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8447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扣板材,其可以是地板或是壁板等可拼接组装的板材,特别是在板材单元侧边设置有凸榫及榫槽而可让板材单元在拼接时能够相互锁扣的板材。
技术背景企口地板被运用已相当长久,其组装结构也被运用到壁板或类似的板材,今以地板为例作说明,企口地板组装方便且能让板材单元间相互连接组合,故而广泛被消费者所采用,相关业者亦不遗余力的进行研究改良,希望能够设计出更具实用性的产品,以 CN200610201430. 5号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案来看,其即属传统式企口地板的一种改良结构, 其组装时可由两板材单元在同一水平面相贴靠而组合在一起;然而此类传统式的企口地板在组装完成时,会因为板材湿胀干缩现象而在其板材单元间形成顶拱变形或离缝空隙,产品会让人感到使用效果并无明显改善。为了解决此一问题,有人设计出了 CN01214121. 6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案,该结构能够在两板材单元相贴合结合时,提供一种自锁功能,让二板材单元可牢固连接,但由于该种结构设计无法以自动化高速加工设备进行量产,故而在市面上仍未见到相关产品问世;另一类的设计即如CN021M731. 5及CN201010580430. 7中国发明专利案,其是在板材单元的连接榫及/或连接槽上涂布粘胶,借以提供板材单元间在组合后能够相紧密结合的功效, 惟该类运用粘胶来结合的地板在铺设后即被粘合固定,除非破坏地板企口结构,否则无法拆解,此即使得该类地板无法拆卸后另行组装运用,加之粘胶的使用亦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显非完美的设计。另在CN200520060450. 6及CN201020286029. 8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案中提出了另一种不同型式的企口结构,该类设计以一圆弧锁扣结构来提供两板材单元间的结合,其不需使用粘胶来提供板材单元间的结合,具有较佳的实用性,惟该类设计在组合时必须将一板材单元翘起呈倾斜状才能结合至另一板材单元侧边,此一设计在板材单元组装上会有一定的困扰,因为其在地板长边结合定位后再进行地板短边的结合时,因为地板短边无法再翘起呈倾斜状,即无法进行组装,故而其地板短边只能采用传统的企口进行组装,而无法达到锁扣的功效,又如CN200520060450. 6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案中所述,其板材单元地板短边锁扣的主体下部被一平切割了一小部分,以利于水平敲入,否则即无法在地板长边结合定位后再进行地板短边的结合。还有就是尤尼林管理私营公司获准的CN97190692. 0等系列《由硬板材单元构成的地板以及制造这种板材单元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案(相应于该公司Unilin Beheer BV 在美国取得的6,874,292号等系列《Floor panels with edge connectors》美国专利案), 该系列专利申请案迄今共有二十余件,其基本架构均相同,其具有由舌状物与槽构成的连接部分,并在该连接部分上设有整体的机械锁定装置,以防止两块相互连接的板材单元在垂直于相关边缘和平行于相互连接板材单元下边的方向上脱开,当然,其特色在于设置在舌状物下表面上的凸出部、设置在槽的下凸出部分上的槽和可弹性弯曲的下凸出部分,让其以一种平面方式相对地推移所述的板材单元的时候允许其相互连接在一起。此一设计让板材单元相互连接时可由舌状物斜插入板材槽内后,以舌状凸榫为支点旋转板材下压以及平面相推移的方式相互连接在一起,并由其机械锁定装置防止脱开,因为其是采旋转下压、 平面相推移的方式来进行板材单元间的组装,故而在长边结合定位后再进行短边的结合时,仍可平推进行结合,确实具有其实用性。惟该种设计在采用平面相互推移的方式组装连接板材单元时,其必须以加大平推力量来迫使槽的下凸出部分弹性变形,此即需要相当的推进力量来进行,尤其是在长边已采倾斜组装方式让其连接部分结合定位而欲进行短边结合时,其短边只能以平面相推移方式来进行结合,此时施工人员往往必须由另侧以敲击的方式才能够让相应的短边组装结合至定位,其在操作上即有不便,同时亦有可能在进行敲击时将被敲击的一侧舌状物或槽的下凸出部分损坏,进而影响到后续的板材组装工作,显然其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另就目前市面上所见到的锁扣式地板来看,虽然各家厂商所采用的榫、槽结构不同,但该等地板在其长边上所设置的榫、槽与短边上所设置的榫、槽的形状并不相同,以 CN200520060450. 