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偏心卸料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3070阅读:8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向偏心卸料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料机骨料仓装置,特别涉及骨料仓的卸料门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站的骨料配料机,在计量砂石料时常常会由于卸料门的失灵而影响物料的计量精度,从而造成混凝土质量不合格,影响工程质量。卸料门失灵主要指两种情况,一种是打不开门,一种是关不上门或关门不严。当料仓卸料门打不开时,就无法实现物料计量,从而使设备处于停运状态,影响设备生产效率;当卸料门打开,控制系统发出关门指令,而卸料门无法关闭或关闭不严时,物料一直向下卸料,就会造成计量超差,从而影响混凝土成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向偏心结构的卸料门,使卸料门方便、可靠地开关,避免了卸料门经常出现的失灵情况,以解决现有卸料门因结构设计缺陷造成卸料门出现打不开或关不住现象,影响工程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向偏心卸料门,包括底边缘为弧形卸料口弧板的卸料口和相应的弧形卸料门弧体,所述卸料门弧体连接卸料口上部的卸料门轴,并以卸料门轴为旋转中心启闭卸料口;所述卸料门轴的轴心位于所述卸料门弧体圆心和卸料口弧板圆心之间。
所述卸料门轴的轴心、卸料门弧体圆心及卸料口弧板圆心位于同一水平位置。
所述卸料门弧体圆心设置在卸料门轴的左侧,距卸料门轴轴心的距离为卸料门弧体半径的0.02~0.25。
所述卸料口弧板的圆心设置在卸料门轴的右侧,距卸料门轴轴心的距离为卸料口弧板半径的0.02~0.25。
所述卸料门轴设置在卸料口所属料仓的中部,所述卸料门弧体通过耳片与驱动机构一端连接,驱动机构另一端固定在料仓上;驱动机构驱动卸料门弧体以卸料门轴为中心旋转,开启和关闭所述卸料口。
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
所述卸料口弧板上还设置有弹性材料,以密封所述卸料口弧板与卸料门弧体之间的间隙。
本实用新型双向偏心卸料门,针对现有技术中卸料门旋转中心与卸料门弧体圆心和卸料口弧板圆心重合造成卸料门因阻力大出现打不开或关不住的设计缺陷,从设计机理上提出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即采用卸料门旋转中心与卸料门弧体圆心偏心、卸料门旋转中心与卸料口弧板圆心偏心的双向偏心卸料门技术方案。通过本实用新型双向偏心的技术方案使卸料门在开启或关闭时,卸料门弧体与卸料口弧板之间呈现越来越大的间距。此时,即使有物料塞在卸料门与卸料口之间,因卸料口弧板与卸料门弧体相对间隙增大,物料处于自由状态而无法产生挤压力,因而卸料门只需克服卸料门轴的转动阻力即可,故卸料门很容易打开或关闭,因而使设备正常计量物料,提高工程质量。


图1为现有技术卸料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开门偏心结构卸料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卸料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列示如下1-料仓;2-卸料口;2′-技术方案第一步的卸料口弧板;2″-技术方案第二步的卸料口弧板;3-卸料门弧体;4-耳片;5-气缸。
P-卸料门轴(即卸料门旋转中心);Q-卸料门弧体圆心;K-卸料口弧板圆心。A-卸料门弧体圆心Q偏离卸料门旋转中心P的距离;B-卸料门弧体3完全打开时其左边缘与卸料口弧板2′右边缘的垂直距离;C-卸料口弧板圆心K偏离卸料门旋转中心P的距离;D-卸料门弧体3完全关闭时其左边缘与卸料口弧板2″左边缘的垂直距离;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图1为传统卸料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带有卸料口2的料仓1中部设置有卸料门轴P,卸料门弧体3通过耳片4与气缸5一端连接,气缸5另一端固定在料仓1上。气缸5驱动卸料门弧体3以卸料门轴P(也称卸料门旋转中心P)为轴旋转,从而实现卸料口2的开启和关闭。
传统卸料门的设计,其卸料门弧体3和卸料口弧板2′的形状均采用以卸料门轴P为圆心的弧线,即卸料门旋转中心P与卸料门弧体圆心Q和卸料口弧板2′的圆心K重合(如图1)。由于卸料门旋转中心P与卸料门弧体圆心Q和卸料口弧板的圆心K重合,卸料门弧体3开启时,卸料门弧体3围绕重合的卸料门轴P旋转,卸料门弧体3需要克服物料与卸料门弧体3之间的摩擦力,一旦有石子嵌在卸料门弧体3与卸料口弧板2′之间,就会加大摩擦阻力,当驱动力无法克服摩擦力时,卸料门弧体3就会出现打不开或关不住现象,从而造成无法卸料或计量超差现象。
为解决卸料门打不开现象,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第一步采用卸料门旋转中心与卸料门弧体圆心偏心设置。图2为具有开门偏心结构卸料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卸料门弧体圆心Q设置在卸料门旋转中心P左侧,偏移距离为A,即卸料门弧体3是以卸料门弧体圆心Q为圆心、以QM(或QN)为半径的弧线MN。同时,卸料口弧板2′的形状符合卸料门弧体,即以卸料门弧体圆心Q为圆心、以QM(或QN)为半径的弧线。
当卸料门弧体3开启时,卸料门弧体3围绕卸料门旋转中心P旋转。因卸料门弧体圆心Q设置在卸料门旋转中心P左侧,所以卸料门弧体3的回转半径PM比PN大。回转半径PM比PN大的结果使卸料门弧体3在打开时,相当于既做旋转运动,又有一个向下运动的趋势,卸料门弧体3上任何一点相对于卸料口弧板2′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此时,即使有石子塞在卸料门弧体3与卸料口弧板2′之间,因卸料口与卸料门相对间隙增大,石子处于自由状态而无法产生挤压力,因而卸料门弧体3只需克服卸料门旋转中心P处的转动阻力即可,故卸料门弧体3很容易打开。当卸料门弧体3完全打开后,卸料门弧体3左边缘与卸料口弧板2′右边缘处于同一垂线上,二者具有垂直距离B。
