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易洗易去污面料的生产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85527发布日期:2020-10-28 12:51阅读: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菌易洗易去污面料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户外运动服装在穿着过程中,由于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和人体排泄物以及沾污等,因而易形成污垢。特别是合成纤维及其混纺织物,容易带静电吸附污垢,并且由于表面合成纤维是疏水性纤维,因此亲水性差,在洗涤过程中水不易渗透到纤维间隙,污垢难以除去,又由于织物表面具有亲油性,因此悬浮在洗涤液中的污垢很容易重新沾污到纤维表面,造成再沾污。

研发出一款易洗易去污面料具有一定的生产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菌易洗易去污面料的生产工艺,具有易洗易去污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抗菌易洗易去污面料的生产工艺,所述生产工艺包括选用涤纶纤维进行织造后形成坯布和对坯布进行整理;

所述对坯布进行整理包括以下步骤:(1)将坯布按浴比1:10~15放入第一处理液中,浸渍并搅拌55~65s,调节ph至5,升温至43~46℃并保温28~32min,轧压、78~82℃下预烘3~5min、94~97℃下焙烘2~3min;(2)将经步骤(1)处理后的坯布按浴比1:10~15放入第二处理液中,浸渍并搅拌55~65s,调节ph至10,升温至75~85℃并保温12~18min,轧压、93~96℃下预烘80~100s、118~122℃下焙烘50~65s;

所述第一处理液包括纳米银抗菌剂,所述纳米银抗菌剂的浓度为0.04~0.06mg/l;

所述第二处理液的制备方法为:将两亲性梳型丙烯酸接枝苯乙烯共聚物、聚乙烯醇、乙酸乙酯和水按质量比0.48~0.51:0.01~0.03:0.04~0.06:1混合,置于溶胀反应器中搅拌,升温至48~52℃并保温55~65min,得到第二处理液。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处理液还包括聚苯乙烯磺酸季铵盐和季铵化聚乙烯亚胺,所述聚苯乙烯磺酸季铵盐和季铵化聚乙烯亚胺的浓度为0.07~0.09和0.03~0.05mg/l。

进一步的,所述对坯布进行整理包括以下步骤:(1)将坯布按浴比1:12放入第一处理液中,浸渍并搅拌60s,调节ph至5,升温至45℃并保温30min,轧压、80℃下预烘4min、95℃下焙烘2.5min;(2)将经步骤(1)处理后的坯布按浴比1:12放入第二处理液中,浸渍并搅拌60s,调节ph至10,升温至80℃并保温15min,轧压、95℃下预烘90s、120℃下焙烘60s;

所述第一处理液包括纳米银抗菌剂、聚苯乙烯磺酸季铵盐和季铵化聚乙烯亚胺,所述纳米银抗菌剂、聚苯乙烯磺酸季铵盐和季铵化聚乙烯亚胺的浓度为0.05、0.08和0.04mg/l;

所述第二处理液的制备方法为:将两亲性梳型丙烯酸接枝苯乙烯共聚物、聚乙烯醇、乙酸乙酯和水按质量比0.50:0.02:0.05:1混合,置于溶胀反应器中搅拌,升温至50℃并保温60min,得到第二处理液。

进一步的,所述两亲性梳型丙烯酸接枝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二氧六环加入到反应瓶中,通n2除氧30min,加入丙烯酸和对氯甲基苯乙烯,搅拌,通n220min,n2保护下升温至70℃,加入过氧化二苯甲酰,70℃恒温反应2hr,提纯后于40℃干燥至恒重,得到p(aa-co-cms);丙烯酸和对氯甲基苯乙烯的摩尔比为85:15,二氧六环、丙烯酸和过氧化二苯甲酰的质量比为10:0.8:0.02;

