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织物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0841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绒织物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在齿辊上滚动的绒纤维除尘器有关,例如用放置在齿辊径向对侧的静态可调分离表面,并且,依齿辊旋转方向看,有一个相似的静态前置预备元件,可在齿辊的径向上调节,在预备元件与分离表面之间留有一个自由间隙。
在目前的工艺中,上述装置属于已知,例如在德国GB-PS1,058,894号中所述,当绒织物藉在主滚筒旋转方向对侧上放置的刀片,通过回转盖板后,用一个吸气槽将主滚上的绒中的尘土吸出并排放。有一个沿主滚筒的旋转方向上看、在刀片前方的绒布偏导辊。
上述的去尘装置又简称为除尘器,其改进方案如专利第DE-3,034,036C2号(等同US-40,852号)所示,其中另有锯齿形针布紧接刀片放置,以便将纤维层放在主滚筒上,因而纤维被抽吸成为一个任意的铺层后,又被平行放置。
另一除尘器如US-PS4,309,796号所示,刀片的前置导板沿主滚筒旋转方向看,是处在后方,一个静梳理元件紧靠刀后设置。图示在一台梳理机中的全部除尘器,仅使用静止梳理元件,在各静止元件之间设上述除尘器。
DE-2,846,109C3号专利中揭示一个相似的方案(与US-4,314,387号等同),也相似地在静止梳理元件后(按主滚筒旋转方向看),设置一个与主滚筒表面相对的导板,并设有刀片固定在后面的静止梳理元件上,形成一个特定的分离间隙。
因此,导板是收集轨的一部分,可将其调节,与主滚筒表面靠近或分离,并向导向刀片靠近。
此外,后一元件还可调节,使刀刃与收集轨之间的分离隙宽度可变化。
上述工艺现状的一般缺点,从现代机器产量性能的发展观点看,可从清棉间及梳棉间中发现,因为在这些车间中,性能在近年来已有很大提高。
尤其是不仅要求提高梳理机的产量性能,而且要求对梳条有改进,从而在每一梳理功能中,必须对工序的组织进行研究工作,以求高性能生产较均匀的梳条,并且能减少白星与尘土的含量,并对纤维的损伤小。
在前述的工艺现状中,在技术发展的目前阶段,可以无例外地肯定各发明人都在纤维绒到达上述刀刃前,必须将主滚筒上的绒织物引导通过一个光滑导向表面,以取得良好结果。这种考虑来自经验,因为两静止梳理元件间的尘土分离隙没有前述的导向表面,便可能在分离隙出现一个所谓的“鼻突”,其缺点为如无控制,可能达到吸气中,或回到绒上。用上述刀片的前置导板,便可消灭“鼻突效果”。
但是,在当今对梳理机的高性能要求中,如有可能,不允许在没有梳理功能的主滚筒上设置任何表面。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求取一种取代上述导板的措施,至少有积极的梳理效果,而无所谓的鼻突作用。
通过实验意外发现,插入一个取代上述导向表面的梳理杆,将其旋转180°,便可获得良好的梳理效果,将纤维导向刀片而不出现鼻突。
为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方向是使上述先有工艺领域遵守一个准则,即预备元件应有一个结构表面与齿辊周缘相对。
其他实施方案在下面的从属权项中解说。
通过本发明取得的优点,在于利用取得梳理效果的梳理机有最佳的布局,便可能同时将尘土作最佳化分离。
下文中藉助于附图对发明作较详细解说,仅为说明各种方案而已。附图如下

图1为通过梳理机的概略横向剖视图,仅限于表示与发明有关的部件。
图2为图1梳理机的放大剖视图。
图2a为图2的放大剖视图。
图3为图2装置的改型。
图4-6及图8、9、11及13各为图2元件的一种改型。
图7、10及12为按视线Ⅲ观看的图7、9、12、13的一个表面。
图14为图3器件的改型。
图15为图11元件的应用,表示沿箭头方向1的剖视图(图16)。
图16为图15的俯视图。
图17为图1-16元件的一实施方案。
图18为图17部分沿箭头方向Ⅱ的俯视图。
图19为图2、3及14中一细节的放大剖视图。
图20为图2一元件改型。
图1概示梳理机1的横截面,包括一个主滚筒2,旋转盖板3在其上,一个剌辊4和一个小滚筒5。剌辊前及小滚筒后的元件为简化起见故未示。
