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羽绒服面料及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21167发布日期:2021-12-22 15:15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羽绒服面料及其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羽绒服面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羽绒服面料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2.羽绒服是指内部填充有羽绒填料的上衣,外形庞大圆润。羽绒服一般鸭绒量占有一半以上,同时可混杂一些细小的羽毛,将鸭绒清洗干净,在经过高温消毒之后填充在衣服中就是羽绒服了。羽绒服保暖性最好,多为寒冷地区的人们穿着,也为极地考察人员所常用。羽绒服面料应具备防绒、防风及透气性能,其中尤以防绒性至关紧要。防绒性能的好坏,取决于所用面料的纱支密度。目前市场上销售的羽取以尼龙塔夫绸和tc布为主。
3.现有羽绒服面料,在阳光下长时间暴晒之后,防静电、防水抗油效果不佳,且面料上容易沾染污渍,不便于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羽绒服面料及其制作工艺。
5.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羽绒服面料,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84.40~85.40%的基布、4.40~5.80%的聚氨酯、4.40~5.40%的复合改性剂,其余为聚四氟乙烯。
6.进一步的,所述复合改性剂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19.60~20.20%的聚酰亚胺纤维、19.40~20.40%的纳米银、14.40~15.80%的纳米二氧化钛、14.60~15.60%的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3.60~4.60%的丙烯酸正丁酯、1.60~2.60%的甲基丙烯酸
‑3‑

‑2‑
羟基丙酯、3.60~4.80%的氯乙烯,其余为壳聚糖。
7.进一步的,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84.40%的基布、4.40%的聚氨酯、4.40%的复合改性剂、6.80%的聚四氟乙烯;所述复合改性剂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19.60%的聚酰亚胺纤维、19.40%的纳米银、14.40%的纳米二氧化钛、14.60%的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3.60%的丙烯酸正丁酯、1.60%的甲基丙烯酸
‑3‑

‑2‑
羟基丙酯、3.60%的氯乙烯、23.20%的壳聚糖。
8.进一步的,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85.40%的基布、5.80%的聚氨酯、5.40%的复合改性剂、3.40%的聚四氟乙烯;所述复合改性剂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20.20%的聚酰亚胺纤维、20.40%的纳米银、15.80%的纳米二氧化钛、15.60%的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4.60%的丙烯酸正丁酯、2.60%的甲基丙烯酸
‑3‑

‑2‑
羟基丙酯、4.80%的氯乙烯、16.00%的壳聚糖。
9.进一步的,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84.90%的基布、5.10%的聚氨酯、4.90%的复合改性剂、5.10%的聚四氟乙烯;所述复合改性剂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算包括:19.90%的聚酰亚胺纤维、19.90%的纳米银、15.10%的纳米二氧化钛、15.10%的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4.10%的丙烯酸正丁酯、2.10%的甲基丙烯酸
‑3‑

‑2‑
羟基丙酯、4.20%的氯乙
烯、19.60%的壳聚糖。
10.进一步的,所述基布为尼龙塔夫绸或tc布。
11.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羽绒服面料的制作工艺,具体制作步骤如下:
12.步骤一:按照上述重量份比,称取基布、聚氨酯、聚四氟乙烯、复合改性剂原料中的聚酰亚胺纤维、纳米银、纳米二氧化钛、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
‑3‑

‑2‑
羟基丙酯、氯乙烯、壳聚糖;
13.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聚酰亚胺纤维、纳米银和纳米二氧化钛与二分之一重量份的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
‑3‑

‑2‑
羟基丙酯、氯乙烯、壳聚糖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进行共混搅拌处理50~60分钟后,得到静电纺丝液;
14.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制得的静电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处理,得到复合纳米纤维;
15.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制得的复合纳米纤维与步骤一中剩余的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
‑3‑