6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案来看,其长边上的锁扣主体为一圆弧锁扣结构,惟该类设计在组合时必须将一板材单元翘起呈倾斜状才能结合至另一板材单元侧边,此一设计在板材单元组装时,其在地板长边以翘起呈倾斜状结合至定位后,再进行地板短边的结合时,因为地板短边无法再翘起呈倾斜状,即无法进行组装,故而其地板短边只能采用不同的结构,在该专利案中的板材单元地板短边锁扣的主体下部被一平切割了一小部分,以利于水平敲入,否则即无法在地板长边结合定位后再进行地板短边的结合;此即使得厂商必须采用较多不同结构设计的刀形刀具才能够进行不同结构的榫、槽加工,当然,不同刀形的刀具在加工生产时势必增加了刀具安装与调适的不便,此亦为现有板材榫、槽结构所存在的设计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具锁扣功能的板材在组装时施工不便的一些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该板材是由呈矩形的板材单元组装而成,该板材单元具有一第一平面、一第二平面及四个侧边,在其中至少两个相对的侧边上分别形成有凸榫及榫槽,不同板材单元的凸榫及榫槽可以相互扣合,其特征在于在该板材单元一侧边形成有向该侧边外侧凸出的凸榫,该凸榫具有一顶面、一外侧面,在该凸榫下缘设有一下凸块,在该下凸块外侧为一外斜面,在该下凸块内侧为一内斜面,在该下凸块与侧边之间形成一断面呈锐角的锁扣沟;在该板材单元另一侧边形成有凹入的榫槽,该榫槽可容置前述凸榫,该榫槽具有一上槽壁、一内槽壁,在该榫槽底面形成一下凹槽,该下凹槽可容置前述下凸块,在该下凹槽与侧壁之间形成一断面呈锐角锁扣块,在该下凹槽靠锁扣块内侧形成一斜底壁,该锁扣块可容置在前述锁扣沟中;在该榫槽的上槽壁与内槽壁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条,在该第一凸条的底面为一卡制面,侧面为一顶靠面。该凸榫的下凸块最低点与其凸榫的外侧面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小于榫槽锁扣块最高点与该第一凸条的顶靠面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0012]该凸榫的下凸块最低点与其凸榫的外侧面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大于榫槽斜底壁最低点与第一凸条的顶靠面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所述凸榫的顶面与侧边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阶,在该第一凸阶的顶面为一卡制面,侧面为一顶靠面。所述凸榫上方侧面最外侧与其凸榫的外侧面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大于榫槽上方侧面最外侧与第一凸条顶靠面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所述凸榫上方侧面最外侧与其凸榫的外侧面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小于榫槽上方侧面最外侧与内槽壁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所述凸榫位于榫槽中扣合定位状态,该凸榫顶面与第一凸条的卡制面相抵靠,第一凸阶的卡制面与上槽壁相抵靠,锁扣块扣合入锁扣沟中,该凸榫下凸块的内斜面与榫槽斜底壁相抵靠。所述下凸块的外斜面及内斜面为弧面。所述榫槽上槽壁与第一凸条的顶靠面交接处又形成有一第二凸条,该第二凸条的底面为一卡制面,侧面为一顶靠面。所述凸榫的顶面与侧边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阶及一第二凸阶,在该第一凸阶的顶面为一卡制面,侧面为一顶靠面,在该第二凸阶的顶面为一卡制面,侧面为一顶靠面。所述凸榫上方侧面最外侧与其第一凸阶顶靠面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大于榫槽上方侧面最外侧与第二凸条顶靠面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所述凸榫上方侧面最外侧与其第一凸阶顶靠面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小于榫槽上方侧面最外侧与第一凸条顶靠面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所述凸榫位于榫槽中扣合定位状态,该凸榫顶面与第一凸条的卡制面)相抵靠, 第一凸阶的卡制面与第二凸条的卡制面相抵靠,第二凸阶的卡制面与上槽壁相抵靠,锁扣块扣合入锁扣沟中,该凸榫下凸块的内斜面与榫槽斜底壁相抵靠。所述该凸榫下方的侧壁较上方侧壁缩入,其缩入的水平距离小于板材单元厚度的 25%。所述该榫槽上下方的侧壁是在同一垂直面上。所述榫槽上方的侧边较该榫槽下方的侧边凹入,该榫槽形成在该侧边处形成一呈 L字形的断面;相应的该凸榫上方的侧边较该凸榫下方的侧边凸出,该凸榫形成在该侧边处形成一呈倒L字形的断面。所述凸榫位于榫槽中扣合定位状态,该凸榫的顶面与第一凸条的卡制面相抵靠, 该锁扣块扣合入锁扣沟中,该凸榫下凸块的内斜面与榫槽斜底壁相抵靠。所述该下凸块的外斜面及内斜面为斜面。所述凸榫顶面的最外端至内斜面与斜底壁相抵靠的任一点间的距离大于榫槽第一凸条的卡制面与顶靠面交接点至斜底壁相应相抵靠的点间的距离。所述两板材单元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触时,其接触位置至少一侧为斜面。所述两板材单元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触时,由该凸榫呈倾斜的外斜面与榫槽锁扣块相接触。