在旋转盖板3及小滚筒5之间的后梳理区,和小滚筒5及剌辊4间的前梳理区中,有预备元件6,抽吸器7和分离刀8,按主滚筒旋转方向D观看,依次排列。这组合与图2中的组合一致。
在剌辊4与旋转盖板2间的前梳理区中,设图3中的组合,依次为预备元件6,抽吸器7及分离刀9。从而分离刀的安排为可在梳理元件10上,按箭头方向Ⅱ调节。
在前梳理区中,一个梳理元件12安排在预备元件16前,而在梳理元件10后,在后梳理区及前梳理区中,梳理元件12设在分离刀8后,即在后梳理区中有一个,而在前梳理区5中有五个。
因此,梳理元件12与梳理元件10相同,但无分离刀9。
元件6、8、10及12的紧固方法,下文参照图17说明。暂时仅需指出,元件6、8、10及12为可在箭头方向13上调节,即在径向上可向主滚筒2靠近或远离。
此外,元件8及10也可在箭头方向14上调节,也相似将参照图17及18说明。
并且,在图2及3中,有一个全钢针布15附加在主滚筒2上,向其表面牵引,图中仅简单表示。
预备元件6有一个承载体16,上面附加全钢针布。这种全钢针布在承载体16上的附加,在工艺领域中为已知,例如瑞士专利说明书第543,607所述,本文不再叙述。
预备元件6的全钢针布17的发明构思,在于针布的齿,方向基本与主滚筒的旋转方向D一致,前倾面α(见图3a)在0至75度范围内。术语前倾面定义见德国工业标准No.64123/第1页。
分离刀8有与预备元件6的承载体16相似的形式,但有刀刃18,朝向与主滚筒2的旋转方向D相反,有平底面22。
刀刃18与全钢针布17间保持分离隙19开放。
通过切割间隙19的分离尘土由抽吸器7抽吸,送入过滤器(未示)。
抽吸器7有一条U形槽,下文将有叙述,藉泡沫橡胶垫21,放置在预备元件6及分离刀8上,实际上基合不施力。因此,可将泡沫橡胶与槽20粘接。
图3表示部分与图2相同的元件,所以相同元件用同标号标志而不再叙述。
图3表示胜过图2的实施例,因在核理元件10上安装较小的分离刀9取代分离刀8。不用分离刀8的底表面22,而用针布23(也称钢针布),从而可基本利用底面22的全部长度(依方向D观看)作梳理。这种全钢针布23为普通针布,即没有钢针布17类型的齿。针布的功能为已知,因此不再叙述。
分离刀9在梳理元件10上的紧固方法不再说明,但需说明可在梳理元件10上固定紧固,或用导槽及放在里面的螺丝,可沿动作方向11移动并锁定,螺丝锚定在梳理元件10中。
运转时,预备元件6及梳理元件10必须能按移动方向13及14调节,由于保持调节幅度极小,故不妨碍抽吸器7的泡沫橡胶垫21。
图4,5及8各表示预备元件的全钢针布17的取代。例如,图4示结构表面作鱼鳞状24,以代替全钢针布17,而图5示纵肋25,图8示纵向波纹26。
术语纵肋或纵向波纹应理解为在预备元件全长上伸展的肋棱或波纹,至少其长度相当于主滚筒针布的宽度,专业人员认为是主滚筒宽度。
全钢针布17分别为鱼鳞24,肋25及波纹26,以及下面另有叙述的其他改型,其技术及工艺功能为使主滚筒的全钢针布15上的绒织物的不平部分振动,将尘粒在离心力的促使下,易于浮出表面,离心力对于绒织物上的尘粒还有作用,用刀刃18将尘土分离,利用抽吸器17清除。
并且,与一般针布比较,虽然核理作用有减低,但确有积极的梳理效果。
为达到技术及工艺目的其他改型,图6及7表示用刻痕表面27取全钢针布17,而图9及10表示火山口形凹印28,图13示疣状突出部29。
图11及12表示实现发明思想的其他步骤,其预备元件6.1中设空心空间30,有连接孔31,和一侧上的有孔板32。
全钢针布17,鱼鳞24,肋棱25,波形26,刻痕27,圆凹印28及突出部29等的齿的尺寸,各孔的直径,及有孔板32的孔33的数目,都通过实验决定,此处不再说明。指导原则是孔径在0.3和1.5mm之间有效。
图14表示图3装置的一种改型,将一个刀34安排在梳理元件10上,在活动方向35上的安排使之可移动或锁定位置。
刀34的移动或锁定利用调节螺丝37实现,螺丝37藉螺纹拧入支板36,与刀34相连,但在位置上锁定,防止轴向移动。
支板36用螺丝38与梳理元件10作刚性相连。
抽吸器7.1或槽20.1有与抽吸器7或槽20相同的功能。但后者用与刀34相邻的唇密封件75,在槽20、20.1上紧密胶粘,将刀34周围的大气密封。
至于刀34的相对于梳理元件10活动,和相对于预备元件6活动的独立活动,凡有关抽吸器7的所述都有效,即动作非常小,不受密封件21及75的影响。
图15及16表示图11及12中的有若干连接孔31的预备元件6.1,全部连接孔31都通过连接支承件40,与集与管39连接。
集气管和高压空气源41或负压空气源42连接。
