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洗衣机的排水阀与泵的组合结构以及应用其的洗衣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009970阅读:来源:国知局

[0041]附图标记
[0042]I阀门部分
[0043]II阀门控制部分
[0044]I 阀芯
[0045]2拉动部件
[0046]3牵引部件
[0047]31输出轴齿轮
[0048]32 带轮
[0049]33输出轮
[0050]331输出轮销轴
[0051]4旋转驱动部件
[0052]5输出离合部件
[0053]51限位离合件
[0054]52离合轮片
[0055]53离合止逆轮
[0056]54行星齿轮机构
[0057]55离合止逆杆
[0058]6传动部件
[0059]61输出过渡轮
[0060]62传动过渡轮
[0061]63联轴器传动轮
[0062]7联动部件
[0063]71感应件
[0064]711感应件小齿轮
[0065]72感应件枢轴
[0066]8旋转平衡部件
[0067]81控制片
[0068]9制动部件
[0069]91制动轮
[0070]911制动轮制动部
[0071]10电机电源接口
[0072]100排水控制装置
[0073]101排水管
[0074]102进水管
[0075]103排水阀封盖
[0076]200 水泵
[0077]201循环水管
[0078]202水泵出水管
[0079]300异物阻挡装置
[0080]301阻挡件
[0081]Pl凸轮P2簧片或簧片组
【具体实施方式】
[008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83]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
[0084]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排水控制装置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该排水控制装置主要包括了两个部分:第I部分,阀门部分,该阀门部分包括了排水用阀门组件以及将该阀门组件连接于排水管以及阀门控制部分的连接结构,其中,阀门组件包括阀管、阀芯等部分;第II部分,阀门控制部分。
[008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阀门控制部分采用纯机械结构,取代了电机驱动位置反馈结构,特别是取代了触点结构,从而可以避免触点碳化,防止因信号反馈失效而导致的阀门控制错误。
[0086]图2a是图2的局部放大视图。从图2a可以从平面视图(剖面图)的角度看到阀门控制部分的结构。其中,阀门控制部分包括:拉动部件2和牵引部件3。拉动部件2连接在阀门部分的阀芯I和牵引部件3之间,牵引部件3带动拉动部件2运动,拉动部件2拉动阀芯I运动,从而实现阀门的开闭。在图2和图2a所示的实施例中,牵引部件3包括输出轮33,拉动部件2为刚性的拉杆。具体而言,在输出轮33上设置有销轴331,拉杆2 —端套入销轴331,从而输出轮33转动带动拉杆2移动,改变阀芯I的位置。
[0087]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的排水控制装置去除上半外壳后的立体视图;图3a是图3的局部放大视图。
[0088]图4a和图4b是图2的排水控制装置装配上半外壳后的不同角度的立体视图。如图4a和图4b所示,在图2的排水控制装置方案中,牵引部件3和拉动部件2位于外壳之外。
[0089]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排水控制装置的剖面图。如图5所示,与图2所示方案相同,排水控制装置主要包括了两个部分:第I部分,阀门部分,该阀门部分包括了排水用阀门组件以及将该阀门组件连接于排水管以及阀门控制部分的连接结构,其中,阀门组件包括阀管、阀芯等部分;第II部分,阀门控制部分。
[0090]与前述相同,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阀门控制部分采用纯机械结构,取代了电机驱动位置反馈结构,特别是取代了触点结构,从而可以避免触点碳化,防止因信号反馈失效而导致的阀门控制错误。
