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质板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831341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机质板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机质板制造方法,详细地说,涉及使用抄浆用流动方式(flow-on method)用于消除因浆料(slurry)的液面变动造成的影响的制造技术以及由该方法制造的平板瓦。
背景技术
现在众所周知,作为抄浆以水泥和筋料为主要成份配合增强纤维的浆料,制造用于瓦和外装修材料等建材的无机质板的制造方法。因为该流动方式能够使用浓度比较高的浆料,所以,认为是生产效率高的方法。
在图34中,作为现在的无机质板制造方法的一例,表示流动方式(例如,参照特开2002-86439号公报)。在该方式中,从供给管11经由振动筛12向浆料供给槽13供给浆料S,在该浆料供给槽13内暂时地储存浆料S,同时,又把浆料S从浆料供给槽13下端的浆料排出口131(参照图36)排到抄浆带16上面,由此,形成规定厚度的毛坯板(green sheet)GS。
可是,在上述公报发表的现有的例中,采用两级控制,即控制浆料供给槽13内的浆料的液面高度以使设定的浆料S的排出量和制品的厚度相符合,并且控制供给泵的浆料供给量以保持该浆料的液面高度。因此,存在控制复杂化的问题。
此外,在现有的流动方式中,如图35所示地,一般采用使供给管11在横幅方向A摆动供给的方式,因此,造成浆料S的液面波浪起伏,即发生液面变动。当发生该液面变动时,在浆料的液面高度H增高的液面部位M1的垂直方向B的下方(图36的M2)与浆料的液面高度H降低的液面部位N1的垂直方向B的下方(图36的N2)进行比较,浆料压力上升,浆料流出量增加。因此,就在毛坯板GS的横幅方向A上产生厚度不均匀,形成例如图34的G表示的部位和其他部位的厚度不同的偏厚状态。特别地,在浆料是高浓度的场合,因为浆料的流动性低,所以难以均匀地分散,因此,毛坯板的厚度容易发生变化,结果,导致最终产品的质量下降的问题。
因而,在用流动方式制造厚度精度高的优质无机质板时,如何消除因液面变动造成的毛坯板GS的横幅方向的厚度不均匀,是极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以上述现有的问题为鉴,目的是提供即使是高浓度浆料也能够提高材料分散性的,同时消除因液面变动造成的毛坯板的横幅方向的厚度变动,能够提高产品的质量均匀性,进而不用进行烦杂的控制,能够容易保养维修管理的无机质板制造方法以及由该方法制造的平板瓦。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无机质板的制造方法是从供给管11向浆料供给槽13供给浆料S,在该浆料供给槽13内暂时地储存浆料S,同时,又把浆料S从浆料供给槽13下端的浆料排出口131排到抄浆带16上面,形成规定厚度的毛坯板GS,在浆料供给槽13内部的抄浆带16上方,配置振动板10,在由振动板10使浆料供给槽13内的浆料S振动的状态下,从浆料排出口131把该浆料S供给到抄浆带16上面。
通过采用如下的方法,即,把源自振动板10的振动力施加到暂时储存于浆料供给槽13内部的浆料S,因此,即使是高浓度浆料也能够通过振动提高其流动性,提高浆料分散性。另外,在振动板10的上方,浆料S的液面通过振动而被均匀,能够使液面稳定化,并且,在振动板10的下方,浆料S通过振动向抄浆带16上面排出,使每一单位时间的浆料流出量均等。这样,在浆料排出口131的横幅方向A,能够使浆料压力稳定化,结果,能够确实地消除毛坯板GS的横幅方向A的厚度变动。而且,因为只要使振动板10振动就行,所以,与进行现在这样的浆料高度的控制和供给泵控制的两级控制的情况相比,极容易进行连续运转中的厚度调整操作。另外,振动板10被收纳在浆料供给槽13内部,因而,振动板10时常保持在潮湿状态,难以造成在振动板10上堆积水泥,振动板10的保养管理容易。
另外,上述振动板10要以接近从供给管11供给浆料的位置的后端部10b比离开该浆料供给位置的前端部10a低的倾斜的状态,理想的是,由振动电机102驱动并在垂直方向B往复振动。这种场合,位于振动板10下方的浆料S向抄浆带16的移动方向C前方排出,因此,每一单位时间的浆料流出量更加均匀,结果,能够进一步防止毛坯板GS的横幅方向A的厚度不均匀。
另外,理想的是,上述振动板10由在浆料排出口131的横幅方向A的大致全长延展的一张板形成。该情况下,对于浆料供给槽13内部的浆料S,遍及横幅方向A的大致全长施加均匀的振动力,由此,在横幅方向A能够更加提高浆料S的材料分散效率,同时,能够进一步防止粒径增大和不均匀。
另外,理想的是,在上述浆料供给槽13内部,在隔着振动板10和从供给管11供给浆料的位置相对侧,收纳能够升降的液面调整板15。该场合,当浆料S的液面高度H1增高时,通过使液面调整板15下降,缩小从抄浆带16上面到液面调整板15的最下端部15a的开口面积,能够抑制浆料压力增加过高;相反,当浆料S的液面高度H1降低时,通过使液面调整板15上升,扩大从抄浆带16上面到液面调整板15的最下端部15a的开口面积,能够抑制浆料压力下降过低。这样,不论发生什么样的液面变动,也能够通过振动板10和液面调整板15的并用,能够确实地消除因液面变动造成的影响。