‑2‑
羟基丙酯、氯乙烯以及壳聚糖进行共混处理,然后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进行加热搅拌50~60分钟后,得到复合改性剂;
16.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制得的复合改性剂与步骤一中的聚氨酯、聚四氟乙烯进行共混处理,得到共混料;
17.步骤六:将步骤五中制得的共混料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水浴超声处理10~20分钟后,得到浸渍液;
18.步骤七:将步骤一中的基布加入到步骤六中制得的浸渍液中,浸渍32~40小时后,取出沥干水分,然后进行干燥处理,得到具有防静电功能的羽绒服面料。
19.进一步的,在步骤二中,复合改性剂原料的总重量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10~20,共混搅拌转速为1200~1800r/min;超声处理频率为:1.5~1.9mhz,超声功率为:400~600w;在步骤三中,静电纺丝加工过程中,施加12~16kv高压,注射器底部的毛细管喷头与接收装置顶部的间距为:12~14cm;在步骤四中,复合改性剂原料的总重量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6~10,加热温度为:60~70℃,共混搅拌转速为1400~1800r/min;在步骤六中,超声处理频率为:1.3~1.5mhz,超声功率为:400~500w,水浴温度为:70~80℃,共混料与去离子水中的重量比为:1∶300~400。
20.进一步的,在步骤二中,复合改性剂原料的总重量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10,共混搅拌转速为1200r/min;超声处理频率为:1.5mhz,超声功率为:400w;在步骤三中,静电纺丝加工过程中,施加12kv高压,注射器底部的毛细管喷头与接收装置顶部的间距为:12cm;在步骤四中,复合改性剂原料的总重量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6,加热温度为:60℃,共混搅拌转速为1400r/min;在步骤六中,超声处理频率为:1.3mhz,超声功率为:400w,水浴温度为:70℃,共混料与去离子水中的重量比为:1∶300。
21.进一步的,在步骤二中,复合改性剂原料的总重量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15,共混搅拌转速为1500r/min;超声处理频率为:1.7mhz,超声功率为:500w;在步骤三中,静电纺丝加工过程中,施加14kv高压,注射器底部的毛细管喷头与接收装置顶部的间距为:13cm;在步骤四中,复合改性剂原料的总重量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8,加热温度为:65℃,共混搅拌转速为1600r/min;在步骤六中,超声处理频率为:1.4mhz,超声功率为:450w,水浴温度为:75℃,共混料与去离子水中的重量比为:1∶350。
22.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23.1、采用本发明的原料配方所制作出的具有防静电功能的羽绒服面料,可有效加强羽绒服面料的抗菌、防静电、防水抗油和易清洁性能,同时保证羽绒服面料在长时间高强度光照之后,仍然保持良好的抗菌、防静电、防水抗油和易清洁性能;聚氨酯可有效加强基布的防水性能;聚四氟乙烯可有效加强基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另外聚氨酯、聚四氟乙烯和纳米银相互配合,可有效加强基布的透气防静电性能;可复配制成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可有效加强基布的防水防静电性能;聚酰亚胺纤维对纳米银和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负载支撑,与部分壳聚糖和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进行复配,再进行静电纺丝,可有效将上述原料进行复配制成复合纳米纤维,进而有效加强对基布的防水、抗菌、防静电和易清洁性能;将复合纳米纤维与剩余壳聚糖和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进行共混复配,形成复合改性剂;
24.2、本发明在制作具有防静电功能的羽绒服面料的过程中,在步骤二中,共混制成静电纺丝液,便于后续静电纺丝加工;在步骤三中,对静电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处理,得到复合纳米纤维,可有效将聚酰亚胺纤维、纳米银、纳米二氧化钛、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和壳聚糖进行复合处理,保证对基布的防水、防静电易清洁处理效果;在步骤四中,将复合纳米纤维与剩余壳聚糖和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进行共混复配,形成复合改性剂,可有效加强复合改性剂对基布的改性处理效果和稳定性;在步骤五中,先将复合改性剂与聚氨酯和聚四氟乙烯进行共混,然后复合改性剂、聚氨酯和聚四氟乙烯共同对基布进行改性处理,可进一步加强对基布的防水、防静电、抗菌和易清洁处理效果;在步骤六中,制成浸渍液;在步骤七中,对基布进行浸渍处理,实现对基布的改性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实施例1:
2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羽绒服面料,包括:844.0g的尼龙塔夫绸、44.0g的聚氨酯、44.0g的复合改性剂、68.0g的聚四氟乙烯;所述复合改性剂包括:8.624g的聚酰亚胺纤维、8.624g的纳米银、6.336g的纳米二氧化钛、6.424g的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1.584g的丙烯酸正丁酯、0.704g的甲基丙烯酸
‑3‑