所述该锁扣块的最高点与侧边之间的该锁扣块外侧形成一倾斜的引导面。所述两板材单元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触时,由该凸榫呈倾斜的外斜面与榫槽锁扣块的引导面相接触。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该板材是由呈矩形的板材单元组装而成,该板材单元具有一第一平面、一第二平面及四个侧边,在其中至少两个相对的侧边上分别形成有凸榫及榫槽,不同板材单元的凸榫及榫槽可以相互扣合,其特征在于在该板材单元一侧边形成有向该侧边外侧凸出的凸榫,该凸榫具有一顶面、一外侧面,在该凸榫下缘设有一下凸块,在该下凸块外侧为一外斜面,在该下凸块内侧为一内斜面,在该下凸块与侧边之间形成一断面呈锐角的锁扣沟;在该凸榫的顶面与侧边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阶,在该第一凸阶的顶面为一卡制面,侧面为一顶靠面;在该板材单元另一侧边形成有凹入的榫槽,该榫槽具有一上槽壁、一内槽壁,在该榫槽底面形成一下凹槽,该下凹槽可容置前述下凸块),在该下凹槽与侧壁之间形成一断面呈锐角锁扣块,在该下凹槽靠锁扣块内侧形成一斜底壁,该锁扣块可容置在前述锁扣沟中。该凸榫的下凸块最低点与其凸榫的第一凸阶顶靠面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大于榫槽锁扣块最高点与该榫槽上方侧边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该凸榫的下凸块最低点与其凸榫的第一凸阶顶靠面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小于榫槽斜底壁最低点与该榫槽上方侧边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所述凸榫位于榫槽中扣合定位状态,该第一凸阶的卡制面与榫槽上槽壁相抵靠, 该锁扣块扣合入锁扣沟中,该凸榫下凸块的内斜面与榫槽斜底壁相抵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可在两板材单元贴靠至组装定位时,以按压方式施力,使两板材单元间的锁扣装置相扣合,让板材单元的组装结合更为便捷,其不单可以方便的运用在地板领域,同时也可以适切的运用在壁板或类似的领域,由于本实用新型在进行组装时不需将板材单元的另侧翘起来进行组装,故而相同结构的榫和槽可以同时设置在板材单元的长边及短边处,亦即本实用新型的板材单元仅需以相同刀形的刀具即能对对板材单元的长边及短边进行加工,在刀具的运用及调适上均较现有设计更具进步性;另由于本实用新型所采用按压扣合式的扣合方法,能将该板材单元变化搭配出各种不同的排列组装形式;又由于本实用新型在将凸榫组装至榫槽中的扣合定位时,是以按压方式来施力,因而不需在板材单元进行组装的另一侧,使用工具来进行敲击,所以本实用新型在组装时不会造成另一侧榫、槽的损坏,更不会影响到后续的板材组装加工,具有突出的特点与显著的进步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3,4,5,6,8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剖面示意图。图7为图6中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11,12,13,15为图9中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剖面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0047]图17为图16中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18为本实用新型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9至图M为图18中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剖面示意图。图25为本实用新型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沈至图31为图25中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剖面示意图。图32为本实用新型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第五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3,34,35,36,38,39为图32中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剖面示意图。图37为图36中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图40为本实用新型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第六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1至图45为图40中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剖面示意图。