本发明的平板瓦用上述无机质板制造方法制造。根据本发明,改善了毛坯板的厚度变动,因而,能够获得不受毛坯板的厚度变动影响的平板瓦。


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理想的实施方式。通过以下的详细的记述和附图会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
图1是从侧面看在实施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使用的无机板制造方法的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从侧面看同无机质板制造系统的示意图;图3是同无机质板制造系统俯视示意图;图4(a)和(b)分别表示使在同无机质板制造系统中使用的振动板在垂直方向振动的情况的侧面图和上面图;图5是在同无机质板制造系统中,在固定了供给管的状态供给浆料的场合的说明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无机质板制造方法的一代替实施方式的说明图;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无机质板制造方法的另一代替方式的说明图,(a)和(b)分别是在实施同方法中所使用的无机质板制造系统的从前方看的图和横剖面图;图8(a)是由上述无机质板制造方法制成的平板瓦的示意图,(b)是(a)的A1-A1线剖面图;图9(a)和(b)分别是在同平板瓦施工时所使用的泄水连接材的上面图和侧面图;图10(a)和(b)是表示使用上述泄水连接材在一般部位修葺上述平板瓦的一般施工的结构的图;图11是表示另一结构的平板瓦的图;图12表示另一结构的平板瓦,(a)和(b)的不同结构的平板瓦被任意用于同屋顶上。
图13是表示使用上述泄水连接材和房檐头泄水板,在房檐头部修葺上述平板瓦的第一房檐头施工结构的图;图14是表示同第一房檐头施工结构的图;图15是表示同第一房檐头施工结构的图;图16是表示另一结构的房檐头头泄水板的图;图17是表示使用起头瓦和上述另一结构的房檐头头泄水板,在房檐头部修葺上述平板瓦的第二房檐头施工的结构的图;图18是表示同第二房檐头施工的结构的图;图19是表示使用上述泄水连接材和尖屋顶边缘部用的型材泄水板,在尖屋顶边缘部修葺上述平板瓦的尖屋顶边缘部施工结构的图;图20(a)和(b)是表示使用上述泄水连接材和天沟底板,在天沟部修葺上述平板瓦的天沟施工的结构的图;图21表示覆盖配置在上述天沟底板上的各平板瓦的切断面侧的连接天沟盖,(a)和(b)分别是从上方和房檐头侧看构成同连接天沟盖的覆盖板的图,(c)和(d)分别是从上方和房檐头侧看构成同连接天沟盖的滑板的图;图22(a)~(c)是同连接天沟盖的施工的说明图;图23是表示使用箭头形板金和装饰板,在屋脊部修葺上述平板瓦的屋脊施工的结构的图;图24是同箭头形板金的示意结构图;图25(a)是表示用于取得同装饰板的平板瓦的图,(b)是表示同装饰板的图;
图26表示向屋脊部设置上述装饰板的状态的图;图27是表示使用上述箭头形板金和装饰板,在尖屋顶边缘部修葺上述平板瓦的尖屋顶边缘施工结构的图;图28是表示向尖屋顶边缘部设置另一结构的装饰板的状态的图;图29(a)是表示平板瓦的图,(b)是表示由该平板瓦取得的另一结构的装饰板的图;图30是另一结构的箭头形板金的示意图;图31是表示使用上述另一结构的箭头形板金和装饰板,在屋脊部修葺上述平板瓦的屋脊施工的结构的图;图32(a)和(b)分别是作为屋脊部专用的屋脊瓦和屋脊角瓦的立体图;图33(a)和(b)分别是作为尖屋顶边缘部专用的尖屋顶边缘瓦和尖屋顶边缘角瓦的立体图;图34现在的无机质板制造方法的说明图;图35是表示在现在的无机质板制造方法中,在使供给管摆动的状态供给浆料的样子的图;图36(a)和(b)是在图35的方法的场合发生的浆料的液面变动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图2是从侧面看用于实施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机质板制造方法的无机质板制造系统的示意图,图3是从上方看的同无机质板制造系统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的无机质板制造方法,使用如图1~图3所示的包括供给管11、振动筛12、浆料供给槽13、搅拌棒14、抄浆带16、振动压力机17以及环形板18等的无机质板制造系统1。而且,该方法是,由供给泵从供给管11向浆料供给槽13内供给浆料S,在浆料供给槽13内暂时地储存浆料S,同时,又把浆料S从浆料供给槽13下端的浆料排出口131排到抄浆带16上面,这样,在抄浆带16上面形成规定厚度的毛坯板GS,之后,进行成形和脱水。
供给管11,例如,固定在振动筛12上的中央部。当然可以使用电机使供给管11摆动,但是,从抑制液面变动的方面考虑,在使供给管11摆动的场合,使摆动的宽度比现在短是理想的。
振动筛12是隙缝形,用于在把浆料S向抄浆带16供给之前,除去浆料S中的异物。在本实施方式,用于预先除去不能通过后述的间隙(排出口)132的大小程度的异物。在振动筛12的两端部上,配置左右一对电机121,通过该电机使振动筛12振动充分除去供给抄浆带16上之前的浆料S中的异物。设定振动筛12的最小开缝宽度P比缝隙132窄。开缝间隔P狭窄,通过使振动筛12振动能够确实地除去浆料S中的异物,并且,能够防止在浆料S通过间隙132时,细小异物挂在间隙132上造成产品表面质量劣化予未然。
