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64536发布日期:2020-11-10 12:02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缝纫机。



背景技术:

缝纫机是用一根或多根缝纫线,在缝料上形成一种或多种线迹,使一层或多层缝料交织或缝合起来的机器。缝纫机能缝制棉、麻、丝、毛、人造纤维等织物,缝出的线迹整齐美观、平整牢固,缝纫速度快、使用简便。

中国专利cn205099913u公开了一种缝纫机,其包括机壳、操作面板以及安装在机壳前表面上的夹线器,机壳的前表面上开设有一与操作面板的外轮廓相适配的容槽,操作面板嵌在容槽中、并安装在机壳上,夹线器位于操作面板的左侧。

当将缝纫线安装至上述缝纫机上时,随着缝纫线的逐渐进给,缝纫线将出现抖动现象,影响缝纫线进给时的流畅度,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缝纫机,具有提高缝纫线进给时的流畅度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新型缝纫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置有过线机构,所述过线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朝向所述机体背侧方向弯折设置有上折边和下折边;所述上折边和所述下折边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走线管,所述走线管的上端位于所述上折边的上方,且下端位于所述下折边的下方,并且所述下折边背离所述安装板的下端向下弯折延伸设置有固定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上述缝纫机时,将每股缝纫线穿设过走线管后,再将缝纫线安装于机体上。因此当缝纫线进给时,利用走线管对缝纫线进行限位,降低缝纫线的摆动幅度和抖动幅度,实现缝纫线的稳定进给,同时提高缝纫线进给时的流畅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的前侧外壁水平设置有位于所述走线管下方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贯穿设置有位于所述走线管下方的限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板以及限位孔,实现缝纫线的二次限位,进而进一步降低缝纫线的摆动幅度和抖动幅度,实现缝纫线的流畅进给。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板上贯穿设置有多个辅助孔,所述辅助孔的数量与所述限位孔的数量相等,并位于所述限位孔的旁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穿线时,先将缝纫线由上到下穿设过限位孔后,再由下到上穿设过辅助孔,此时缝纫线缠绕在限位板的外壁。因此当缝纫线进给时,可以使缝纫线处于拉紧状态,进而避免缝纫线出现抖动现象,实现缝纫线的流畅进给。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体包括主机,所述主机上设置有上端开口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水平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安装座的前侧设置有辊架,所述辊架上间隔且水平转动连接有多个传动辊,并且多个所述传动辊的上端外壁与所述工作台的上端面相平齐;所述辊架铰接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前侧设置有供所述辊架翻转后嵌入的豁口,所述工作台的外壁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辊架的锁定部,并且所述工作台的下端面设置有用于吸附所述辊架的磁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缝纫较大的织物时,驱动辊架向外翻转,此时辊架逐渐脱离工作台下端面的磁铁,并穿设过豁口后,位于安装座的外部。直至辊架抵触工作台的外壁时,辊架处于水平状态,同时传动辊的上端外壁与工作台的上端面相平齐。最后再利用锁定部对辊架进行固定后,即可利用工作台以及传动辊共同组成供织物放置的平台,提高可供织物放置的空间,从而提高缝纫机的实用性。当需要收纳辊架以及传输辊时,将锁定部解除,然后驱动辊架反向翻转,直至辊架穿设过豁口并完全嵌入安装座内后,利用磁铁对辊架进行吸附,实现辊架的收纳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锁定部包括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外壁的锁定座,所述锁定座上水平设置有锁定孔,所述锁定孔内水平滑动连接有锁定杆,所述辊架的侧壁设置有供所述锁定杆插接的锁定槽,所述锁定杆背离所述辊架的一端设置有拉环,所述锁定杆的外壁套设有拉伸弹簧,并且所述拉伸弹簧位于所述拉环和所述锁定座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解除锁定部时,拉动拉环向外运动,此时拉环带动锁定杆逐渐脱离锁定槽,并拉动拉伸弹簧伸长。