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纤维混纺色纱染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98535发布日期:2022-06-14 21:37阅读:99来源:国知局
多种纤维混纺色纱染色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多种纤维混纺色纱染色机。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纺织服装服用性能要求的提高,单一成分的服装已逐步被市场淘汰,多组分纱线的设计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服装面料上,比如涤纶锦纶腈纶三种纤维混纺色纱,该色纱用于各种纺织面料上具有特殊的风格和极佳的服用性能,既具有涤纶的高强度和耐热性又具有锦纶的吸湿性和舒适性,还具有腈纶的柔软性和保暖性,且具有较好的抗起球性能,能够较好的满足人们对服装和各种纺织用品的高性能要求。
3.纱线染色是染织的基础,一般多种纤维混纺色纱采用高温染色的方式,将混纺纱堆放在纱笼中,将压板盖好拧紧,然后将纱笼架吊入染槽内,加入染液,依靠泵的作用,使染液由纱笼中间的喷管喷经混纺纱,再从四周回流,经一定时间后再换向循环,高温染色机多以密封操作,升温和染色时间均可自动控制,浴比较小,但是常见的该类染色机只能单独做浸染工序,而混纺纱的染色工艺还包括前道除油处理以及浸染之后的清洗烘干处理,现有的设备功能单一,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多种纤维混纺色纱染色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多种纤维混纺色纱染色机,包括机架;固定连接在所述机架顶部的顶板;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板下壁且位于机架内侧的染色桶,所述染色桶由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的烘干筒、冲洗筒、还原筒、浸染筒以及碱洗筒组成;设置在所述染色桶内侧用于在染色桶内逐级提料的提料组件以及固定连接在顶板上壁用于驱动提料组件的驱动组件;转动连接在碱洗筒前壁用于投料取料的前门,所述前门内壁设置有可视窗;设置在所述染色桶两侧壁的进风管、出风管以及多组进液管、出液管,所述进风管、出风管分别固定连接在烘干筒相对的两侧壁且分别靠近上端和下端,多组所述进液管分别固定连接在冲洗筒、还原筒、浸染筒以及碱洗筒左侧壁且均靠近上端,多组所述出液管分别固定连接在冲洗筒、还原筒、浸染筒以及碱洗筒右侧壁且均靠近下端,所述进风管与多组进液管俯视方向投影重合、出风管与多组出液管俯视方向投影重合;设置在染色桶内侧用于提升温度的加热组件以及设置在染色桶外壁的保温结构;所述前门与碱洗筒之间、提料组件与染色桶内侧壁之间以及多级油缸伸出部分与染色桶上壁之间均同过密封件进行密封。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定板、多级油缸,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在顶板上壁,所述多级油缸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表面,所述多级油缸伸出部分外壁依次贯穿固定板、顶板以及染色桶上壁至染色桶内侧,所述多级油缸具有止转功能。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提料组件包括上提料板、下提料板以及两组支撑板,所述上提料板固定连接在多级油缸伸出部分伸入染色桶内侧的端部,两组所述支撑板呈左右相对分布固定连接在上提料板下壁,所述下提料板固定连接在两组支撑板远离上提料板的一端,两组所述支撑板内壁分别设置有与进风管、多组进液管以及与出风管、多组出液管位置相对应的两个连接孔。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下提料板上表面呈左高右低设置且最低点位于两组支撑板中靠右侧一组内壁的连接孔口部。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两组电加热环,两组所述电加热环分别固定连接在浸染筒、还原筒内侧壁且居中位置。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保温结构包括两组保温层,两组所述保温层分别套设在浸染筒、还原筒外壁。
1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多种纤维混纺色纱染色机,将碱洗、浸染、还原、冲洗筒、烘干工序全部集中在同一个染色桶内,并透过多级油缸带动提料组件按工艺顺序逐级提料,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占地空间,配合控制系统,可以实现除了上下料之外其余工序均自动化。