在浆料供给槽13的底部,设置浆料排出口131,其用于把浆料S排到抄浆带16上面,并且,浆料供给槽13的前壁下部从抄浆带16上面开规定的间隙132作为排出口。该间隙132沿抄浆带16的横幅方向A(图3中的左右方向)的大致全长形成相同的间隙。
在浆料供给槽13内部收纳搅拌棒14,其用于搅拌浆料S并且抑制浆料S滞留。例如,该搅拌棒14用电机驱动控制。
抄浆带16是能够高效地排出水份的,例如,毛毡制的具有透水性的环形带,其悬挂在多个驱动辊161和从动辊162上,循环移动。另外,图1的163是减压脱水用的真空固液分离装置,具有负压箱。
振动压力机17是用于把浆料S表面平滑化的装置,其由使从间隙132排出来的浆料S的表面平滑的平滑成形用压板171和使平滑成形用压板171振动的振动机172构成。平滑成形用压板171沿抄浆带16的移动方向C向下倾斜,例如,与浆料S的入射角θ约5°~10°,设定θ角为7°是理想的。当入射角θ小于5°时,特别小于2°时,从制品出来的气泡容易残留在表面,另外,当入射角θ大于10°时,特别地从超过20°左右开始发生刮产品的倾向,进而,如果超过30°大多数造成厚度不稳定。入射角θ合适的值随浆料S的浓度、振动压力机17的形状、抄浆带16的移动速度等不同而改变,因此,必须要根据这些各种条件进行调整。通过使用这样的振动压力机17,能够有效地进行振动作用的涂平效果,假如,即使在浆料S中残存着细小的异物,也会能够防止细小异物挂在振动压力机17上,能够实现制品表面的更高品质化。
环形板18被设置在浆料S(毛坯板GS)和振动压力机17之间,用塑料网眼的环形加工品构成的环形板18,在振动涂平时不受发生的气泡的影响,特别在对于制品表面质量要求更高水平的场合,使用该环形板18很有效果。在此,环形板18环绕悬挂在围着振动压力机17配置的多个辊181上。由于通过转动自如的环形板18把平滑成形用压板171压在浆料S表面上,因此,在平滑成形用压板171和浆料S表面之间不会产生摩擦,这样,就能够确实地防止因在浆料S表面和振动压力机17之间互相摩擦而产生的制品裂纹。
在此,在本实施方式,在浆料供给槽13内部的抄浆带16上方,配置振动板10,在由振动板10使浆料供给槽13内的浆料S振动的状态下,把该浆料S从浆料排出口131供给到抄浆带16上面。如图1、图4(a)所示地,振动板10要以接近从供给管11供给浆料的位置的后端部10b比离开该浆料供给位置的前端部10a低的倾斜的状态,其前端部10a通过振动传递部件101连接在浆料供给槽13外部的振动电机102上。如图4(b)和图5所示,本例的振动板10由在浆料排出口131的横幅方向A的大致全长延展的一张板构成,作为其材质,例如是铁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但是不特别地限定。该振动板10同时具有通过使暂时储存在浆料供给槽13内的浆料S振动而稳定浆料S的液面,以使浆料压力均匀的机能和提高浆料材料分散性的机能。
上述振动电机102,如图1、图3所示,用于使振动板10在垂直方向B往复振动,例如,设置两台。电机规格,加振力例如为200kg、振动频率例如是3600VPM。另外,设定从振动板10到毛坯板GS上面的高度H2,例如是约80mm~150mm。另外,H1是从浆料供给槽13内的抄浆带16上面到液面的浆料S的液面的高度,例如是100mm~170mm。
作为浆料S,例如把纸浆和水泥在水中混合成的浆料,当然,作为浆料S的配料不局限于此,例如,可以是水泥和其他纤维、水泥和其他的粉体等。另外,至于浆料S的浓度,为了不使浆料S因其自重从浆料排出口131过量流出,使用高浓度浆料S。作为一例,水泥重量比40%、硅酸质原料重量比45%、纤维质原料重量比5%、其他配料重量比5%,按以上比例配合,举例说明了制成除水份以外成份的合成浓度为重量的50%的高浓度的水泥浆料。不言而喻,施加在上述浆料S中的加振力和浆料S的浓度是一个例子,并不局限于上述数值,但是为35~65%(固形成分重量/总重量)是理想的。当浆料S的浓度为超过65%的高浓度时,缺乏流动性,不能期待获得能够确保制品表面质量的效果和能够确实地进行厚度控制的效果。另外,当浆料S的浓度为低于35%的低浓度时,将料S容易从间隙132洒落,在生产中的状态容易破坏。
以下,说明制造工艺的顺序。把浆料S从固定的供给管11供给浆料供给箱13。此时,把浆料S通过由电机121驱动的振动筛12筛过后,投入浆料供给槽13内。被投入的浆料S暂时储存在浆料供给槽13内,由振动板10施加振动力。而且,随着抄浆带16的移动,浆料S以被施加了振动力的状态,从浆料排出口131排到抄浆带16上面,形成毛坯板,经过由具有负压箱的真空固液分离装置163减压脱水、由振动压力机17加压脱水、保养等成为最终制品无机质板。
