊33与压光钢轮31之间进行第二次压光。压光后的布料出布导布辊36导出压光装置3。

进料装置2的第一导布辊21、展布辊22和第二导布辊24以及压光装置3的进布导布辊34、中转导布辊35和出布导布辊36均为滚动辊。确保压光过的布料二次进入到机器中时不会对压光的布料布面产生刮擦损伤,可进行多次压光。

冷却装置4与压光装置3的出料端相接,冷却装置4包括第一冷却辊41和第二冷却辊42,第一冷却辊41与第二冷却辊42相接并相对转动。第一冷却辊41内部和第二冷却辊42内部均设有冷却循环系统,可确保第一冷却辊41和第二冷却辊42的表面保持较低的湿度以对绕经其表面的布料进行冷却。压光后的布料绕经第一冷却辊41表面后从第一冷却辊41和第二冷却辊42之间穿过,再绕经第二冷却辊42表面后输送到出布装置5进行出料。

出布装置5与冷却装置4的出料端相接。出布装置5上设有出布导布辊51和收卷机构52,出布导布辊51设置为多个并依次排列。出布导布辊51也设置成滚动辊,可将完成压光的布料导出并送到收卷机构52进行收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的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