直至锁定杆脱离辊架外壁的锁定槽后,实现锁定部的解除。当锁紧锁定部时,松开拉环,此时拉伸弹簧缩回并驱动锁定杆反向运动,此时锁定杆逐渐插接锁定槽。直至锁定杆完全插接锁定槽后,实现锁定部的锁紧。锁定部的结构简洁,并且操作方便,因此使得辊架的使用与收纳过程更加轻松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辊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靠近所述主机的一侧侧壁间隔且铰接设置有多个驱动杆;所述传动辊包括多个交错设置的第一加热辊体和多个第二加热辊体,所述第一加热辊体转动连接于所述架体,所述第二加热辊体转动连接于所述驱动杆的上端内壁;所述驱动杆的下端位于所述第一加热辊体的下方,并且当所述驱动杆处于竖直状态时,所述第二加热辊体位于所述第一加热辊体的正上方,并且所述架体的外壁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第一加热辊体的下方,且用于固定所述驱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长条形的织物进行缝纫时,控制驱动杆向上翻转,此时驱动杆带动第二加热辊体同步运动。直至驱动杆处于竖直状态时,第二加热辊体位于第一加热辊体的正上方,此时利用固定部对驱动杆进行固定,同时第二加热辊体与第一加热辊体之间形成供织物穿设的间隙。因此当织物缝纫完毕后,可以使织物穿设过第二加热辊体与第一加热辊体之间的间隙,利用第二加热辊体与第一加热辊体对织物进行熨烫,提高织物的平整度。当无需对织物进行熨烫时,将固定部解除,然后控制驱动杆反向翻转,直至驱动杆处于倾斜状态时,第二加热辊体横担在架体上,实现第二加热辊体的复位和收纳。因此通过设置位置可调节的第二加热辊体,使第二加热辊体与第一加热辊体之间形成供织物穿设的间隙,从而实现织物的熨烫,提高织物的平整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架体的外壁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加热辊体下方的固定槽,所述固定部包括水平滑动连接于所述固定槽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固定槽的底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并且所述固定杆背离所述弹簧的一端设置一对用于夹持所述驱动杆两侧的夹持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解除固定部时,按动夹持板带动固定杆向内滑移,此时固定杆压动复位弹簧压缩。直至一对夹持板脱离驱动杆的两侧时,实现固定部的解除。当锁紧固定部时,松开夹持板,此时复位弹簧弹开,并驱动固定杆以及夹持板向外运动。直至一对夹持板夹持驱动杆的两侧时,实现锁定部的锁紧。固定部的结构简洁,并且操作方便,因此使得第二加热辊体的使用和收纳过程更加轻松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加热辊体包括辊筒,所述辊筒靠近所述驱动杆的一端设置有燕尾块,所述驱动杆的内壁竖直设置有供所述燕尾块滑移的燕尾槽,且外壁设置有用于压紧所述燕尾块的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根据需求调整第二加热辊体与第一加热辊体之间的距离时,旋松螺栓,然后控制辊筒以及燕尾块向下或向上滑移。直至辊筒的高度位置合适后,旋紧螺栓,实现辊筒的固定。因此通过设置位置可调节的第二加热辊体,使其可以适配于不同的织物,达到了多功能化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工作台的下端面嵌设有加热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热板对工作台进行加热,利用热量工作人员的手部进行加热,因此在冬季时,避免工作人员出现动手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供缝纫线穿设的走线管,对缝纫线进行限位,降低缝纫线的摆动幅度和抖动幅度,实现缝纫线的稳定进给,同时提高缝纫线进给时的流畅度;

2.通过设置限位板、限位孔以及辅助孔,实现缝纫线的再次限位,使缝纫线处于拉紧状态,避免缝纫线出现抖动现象,实现缝纫线的流畅进给;

3.通过设置方便收纳的辊架和传动辊与工作台配合,共同组成供织物放置的平台,从而提高可供织物放置的空间,提高缝纫机的实用;

4.通过设置位置可调节的第二加热辊体,使第二加热辊体与第一加热辊体之间形成供织物穿设的间隙,从而实现织物的熨烫,提高织物的平整度;