‑2‑
羟基丙酯、1.584g的氯乙烯、10.208g的壳聚糖;
28.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羽绒服面料的制作工艺,具体制作步骤如下:
29.步骤一:按照上述重量份比,称取基布、聚氨酯、聚四氟乙烯、复合改性剂原料中的聚酰亚胺纤维、纳米银、纳米二氧化钛、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
‑3‑

‑2‑
羟基丙酯、氯乙烯、壳聚糖;
30.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聚酰亚胺纤维、纳米银和纳米二氧化钛与二分之一重量份的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
‑3‑

‑2‑
羟基丙酯、氯乙烯、壳聚糖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进行共混搅拌处理50~60分钟后,得到静电纺丝液;
31.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制得的静电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处理,得到复合纳米纤维;
32.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制得的复合纳米纤维与步骤一中剩余的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
‑3‑

‑2‑
羟基丙酯、氯乙烯以及壳聚糖进行共混处理,然后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进行加热搅拌50~60分钟后,得到复合改性剂;
33.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制得的复合改性剂与步骤一中的聚氨酯、聚四氟乙烯进行共混处理,得到共混料;
34.步骤六:将步骤五中制得的共混料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水浴超声处理10~20分钟后,得到浸渍液;
35.步骤七:将步骤一中的基布加入到步骤六中制得的浸渍液中,浸渍32~40小时后,取出沥干水分,然后进行干燥处理,得到具有防静电功能的羽绒服面料。
36.在步骤二中,复合改性剂原料的总重量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10,共混搅拌转速为1200r/min;超声处理频率为:1.5mhz,超声功率为:400w;在步骤三中,静电纺丝加工过程中,施加12kv高压,注射器底部的毛细管喷头与接收装置顶部的间距为:12cm;在步骤四中,复合改性剂原料的总重量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6,加热温度为:60℃,共混搅拌转速为1400r/min;在步骤六中,超声处理频率为:1.3mhz,超声功率为:400w,水浴温度为:70℃,共混料与去离子水中的重量比为:1∶300。
37.实施例2:
38.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包括:854.0g的尼龙塔夫绸、58.0g的聚氨酯、54.0g的复合改性剂、34.0g的聚四氟乙烯;所述复合改性剂包括:10.908g的聚酰亚胺纤维、11.016g的纳米银、8.532g的纳米二氧化钛、8.424g的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484g的丙烯酸正丁酯、1.404g的甲基丙烯酸
‑3‑

‑2‑
羟基丙酯、2.592g的氯乙烯、8.64g的壳聚糖。
39.实施例3:
40.与实施例1

2均不同的是,包括:849.0g的尼龙塔夫绸、51.0g的聚氨酯、49.0g的复合改性剂、51.0g的聚四氟乙烯;所述复合改性剂包括:9.751g的聚酰亚胺纤维、9.751g的纳米银、7.399g的纳米二氧化钛、7.399g的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009g的丙烯酸正丁酯、1.029g的甲基丙烯酸
‑3‑