(b)将p(aa-co-cms)、三苯基膦、苯乙烯和二甲基甲酰胺放入聚合管中,密封,摇晃,待完全溶解后抽真空;向聚合管内注入fecl2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摇晃,待完全溶解后抽真空;将聚合管充氮气-抽真空反复3次,于80℃水浴下放置15min,取出聚合管并打开密封塞,提纯后于40℃干燥至恒重,得到两亲性梳型丙烯酸接枝苯乙烯共聚物,即p(aa-co-cms)-g-ps;p(aa-co-cms)和苯乙烯的摩尔比为1:0.27;p(aa-co-cms)、三苯基膦、二甲基甲酰胺和fecl2的质量比为0.8:0.1:10:0.03。

进一步的,所述两亲性梳型丙烯酸接枝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二氧六环加入到反应瓶中,通n2除氧30min,加入丙烯酸和对氯甲基苯乙烯,搅拌,通n220min,n2保护下升温至70℃,加入过氧化二苯甲酰,70℃恒温反应2hr,提纯后于40℃干燥至恒重,得到p(aa-co-cms);丙烯酸和对氯甲基苯乙烯的摩尔比为85:15,二氧六环、丙烯酸和过氧化二苯甲酰的质量比为10:0.8:0.02;

p(aa-co-cms)的提纯为:将p(aa-co-cms)粗品和乙酸乙酯、丙酮按质量比1:1:0.2混合,搅拌10min后静置3min,取沉淀,重复2~3次;

(b)将p(aa-co-cms)、三苯基膦、苯乙烯和二甲基甲酰胺放入聚合管中,密封,摇晃,待完全溶解后抽真空;向聚合管内注入fecl2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摇晃,待完全溶解后抽真空;将聚合管充氮气-抽真空反复3次,于80℃水浴下放置15min,取出聚合管并打开密封塞,提纯后于40℃干燥至恒重,得到两亲性梳型丙烯酸接枝苯乙烯共聚物,即p(aa-co-cms)-g-ps;p(aa-co-cms)和苯乙烯的摩尔比为1:0.27;p(aa-co-cms)、三苯基膦、二甲基甲酰胺和fecl2的质量比为0.8:0.1:10:0.03;

p(aa-co-cms)-g-ps的提纯为:将p(aa-co-cms)-g-ps粗品和异丙醇、乙醚按质量比1:1:0.4混合,搅拌15min后静置3min,取沉淀,重复2~3次。

本发明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向涤纶表面设置p(aa-co-cms)-g-ps,吸水链段和疏水链段交替分布嵌段可保证亲水性和拒油性,易洗易去污;在p(aa-co-cms)-g-ps设置梳型,形成支链,进一步提高亲水性,并通过本该支链与原整理的聚苯乙烯磺酸季铵盐和季铵化聚乙烯亚胺共同作用,降低涤纶结晶性,改善纺织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抗菌易洗易去污面料的生产工艺,生产工艺包括选用涤纶纤维进行织造后形成坯布和对坯布进行整理。

对坯布进行整理包括以下步骤:(1)将坯布按浴比1:12放入第一处理液中,浸渍并搅拌60s,调节ph至5,升温至45℃并保温30min,轧压、80℃下预烘4min、95℃下焙烘2.5min;(2)将经步骤(1)处理后的坯布按浴比1:12放入第二处理液中,浸渍并搅拌60s,调节ph至10,升温至80℃并保温15min,轧压、95℃下预烘90s、120℃下焙烘60s。第一处理液包括纳米银抗菌剂、聚苯乙烯磺酸季铵盐和季铵化聚乙烯亚胺,纳米银抗菌剂、聚苯乙烯磺酸季铵盐和季铵化聚乙烯亚胺的浓度为0.05、0.08和0.04mg/l。第二处理液的制备方法为:将两亲性梳型丙烯酸接枝苯乙烯共聚物、聚乙烯醇、乙酸乙酯和水按质量比0.50:0.02:0.05:1混合,置于溶胀反应器中搅拌,升温至50℃并保温60min,得到第二处理液。