18.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多种纤维混纺色纱染色机,将碱洗筒、浸染筒、还原筒、冲洗筒以及烘干筒按从下到上顺序设置,避免了传统工序中物料转运时出现的染料落地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同时,封闭的操作空间使得染料减少挥发,更有利于操作人员的健康。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种纤维混纺色纱染色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种纤维混纺色纱染色机的染色桶内部结构剖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种纤维混纺色纱染色机的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种纤维混纺色纱染色机的提料组件结构示意图。
23.图例说明:
24.1、机架;2、顶板;3、固定板;4、多级油缸;5、碱洗筒;6、浸染筒;7、还原筒;8、冲洗筒;9、烘干筒;10、前门;11、可视窗;12、进液管;13、出液管;14、进风管;15、出风管;16、上提料板;17、下提料板;18、支撑板;19、保温层;20、电加热环;21、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参照图1到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种纤维混纺色纱染色机:包括机架1;固定连
接在机架1顶部的顶板2;固定连接在顶板2下壁且位于机架1内侧的染色桶,染色桶由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的烘干筒9、冲洗筒8、还原筒7、浸染筒6以及碱洗筒5组成;设置在染色桶内侧用于在染色桶内逐级提料的提料组件以及固定连接在顶板2上壁用于驱动提料组件的驱动组件;转动连接在碱洗筒5前壁用于投料取料的前门10,前门10内壁设置有可视窗11,通过可视窗 11可以在开启前观察内部情况;设置在染色桶两侧壁的进风管14、出风管15 以及多组进液管12、出液管13,进风管14、出风管15分别固定连接在烘干筒 9相对的两侧壁且分别靠近上端和下端,进风管14用于连接热风机,出风管15 通向室外,多组进液管12分别固定连接在冲洗筒8、还原筒7、浸染筒6以及碱洗筒5左侧壁且均靠近上端,多组出液管13分别固定连接在冲洗筒8、还原筒7、浸染筒6以及碱洗筒5右侧壁且均靠近下端,多组进液管12分别通过隔膜泵与对应的液体池相连,出液管13分别与对应液体的收集循环池相连且均设置有电控阀,进风管14与多组进液管12俯视方向投影重合、出风管15与多组出液管13俯视方向投影重合,使得提料组件在做直线的上下运动时,两个连接孔21能够与对应的管口对齐;设置在染色桶内侧用于提升温度的加热组件以及设置在染色桶外壁的保温结构;前门10与碱洗筒5之间、提料组件与染色桶内侧壁之间以及多级油缸4伸出部分与染色桶上壁之间均同过密封件进行密封。
27.驱动组件包括固定板3、多级油缸4,固定板3固定连接在顶板2上壁,多级油缸4固定连接在固定板3上表面,多级油缸4伸出部分外壁依次贯穿固定板3、顶板2以及染色桶上壁至染色桶内侧,多级油缸4具有止转功能,通过多级油缸4带动提料组件做逐级提料。
28.提料组件包括上提料板16、下提料板17以及两组支撑板18,上提料板16 固定连接在多级油缸4伸出部分伸入染色桶内侧的端部,两组支撑板18呈左右相对分布固定连接在上提料板16下壁,下提料板17固定连接在两组支撑板18 远离上提料板16的一端,两组支撑板18内壁分别设置有与进风管14、多组进液管12以及与出风管15、多组出液管13位置相对应的两个连接孔21,混放纱堆放在下提料板17上壁,上提料板16、下提料板17与染色桶内侧壁之间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
29.下提料板17上表面呈左高右低设置且最低点位于两组支撑板18中靠右侧一组内壁的连接孔21口部,通过左高右低的设置,方便排空液体。
30.加热组件包括两组电加热环20,两组电加热环20分别固定连接在浸染筒6、还原筒7内侧壁且居中位置,浸染工序和还原冲洗工序均需要提升温度,通过电加热环20进行加热。
31.保温结构包括两组保温层19,两组保温层19分别套设在浸染筒6、还原筒 7外壁,保温层19能够保持一定的温度,减少电加热环20的发热时间。
32.工作原理:混放纱堆放在下提料板17上壁,上提料板16、下提料板17与染色桶内侧壁之间形成一个密封的空间,多级油缸4具有止转功能,通过多级油缸4带动提料组件做逐级提料,通过多组进液管12在相应的工序中注入对应的液体,碱洗筒5中注入碱液对混纺纱进行除油,在浸染筒6中注入染料进行升温浸染,并经过还原筒7、冲洗筒8的酸液还原冲洗以及清水冲洗,再进入烘干筒9通过进风管14引入热风进行烘干,多余水分以及热风通过出风管15排出,烘干结束后,通过多级油缸4将提料组件下降到碱洗筒5,通过打开前门 10即可取出。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
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