‑2‑
羟基丙酯、2.058g的氯乙烯、9.604g的壳聚糖。
41.分别取上述实施例1

3所制得的具有防静电功能的羽绒服面料与对照组一的羽绒服面料、对照组二的羽绒服面料、对照组三的羽绒服面料、对照组四的羽绒服面料和对照组五的羽绒服面料,对照组一的羽绒服面料与实施例三相比无纳米银,对照组二的羽绒服面料与实施例三相比无纳米二氧化钛,对照组三的羽绒服面料与实施例三相比无壳聚糖,对照组四的羽绒服面料与实施例三相比无聚酰亚胺纤维,对照组五的羽绒服面料与实施例三相比无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分八组分别测试三个实施例中制作的羽绒服面料以及五个对照组的羽绒服面料,每30个样品为一组,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一所示:
42.表一:
[0043][0044][0045]
由表一可知,当具有防静电功能的羽绒服面料的原料配比为:849.0g的尼龙塔夫绸、51.0g的聚氨酯、49.0g的复合改性剂、51.0g的聚四氟乙烯;所述复合改性剂包括:9.751g的聚酰亚胺纤维、9.751g的纳米银、7.399g的纳米二氧化钛、7.399g的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009g的丙烯酸正丁酯、1.029g的甲基丙烯酸
‑3‑

‑2‑
羟基丙酯、2.058g的氯乙烯、9.604g的壳聚糖时,可有效加强羽绒服面料的抗菌、防静电、防水抗油和易清洁性能,同时保证羽绒服面料在长时间高强度光照之后,仍然保持良好的抗菌、防静电、防水抗油和易清洁性能;故实施例3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聚氨酯可有效加强基布的防水性能;聚四氟乙烯可有效加强基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另外聚氨酯、聚四氟乙烯和纳米银相互配合,可有效加强基布的透气防静电性能;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正丁酯、甲
基丙烯酸
‑3‑

‑2‑
羟基丙酯和氯乙烯进行复配制成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可有效加强基布的防水防静电性能;聚酰亚胺纤维对纳米银和纳米二氧化钛进行负载支撑,与部分壳聚糖和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进行复配,再进行静电纺丝,可有效将上述原料进行复配制成复合纳米纤维,进而有效加强对基布的防水、抗菌、防静电和易清洁性能;将复合纳米纤维与剩余壳聚糖和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进行共混复配,形成复合改性剂。
[0046]
实施例4
[0047]
在上述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羽绒服面料,包括849.0g的尼龙塔夫绸、51.0g的聚氨酯、49.0g的复合改性剂、51.0g的聚四氟乙烯;所述复合改性剂包括:9.751g的聚酰亚胺纤维、9.751g的纳米银、7.399g的纳米二氧化钛、7.399g的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2.009g的丙烯酸正丁酯、1.029g的甲基丙烯酸
‑3‑

‑2‑
羟基丙酯、2.058g的氯乙烯、9.604g的壳聚糖。
[0048]
一种具有防静电功能的羽绒服面料的制作工艺,具体制作步骤如下:
[0049]
步骤一:按照上述重量份比,称取基布、聚氨酯、聚四氟乙烯、复合改性剂原料中的聚酰亚胺纤维、纳米银、纳米二氧化钛、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
‑3‑

‑2‑
羟基丙酯、氯乙烯、壳聚糖;
[0050]
步骤二:将步骤一中的聚酰亚胺纤维、纳米银和纳米二氧化钛与二分之一重量份的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
‑3‑

‑2‑
羟基丙酯、氯乙烯、壳聚糖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进行共混搅拌处理50~60分钟后,得到静电纺丝液;
[0051]
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制得的静电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处理,得到复合纳米纤维;
[0052]
步骤四:将步骤三中制得的复合纳米纤维与步骤一中剩余的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
‑3‑

