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毛申克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56406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剪毛申克片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圆编针织机,是一种圆编针织毛巾机的剪毛申克片。
【背景技术】
[0002]本发明主要针对本人之前申请的发明《剪毛申克片》申请号:201210149872.5的一个补充。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能在普通的圆编针织毛巾机上实现剪断毛圈,能随意控制每一路剪与不剪,且确保剪断的毛圈整齐、没有毛头,绝对不影响布底。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将申克片设计成组合机构的方式,增设两个刀锋相对的刀片,形成剪刀口,再设计驱动机构使两个刀片(剪刀口)实现打开与闭合的动作,来剪断毛圈,各部分之间利用激光焊接等技术连接,或者利用弹簧片夹紧组成一个组合的机构。故本发明有四种方式来达到目的。
[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编织过程中,可以单独控制每一路是否剪断毛圈,可以使布面非常有特色。
【附图说明】
[0006]图1至图10-2为第一种方式的说明图。
[0007]图1是第一种方式申克片的二维及三维组合图。
[0008]图2是第一种方式编织上三角组合图。
[0009]图3是第一种方式侧片A的说明图。
[0010]图4是第一种方式驱动片的说明图。
[0011]图5是第一种方式侧片B的说明图。
[0012]图6是第一种方式刀片A的二维及三维说明图。
[0013]图7是第一种方式刀片B的二维及三维说明图。
[0014]图8是第一种方式申克片的分解图。
[0015]图9-1、9-2是第一种方式申克片打开剪刀口的二维及三维说明图。
[0016]图10-1、10-2是第一种方式申克片闭合剪刀口的二维及三维说明图。
[0017]图11至图16为第二种方式的说明图。
[0018]图11是第二种方式申克片的二维及三维组合图。
[0019]图12-1是第二种方式侧片的二维说明图。
[0020]图12-2是第二种方式侧片的三维说明图。
[0021]图13是第二种方式刀片A的二维及三维说明图。
[0022]图14是第二种方式刀片B的二维及三维说明图。
[0023]图15是第二种方式驱动片的二维及三维说明图。
[0024]图16是第二种方式申克片的分解图。
[0025]图17至图30-4为第三种方式的说明图。
[0026]图17是第三种方式申克片的二维及三维组合图。
[0027]图18是第三种方式编织上三角组合图。
[0028]图19是第二种方式侧片的说明图。
[0029]图20是第三种方式弹簧夹片A的二维及三维说明图。
[0030]图21是第三种方式弹簧夹片B的二维及三维说明图。
[0031]图22是第三种方式刀片A的二维及三维说明图。
[0032]图23是第三种方式刀片B的二维及三维说明图。
[0033]图24是第三种方式驱动片B的二维及三维说明图。
[0034]图25是第三种方式驱动片A的二维及三维说明图。
[0035]图26是第三种方式申克片的分解图。
[0036]图27-1是第三种方式刀片A动作前的二维驱动说明图。
[0037]图27-2是第三种方式刀片A动作后的二维驱动说明图。
[0038]图27_3是第二种方式刀片A动作如的二维驱动说明图。
[0039]图27_4是第二种方式刀片A动作后的二维驱动说明图。
[0040]图28-1是第三种方式刀片B动作前的二维驱动说明图。
[0041]图28-2是第三种方式刀片B动作后的二维驱动说明图。
[0042]图28_3是第二种方式刀片B动作如的二维驱动说明图。
[0043]图28_4是第二种方式刀片B动作后的二维驱动说明图。
[0044]图29-1、图29-2、图29-3、图29_4是第三种方式申克片剪断毛圈过程的二维说明图。
[0045]图30-1、图30-2、图30-3、图30_4是第三种方式申克片剪断毛圈过程的三维说明图。
[0046]图31至图38-2为第四种方式的说明图。
[0047]图31是第四种方式申克片的二维及三维组合图。
[0048]图32是第四种方式侧片的二维说明图。
[0049]图33是第四种方式盖板的二维及三维说明图。
[0050]图34是第四种刀片A的二维及三维说明图。
[0051]图35是第四种刀片B的二维及三维说明图。
[0052]图36是第四种方式驱动片B的二维及三维说明图。
[0053]图37是第四种方式驱动片A的二维及三维说明图。
[0054]图38-1、图38-2是第四种方式申克片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5]现结合附图详述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