5.通过设置位置可调节的第二加热辊体,使其可以适配于不同的织物,达到了多功能化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工作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的过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的辊架和传动辊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的辊架和传动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的第二加热辊体与驱动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的固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5中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机体;11、主机;12、安装座;13、工作台;14、加热板;15、限位板;16、限位孔;17、辅助孔;18、豁口;19、磁铁;2、过线机构;21、安装板;22、上折边;23、下折边;24、走线管;25、固定板;3、辊架;31、架体;32、驱动杆;33、燕尾槽;34、螺栓;35、固定槽;36、锁定槽;4、传动辊;41、第一加热辊体;42、第二加热辊体;43、辊筒;44、燕尾块;5、固定部;51、固定杆;52、复位弹簧;53、夹持板;6、锁定部;61、锁定座;62、锁定孔;63、锁定杆;64、拉环;65、拉伸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新型缝纫机,包括机体1,机体1包括主机11,主机11上设置有上端开口的安装座12,安装座12上水平设置有工作台13,并且工作台13的下端面嵌设有加热板14。

当使用上述缝纫机时,将织物放置于工作台13上,然后即可对织物进行缝纫。并且当冬季或者较为寒冷时,对加热板14通电,利用加热板14对工作台13进行加热,随后利用热量工作人员的手部进行加热,避免工作人员出现动手现象。

如图1、图3所示,机体1上设置有过线机构2,过线机构2包括安装板21,安装板2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朝向机体1背侧方向弯折设置有上折边22和下折边23。

如图1、图3所示,上折边22和下折边23之间间隔设置有多个走线管24,走线管24的上端位于上折边22的上方,且下端位于下折边23的下方,并且下折边23背离安装板21的下端向下弯折延伸设置有固定板25。

当缝纫机工作时,将每股缝纫线分别穿设过多个走线管24后,再将缝纫线安装于机体1上。因此当缝纫线进给时,可以利用走线管24对缝纫线进行限位,降低缝纫线的摆动幅度和抖动幅度,实现缝纫线的稳定进给,同时提高缝纫线进给时的流畅度。

如图1、图4所示,机体1的前侧外壁水平设置有位于走线管24下方的限位板15,限位板15上贯穿设置有位于走线管24下方的限位孔16,以及位于限位孔16旁侧的辅助孔17。

当安装缝纫线时,先将缝纫线由上到下穿设过限位孔16后,再由下到上穿设过辅助孔17,此时缝纫线缠绕在限位板15的外壁。因此当缝纫线进给时,实现缝纫线的二次限位,同时可以使缝纫线处于拉紧状态,进而避免缝纫线出现抖动现象,实现缝纫线的流畅进给。

如图5、图6所示,安装座12的前侧设置有辊架3,辊架3上间隔且水平转动连接有多个传动辊4,并且多个传动辊4的上端外壁与工作台13的上端面相平齐。

如图5、图6所示,辊架3包括架体31,架体31靠近主机11的一侧侧壁间隔且铰接设置有多个驱动杆32。

如图5、图6所示,传动辊4包括多个交错设置的第一加热辊体41和多个第二加热辊体42,第一加热辊体41转动连接于架体31,第二加热辊体42转动连接于驱动杆32的上端内壁。

如图5、图6所示,驱动杆32的下端位于第一加热辊体41的下方,并且当驱动杆32处于竖直状态时,第二加热辊体42位于第一加热辊体41的正上方。

如图5、图6所示,架体31的外壁设置有固定部5,固定部5位于第一加热辊体41的下方,且用于固定驱动杆32。

当需要缝纫较大的织物时,由于工作台13的上端面与传动辊4的上端外壁相平齐,因此可以利用工作台13以及传动辊4共同组成供织物放置的平台,提高可供织物放置的空间,从而提高缝纫机的实用性。

并且当对长条形的织物进行缝纫时,先控制驱动杆32向上翻转,此时驱动杆32带动第二加热辊体42同步运动。直至驱动杆32处于竖直状态时,第二加热辊体42位于第一加热辊体41的正上方。

