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弹性抗皱面料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175289发布日期:2020-06-20 17:2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纺织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弹性抗皱面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品已经从遮体御寒的基本功能需求延伸到舒适、抗皱等功能。众所周知,人造纤维面料的吸湿性高,具有优异的舒适性,被广泛应用于贴身服装面料和床上纺织用品。而现在市场上出现的使用常规制备工艺生产的面料不具有高弹性能,抗皱性能不佳,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面料的性能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高弹性抗皱面料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弹性抗皱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基布浸入水中,加入复合酶制剂,再加入ph调节剂调节ph值至8~9,升温至50~60℃,保温水解0.5~2h,然后加热至100~110℃保温1~5min,经水洗、干燥后,将基布浸入液氨中,浸泡3~10min,在80~100℃汽蒸1~5min,用50~70℃的温水水洗2~3次,得到预处理后的面料;

(2)将预处理后的面料浸入工作液中,通过轧车进行二浸二轧,其中,所述工作液由下述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水性聚氨酯10~20份、氨基改性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5~15份、线性聚乙氧基醚改性聚硅氧烷3~10份、聚丙二醇5~15份、水90~110份;

(3)将浸轧后的面料放入烘干机中烘干;

(4)将烘干后的面料放入烘焙机中烘焙。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复合酶制剂由重量比为0.1~1:1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组成。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复合酶制剂与所述水的重量比为1~5:1000。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水洗温度为40~50℃。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的干燥温度为60~80℃。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所述ph调节剂选自碳酸钠、碳酸氢钠、磷酸氢钠、磷酸二氢钠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工作液为采用下述方法制得:将聚丙二醇、线性聚乙氧基醚改性聚硅氧烷和水混合、乳化后,再加入水性聚氨酯和氨基改性聚有机硅氧烷乳液,搅拌均匀即可。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二浸二轧的条件为:温度25~30℃,轧车的转速10~15r/min,轧余率65~80%。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工作液由下述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水性聚氨酯15份、氨基改性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10份、线性聚乙氧基醚改性聚硅氧烷8份、聚丙二醇10份、去离子水100份。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工作液由下述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水性聚氨酯12份、氨基改性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10份、线性聚乙氧基醚改性聚硅氧烷6份、聚丙二醇12份、去离子水100份。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工作液由下述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水性聚氨酯14份、氨基改性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7份、线性聚乙氧基醚改性聚硅氧烷8份、聚丙二醇12份、去离子水100份。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烘干的温度为100~115℃。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的烘焙的温度为120~13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整个加工工艺步骤依次包括:酶预处理→浸轧处理→烘干→焙烘,经过的酶处理后的面料更加柔软、光滑;经过浸轧处理后的面料既能充分保持面料原有的优点,又能增加面料的弹性和平整度,根据国家标准gb/t4802.1-1997测得本发明提供的面料的起毛起球等级可达到5级,根据国家标准gb/t3819-1997测得本发明提供的面料的折皱回复角在270以上,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面料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高弹性抗皱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常规工艺将经纱(人造纤维棉纶)和纬纱(人造纤维棉纶)织造成基布,将基布浸入水中,加入复合酶制剂(复合酶制剂由重量比为0.5:1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组成),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值至8~9,升温至55℃,保温水解1h,然后加热至105℃保温3min,采用45℃的温水水洗3次,再放入烘干机中在70℃下干燥后,将基布浸入液氨中,浸泡7min,在90℃汽蒸3min,用60℃的温水水洗3次得到预处理后的面料;

(2)将预处理后的面料浸入工作液中,通过轧车进行二浸二轧,其中,二浸二轧的条件为:温度27℃,轧车的转速12r/min,轧余率70%;所述工作液由下述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水性聚氨酯15份、氨基改性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10份、线性聚乙氧基醚改性聚硅氧烷8份、聚丙二醇10份、去离子水100份;

(3)将浸轧后的面料放入烘干机中,在110℃下烘干;

(4)将烘干后的面料放入烘焙机中,在130℃下烘焙。

根据国家标准gb/t4802.1-1997测得本实施例提供的面料的起毛起球等级为5级,根据国家标准gb/t3819-1997测得本实施例提供的面料的折皱回复角(经+纬)为295°。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高弹性抗皱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常规工艺将经纱(人造纤维棉纶)和纬纱(人造纤维棉纶)织造成基布,将基布浸入水中,加入复合酶制剂(复合酶制剂由重量比为0.4:1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组成),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值至8~9,升温至55℃,保温水解1.5h,然后加热至105℃保温2min,采用45℃的温水水洗2次,再放入烘干机中在70℃下干燥,将基布浸入液氨中,浸泡7min,在90℃汽蒸3min,用60℃的温水水洗3次得到预处理后的面料;

(2)将预处理后的面料浸入工作液中,通过轧车进行二浸二轧,其中,二浸二轧的条件为:温度27℃,轧车的转速12r/min,轧余率70%;所述工作液由下述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水性聚氨酯12份、氨基改性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10份、线性聚乙氧基醚改性聚硅氧烷6份、聚丙二醇12份、去离子水100份;

(3)将浸轧后的面料放入烘干机中,在110℃下烘干;