在此,通过使上述振动板10在图4(a)所示的垂直方向B往复振动,对暂时储存在浆料供给槽13内部的浆料S施加垂直方向B的振动力。这样,即使是高浓度浆料,通过振动也能够提高其流动性而能够提高浆料分散性。另外,在振动板10的上方位置,通过振动把浆料S的液面均匀地弄平而能够固定液面并且使液面稳定;另一方面,在振动板10的下方,通过振动浆料S向抄浆带16上面挤出,因此,使每一单位时间的浆料流出量相等。而且,振动板10接近从供给管11供给浆料位置的后端部10b比离开该浆料供给位置的前端部10a要低地倾斜着,因此,能够使每单位时间的浆料流出量更均等。进而,因为用在浆液排出口131的横幅方向A的大致全长延展的一张板构成振动板10,所以对浆料供给槽13内部的浆料S遍极横幅方向A的大致全长施加均等的振动力,因此,在横幅方向A能够更确实地消除浆料S的材料分散的不均匀,能够提高分散效率和进一进防止粒径增大以及不均匀。结果,能够确实地消除在抄浆带16上面形成的毛坯板GS的横幅方向A的厚度不均匀,同时,只通过使振动板10振动,就极容易进行连续运转中的厚度调节操作,最终能够获得厚度精度高的优质的无机质板。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振动板10被收纳在浆料供给槽13的内部而经常保持潮湿状态,因而,振动板10上难以堆积水泥,使振动板10的维修管理变得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是固定供给管11的方式,因此,如图5所示地,浆料S的液面中央部比液面两端侧隆起形成凸状,但是通过振动板10的振动,向图5的左右方向(横幅方向A)分配浆料S,液面整体被弄平为平坦状。因而,能够消除因液面变动造成的影响,并且,不需要像现在这样的用于使供给管11大摆动的电机,因此,能够实现装置成本下降。
在一替代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地还在浆料供给槽13内部设置液面调节板15,其能够升降地配置在振动板10和浆料供给槽13的前壁之间。在该替代实施方式,设置检测浆料S的液面高度H1的液位检测器(没作图),基于液位检测器的检测值,控制电机(没作图示),而能控制液面调节板15的升降量。具体过程是,在供给浆料S时,浆料S的液面高度H1变动,当浆料S的液面高度H1增高时,通过使液面调节板15下降,缩小从抄浆带16上面到液面调节板15的最下端15a的开口面积,能够抑制浆料压力增加过高。图6的D表示其开口间隔距离。相反,当浆料S的液面高度H1降低时,通过使液面调节板15上升,能够扩大从抄浆带16上面到液面调节板15的最下端15a的开口面积,能够抑制浆料压力下降过低。通过这样的液面调节板15的升降控制,对于各种各样的液面变动,通过并用振动板10和液面调节板15,都能够确实消除因液面变动造成的影响。另外,在浆料S的液面高度H1低的场合,只通过使液面调整板15升降,就能够确保一定的浆料压力,同时,能够更加提高浆料材料分散性。另外,作为液位检测器,例如使用检测在液面反射的声音或光的检测器,例如超声波检测器。
在另一个替代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代替振动压力机17,例如,在作为排出口的间隙132上形成具有振动机能,并且成为在排出口要同时进行厚度控制和涂平的结构。在该替代实施方式,在排出口上方安装振动板133,在振动板133上安装振动机134。振动板133的下面有间隙调节机能。振动板133的上面通过橡胶垫135支承在胶垫固定架136上,这样,振动不会传递在浆料供给槽13上。而且,振动板133除具有控制从排出口排出的浆料S的厚度尺寸的机能之外,还具有通过振动使从排出口排出来的浆料S表面平滑化的机能。在这样地构成的场合,没有使用振动压力机17的必要,具有能够实现简洁化的优点。
图8表示用上述实施方式的无机质板制造方法制成的平板瓦2,图9表示在该平板瓦2施工时使用的泄水连接材3,图10表示使用该泄水连接材3在一般部位(除去屋顶边缘的平面部)修葺上述平板瓦2的一般施工结构。
该平板瓦2是把由上述无机质板制造方法制成的毛坯板GS成形为图8的例所示的形状而获得,只屋脊侧(图8中上侧)端部成为非曝露部20,此外大部分成为曝露部21。非曝露部20是不向外部露出的部分,其通过修葺瓦而在正上方载置其他的平板瓦2而被覆盖。曝露部21,因为不被其他平板瓦2覆盖,是向外部露出的部分。该非曝露部20和曝露部21,在平板瓦2成形时,能够同时形成。一般地,平板瓦2的纵幅尺寸是约400~500mm左右,非曝露部20的纵幅尺寸能够以平板瓦2全体的纵幅的大约1/5~1/4为大致的标准。另外,平板瓦2,例如,形成为10mm左右的厚度的薄型。
在非曝露部20的表面中央部,如图8所示地,形成收纳泄水连接材3的房檐头侧(图9中的下侧)的一端部的安装凹部200。该安装凹部200具有沿安装凹部200的横幅方向形成的多条泄水用槽201,用于基于在安装凹部200的表面和泄水连接材3的房檐头侧的一端部的背面之间产生的表面张力确实地防止雨水浸入。要形成这些泄水用槽201,越是位于屋脊侧的泄水用槽201其纵幅(房檐头屋脊方向的幅度)就越宽,同时,越是位于房檐头侧的泄水用槽201其纵幅就越窄。
在隔着安装凹部200的非曝露部20的两表面侧部,沿横幅方向形成多条防水用槽202。另外,在安装凹部200的表面形成钉孔203,并且,在非曝露部20的各表面侧部的两侧形成一对钉孔204。在离开配置在该平板瓦2的背面的泄水连接材3的位置上形成平板瓦2的各钉孔204。另外,钉孔203、204在横方向排列,在房檐头屋脊方向互相位置偏移地形成,其位置偏移量根据平板瓦2的尺寸等不同,但是,例如能够设定为10~20mm。由于这样地使各钉孔在房檐头屋脊方向上位置偏移地形成,在引起瓦飞散现象的强风时,从作为支点的平板瓦2的屋脊侧边部到各钉孔的距离不同,因此,能够实现高的耐风性。另外,各钉孔也可以是贯通平板瓦2的表背面的孔。另外,图8中的22是对准位置用的找正标志。