此外,集气管39设一个旋转截流瓣43,与驱动电机44的传动轴相连。
旋转截流瓣43的作用,包括产生集气管中的负压气流或高压气流。仅用于需使用脉冲空气时。
假如发生不需使用脉冲空气的情况时,截流瓣43停留在开放位置上。
脉冲空气的作用,无论为负压或高压,如上文已解说,包括在主滚筒15上的针布上的绒织物达到刀刃18,或刀9或34的刀刃前,将绒振动。
无论采取哪种方法,使用负压或高压,以梳理元件的技术要求为定,各因具体情况而异。
实际上集气管一词不适用于负压作业,因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为空气配流管。但为简化起见,同一词用于两类操作。
图17基本相当于德国专利申请第DE-3,811,679.0号之图1,该专利申请尚未公布,本文提及仅为说明元件6、8、10及12相对于径向活动13的锚定。
图18不与上述德国专利申请一致,而是本申请的一种改型,对元件8及10的安排,使之可以还在圆周方向1上移动。
为解说元件6、10及12的可调紧固,图17表示梳理机1的某些细节。
从图1及17可见,梳理机1有主滚筒2可绕轴线45上旋转,从而可驱动,壳体46遮挡主滚筒的前端端,从而仅图17中主滚筒布前面上的壳体的左部可见。在主滚筒径向上活动的各元件围绕梳理器,如上述,这些元件包括预备元件6,刀8或梳理元件10,以及梳理元件12。举例而言,全部这些元件可固定,从而可按图17所示作调节。应理解本发明不以这类固定方法作限制。
旋转盖板3如图1所示,剌辊4与小滚筒5对本发明不重要,因此不再叙述。
主滚动2上按习惯方法布置全钢针布47。
元件6、8、10及12端部形状相同,所以可按图17的方法紧固。这紧固方法下文详细叙述。
如图17所示,壳体46有刚性突缘48,突缘48为壳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绕主滚筒轴线45伸展的环。一个紧固块49用径向伸展的螺丝50,固定在突缘48上。各元件6、8、10或12用弹簧夹51压紧在紧固块49上。元件6、8、10或12的两端支持在紧固块49和调节块52上,其上部被引导入在元件6、8、10或12端部的径向伸展的导向件中。在调节块52的上方有一个带螺丝53,与壳盖端部的相应螺纹55配合。调节螺丝53的与操作头相对的端部56,与调节块52的径向外缘57接触,这样便将元件6、8、10或12的端部支持,从而可通过旋拧螺丝53,调定主滚筒针布的理想径向间隙。
有一个夹紧螺丝58与调节螺丝53垂直,即与主滚筒的轴线平行,其螺纹59与调节块52的相应内螺纹60啮合。一个垫圈61放在夹紧螺丝58的操作头62的下面,当用调节块52的夹紧螺丝58拧紧时,该垫圈61就顶靠在元件6、8、10或12端部的外壁上。于是固定针布17、23的间隙,或24、25、26、27、28、29的间隙。
弹簧夹51用弹簧钢片形成有第一股64和第二股65,第一及第二股间形成80°角。第一股64有一个弯脚部66,它通过螺丝67与紧固块49固定。弹簧夹的弯脚部66还有槽孔68(图18)供插入导销69,为确定弹簧夹在紧固块49上的正确位置,以防止主滚筒周缘方向上偏扭。
在另一方面,拧松螺丝时,这槽孔使弹簧夹51可随带元件6、8、10或12的适当端在方向14(图2、3及18)上移动,以改变分离间隙19的宽度。
第二股65也相似,在与第一股相对的另一端上有弯脚部70,但为义形。义形部70的两燕尾叉(图17仅示其一),沿元件6、8、10或12的加劲肋73两侧伸展,图17表示其安装状态,从而叉形开口边缘74压在加劲肋73的上侧。
图20表示图17之紧固装置,但目的是紧固U形槽20。为此目的,有一个连接件76在槽20的前端挡壁77上刚性布置,其截面与加劲肋79的截面对应。
图17及20中的装置可参看专利DE-3,811,679号。可相似说明用于元件6、8、10、12或槽20两端上的装置互为镜面影象(轴对称)。
但应说明本发明思想的应用,并不限于图17及20所示的元件6、8、10及12类型的调节与紧固。其作类型的可将元件在方向13或14上移动进行的调节和紧固方法,都应视为与本发明等同。
此外,图20所示的图2至10及13中的元件6,与6.1及有空心空间的6.2相似,可用于图15及16中的装置。为此,在各个全钢针布17(未示)之间,或在肋棱25间,或在波谷26中,或在与凹陷29相邻的火山口形28中或在刻印表面27的槽中,设置孔眼供空气通过。孔眼数目及直径必须通过试验决定。
