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液密封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70427发布日期:2019-02-26 18:07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染液密封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染液密封组件,属于纺织材料等的液相、气相或蒸汽处理设备或机器的零件、部件或附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涤纶等纤维在进行染色、清洗等处理时,通常是将其置于处理缸中,在纤维层的上面装有盖板,盖板上面用较大的螺母用来固定压紧,通入清洗液或染液,纤维层在洗水及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纤维层的体积较少,盖板随纤维层一起高度降低,其所占空间会降低至初始体积的1/3-1/2,在纤维层和螺母之间形成较大的空隙,导致染液及处理液直接从处理缸侧壁漏出,致使影响染色及后处理的质量及效率。申请人之前做出的发明创造中(申请号:201611077584.8),虽然克服了上述侧漏、压力不匀等问题,但下落程序有限,不能满足压盖下落的全段需求,尤其是对于伸缩性大的纤维,染液等处理液会从纤维上表溢出,影响染色等处理效果,这种装置的实用性有限。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可随纤维实时下落、满足全段下落、不产生挤压空隙的染液密封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染液密封组件,包括染缸、落锁机构和压盖,所述的染缸内设置中筒,该中筒顶部密封、环壁镂空,并在其筒顶设置螺栓;落锁机构和压盖自上而下顺次安装在中筒上,所述落锁机构包括把手、卡槽和伸缩套节,卡槽套装于螺栓上,且把手拉起,卡槽与螺栓分离,把手落下,卡槽与螺栓卡死,伸缩套节位于把手下方,该伸缩套节与中筒外壁尺寸配合形成密封连接,并使伸缩套节随压力改变而沿中筒外壁滑行;压盖包括盖板和压帽,压帽位于盖板中部,其上方为伸缩套节,压帽内设置空腔,该空腔与中筒外壁尺寸配合形成密封连接,并使压盖随压力改变而沿中筒外壁滑行,盖板与染缸内壁直径配合,并在压盖上下移动中,将盖板与其下方的染缸形成密封空间。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所述的落锁机构中,把手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把手交叉安装,至少一个把手的内侧设置卡槽,该卡槽与螺栓对应设置。更优选的,所述的把手通过转轴安装在承片上,把手绕转轴相对承片转动,即实现卡槽与螺栓的接触或分离。所述的承片与伸缩套节之间(也可以理解为伸缩套节上方)设置导筒,导筒为中空结构,其内壁设置螺纹槽,螺纹槽与卡槽配合实现把手、导筒与螺栓的连接。

所述的伸缩套节设置有若干个套节构成,套节之间完成伸缩和伸展动作,以适应不同位置的密封需求。

所述的染缸内设置染笼,压盖与染笼内壁直径配合,并随染笼内纤维高度下降而下落。

以染色为例,染散棉(含涤纶、腈纶等纤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纤维会发生收缩,盖板也将会随着棉层下降而下降。当前处理做完后,盖板先下降一部分,中筒位于盖板上方的侧壁会暴露在外,如果没有上述结构的密封组件设置,染液就会从沿着暴露在外的侧壁漏孔溢出,导致漏液。

通过上述特征的设置,在处理过程中,把手拉起时,承片通过导筒会沿着螺栓一直向下滑动,此时卡槽以及螺纹槽与螺栓之间均为滑动连接,伸缩套节以及整个落锁机构相对螺栓均是处于自落状态;当卡槽到达适宜位置(此时,导筒底部到中筒的筒顶,而伸缩套节套装在中筒外壁上)时,松开把手,则卡槽卡死在螺栓上的螺纹槽中,此时,把手与螺栓处于卡死状态,即落锁机构处于自锁状态;当待处理物料继续收缩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伸缩套节的各个套节逐渐伸展,而这个过程中,伸缩套节套装在中筒外壁上,压帽也始终套在中筒外壁上,避免了料液的溢出,处理液在受压状态下与待处理物料接触充分,有利于提高处理效果;棉层继续下降过程,伸缩套节伸展到最长位置,压帽仍旧套装在中筒外壁上,此时棉层中的水分已经很少,染液多是从面层两侧的染笼溢出,在整个处理过程中,盖板始终是随着棉层下降而向下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正常装笼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染色初期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染色末期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常规装置前处理结束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标号:A. 纤维;1. 落锁机构;11. 把手;12. 转轴;13. 卡槽;14. 承片;15. 安装孔;16. 导筒;17. 伸缩套节;171. 套节一;172. 套节二;2. 压盖;21. 压帽;22. 压板;3. 染缸;31. 染笼;4. 中筒;41. 筒顶;42. 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中,以纤维染色为例,但本方案并不限于染色处理,其他类似方式均适用下述过程。