图9所示的泄水连接材3是长度和平板瓦2的纵幅尺寸相同或大体相等(理想的是多少短一些)的泄水兼用的矩形板状材,在修葺瓦平板瓦2时,配置在横幅方向上对接(更详细地是间隔规定的间隙,例如约1.5mm的间隙)并设的两张平板瓦的对接部的背面。该泄水连接材3除了具有把在横幅方向对接并设的两张平板瓦在其对接部连接的机能之外,还具有阻止从平板2的下端部和侧端部等容易浸入的水,假设即使浸入了也要使浸入的雨水向屋顶的房檐头侧的平板瓦2的表面流动排水的泄水机能。泄水连接材3,例如,可以是金属制,能够通过板金加工制造。
在泄水连接材3上,向上凸出地设置多条泄水用的凸条部30。除去房檐头侧右角部的一部分,各凸条部30沿着泄水连接材3的长方向形成,泄水连接材3对平板瓦2成直角乃至大体成直角配置,因此,对于平板瓦2垂直乃至大体垂直。这样,用凸条部30就能够阻止对于平板瓦2从横方向和斜方向浸入的雨水,假如,即使不能阻止,也能够由屋顶的坡度使浸入的水雨沿着凸条部30顺利地向屋顶房檐头侧排出。
另外,要设定泄水连接材3的各凸条部30的高度和安装凹部200的深度相等。这样,在修葺瓦时,各凸条部30被收纳在平板瓦2的安装凹部200内,因而,能确保防水性,假设即使在浸入了雨水的场合也能够良好地保持排水性能。
在泄水连接材3的屋脊侧左右端部,形成一对贯通孔31,其用于插入钉等固定件N(参照图10),另一方面,在泄水连接材3的房檐头侧右端部,在对应于平板瓦2的钉孔203的位置形成贯通孔32,其用于插入固定件N。这样地,由于在各凸条部30的外方设置各贯通孔,能够不妨碍泄水连接材3的泄水效果。
另外,为了防止雨水浸入屋顶里面一侧,把该贯通孔31、32的周边形成向上直立规定长度的筒状。而且,设定各贯通孔的筒状周边的高度是,例如,要使加上插入该贯通孔的钉头部的厚度而得到的贯通孔的筒状周边的高度和钉头部的厚度的整个高度与各凸条部30的高度一致或者比各凸条部30的高度低。这样,能够能效地防止从各贯通孔向屋顶里边浸水。
在泄水连接材3的左右两侧边部上,形成从房檐头侧向房脊侧高度渐减的坡度片部33,要与随着修葺瓦的前后段的平板瓦2的坡度相对应,与载置在该泄水连接材3上的平板瓦2之间不形成间隙。
在泄水连接材3的房脊侧边部,形成向上折弯的5~10mm左右的直立部34。该直立部34对于提高防止雨水向房脊侧漫流的防水性能有效,此外,可以用于平板瓦2的位置对正,使得在修葺瓦时使平板瓦2的位置找正容易,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地是,直立部34和平板瓦2的房脊侧各角部的变短一段的下降台部205对接。
在泄水连接材3的房檐头侧边部的右端侧,形成切口部(缝,slit)35,利用该切口部35,在该右端自由形成折弯部36,另一方面,在泄水连接材3的房檐头侧边部的中央,形成一对切口部37,利用该切口部37,在该中央部自由形成折弯部38。在此,在对应施工状况等要任意地选择泄水连接材3的长度和安装位置及其他条件时,如果利用各切口部37形成向后弯曲的弯曲部38,就可以把折弯部38挂在平板瓦2的泄水用槽201(例如房檐头侧的两条中的任意一条)上,用于定位。
以下,参照图10说明一般施工。基本地从房檐头侧向房脊侧修葺平板瓦2。在该修葺瓦时,在已经固定在屋顶底基上的平板瓦2的安装凹部200内,收纳泄水连接材3的房檐头侧的一端部。接着,在泄水连接材3的贯通孔32插入固定件N的尖端,要用固定件N穿过贯通孔32下的平板瓦2的钉孔203,把固定件N打入屋顶底基内。然后,把固定件N的尖端插入泄水连接材3的一对贯通孔31之中的至少一个,把固定件N打入屋顶底基内。
在把各泄水连接材3安装固定在一段房檐头侧的各平板瓦2的安装凹部200内之后,对准一段房檐头侧的互相并列设置的一对的平板瓦2的找正标记22,把平板瓦2载置在互相相邻的一对泄水连接材3之间。然后,用各固定件N穿过已载置的平板瓦2的各钉孔204,把各固定件N打入屋顶底基内。
之后,在已固定在屋顶底基上的平板瓦2的安装凹部200内,收纳泄水连接材3的房檐头侧的一端部,适当返复进行上述相同的操作。
在上述施工结构中,因为在平板瓦200上形成安装凹部200,所以,在修葺瓦时,能够把泄水连接材3的房檐头侧的一端部收纳在安装凹部200内。这样,就一次确定泄水连接材3的位置,就能够正确地确定泄水连接材3对于平板瓦2的位置并进行安装。并且,能够把泄水连接材3和平板瓦2一起固定在屋顶上。
而且,随着缩小非曝露部20也能够确保防水性,同时,能实现修葺瓦的施工效率提高,另外,也能够实现提高泄水连接材3的施工精度,进而,还容易视认安装凹部200,因为必须要和平板瓦2同时地把泄水连接材3固定在屋顶底基上,所以,在施工现场提醒泄水连接材3的安装,防止忘掉安装泄水连接材3。
另外,不言而喻,关于平板瓦2的大小、厚度和形状,泄水连接材3的材质、形状和结构等细部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形式。例如,关于平板瓦可能是图11所示的平板瓦2A和图12所示的平板瓦2B、2C的结构。
另外,贯通孔31的个数不限定两个,上述的钉钉固定之外,能够实现后述的钉钉固定就可以,因而,也可以是两个以上。
另外,泄水连接材3也可以具有横断各凸条部30的屋脊侧端部之间并且与各凸条部30连通的凸条部,用以取代直立部34。也就是可以在泄水连接材3的屋脊侧的一端部连接各凸条30,俯视呈コ字形。