最后应说明本发明不限用于梳理机,而可相似应用于一切承载绒织物进行尘土清除的滚筒。
权利要求
1.将在旋转的有齿滚筒(2)上的纤维绒中的尘土分离的装置,利用与有齿滚筒(2)旋转方向(D)相对放置的分离刀(8、9、34),分离刀虽是静止,但可在有齿滚筒(2)的径向上调节,一个从有齿滚筒(2)的旋转方向(D)看,放在分离刀前面的预备元件(6、6.1、6.2)也相似静止,但可在有齿滚筒(2)的径向上调节,从而在预备元件(6、6.1、6.2)及分离刀(8、9、34)之间,留有一个空心分离间隙(19),特征在于预备元件(6、6.1、6.2)有一结构表面(17、24、25、26、27、28、29、32),与有齿滚筒的周缘相对。
2.如权利要求1之装置,而特征为在分离间隙(19)上覆盖一个抽吸槽(7、7.1)。
3.如权利要求1之装置,而特征为预备元件为一梳理杆(6、6.1、6.2)。
4.如权利要求1之装置,而特征为梳理杆的结构表面由有齿全钢针布(17)形成,沿有齿滚筒周旋转方向(D)放置。
5.如权利要求4之装置,而特征为全钢针布的前倾面(α)(按德国工业标准DIN64123/1页)为0°至75°。
6.如权利要求3之装置,而特征为结构表面为鱼鳞表面(24),其鱼鳞沿有齿滚筒周缘旋转方向(D)布置。
7.如权利要求3之装置,而特征为结构表面为肋棱表面(25),肋棱方向与有齿滚筒周缘旋转方向(D)垂直,在梳理杆(6、6.1、6.2)的全部长度上伸展。
8.如权利要求3之装置,而特征为结构表面为刻痕表面(27)。
9.如权利要求3之装置,而特征为结构表面为波纹表面(26),波纹方向与有齿滚筒周缘旋转方向(D)垂直,在核理杆(6、6.1、6.2)的全部长度上伸展。
10.如权利要求3之装置,而特征为结构表面设有相邻行列的圆凹窝(28)以覆盖全部表面。
11.如权利要求3之装置,而特征为结构表面为满布疣状突出部(29)的表面。
12.如权利要求3之装置,而特征为结构表面为有孔板(32)。
13.如权利要求3之装置,而特征为梳理杆(6.1、6.2)有空心空间(30)。
14.如权利要求12之装置,而特征为有孔板(32)在与有齿滚筒周缘相对侧上覆盖梳理杆(6.1)的空心空间(30)。
15.如权利要求4至11之装置,而特征为结构表面(17、24、25、26、27、28及29)设一定数目的孔(33),将空心空间(30)与结构表面的周围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2、14及15之装置,而特征为孔径在0.3mm与1.5mm之间。
17.如权利要求13之装置,而特征为空心空间(30)与负压源(42)连接。
18.如权利要求13之装置,而特征为空心空间(30)与高压源(41)连接。
19.如权利要求17或18之装置,而特征为在压源(41、42)与空心空间(30)之间设脉冲器(43),使空心空间(30)中的空气有脉冲。
20.如权利要求1之装置,而特征为预备元件(6、6.1、6.2)的安排,为使之可沿有齿滚筒(2)的方向作径向(13)调节。
21.如权利要求1之装置,而特征为分离刀(8)的安排为可在有齿滚筒的径向(13)上调节。
22.如权利要求20之装置,而特征为一个梳理杆(10)设置在从有齿滚筒旋转方向(D)看的刀(9、34)的后方,从而一方面梳理杆(10)可在有齿滚筒径向(13)上调节,另一方面刀(9、34)可在梳理杆(10)上调节,使刀刃(18)靠近或离开有齿滚筒的周缘。
23.如权利要求20之装置,而特征为预备元件(6、6.1)可在有齿滚筒(2)的周向(14)上调节以改变分离间隙的宽度。
全文摘要
一种梳理机有一个主辊,旋转盖板,剌辊和小滚筒。剌辊及旋转盖板和盖板及小滚筒,以及小滚筒及剌辊间设本发明之抽吸器及分离刀,清除织物尘土,提高梳理效果。预备元件有结构表面,其齿形与主滚筒转向相对,除作梳理外并将主液筒上的织物振动,使分离刀易清除尘土,由抽吸器抽出。发明还适用于一切载送绒织物的转辊。
文档编号D01G15/94GK1045821SQ9010146
公开日1990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1990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1989年3月23日
发明者罗伯特·迪穆夫, 保罗·斯塔海利 申请人:里特机械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