‑2‑
羟基丙酯、氯乙烯以及壳聚糖进行共混处理,然后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进行加热搅拌50~60分钟后,得到复合改性剂;
[0053]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制得的复合改性剂与步骤一中的聚氨酯、聚四氟乙烯进行共混处理,得到共混料;
[0054]
步骤六:将步骤五中制得的共混料加入到去离子水中,水浴超声处理10~20分钟后,得到浸渍液;
[0055]
步骤七:将步骤一中的基布加入到步骤六中制得的浸渍液中,浸渍32~40小时后,取出沥干水分,然后进行干燥处理,得到具有防静电功能的羽绒服面料。
[0056]
在步骤二中,复合改性剂原料的总重量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10,共混搅拌转速为1200r/min;超声处理频率为:1.5mhz,超声功率为:400w;在步骤三中,静电纺丝加工过程中,施加12kv高压,注射器底部的毛细管喷头与接收装置顶部的间距为:12cm;在步骤四中,复合改性剂原料的总重量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6,加热温度为:60℃,共混搅拌转速为1400r/min;在步骤六中,超声处理频率为:1.3mhz,超声功率为:400w,水浴温度为:70℃,共混料与去离子水中的重量比为:1∶300。
[0057]
实施例5
[0058]
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在步骤二中,复合改性剂原料的总重量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20,共混搅拌转速为1800r/min;超声处理频率为:1.9mhz,超声功率为:600w;在步骤三中,静电纺丝加工过程中,施加16kv高压,注射器底部的毛细管喷头与接收装置顶部的间距为:14cm;在步骤四中,复合改性剂原料的总重量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10,加热温度
为:70℃,共混搅拌转速为1800r/min;在步骤六中,超声处理频率为:1.5mhz,超声功率为:500w,水浴温度为:80℃,共混料与去离子水中的重量比为:1∶400。
[0059]
实施例6
[0060]
与实施例4

5均不同的是,在步骤二中,复合改性剂原料的总重量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15,共混搅拌转速为1500r/min;超声处理频率为:1.7mhz,超声功率为:500w;在步骤三中,静电纺丝加工过程中,施加14kv高压,注射器底部的毛细管喷头与接收装置顶部的间距为:13cm;在步骤四中,复合改性剂原料的总重量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8,加热温度为:65℃,共混搅拌转速为1600r/min;在步骤六中,超声处理频率为:1.4mhz,超声功率为:450w,水浴温度为:75℃,共混料与去离子水中的重量比为:1∶350。
[0061]
分别取上述实施例4

6所制得的具有防静电功能的羽绒服面料与对照组六的羽绒服面料、对照组七的羽绒服面料、对照组八的羽绒服面料和对照组九的羽绒服面料进行实验,对照组六的羽绒服面料与实施例六相比没有步骤二中的操作,对照组七的羽绒服面料与实施例六相比没有步骤三中的操作,对照组八的羽绒服面料与实施例六相比没有步骤四中的操作;对照组九的羽绒服面料与实施例六相比没有步骤五中的操作;分七组分别测试三个实施例中制作的羽绒服面料以及四个对照组的羽绒服面料,每30个样品为一组,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表二所示:
[0062]
表二:
[0063]
[0064][0065]
由表二可知,在制作具有防静电功能的羽绒服面料的过程中,当实施例六中的制作工艺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在步骤二中,将聚酰亚胺纤维、纳米银、纳米二氧化钛、全氟己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
‑3‑

‑2‑
羟基丙酯、氯乙烯、壳聚糖加入到去离子水中,进行共混,制成静电纺丝液,便于后续静电纺丝加工;在步骤三中,对静电纺丝液进行静电纺丝处理,得到复合纳米纤维,可有效将聚酰亚胺纤维、纳米银、纳米二氧化钛、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和壳聚糖进行复合处理,加强复合纳米纤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保证对基布的防水、防静电易清洁处理效果;在步骤四中,将复合纳米纤维与剩余壳聚糖和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进行共混复配,形成复合改性剂,可有效加强复合改性剂对基布的改性处理效果和稳定性;在步骤五中,先将复合改性剂与聚氨酯和聚四氟乙烯进行共混,可有效加强聚氨酯和聚四氟乙烯的改性处理效果,然后复合改性剂、聚氨酯和聚四氟乙烯共同对基布进行改性处理,可进一步加强对基布的防水、防静电、抗菌和易清洁处理效果;在步骤六中,制成浸渍液;在步骤七中,对基布进行浸渍处理,实现对基布的改性处理。
[0066]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67]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