图13~图15表示使用泄水连接材3和房檐头泄水板4在房檐头部修葺平板瓦2的第一房檐头施工结构。在该第一房檐头施工中,如图13~图15所示,还使用弯曲成L形的同时形成在载置于屋顶底基R1(同图中屋面板R11)侧的部分具有向上立起部40的形状的房檐头泄水板4。
在该房檐头泄水板4上,按平板瓦2的横幅尺寸的间隔预先设置,例如,对应于泄水连接材3的一对切口部37的找正标记(没作图示)。该找正标记,例如,由涂色和印刷、凸条形成、贴着色膜等,或者,由切口形成。在此,当泄水连接材3和房檐头泄水板4都是金属制的场合,各泄水连接材3向房檐头泄水板4的定位,通常不容易用视觉定位,但是,通过房檐头泄水板4的找正标记很容易地把各泄水连接材3定位在正确的尺寸位置。
在第一房檐头施工中,在载置于房檐头泄水板4的各泄水连接材3上,适当地如图13所示地利用切口部35,在其右端形成向下弯曲的折弯部36,同时,利用一对切口部37,在其中央部形成向下方弯曲的弯曲部38。
以下,说明第一房檐头施工。首先,把房檐头泄水板4以规定间隔钉钉固定在房檐头。接着,在从房檐头泄水板4的直立部40直立面离开规定距离的屋脊侧的位置(图15的L位置)打定位墨线。
之后,把形成向下折弯的折弯部36、38的泄水连接材3载置在房檐头泄水板4上。此时,把折弯部36、38挂在房檐头泄水板4的直立部40的立面上,同时,把泄水连接材3的一对切口部37与房檐头泄水板4的找正标记对准。而且,维持该状态,在泄水连接材3的一对贯通孔31中的至少一个插入固定件N的尖端,把固定件N打入屋顶底基R1内。也同样地固定其余的泄水连接材3。
然后,如图14、图15所示地,对准上述打墨线把平板瓦2载置在相邻的一对泄水连接材3之间,与上述一般施工同样地,用各固定件N贯通已放置的平板瓦2的各钉孔204,把各固定件N打入屋顶底基R1内。
这样,当房檐头第一段修葺瓦完成后,就能转移到上述一般施工。另外,泄水连接材3和房檐头泄水板4都是金属制的场合,泄水连接材3容易滑动,因此,容易发生位置偏移,但是,在该第一房檐头施工中,通过折弯部36、38,能够牢固稳定地固定泄水连接材3。
在一替代实施方式中,泄水连接材3具有沿长方向在中央设置的线状的找正标记,另一方面,房檐头泄水板4具有以平板瓦2的横幅尺寸的间隔并且对应该线状的找正标记设置的找正标记。
图16~图18表示使用起头瓦20A和另一结构的房檐头泄水板4A,在房檐头部修葺平板瓦的第二房檐头施工的结构。在该第二房檐头施工中,如图16~图18所示使用起头瓦20A和房檐头泄水板4A,以取代第一房檐头施工的房檐头泄水板4。具体的是,在从平板瓦2的屋脊侧边部的包括找正标记22的规定位置,通过平行于平板瓦2的屋脊侧边部地切断平板瓦2,取得包括非曝光部分,作为起头瓦20A,房檐头泄水板4A,例如是金属制,形成为L形弯曲的形状。
以下,说明第二房檐头施工。首先,把房檐头泄水板4A,以规定间隔钉钉固定在房檐头上,同时,在从房檐头泄水板4A的弯曲位置或者房檐头边缘离开规定距离的屋脊侧的位置(图17、图18的L1的位置)上打定位墨线。
然后,对准L1的打墨线,把起头瓦20A载置在房檐头泄水板4A上,并且,用各固定件N穿通已载置的起头瓦20A的各钉孔204,把各固定件N打入屋顶底基R1(图16~图18中的屋面板)内。之后,在该固定好了的起头瓦20A的安装凹部200内,收纳泄水连接材3的房檐头侧的一端部,在泄水连接材3的贯通孔32内插入固定件N的尖端,用固定件N穿通贯通孔32下的平板瓦2的钉孔203,把固定件N打入屋顶底基R1内。然后,在泄水连接材3的一对贯通孔31中的至少一个孔内插入固定件N的尖端,把固定件N打入屋顶底基R1内。同样地,也固定其余的起头瓦20A和泄水连接材3。
在此,因为在泄水连接材3上形成直立部34,所以,在上述起头瓦20A的固定操作时,也可以不进行第一段的各平板瓦2定位用的打墨线。然而,在进行打墨线的场合,在只固定了各起头瓦20A之后,在从起头瓦20A的前端离开规定距离的屋脊侧的位置(图18的L2的位置)上打墨线。并且,和上述相同地,在各起头瓦20A上安装各泄水连接材3,固定在屋顶底基R1内。
然后,对准泄水连接材3的直立部34或者L2的打墨线,把平板瓦2载置在相邻的一对泄水连接材3之间,并且,用固定件N贯通已载置好的平板瓦2的各钉孔204,把各固定件N打入屋顶底基R1内。另外,对于房檐头端侧,可以适当切断平板瓦进行2固定。
这样,如果完成了房檐头第一段的修葺瓦,就可以转移到上述一般施工。另外,能够把平板瓦2的一部分作为起头瓦20A使用,可以把起头瓦20A和瓦施工部件的平板瓦2形成通用的结构,因而,能够削减部件数量,能使生产效率提高。另外,对于房檐头泄水板4A,也能够使用没形成找正标记和直立部的普通的房檐头泄水板。
图19表示使用泄水连接材3和尖屋顶的边缘部用的型材泄水板5在尖屋顶的边缘部修葺平板瓦2的尖屋顶边缘施工结构。在该尖屋顶边缘部施工中,如图19所示,使用通常的尖屋顶的边缘部用的型材泄水板5,按照泄水连接材3对于型材泄水板5的位置,把载置在该型材泄水板5上的泄水连接材3固定在屋顶底基R1内。
以下,说明尖屋顶边缘的施工。如图19所示地,用固定件N固定被切除一侧(图19中右侧)的平板瓦2之后,在该平板瓦2的安装凹部200内收纳泄水连接材3的房檐头侧的一端部。然后,按照泄水连接材3对于型材泄水板5的位置,利用从型材泄水板5分开的一侧(图19中左侧)的贯通孔31,把固定件N插入该贯通孔31内并且打入屋顶底基R1内。这样,因为能够固定泄水连接材3,所以,不在型材泄水板5上开孔就能够用固定件N取得良好的固定强度,能够实现确实并且容易的尖屋顶边缘部收纳。