显然,上述技术方案虽然科学地解决了卸料门打不开现象,但仍然存在卸料门关不上问题。按上述卸料门旋转中心与卸料门弧体圆心偏心设置的技术方案,当卸料门关闭时,因卸料口弧板2′与卸料门弧体3之间间隙越来越小,一旦石子挤在卸料门弧体3与卸料口弧板2′之间,石子会越挤越紧,直到将卸料门卡住,无法关门。
为解决上述技术方案中卸料门关不上问题,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即卸料门旋转中心与卸料门弧体圆心偏心设置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第二步采用卸料门旋转中心与卸料口弧板圆心偏心设置的双向偏心技术方案。图3为具有双向偏心卸料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双向偏心技术方案是指,卸料口弧板圆心K设置在卸料门旋转中心P右侧,偏移距离为C,并以KN为半径形成新的卸料口弧板2″,即新形成的卸料口弧板2″是以卸料口弧板圆心K为圆心、以KN为半径的弧线M′N。而卸料门弧体3仍是以卸料门弧体圆心Q为圆心、以QM(或QN)为半径的弧线MN。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当卸料门弧体3关闭时,卸料门弧体3仍围绕卸料门旋转中心P旋转。因卸料口弧板圆心K设置在卸料门旋转中心P右侧,所以PN比PM′大。PN比PM′大的结果使卸料门弧体3在关闭时其上各点相对于卸料口弧板2″(即弧线M′N)的距离越来越大,因此不会出现卡料现象,卸料门弧体3可以很轻松的关闭。当卸料门弧体3完全关闭后,卸料门弧体3左边缘与卸料口弧板2″左边缘处于同一垂线上,二者具有垂直距离D。显然,距离D大于距离B。
本实用新型双偏心设置的技术方案经实践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上述弧形卸料门弧体圆心Q与卸料门旋转中心P之间的距离A为卸料门弧体3对应半径的0.02~0.25,上述卸料口弧板圆心K与卸料门旋转中心P之间的距离C为卸料口弧板2″对应半径的0.02~0.25。显然,上述距离A和距离C的设定还要考虑物料的特征尺寸。
按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卸料门与卸料口之间存在设计间隙,为保证物料的精度计量,卸料口的边缘采用弹性材料(如橡胶)予以密封。
上述提及的卸料门弧体圆心Q是指卸料门弧体3上(内)表面弧线所对应的圆心,即靠近卸料口弧板2″一侧表面弧线所对应的圆心;卸料口弧板圆心K是指卸料口弧板2″下(外)表面弧线所对应的圆心,即靠近卸料门弧体3一侧表面弧线所对应的圆心。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不以任何形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出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依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和实质,还可以做出很多的变形和改进,但这些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双向偏心卸料门,包括底边缘为弧形卸料口弧板的卸料口和相应的弧形卸料门弧体,所述卸料门弧体连接卸料口上部的卸料门轴,并以卸料门轴为旋转中心启闭卸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门轴的轴心位于所述卸料门弧体圆心和卸料口弧板圆心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偏心卸料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门轴的轴心、卸料门弧体圆心及卸料口弧板圆心位于同一水平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偏心卸料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门弧体圆心设置在卸料门轴的左侧,距卸料门轴轴心的距离为卸料门弧体半径的0.02~0.2 5。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偏心卸料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口弧板圆心设置在卸料门轴的右侧,距卸料门轴轴心的距离为卸料口弧板半径的0.02~0.25。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偏心卸料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门轴设置在卸料口所属料仓的中部,所述卸料门弧体通过耳片与驱动机构一端连接,驱动机构另一端固定在料仓上;驱动机构驱动卸料门弧体以卸料门轴为中心旋转,开启和关闭所述卸料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偏心卸料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气缸。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偏心卸料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口弧板上还设置有弹性材料,以密封所述卸料口弧板与卸料门弧体之间的间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双向偏心卸料门,包括底边缘为弧形卸料口弧板的卸料口和相应的弧形卸料门弧体,所述卸料门弧体连接卸料口上部的卸料门轴,并以卸料门轴为旋转中心启闭卸料口,所述卸料门轴的轴心位于所述卸料门弧体圆心和卸料口弧板圆心之间。本实用新型双向偏心技术方案可使卸料门很容易启闭,不会出现失灵情况。
文档编号B28C7/00GK2772783SQ20052002285
公开日2006年4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6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6日
发明者徐君飞 申请人:林礼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