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腔多面体填充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920阅读:12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空腔多面体填充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用于空心楼板施工的空 腔多面体填充块。
技术背景在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的制作或者施工过程中,需要在混凝土内部预置一些 轻质材料的填充物以减小结构自重和提高混凝土的保温、隔热、隔音效果,现 有的填充物有金属填充管、塑料填充管、水泥薄壁管、水泥薄壁盒、发泡材料 填充块等。金属管或塑料管造价高,且资源浪费严重;水泥薄壁管和水泥薄壁 盒成本低、强度较差,加工过程中需要专用模具,加工较复杂;发泡材料填充 块重量较轻、成本低、形状容易控制,但其本身质软,在运输或施工中受力过 大时容易发生变形而碎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度高、使用效果好的空腔多面体填充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空腔多面体填充块, 填充块顶面、侧面和底面为一体成型的非圆筒体,筒体顶面和底面为平面或者 凸弧面,筒体左右向纵截面为八边形结构,八边形的顶部两侧边和/或底部两侧 边为弧形边,筒体空腔内设有或不设与其顶接配合的支撑体,筒体两端设有预 制端板。所述的筒体顶面、侧面和底面由胶凝材料层间夹设整块加强筋网叠合构成。所述的填充块的顶面与底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顶面和底面与支撑体和端板 垂直连接,侧面由三块等大的条形板拼合而成。所述的填充块筒体上设有与其内部空腔不连通的竖向浇注孔,或者填充块侧 面设有竖向浇注槽。采用了这种结构后,筒体左右向纵截面为八边形结构,顶部和/或底部与两侧 边之间设有弧形倒角,在制作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的时候,可将混凝土与填充 块更牢固的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在侧面与顶面和底面连接处为弧形面过度连接, 使得空心楼板的承压能均匀的释放,大大提高承压能力;支撑体可提高填充物 的承力能力,施工形成的楼板强度高;竖向浇注孔和竖向浇注槽均可加强空心 楼板的支撑能力和强度。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的俯视图;图3为实施例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l所示的空腔多面体填充块,填充块顶面3、侧面9、 5和底面 4为一体成型的非圆筒体1,筒体1顶面3和底面4为平面或者凸弧面,筒体l 左右向纵截面为八边形结构,八边形的顶部两侧边和/或底部两侧边为弧形边10, 这样制作的空心楼板在填充块的侧面9、5与顶面3和底面4连接处为弧形结构, 能均匀的释放压力,大大提高空心楼板的支撑能力。筒体1空腔内设有或不设 与其顶接配合的支撑体6,支撑体6可以是任何形状,并可设置多个,筒体l两 端设有预制端板2。筒体l由胶凝材料层间夹设整块加强筋网叠合构成。填充块的顶面3与底面4为相互平行的平面,顶面3和底面4与支撑体6和端板2垂直连接,侧面9、 5由三块等大的条形板拼合而成,即筒体1截面为左右对称的八角形结构。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填充块筒体1上设有与其内部空腔不连 通的竖向浇注孔7,便于浇注水泥填充其中,加强空心楼板强度。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填充块侧面9、 5设有竖向浇注槽8,浇 注槽8可以是半圆柱面形,当两块填充块左右相邻设置时,竖向浇注槽8可以 拼合形成类似的浇注孔。
权利要求1、一种空腔多面体填充块,其特征在于填充块顶面、侧面和底面为一体成型的非圆筒体,筒体顶面和底面为平面或者凸弧面,筒体左右向纵截面为八边形结构,八边形的顶部两侧边和/或底部两侧边为弧形边,筒体空腔内设有或不设与其顶接配合的支撑体,筒体两端设有预制端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腔多面体填充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 体顶面、侧面和底面由胶凝材料层间夹设整块加强筋网叠合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空腔多面体填充块,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填充块的顶面与底面为相互平行的平面,顶面和底面与支撑体和端板垂直连 接,侧面由三块等大的条形板拼合而成。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腔多面体填充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 充块筒体上设有与其内部空腔不连通的竖向浇注孔,或者填充块侧面设有竖向
专利摘要一种空腔多面体填充块,填充块顶面、侧面和底面为一体成型的非圆筒体,筒体顶面和底面为平面或者凸弧面,筒体左右向纵截面为八边形结构,八边形的顶部两侧边和/或底部两侧边为弧形边,筒体空腔内设有或不设与其顶接配合的支撑体,筒体两端设有预制端板;筒体顶面、侧面和底面由胶凝材料层间夹设整块加强筋网叠合构成;填充块筒体上设有与其内部空腔不连通的竖向浇注孔,或者填充块侧面设有竖向浇注槽。采用了这种结构后,在制作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的时候,可将混凝土与填充块更牢固的结合在一起,使得空心楼板的承压能均匀的释放,大大提高承压能力;支撑体、竖向浇注孔和竖向浇注槽均可加强空心楼板的支撑能力和强度。
文档编号E04C1/00GK201217880SQ20082014772
公开日2009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30日
发明者黄安刚 申请人:黄安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