两亲性梳型丙烯酸接枝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二氧六环加入到反应瓶中,通n2除氧30min,加入丙烯酸和对氯甲基苯乙烯,搅拌,通n220min,n2保护下升温至70℃,加入过氧化二苯甲酰,70℃恒温反应2hr,提纯后于40℃干燥至恒重,得到p(aa-co-cms);丙烯酸和对氯甲基苯乙烯的摩尔比为85:15,二氧六环、丙烯酸和过氧化二苯甲酰的质量比为10:0.8:0.02;

p(aa-co-cms)的提纯为:将p(aa-co-cms)粗品和乙酸乙酯、丙酮按质量比1:1:0.2混合,搅拌10min后静置3min,取沉淀,重复2~3次;

(b)将p(aa-co-cms)、三苯基膦、苯乙烯和二甲基甲酰胺放入聚合管中,密封,摇晃,待完全溶解后抽真空;向聚合管内注入fecl2的二甲基甲酰胺溶液,摇晃,待完全溶解后抽真空;将聚合管充氮气-抽真空反复3次,于80℃水浴下放置15min,取出聚合管并打开密封塞,提纯后于40℃干燥至恒重,得到两亲性梳型丙烯酸接枝苯乙烯共聚物,即p(aa-co-cms)-g-ps;p(aa-co-cms)和苯乙烯的摩尔比为1:0.27;p(aa-co-cms)、三苯基膦、二甲基甲酰胺和fecl2的质量比为0.8:0.1:10:0.03;

p(aa-co-cms)-g-ps的提纯为:将p(aa-co-cms)-g-ps粗品和异丙醇、乙醚按质量比1:1:0.4混合,搅拌15min后静置3min,取沉淀,重复2~3次。

实施例2:一种抗菌易洗易去污面料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坯布进行整理包括以下步骤:(1)将坯布按浴比1:10放入第一处理液中,浸渍并搅拌55s,调节ph至5,升温至43℃并保温32min,轧压、78℃下预烘5min、94℃下焙烘3min;(2)将经步骤(1)处理后的坯布按浴比1:10放入第二处理液中,浸渍并搅拌55s,调节ph至10,升温至75℃并保温18min,轧压、93℃下预烘100s、118℃下焙烘65s。第一处理液包括纳米银抗菌剂、聚苯乙烯磺酸季铵盐和季铵化聚乙烯亚胺,纳米银抗菌剂、聚苯乙烯磺酸季铵盐和季铵化聚乙烯亚胺的浓度为0.04、0.07和0.03mg/l。第二处理液的制备方法为:将两亲性梳型丙烯酸接枝苯乙烯共聚物、聚乙烯醇、乙酸乙酯和水按质量比0.48:0.01:0.04:1混合,置于溶胀反应器中搅拌,升温至48℃并保温65min,得到第二处理液。

实施例3:一种抗菌易洗易去污面料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对坯布进行整理包括以下步骤:(1)将坯布按浴比1:15放入第一处理液中,浸渍并搅拌65s,调节ph至5,升温至46℃并保温28min,轧压、82℃下预烘3min、97℃下焙烘2min;(2)将经步骤(1)处理后的坯布按浴比1:15放入第二处理液中,浸渍并搅拌65s,调节ph至10,升温至85℃并保温12min,轧压、96℃下预烘80s、122℃下焙烘50s。第一处理液包括纳米银抗菌剂、聚苯乙烯磺酸季铵盐和季铵化聚乙烯亚胺,纳米银抗菌剂、聚苯乙烯磺酸季铵盐和季铵化聚乙烯亚胺的浓度为0.06、0.09和0.05mg/l。第二处理液的制备方法为:将两亲性梳型丙烯酸接枝苯乙烯共聚物、聚乙烯醇、乙酸乙酯和水按质量比0.51:0.03:0.06:1混合,置于溶胀反应器中搅拌,升温至52℃并保温55min,得到第二处理液。

实施例4:一种抗菌易洗易去污面料的生产工艺,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第一处理液中未包括聚苯乙烯磺酸季铵盐或季铵化聚乙烯亚胺。