[0091]图5a是图5的局部放大视图,从图5a可以从平面视图(剖面图)的角度看到阀门控制部分的结构。对比图5a和图2a可知,图5所示的实施例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相比,差别在于,对于牵引部件3,用输出轴齿轮31和带轮32的组合替代了输出轮33 ;对于拉动部件2,用非刚性的拉带或者拉绳(钢丝绳)取代了刚性的拉杆。具体而言,排水阀控制电机通过阀门控制部分的齿轮传动机构驱动输出轴齿轮31转动,与输出轴齿轮31注塑成一体的带轮32随之转动,拉带或拉绳2 —端固定在带轮32上,另一端固定在阀门的阀芯I上,带轮32转动时,拉带或拉绳随之卷绕在带轮32上,拉动阀门,使阀管通道打开。回复时,齿轮传动机构脱开对输出轴齿轮31的限制,输出轴齿轮31为可自由转动状态,阀门受回复力(例如,弹簧回弹力)回复,拉带或拉绳亦随之从带轮32上逐步解绕至初始位置。
[0092]对比图2和图5的方案,可以认为图2的阀芯控制方案是旋转工作方式,图5的方案是直线工作方式。
[0093]对于图2的旋转工作方式而言,通过拉杆的摆动实现拉动,拉杆套入销轴的一端可能因长期摆动会导致老化断裂;此外,因拉杆工作时存在摆角,在阀门回复时拉杆与阀芯底部(即拉杆与阀芯连接的另一端)存在一个倾角,容易导致密封不好;同时,牵引/回复力在采用拉杆方式时,因拉杆倾斜,实际有效的作用力只是其分力,导致产生大量无用功,特别是在回复时,因回复力浪费,导致作用于阀芯的密封压力低于预期,也影响密封效果。
[0094]不过,可以在拉杆与阀芯连接的连接处设置摆角自适应补偿结构,例如,在阀芯与拉杆连接部分设置枢轴,采用与另一端(拉杆套入销轴的一端)枢轴摆动相配合的方式。这样可以基本解决拉杆与阀芯底部的摆角问题。但是,这种方案会增加装置的结构复杂度,拉杆与阀芯枢轴之间的连接也存在老化断裂的问题。
[0095]图5的直线工作方式则可以避免旋转工作方式的上述问题。如前所述,在直线工作方式下,牵引部件为拉带或拉绳时,牵引力/回复力的方向与阀芯底部的垂直轴线(即阀芯在阀门中的运动路径)相同,不存在前述的倾角问题,受力较为均匀,密封性更好,对拉带或拉绳的牵引也不会有大量无用功的问题;缠绕的牵引结构也使得拉带或拉绳的端部连接更加牢固。
[0096]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图5的排水控制装置去除上半外壳后的立体视图,图7是与图6不同角度的立体视图,图6a和图7a分别是图6和图7的局部放大视图,从图6a和图7a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阀门控制部分的内部结构。对比图6a、图7a与图3a和可知,除了前述的牵引部件3和拉动部件2的结构之外,排水控制装置的其余部分的原理和结构可以是相同的。
[009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阀门控制部分进一步包括:旋转驱动部件4,输出离合部件5,传动部件6,联动部件7,旋转平衡部件8,制动部件9。
[0098]具体而言,旋转驱动部件4可以是由电机输出轴驱动的齿轮或齿轮组。
[0099]输出离合部件5包括限位离合件51,离合轮片52,离合止逆轮53,行星齿轮机构54和离合止逆杆55。
[0100]传动部件6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输出过渡轮61,构成减速齿轮组。
[0101 ] 排水阀控制电机可以集成在该排水控制装置中。
[0102]电机通电时,限位离合件51的滑动接触部与输出轴齿轮31的滑壁部连接,因此在限位离合件51的作用下,离合轮片52与离合止逆轮53相接合。所以,旋转驱动部件4的旋转驱动力,通过行星齿轮机构54、输出过渡轮61、输出轴齿轮31,传送给带轮32,拉动部件2(例如,钢丝绳)被卷绕,装在钢丝绳2上的被操作对象(阀芯)1,可以从初始位置(例如,使得阀门关闭的位置)驱动变位到动作位置(使得阀门开启的位置)。
[0103]如前所述,电机输出的驱动力经旋转驱动部件4、输出离合部件5、传动部件6、牵引部件3、拉动部件2最终被传递到被驱动对象(即阀芯I),从而使得阀门从起始位置(关闭状态)开启为工作位置(排水状态)。当阀门开启到排水位置之后,输出离合部件5使得电机输出的驱动力不再被传递到牵引部件3。由于排水控制装置通常包括阀门复位机构(例如,设置在阀体内的弹簧),因此需要对输出离合部件5进行控制,使得电机驱动力不被传递到牵引部件3的同时,传动部件6、牵引部件3、拉动部件2、阀芯I保持在阀门开启时的位置。联动部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