在图19的例,型材泄水板5位于贯通孔32的正下方,因而,不能进行向贯通孔32打入固定件N,但是,例如,形成向下弯曲的弯曲部36、38,嵌入安装凹部200的泄水用槽201,由此,能够更合适地固定在安装凹部200固定的泄水连接材3的房檐头侧的一端部。另外,在该泄水连接材3的右侧配置切断为小片的平板瓦2,这样的小片的平板瓦2,例如,用封胶粘接固定。另外,如果型材泄水板5不位于贯通孔32的正下方,就容许向贯通孔32打入固定件N。
图20表示使用泄水连接材3和天沟底板6,在天沟部修葺平板瓦2的天沟施工结构。在该天沟施工,使用通常的金属性的天沟底板6,按照泄水连接材3对于天沟底板6的位置,在屋顶底基R1上固定载置在该天沟底板6上的泄水连接材3。
以下,说明天沟施工。首先,如图20所示地,在从天沟底板6的天沟芯(天沟底)离开规定距离的天沟底板6的上面,与该天沟底平行地打墨线L3。之后,对准墨线L3,切断各平板瓦2和各泄水连接材3。该场合,即使泄水连接材3的房檐头侧被切除,也由于在屋脊侧形成一对贯通孔31,因而,利用离开天沟底板6侧(图20中左侧)的贯通孔31,按照泄水连接材3对天沟底板6的位置,把固定件N插入该贯通孔31,打入屋顶底基R1内。这样,不在天沟底板6上开孔,能够用固定件N固定泄水连接材3,在天沟部也能够实现高效率地良好的收纳。
在图20的例,切断成小片的平板瓦2配置在泄水连接材3的右侧,例如,通过封胶粘接固定这样小片的平板瓦2。另外,在两贯通孔31离开天沟底板6的场合,也可以在各贯通孔31内插入各固定件N,打入屋顶底基R1内。
图21表示覆盖配置在上述天沟底板6上的各平板瓦2的切断面侧的连接天沟盖7。该连接天沟盖7,如图21所示,由作为本体的盖板70和载置在该盖板70上的滑板71构成。
如图21(a)、(b)所示,盖板70是把在房檐头侧具有V形凹部的板材(例如板金),按照屋顶天沟部的形状弯曲成截面V形而形成。在该盖板70的房檐头侧,形成一对插入部700,各插入部700,其截面形成为L形,被触接在该盖板70的背面的平板瓦2的房檐头侧边部插入。另外,在盖板70的屋脊侧形成4个切口部701,通过该切口部701,一对折弯片702分别在盖板70的中央左右附近自如地弯曲。另外,盖板70的左右的端部703向背面测弯曲,用于防止浸入雨水和确保强度等。
滑板71是把在房檐头房脊方向比在房檐头侧有V形凹部的盖板70的板材短的板材(例如板金),与覆板70同样地弯曲成截面V形而形成。在该滑板71的房檐头侧,向上弯曲形成一对直立部711,另一方面,滑板71的左右的端部713向背面侧弯曲,用于防止浸入雨水和确保强度等。
说明该连接天沟盖7的施工。首先,固定天沟底板6上的第一段的两平板瓦2之后,如图22(a)所示地,把第一段的连接天沟盖7的盖板70载置在第一段的两平板瓦2上,同时,把第一段两平板瓦2的房檐头侧边缘部插入第一段的盖板70的两插入部700内。
固定了天沟底板6上的第二段的两平板瓦2之后,使第一段的滑板71在第一段的盖板70上滑动的同时,把第一段的滑板71插入第一段的两平板瓦2和第二段的两平板瓦2之间,由此,进行第一段的滑板71的定位。图中的例子说明的是,第一段的滑板71在该直立部711触接在第二段的平板瓦2的房檐头侧端面上时被定位。然后,从上方向房檐头侧折弯第一段的盖板70的两折弯片702,把第一段的滑板71的屋脊侧端部夹住,使已经被定位的第一段的滑板71不向房脊侧滑动地固定。
然后,把第二段的连接天沟盖7的盖板70在载置于第二段的两平板瓦2上,同时,把第二段的两平板瓦2的房檐头侧边缘部插入第二段的盖板70的两插入部700内。以后,如图12(b)所示地重复相同的操作。
把最后的段的连接天沟盖7的盖板70载置在最后的段的两平板瓦2上结束后,如图22(c)所示地,利用其上配置的护顶木板R14,把最后段的盖板70的房檐头侧部分用固定件N固定在护顶木板R14上。
通过如此地进行连接天沟盖7的施工,能够覆盖配置在天沟底板6上的各平板瓦2的切断面侧,因而,能够防止因平板瓦2的切断面的颜色和其表面的颜色不同而损坏外观。另外,除向护顶木板上固定之外,对连接天沟盖7的固定不使用钉子等固定件,因而,形成良好的防水性。在厚平板瓦2的场合,也能够发挥同样的效果。
图23表示使用箭头形板金8和装饰板21A在屋脊部(角脊部、平脊部)上修葺平板瓦2的屋脊施工的结构。在该屋脊施工中,如图23、图24所示,还使用箭头形板金8和装饰板21A。
箭头形板金8是把矩形的板金的中央部弯曲成截面箭头形的同时,把该板金的两侧部弯曲成截面V形而形成,该箭头形板金8具有,以上述中央部为顶部80、向两侧张开的一对顶片部81和从顶部80下方的规定位置向两侧张开的一对的屋顶固定片部82以及把这些屋顶固定片部82的两端部向顶部80侧弯曲形成的一对泄水部83;一对屋顶固定片部82的张开角度能够调节自如。按照装饰板21A的厚度设定上述顶部80下方的规定位置。泄水部83的形状,只要能使泄水机能有效果,就不限于图24的尖状,也可以是コ字形或C字形。
装饰板21A由切断平板瓦2(或者上述起头瓦20A切除后的剩余部分)取得。例如图25所示,在从平板瓦2的房檐头侧边部的规定位置,平行于平板瓦2的屋脊侧边缘部地切断平板瓦2,由此,得到曝露部20侧的部分作为装饰板。
以下,说明屋脊施工。按照屋脊的形状,调节一对屋顶固定片部82的张开角度,如图23所示地,把箭头板金8配置在屋顶底基(图中是固定在屋脊部的屋面板R11上的一对棱木R13)上。接着,把各装饰板21A的切断面侧插入各顶片部81和屋顶固定片部82之间的凹处,用钉子、小螺钉等固定件N把各装饰板21A固定在屋顶底基上。这样,能像图26所示地进行屋脊部施工。