(4)将烘干后的面料放入烘焙机中,在125℃下烘焙。

根据国家标准gb/t4802.1-1997测得本实施例提供的面料的起毛起球等级为5级,根据国家标准gb/t3819-1997测得本实施例提供的面料的折皱回复角(经+纬)为29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高弹性抗皱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常规工艺将经纱(人造纤维棉纶)和纬纱(人造纤维棉纶)织造成基布,将基布浸入水中,加入复合酶制剂(复合酶制剂由重量比为0.6:1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组成),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值至8~9,升温至50℃,保温水解2h,然后加热至110℃保温1min,采用40℃的温水水洗2次,再放入烘干机中在60℃下干燥,将基布浸入液氨中,浸泡7min,在90℃汽蒸3min,用60℃的温水水洗3次得到预处理后的面料;

(2)将预处理后的面料浸入工作液中,通过轧车进行二浸二轧,其中,二浸二轧的条件为:温度25℃,轧车的转速10r/min,轧余率65%;所述工作液由下述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水性聚氨酯14份、氨基改性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7份、线性聚乙氧基醚改性聚硅氧烷8份、聚丙二醇12份、去离子水100份;

(3)将浸轧后的面料放入烘干机中,在105℃下烘干;

(4)将烘干后的面料放入烘焙机中,在125℃下烘焙。

根据国家标准gb/t4802.1-1997测得本实施例提供的面料的起毛起球等级为5级,根据国家标准gb/t3819-1997测得本实施例提供的面料的折皱回复角(经+纬)为287°。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高弹性抗皱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常规工艺将经纱(人造纤维棉纶)和纬纱(人造纤维棉纶)织造成基布,将基布浸入水中,加入复合酶制剂(复合酶制剂由重量比为0.1:1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组成),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值至8~9,升温至50℃,保温水解0.5h,然后加热至100℃保温1min,采用40℃的温水水洗2次,再放入烘干机中在60℃下干燥,将基布浸入液氨中,浸泡3min,在100℃汽蒸1min,用50℃的温水水洗2次得到预处理后的面料;

(2)将预处理后的面料浸入工作液中,通过轧车进行二浸二轧,其中,二浸二轧的条件为:温度25℃,轧车的转速10r/min,轧余率65%;所述工作液由下述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水性聚氨酯10份、氨基改性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5份、线性聚乙氧基醚改性聚硅氧烷3份、聚丙二醇5份、去离子水90份;

(3)将浸轧后的面料放入烘干机中,在100℃下烘干;

(4)将烘干后的面料放入烘焙机中,在120℃下烘焙。

根据国家标准gb/t4802.1-1997测得本实施例提供的面料的起毛起球等级为4级,根据国家标准gb/t3819-1997测得本实施例提供的面料的折皱回复角(经+纬)为276°。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高弹性抗皱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通过常规工艺将经纱(人造纤维棉纶)和纬纱(人造纤维棉纶)织造成基布,将基布浸入水中,加入复合酶制剂(复合酶制剂由重量比为1:1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组成),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值至8~9,升温至60℃,保温水解2h,然后加热至110℃保温5min,采用50℃的温水水洗3次,再放入烘干机中在80℃下干燥,将基布浸入液氨中,浸泡10min,在80℃汽蒸5min,用70℃的温水水洗2次得到预处理后的面料;

(2)将预处理后的面料浸入工作液中,通过轧车进行二浸二轧,其中,二浸二轧的条件为:温度30℃,轧车的转速15r/min,轧余率80%;所述工作液由下述按重量份数计的原料组成:水性聚氨酯10~20份、氨基改性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15份、线性聚乙氧基醚改性聚硅氧烷10份、聚丙二醇15份、去离子水110份;

(3)将浸轧后的面料放入烘干机中,在115℃下烘干;

(4)将烘干后的面料放入烘焙机中,在135℃下烘焙。

根据国家标准gb/t4802.1-1997测得本实施例提供的面料的起毛起球等级为5级,根据国家标准gb/t3819-1997测得本实施例提供的面料的折皱回复角(经+纬)为281°。

对比例1

本对比例采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制备方法,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的工作液中未添加水性聚氨酯。

根据国家标准gb/t4802.1-1997测得本对比例提供的面料的起毛起球等级为3级,根据国家标准gb/t3819-1997测得本对比例提供的面料的折皱回复角(经+纬)为213°。

对比例2

本对比例采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制备方法,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本对比例的工作液中未添加氨基改性有机硅丙烯酸酯乳液。

根据国家标准gb/t4802.1-1997测得本对比例提供的面料的起毛起球等级为4级,根据国家标准gb/t3819-1997测得本对比例提供的面料的折皱回复角(经+纬)为234°。

对比例3

通过常规工艺将经纱(人造纤维棉纶)和纬纱(人造纤维棉纶)织造成基布,将基布浸入水中,加入复合酶制剂(复合酶制剂由重量比为0.5:1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组成),再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值至8~9,升温至55℃,保温水解1h,然后加热至105℃保温3min,采用45℃的温水水洗3次,再放入烘干机中在70℃下干燥后得到预处理后的面料;然后按照实施例1的步骤(2)至步骤(4)得到面料。

根据国家标准gb/t4802.1-1997测得本对比例提供的面料的起毛起球等级为4级,根据国家标准gb/t3819-1997测得本对比例提供的面料的折皱回复角(经+纬)为265°。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