然后利用固定部5对驱动杆32进行固定,同时第二加热辊体42与第一加热辊体41之间形成供织物穿设的间隙。因此当织物缝纫完毕后,可以使织物穿设过第二加热辊体42与第一加热辊体41之间的间隙,从而利用第二加热辊体42与第一加热辊体41对织物进行熨烫,提高织物的平整度。

当无需对织物进行熨烫时,将固定部5解除,然后控制驱动杆32反向翻转,直至驱动杆32处于倾斜状态时,第二加热辊体42横担在架体31上,实现第二加热辊体42的复位和收纳。

如图6、图7所示,第二加热辊体42包括辊筒43,辊筒43靠近驱动杆32的一端设置有燕尾块44,驱动杆32的内壁竖直设置有供燕尾块44滑移的燕尾槽33,且外壁设置有用于压紧燕尾块44的螺栓34。

当需要根据需求调整第二加热辊体42与第一加热辊体41之间的距离时,先旋松螺栓34,然后控制辊筒43以及燕尾块44向下或向上滑移。直至辊筒43的高度位置合适后,旋紧螺栓34,实现辊筒43的固定,从而实现第二加热辊体42的高度位置的快速调节。

如图6、图8所示,架体31的外壁设置有位于第一加热辊体41下方的固定槽35,固定部5包括水平滑动连接于固定槽35的固定杆51。

如图6、图8所示,固定杆51与固定槽35的底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52,并且固定杆51背离弹簧的一端设置一对用于夹持驱动杆32两侧的夹持板53。

当解除固定部5时,按动夹持板53带动固定杆51向内滑移,此时固定杆51压动复位弹簧52压缩。直至一对夹持板53脱离驱动杆32的两侧时,实现固定部5的解除。

当锁紧固定部5时,松开夹持板53,此时复位弹簧52弹开,并驱动固定杆51以及夹持板53向外运动。直至一对夹持板53夹持驱动杆32的两侧时,实现锁定部6的锁紧。

如图2、图5所示,辊架3铰接于安装座12,安装座12的前侧设置有供辊架3翻转后嵌入的豁口18。工作台13的外壁设置有用于固定辊架3的锁定部6,并且工作台13的下端面设置有用于吸附辊架3的磁铁19。

当需要缝纫较大的织物时,驱动辊架3向外翻转,此时辊架3逐渐脱离工作台13下端面的磁铁19,并穿设过豁口18后,位于安装座12的外部。直至辊架3抵触工作台13的外壁时,辊架3处于水平状态,同时传动辊4的上端外壁与工作台13的上端面相平齐,实现辊架3与传动辊4的展开固定。

当无需缝纫较大的织物时,线将锁定部6解除,然后驱动辊架3反向翻转,直至辊架3穿设过豁口18并完全嵌入安装座12内后,利用磁铁19对辊架3进行吸附,实现辊架3的收纳固定。

如图5、图9所示,锁定部6包括设置于工作台13外壁的锁定座61,锁定座61上水平设置有锁定孔62,锁定孔62内水平滑动连接有锁定杆63,并且辊架3的侧壁设置有供锁定杆63插接的锁定槽36。

如图5、图9所示,锁定杆63背离辊架3的一端设置有拉环64,锁定杆63的外壁套设有拉伸弹簧65,并且拉伸弹簧65位于拉环64和锁定座61之间。

当解除锁定部6时,拉动拉环64向外运动,此时拉环64带动锁定杆63逐渐脱离锁定槽36,并拉动拉伸弹簧65伸长。直至锁定杆63脱离辊架3外壁的锁定槽36后,实现锁定部6的解除。

当锁紧锁定部6时,松开拉环64,此时拉伸弹簧65缩回并驱动锁定杆63反向运动,此时锁定杆63逐渐插接锁定槽36。直至锁定杆63完全插接锁定槽36后,实现锁定部6的锁紧。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