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249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
技术背景现在为了防止大量使用砖墙而造成土地资源流失,在全国ioo多外大城市已明令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因此在建筑房屋时,普遍用水泥墙代替砖 墙,浇注水泥墙时须要钢模板或木模板为成型模板,水泥凝固成水泥墙后, 把钢模板或木模板拆卸掉,重复使用率很低,木模板一般用三至五次即不 能使用,铁模板虽然可多次重复使用,但安装与拆卸劳动强度大、墙体的表面不平很粗糙,必须在墙体的表面再涂抹15毫米一20毫米厚的水泥砂浆。 因此,同时在建筑领域内出现了新型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特别是夹 着玻璃纤维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它作为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具有重 量轻、强度高、防火隔音效果好。现浇注水泥凝固成水泥墙后,再把玻璃 纤维增强水泥板粘贴在水泥墙的表面。建筑墙体须要安装与拆卸模板,墙 体成型后粘贴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建墙过程中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浇注墙用建筑板式构件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 种安装方便劳动强度低、墙体表面平整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是由两块相隔一定距离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作为 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在两个相对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之间用联接 件联接在一起,拼对成现浇水泥模具,经现场浇注速凝轻质墙体的材料, 浇注后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成为墙体外表部分,可直接装饰墙面。本浇注墙用建筑板式构件主要是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在玻璃纤维增 强水泥板的侧面,最少有一条靠近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上边沿的纵向的 凸出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表面的分布着联接孔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形 板,或一排具有联接孔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块,为了铺设钢筋和横向定位,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形板或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块距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上边沿的距离不小于8毫米, 一般8毫米至60毫米较佳。上述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其特征是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 具有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形板或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块的一面,位于玻璃纤 维增强水泥板的下边沿还设置着另一条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形板或一排玻 璃纤维增强水泥块,该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形板的下边沿或玻璃纤维增强 水泥块向下凸出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下边沿。上述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形板或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块可在玻璃纤维 增强水泥板成型时形成,也可以是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成型后粘接在玻 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上述的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是配置U型钢卡组合使用,两块玻璃纤 维增强水泥板用最少两个U型钢卡联接在一起,组成相互平行的玻璃纤维 增强水泥板组件,U型钢卡是两端弯折向一边的钢丝,两个弯折杆之间的 距离不小于6厘米,U型钢卡的两个弯折杆分别插入两块玻璃纤维增强水 泥板的两个相对应的联接孔。本申请文件所说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也可用水泥压力平板或硅氧 镁水泥板代替。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是带联接孔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配置与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垂直的联接件很方便地联接成两个相对并相互平行的 一组现浇水泥模板,在两个平行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之间浇注速凝轻质 墙体材料,与这些材料一起作为墙体的一部分构成轻质水泥内墙,也可把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设置在钢筋架的两侧,浇注速凝混凝土,与速凝混凝 土一起构成水泥承重墙。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成为墙体外表部分,墙体 的表面平整,无须再涂水泥层,可直接装饰墙面。可根据施工需要裁截浇 注墙用板式建筑构的长度,施工方便,劳动强度低。


图l是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是与图l相对应的俯视图。图3是与图1相对应的左视图,图中上部沿联接孔的轴线局部剖开。 图4是与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配合的U型钢卡的主视图。图5是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实施例二的主视图。图6是与图5相对应的俯视图。图7是与图5相对应的左视图,图中上部沿联接孔的轴线局部剖开。 图8是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实施例三的主视图。 图9是与图8相对应的俯视图。 图10是与图8相对应的左视图。图11的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的使用安装参考图,相对图1縮小。图12是沿图11中A—A线的剖视图,相对图1縮小。图13是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实施例五的主视图。图14是与图13相对应的俯视图。图15是沿图13中B—B线的剖视图。上述图中1、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2、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形板3、联接孔4、 U型钢卡 5、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6、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形板7、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形板 8、联接孔 9、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0、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形板11、联接孔12、组合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 13、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4、水泥地板15、组合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16、组合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 17、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8、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块19、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块 20、联接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 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不局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图1、图2与图3描述的浇注墙用建筑板式构件是夹着玻璃纤维的玻璃 纤维增强水泥板1,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的正面,有一条靠近玻璃纤维 增强水泥板1上边沿的纵向的凸出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表面1的玻璃纤维 增强水泥条形板2,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形板2距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的 上边沿的距离为20毫米,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形板2分布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的表面平行的十八个联接孔3。本实施例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1长120厘米,宽40厘米。联接孔3为竖直的通孔。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见图5、图6与图7,它是在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的实施例 一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的具有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形板2的一面,位 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的下边沿,设置着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形板7,为 了在安装使用时上下定位,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形板7的下边沿向下凸出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的下边沿。其它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实施例三本实施例见是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实施例二的两块玻璃纤维增强水 泥板配合U型钢卡4联接在一起组成一组,即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5与玻 璃纤维增强水泥板9用四个U型钢卡4联接在一起,见图8、图9与图10。 U型钢卡4是两端弯折向一边的钢丝,两个弯折杆之间的距离为8厘米, 见图4, U型钢卡4的一个弯折杆插入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5的联接孔8, 另一相弯折杆插入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9的联接孔中。实施例四本实施例见是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实施例一的两块平行的玻璃纤维 增强水泥板配合U型钢卡4联接在一起组成一组,即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 1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3用四个U型钢卡4联接在一起,四个U型钢卡 4的两个弯折杆插入即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3的 联接孔中。参见图11与图1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不同之处是在玻璃纤 维增强水泥板1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3的下边沿没有向下凸出玻璃纤维 增强水泥板1下边沿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形板2。实施例五本实施例的结构见图13、图14与图1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 之处是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块取代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形板。在玻璃纤维 增强水泥板17的上部有九块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块18,每块玻璃纤维增强水 泥块18有一个联接孔20,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7的下部有五块玻璃纤 维增强水泥块19,五块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块19向下凸出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7的下边沿。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块18距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7上边沿 的距离为40毫米。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的使用安装参见图11与图12。将实施例四的 组合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16安装在水泥地板14上,安装时可在水泥地 板14上设置横向的木条之类的定位件或挖定位槽。在组合浇注墙用板式建 筑构件16之上安装实施例三的组合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15,组合浇注墙 用板式建筑构件15下部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形板7与玻璃纤维增强水泥 条形板10卡在组合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16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l与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13之间。为了便于纵向定位,组合浇注墙用板式建筑 构件16与组合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15在纵向相互交错开。把浇注墙用 板式建筑构件1从中间锯成两半,组成组合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12,组 合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12的长度为组合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16的二 分之一。安装好下面的组合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并浇注浇注速凝轻质墙 体材料后,再安装上面的组合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上述五个实施例的板式建筑构件为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水泥压力平 板与硅氧镁水泥板中的任一种。
权利要求1、一种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它包括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侧面,最少有一条靠近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上边沿的纵向的凸出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表面的分布着联接孔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形板,或一排具有联接孔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块。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机动车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板体(2)的外侧固 定有橡胶块(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它包括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侧面的上部有纵向的凸出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表面的分布着联接孔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形板或一排具有联接孔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块。可在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下边沿设置着另一条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形板或一排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块,该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条形板的下边沿或玻璃纤维增强水泥块向下凸出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的下边沿。还可将两块玻璃纤维的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用U型钢卡联接在一起,在两个玻璃纤维增强水泥板之间浇注速凝轻质墙体材料后本浇注墙用板式建筑构件成为墙体的外表部分,施工方便,劳动强度低。
文档编号E04B2/86GK201217941SQ200820077559
公开日2009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14日
发明者史文彬, 史春月 申请人:史春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