本实施例染液密封组件,结合图1,包括染缸3、落锁机构1和压盖2,染缸3内设置中筒4,该中筒4顶部密封、环壁镂空,并在其筒顶41设置螺栓42;落锁机构1和压盖2自上而下顺次安装在中筒4上,其中:

落锁机构1包括把手11、卡槽13和伸缩套节17,安装完毕时,卡槽13套装于螺栓42上;伸缩套节17位于把手11下方,该伸缩套节17与中筒4外壁尺寸配合形成密封连接,并使伸缩套节17随压力改变而沿中筒4外壁滑行。当把手11拉起时,卡槽13与螺栓42分离,把手11以及伸缩套节17可向下滑动,形成自落状态;把手11落下时,卡槽13会卡在螺栓42的螺纹上,形成卡死状态。

压盖2包括盖板22和压帽21,压帽21位于盖板22中部,安装完毕时,其上方与之相邻的是伸缩套节17,压帽21内设置空腔,该空腔与中筒4外壁尺寸配合形成密封连接,并使压盖2随压力改变而沿中筒4外壁滑行,盖板22与染缸3内壁直径配合,并在压盖1上下移动中,将盖板22与其下方的染缸3形成密封空间。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

结合图1,落锁机,1中,把手1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把手11交叉安装,至少一个把手11的内侧设置卡槽13(如图1所示,卡槽13设置在右侧的把手内侧),该卡槽13与螺栓42对应设置。

上述方案还可以优选设置为:把手11通过转轴12安装在承片14上,把手11绕转轴12相对承片14转动,使两个把手之间间距变小,则卡槽13与螺栓42分离,把手11落下,则卡槽13卡在螺栓42的相应位置。

上述方案还可以优选设置为:承片14与伸缩套节17之间设置导筒16,导筒16为中空结构,该中空结构上下贯穿形成安装孔15,安装孔15内壁设置螺纹槽,螺纹槽与卡槽13配合,实现把手11、导筒16与螺栓42的连接。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伸缩套节17设置有若干个套节构成,如图3、图4所示的套节一171、套节二172,套节一171、套节二172相对滑动,即完成伸缩和伸展动作,以适应不同位置的密封需求。

为实现更多的使用效果,上述方案还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增设:染缸3内设置染笼31,待处理纤维A置于染缸31内,压盖2的盖板22位于染笼31内,并与染笼31形成紧密连接,当染笼31内的纤维A厚度降低时,压帽21沿中筒4向下滑动,盖板22亦随纤维A下降而下落,使纤维A始终处于受压状态。

以染色为例,染散棉(含涤纶、腈纶等纤维)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纤维会发生收缩,盖板22也将会随着棉层下降而下降。当前处理做完后,盖板22先下降一部分,中筒4位于盖板22上方的侧壁会暴露在外,如果没有上述结构的密封组件设置,染液就会如图5所示箭头方向,从沿着暴露在外的侧壁漏孔溢出,导致漏液。

而通过上述特征的设置,在处理过程中,把手11拉起时,结合图2和图3,承片14通过导筒16沿着螺栓42一直向下滑动,此时卡槽13以及螺纹槽与螺,42之间均为滑动连接,伸缩套节17初期为收缩状态(如图3中,实线部分的套节一171以及虚线部分的套节二172)以及整个落锁机构相对螺栓42均是处于自落状态;当导筒16底部到中筒4的筒顶41,而伸缩套节17套装在中筒4外壁上时,松开把手11,则卡槽13与螺栓42上的螺纹槽卡死,此时,把手与螺栓处于卡死状态,即落锁机构处于自锁状态,而随着纤维继续下降,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伸缩套节17的各个套节逐渐伸展开,这个过程中,伸缩套节17套装在中筒4外壁上,压帽21也始终套在中筒4外壁上,避免了料液的溢出,处理液在受压状态下与待处理物料接触充分,有利于提高处理效果;棉层/纤维A继续下降过程,伸缩套节17伸展到最长位置,并最终呈现为图4所示的套节一171、套节二172状态,压帽21仍旧套装在中筒4外壁上,此时棉层中的水分已经很少,染液如图4所示,多是从面层两侧的染笼溢出,在整个处理过程中,盖板22始终是随着棉层下降而向下移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