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板玻璃池炉溢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688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基板玻璃池炉溢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基板玻璃生产领域,涉及一种溢流装置,尤其是一种基板玻璃池
炉溢流装置。
背景技术
基板玻璃池炉溢流装置被广泛应用于玻璃池炉的设计中,它对排除玻璃池炉内表 面脏玻璃,改善玻璃液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基板玻璃池炉溢流装置的工作方式主要有两种坎式调节和升降式调节。这 两种方式中溢流装置的溢流通道均设计为开放式,通过内置天然气枪(俗称内火)和辅助 外加火头共同加热,使玻璃液达到流动温度,从开放式通道自然流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 这两种溢流装置均存在溢流量控制不稳定、不精确,容易发生堵塞,开启、关闭操作不方便 等缺点,经常使玻璃生产工艺的稳定性产生波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各个领域对基本玻 璃的质量要求日益严苛,如何实现池炉溢流量的精确稳定控制,对优化池炉工艺提高玻璃 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基板玻璃池炉溢流装
置,该装置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开放式溢流通道容易堵塞的缺点,采用封闭式溢流通道,不仅
能够对溢流量实现精确控制,而且开启和关闭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 这种基板玻璃池炉溢流装置,包括溢流仓体和与所述仓体出口连为一体的溢流通 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通道结构为封闭式套管结构,所述套管垂直立设于密闭的溢 流通道空间内,所述溢流通道设计为倒锥状或直筒状,钼金套管根据溢流通道的形状同样 设计为倒锥状或直筒状,套管与通道之间的间隙小于lmm,所述套管为金属材质且其采用电 加热的方式。 上述套管采用直接通电加热的方式或者利用电阻丝缠绕加热的方式。 上述套管采用铂金或者含有铂的合金材质。 上述套管厚度为0. 5 1. 2mm,所述套管直径为25 60mm。 以上所述套管上焊有热电偶。 本实用新型将溢流通道设计为密封式套管,避免了外界环境变化对溢流的影响。 由于不存开放式的空间结构,也就不存在溢流玻璃堵塞在溢流通道的情况,提高了溢流控 制的稳定性。套管材质设计为铂金,一是可以满足高温使用条件(> 140CTC )的要求,二是 铂金耐玻璃液的侵蚀能力强,可以满足使用寿命。另外铂金材质热稳定性好,可以满足工艺 调整过程中频繁关闭、开启溢流的要求。溢流处温度和加热电流闭环自动控制,与传统的手 动控制方式相比,大大提高了控制精度,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作业现场的环境。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玻璃池炉溢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板玻璃池炉溢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其中1为套管;2为溢流通道;3为仓体;4为开放式溢流通道空间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l,为现有技术中的基板玻璃池炉溢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可以看出它 采用开放式溢流通道空间结构4,这种结构当玻璃液达到流动温度,从开放式通道自然流 出时,由于溢流通道是敞开的,又没有加热装置给提供保持玻璃液体流动性的能量,所以当 玻璃液体通过时,如果温度较低,就很容易使玻璃液的通过率受到影响,严重的甚至造成堵 塞,影响工艺。 参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基板玻璃池炉溢流装置,其是在现有的溢流装置的基础 上加以改进实现的,其中仓体3的结构大体不变,将与仓体3连接的溢流通道结构进行了较 大的改动,首先将其外形由矩形变为半弧形,溢流通道基板处于弧形中心位置,溢流通道中 插上了一铂金套筒l,即所述溢流通道结构为封闭式套管结构,套管1垂直立设于密闭的溢 流通道2空间内,溢流通道2设计为倒锥状或直筒状,套管1根据溢流通道2的形状同样设 计为倒锥状或直筒状,如图3中设计的是直筒型的溢流通道2和套管l,其中套管1的厚度 为0. 5 1. 2mm,直径为25 60mm。所述套管1与溢流通道2之间的间隙小于lmm,所述套 管1为金属材质,可以采用铂金或者还有铂的合金,且套管1上设有加热装置,这里的加热 装置可以采用直接将电源接在套筒上加热,也可以将电加热丝缠绕于套管上给电加热丝通 电使其对套管1加热。如果采用直接接电源在套管1上加热的方式,则套管1就相当于一个 发热电阻,给其通电就可以直接给玻璃液体加热,有效避免了玻璃液在通道中的滞留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溢流装置可以采用自动控制的方式,将以上所述的电加热丝的加热 电流强度由控制器控制。在铂金套管上焊有热电偶,控制系统通过调整热电偶检测到的温 度的设定值来控制加热电流的大小,由于玻璃液流量与温度有密切联系,从而通过控制温 度设定达到控制溢流流量的目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DCS或PLC控制。 本装置的溢流处温度和加热电流可以采用闭环自动控制,与传统的手动控制方式 相比,大大提高了控制精度,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作业现场的环境。
权利要求一种基板玻璃池炉溢流装置,包括溢流仓体(3)和与所述仓体(3)出口连为一体的溢流通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通道结构为封闭式套管结构,套管(1)垂直立设于密闭的溢流通道(2)空间内,所述溢流通道(2)设计为倒锥状或直筒状,套管(1)根据溢流通道(2)的形状同样设计为倒锥状或直筒状,套管(1)与溢流通道(2)之间的间隙小于1mm,所述套管(1)为金属材质且其采用电加热的方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玻璃池炉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采用直 接通电加热的方式或者利用电阻丝缠绕通电加热的方式。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玻璃池炉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采用铂 金或者含有铂的合金材质。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板玻璃池炉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的厚度为0. 5 1. 2mm,直径为25 60mm。
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基板玻璃池炉溢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上焊接 有热电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板玻璃池炉溢流装置,包括溢流仓体和与所述仓体出口连为一体的溢流通道结构,溢流通道结构为封闭式套管结构,所述套管垂直立设于密闭的溢流通道空间内,所述溢流通道设计为倒锥状或直筒状,铂金套管根据溢流通道的形状同样设计为倒锥状或直筒状,套管与通道之间的间隙小于1mm,所述套管为金属材质且其采用电加热的方式。本装置避免了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提高了溢流控制的稳定性。套管材质设计为铂金,不仅可以满足高温使用条件(>1400℃)的要求,而且铂金耐玻璃液的侵蚀能力强,可以满足使用寿命。溢流处温度和加热电流闭环自动控制,与传统的手动控制方式相比,大大提高了控制精度,也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作业现场的环境。
文档编号C03B17/06GK201442897SQ20082022168
公开日2010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8日
发明者杨国洪 申请人:陕西彩虹电子玻璃有限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