[0056]第一种方式:
[0057]第一种方式是利用两个侧片中间的两个刀锋相对的刀片的打开与关闭来完成剪断毛圈,其中一个刀片为固定不动,另一个刀片由驱动片驱使运动。下面是【具体实施方式】。
[0058]在图1所示中,(1-A)为侧片A,(1-B)为侧片B, (1-D)为刀片A,(1-C)为刀片B,(1-E)为驱动片。
[0059]在图2所示中,(1-F-1)为编织上三角,(1-F-2)为切换三角。
[0060]在图3所示中,(1-A-5)为侧片A(1-A)的尾部,比驱动片(1_E)的尾部高。上面开有孔(1-A-1)、(1-A-2)、(1-A-4),均与侧片 B(1-B)的孔(l-B-l)、(1-B-2)、(1-B-4)对应适配。且留有避空位置(1-A-3)。
[0061]在图4所示中,驱动片(1-E)上端有一小圆头(1-E-1),且开有通槽(1_E_2)。
[0062]在图5所示中,(1-B-5)为侧片B(1-B)的尾部,比驱动片(1_E)的尾部高。上面开有孔(l-B-l)、(1-B-2)、(1-B-4),均与侧片 A(1-A)的孔(l-A-l)、(1-A-2)、(1-A-4)对应适配。且留有避空位置(1-B-3)。
[0063]在图6所示中,刀片A(1-D)前端斜面上开有向上的刀锋(1-D-1)。且上面设有两个凸包(凸点)(1-D-2),均与侧片A(1-A)的孔(1-A-1)对应匹配。
[0064]在图7所示中,刀片B(1-C)开有孔(1-C-2),其下方有一开放的槽(1_C_3),其前端斜面上开有向下的刀锋(1-C-1)。
[0065]在图8所示中,刀片A(1-D)上两个凸包(凸点)(1-D_2)紧配于侧片A(1-A)的孔(1-A-1)中,为固定不动的刀片;销钉(1-F-3)穿过侧片A(1-A)孔(1-A-2)、刀片B (1-C)孔(1-C-2)、侧片B(1-B)孔(1-B-2),这样刀片B(1-C)就可以围绕销钉(1-F-3)旋转;两个销钉(1-F-4)穿过侧片A(1-A)的孔(1-A-4)、驱动片(1-E)的通槽(1-E-2)、侧片B(1-B)的孔(1-B-4),这样驱动片(1-E)就可以沿着两个销钉(1-F-4)进行前后移动,且驱动片(1-E)上的小圆头(1-E-1)套进刀片B(1-C)的开放的槽(1-C-3)中,即当驱动片(1-E)前后移动时会驱使刀片B(1-C)围绕销钉(1-F-3)旋转;侧片A(1-A)与侧片B(1-B)通过销钉(l-F-3)、(1-F-4)将刀片A(1-D)、刀片B(1-C)、驱动片(1-E)夹在中间,而三个销钉(1-F-3)、(1-F-4)通过利用激光焊接等技术固定于侧片A(1-A)、侧片B(1-B)上。这样就组成一个组合的机构,而刀片A(1-D)与刀片B(1-C)因为开有相对的刀锋(1-D-l)、(1-C-1)形成剪刀口。
[0066]在图9-1、9_2所示中,B部分是剪刀口处的三维分解说明图,(1_F_1)为编织上三角,(1-F-2)为切换三角,(1-G)为毛圈。
[0067]如图所示,侧片A(1-A) J^B(1-B)的尾部(1+5)、(1-B-5)比驱动片(1-E)的尾部要高,且避空(l-A-3)、(1-B-3)部分,这样使切换三角(1-F-2)可以单独控制驱动片(1-E),不影响侧片A(1-A)与侧片B(1-B);在编织过程中,当申克片顶毛圈(1-G)时,毛圈(1-G)由侧片A(1-A)与侧片B(1-B)承托,切换三角(1-F-2)沿箭头(1-H-1)向后移动,将不控制驱动片(1-E)向前移动,这样驱动片(1-E)会和侧片A(1-A)、B(1-B) —样沿着编织上三角(1-F-1)的跑道走,驱使刀片B(1-C)按箭头(1-H-2)方向旋转,产生打开剪刀口的动作,不进行剪断毛圈。
[0068]在图10-1、10-2所示中,D部分是剪刀口处的三维分解说明图。
[0069]如图所示,当切换三角(1-F-2)沿箭头(1-H-3)向前推,就将驱动片(1_E)向前推动,驱使刀片B(1-C)按箭头(1-H-4)旋转,产生剪刀口闭合的动作,两个相对的刀锋(1-D-1)、(1-C-1)闭合将毛圈(1-G)到断。
[0070]第二种方式:
[0071]第二种方式只对第一种方式的连接固定方式作一些变化,不再需要销钉连接和激光焊接固定,而将两个侧片做成一个侧片且为弹簧片,夹紧中间的两个刀片和驱动片。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是相对第一种方式的变化来讲解。
[0072]在图11所示中,(2-A)为侧片,(1-D)为刀片A(与第一种方式的刀片A相同),(2-C)为刀片B,(2-E)为驱动片。
[0073]在图12-1、图12-2所示中,侧片(2_A)为弹簧片,箭头(2_H_2)上面为张开状态,下面为夹紧状态,张开状态下会按箭头(2-H-1)夹紧,通孔(2-A-1)、(2-A-2)与第一种方式的(l-A-l)、(1-A-2)作用相同,而槽(2-A-4)是为了与驱动片(2-E)的凸包(凸点)(2-E-2)对应并适配。
[0074]在图13所示中,刀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