面料性能测试

(1)易去污性(污油滴下法)根据下述方法进行测试

a.选取4块约10cm×约10cm的试验片。其中1块为污染判定用标准试验片。

b.将试验片放置在约10cm×约10cm的玻璃板上,选择下表中的某种污油0.1ml滴在试验片的中央部,在其上面放上玻璃板,施以1.96n(200g)的负荷放置1分钟。

污油的种类分别为重油和菱胶。重油为a重油与b重油以3∶1的比例混合。菱胶为将1g菱胶混合分散于100ml发动机油中。其中,重油为jisk2205规定物。菱胶:炭黑/牛脂极度硬化油/流动石蜡=16.7/20.8/62.5。发动机油:例如esso传动石油qualificationno.d-20106,三井石油汽油10w-30。

c.除去负荷与玻璃板,将试验片移到滤纸的上面盖上柔软薄纸,从上面滚动地拭取油污,在水平状态下放置24小时以上,自然干燥。

d.污染后试验片与(1)项的污染判定用标准试验片的色的变化,与污染用灰色分级卡进行比较区分污染程度的等级,以3块的平均值表示。

e.继续,在全自动或2槽式的洗涤槽中放入40±2℃的0.1%弱碱性合成洗涤液25l,放入合起来重量500g的污染后试验片2块与负荷布,用洗涤机的强条件进行5分钟洗涤。

f.30秒脱水后洗涤2分钟,反复此操作2次。

g.不绞干取出试验片,用滤纸轻轻按押去水,在水平状态下自然干燥。

h.洗涤后的试验片与(1)项的污染判定用标准试验片的颜色变化,与污染用灰色分级卡进行比较区分洗净程度的等级,以3块的平均值表示。

(2)易去污性(污油滴下法--未添加洗衣粉)根据下述方法进行测试步骤e.继续,在全自动或2槽式的洗涤槽中放入25l温度为40±2℃的水,放入合起来重量500g的污染后试验片2块与负荷布,用洗涤机的强条件进行5分钟洗涤,其余同(1)易去污性(污油滴下法)。

(3)易去污性(口红沾污法)根据下述方法进行测试

a.准备12cm×24cm以上的测试样布

b.取口红

c.油彩笔(短峰sh№14;猪毛;京都nakasato)、橡胶塞(有机硅、asone制造、9号)及口红(资生堂、砖红色)。

d.使用油彩笔将口红均匀涂覆在在橡胶塞上,附着重量为0.0050±0.0005(g/9号橡胶塞)。

e.将涂抹均匀的橡胶塞轻轻放置于织物表面,用手固定织物,然后亲压回转大约10°,将口红转移到织物上。(每水准重复上述操作3回、n数=3)

f.将沾污口红的织物放置于40℃的烘干机中大约15小时后拿出。

g.在全自动或2槽式的洗涤槽中放入24l温度为40±2℃的水,及24g花王高活性洗衣粉,放入合起来重量480g的污染后试验片与负荷布,用洗涤机的强条件进行10分钟洗涤。

h.30秒脱水后洗涤2分钟,反复此操作2次。

i.不绞干取出试验片,用滤纸轻轻按押去水,在水平状态下自然干燥。

j.洗涤后的试验片与(1)项的污染判定用标准试验片的颜色变化,与污染用灰色分级卡进行比较区分洗净程度的等级,以3块的平均值表示。

(4)易去污性(口红沾污法--未添加洗衣粉)根据下述方法进行测试步骤g.在全自动或2槽式的洗涤槽中放入24l温度为40±2℃的水,放入合起来重量480g的污染后试验片与负荷布,用洗涤机的强条件进行10分钟洗涤,其余同(3)易去污性(口红沾污法)的测试。

(5)洗涤处理根据jisl0217103法洗涤20回测试

(6)抗菌率测试参考gb/t20944.3-2008进行

(7)吸水性根据jisl1097滴下法测试

(8)溶残用色谱-质谱分析仪测定

表1性能测试

当然,以上只是本发明的典型实例,除此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多种具体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