由于使用这样的箭头形板金8,不需要按照屋脊的形状准备各种功能件,因而能够把箭头形板金8作为通用功能件设置在屋顶脊部,能够形成整洁的收纳结构。
另外,在箭头形板金8上设置泄水部83,雨水沿着泄水部83向房檐头下方向流,因而,能够确保高效率的排水功能。
进而,还把具有于平板瓦2相同质感的装饰板21A用于屋脊部的收纳结构,因而,能使屋顶外观良好。
在一个替代方式方式中,上述箭头形板金8和装饰板21A,不仅在上述屋脊部,还能适用于包括尖屋顶边缘部的角部,因而,用于尖屋顶边缘施工中。在该尖屋顶边缘施工中,首先,按照尖屋顶边缘部的形状,调节一对屋顶固定片部82的张开角度,在屋顶底基(图27中固定在尖屋顶边缘部的屋面板R11上的斜梁R12)上配置箭头形板金8。接着,把各装饰板21A的切断面侧插入各组的顶片部81和屋顶固定片部82之间的凹处,用钉子、小螺钉等固定件N,把各装饰板21A固定在屋顶底基上。
在另一个替代方式中,平板瓦2的切断面的颜色和该平板瓦2的表面颜色相同,图25(a)中的J的部分,如图28的尖屋顶房施工中所示地用作装饰板21B。或者,如图29所示地,沿着房檐头房脊方向切断平板瓦2而取得的一部分,用作角施工的装饰板21C。
在另一个替代方式中,如图30、图31所示地,在各屋顶固定片部82的对应于各固定件N的固定位置的位置上,向上凸出设置各凸条84。由于凸条84,如图31所示地,在打入固定件N时,在打入部分的周围难以形成洼陷,因此,雨水等难以积存。另外,通过凸条84能够提高屋顶固定片82的刚性,对于防止扭曲变形等也有效果。
另外,在图23的例,为了把从平板瓦取得的一对装饰板作为房脊用的功能件使用,而使用箭头形板金8,但是,也可以不使用该箭头形板金8,而如图32所示地,使用具有倒V形截面的屋脊瓦91和闭塞其一端的形状的屋脊角瓦92等。
同样地,在图27的例中,为了把从平板瓦取得的一对装饰板作为尖屋顶边缘部的功能件使用,而使用箭头板金8,但是,也可以不使用该箭头板金8,而如图33所示地,使用具有倒L形截面的尖屋顶边缘瓦93和闭塞其一端面的形状的尖屋顶边缘角瓦94等。
说明了涉及本发明的几个理想的实施方式,但是,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和范围,可以由专业人员作种种修改和变更。例如,由上述无机质板制造方法取得的毛坯板GS,不仅限于平板瓦等外装修建材,也可以应用于墙壁和门等的屋外设备,此外,也可以应用于地板、墙壁、天花板等的内装修建材等。另外,在图8以后的各实施方式中,平板瓦2不限于薄的,也可以是厚的。另外,图8以后的各施工本身,不限于由上述实施方式的无机质板制造方法取得的平板瓦2,对从现在的毛坯板取得的平板瓦也能够适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无机质板制造方法,其中,从供给管向浆料供给槽供给浆料,在浆料供给槽内暂时地储存浆料,同时,把浆料从浆料供给槽下端的浆料排出口排到抄浆带上面,形成规定厚度的毛坯板,在浆料供给槽内部的抄浆带上方配置振动板,在由振动板使浆料供给槽内的浆料振动的状态下,从浆料排出口把该浆料供到给抄浆带上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质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动板以接近从供给管供给浆料的位置的后端部比离开该浆料供给位置的前端部低的倾斜的状态,由振动电机驱动上述振动板在垂直方向往复振动。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无机质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振动板由在浆料排出口的横幅方向的大致全长上延展的一张板构成。
4.如权利要求1~3中之任一项所述的无机质板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浆料供给槽内部,在隔着振动板与从供给管供给浆料位置的相对侧,收纳能够升降的液面调整板。
5.一种平板瓦,其特征在于,由权利要求1~4中之任一项所述的无机质板制造方法制造。
全文摘要
一种无机质板制造方法,其从供给管(11)向浆料供给槽(13)供给浆料S,在该浆料供给槽(13)内暂时地储存浆料S,同时,又把浆料S从浆料供给槽(13)下端的浆料排出口(131)排到抄浆带(16)上面,形成规定厚度的毛坯板GS,在浆料供给槽(13)内部的抄浆带(16)上方,配置振动板(10),在由振动板(10)使浆料供给槽(13)内的浆料S处于振动的状态下,从浆料排出口(131)把该浆料S供给到抄浆带(16)上面。由此,即使是高浓度浆料,也能够提高材料的分散性,消除因液面变动造成的毛坯板的横幅方向的厚度变动,提高制品质量的均匀性,不需要进行烦杂的控制,此外,能够容易进行维修管理。
文档编号B28B13/00GK1702451SQ20051007466
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8日
发明者薮中康雄, 中森茂次, 兼本和男 申请人:久保田松下电工外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