图46为本实用新型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第七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7为图46中本实用新型第七较佳实施例的组装至一半的剖面示意图。图48为图46中本实用新型第七较佳实施例的组装完成剖面示意图。图49为本实用新型长条形板材组装排列成同向排列的实施例示意图。图50为本实用新型条形板材组装排列成3X3方块纵横交错型的实施例示意图。图51为本实用新型条形板材组装排列成纵排、横排交错排列型的实施例示意图。图52为本实用新型板材组装排列成纵排、横排交错排列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组装示意图。图53为图52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呈矩形,具有一作为表面的第一平面、一相对于第一平面的第二平面及四个侧边,在其中至少两个相对的侧边上分别形成有凸榫及榫槽。
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以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第一较佳实施例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来看,在该板材单元10 —侧边12形成有向该侧边12外侧凸出的凸榫30,该凸榫30具有一顶面34、一外侧面35,在该凸榫30下缘设有一下凸块300,在该下凸块300外侧为一外斜面301,在该下凸块300内侧为一内斜面302,在该下凸块300与侧边12之间形成一断面呈锐角的锁扣沟37 ;另在此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凸榫30顶面34与侧边12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阶31,在该第一凸阶31的顶面为一卡制面311,侧面为一顶靠面312;由图2中可以见到该凸榫30下方的侧壁12较上方侧壁12缩入,其缩入的水平距离X小于板材单元10厚度的25% ;[0070]该下凸块300的外斜面301及内斜面302在此第一较佳实施例中为弧面;在该板材单元10另一侧边14形成有凹入的榫槽40,该榫槽40具有一上槽壁44、 一内槽壁45,在该榫槽40底面形成一下凹槽400,在该下凹槽400与侧壁14之间形成一断面呈锐角锁扣块47,在该下凹槽400靠锁扣块47内侧形成一斜底壁402 ;在该榫槽40上槽壁44与内槽壁45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条41,在该第一凸条41的底面为一卡制面411, 侧面为一顶靠面412 ;由图中可以见到在该榫槽40上下方的侧壁14是在同一垂直面上。于图中可以见到在榫槽40上槽壁44与侧边14交接处的上槽壁44下端形成有一略为凹入的小缺口,其仍属侧边14的一部分(以下各实施例均相同),该小缺口是属于现有技术,故不多加赘述。在该锁扣块47的最高点与侧边14之间的该锁扣块47外侧形成一倾斜的引导面 140。图2,3,4,5,6,8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剖面示意图,图 2中显示两板材单元10在同一平面相靠近,其中带有凸榫30的一板材单元10向另一带有榫槽40的板材单元10在同一平面移动相贴靠;当两板材单元10在同一平面相接触时是一板材单元10凸榫30开始进入另一板材单元10的榫槽40中,且一板材单元10凸榫30的外斜面301触及另一板材单元10榫槽 40锁扣块47的引导面140(如图3所示); 技术要点两板材单元10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触时,其接触位置至少一侧为斜面,而可让两板材单元10在继续靠近时,能够借由其接触位置的斜面引导两板材单元10的边缘处作高度的变化,在附图中所示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带有凸榫30的板材单元10边缘会由斜面引导而被向上抬起。在带有凸榫30的板材单元10继续推向带有榫槽40的板材单元10时,即由该凸榫30呈倾斜的外斜面301与榫槽40锁扣块47的引导面140相接触引导该板材单元10上抬(如图3至图4所示);当该带有凸榫30的板材单元10的下凸块300最低点移至带有榫槽40的板材单元10锁扣块47最高点时(如图4所示),该板材单元10即不会再被向上抬起; 技术要点凸榫30的下凸块300最低点与其凸榫30的外侧面35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l小于榫槽40锁扣块47最高点与该第一凸条41的顶靠面412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2,如图6中所示的Ll < L2。在带有凸榫30的板材单元10继续推向带有榫槽40的板材单元10时,其凸榫30 的下凸块300即落入另一板材单元10榫槽40的下凹槽400中,让凸榫30下凸块300的内斜面302与另一板材单元10榫槽40下凹槽400的斜底壁402相接触,同时该凸榫30的外侧面35会顶靠在另一板材单元10第一凸条41的顶靠面412上(如图5所示),此时带有凸榫30的板材单元10即无法在同一平面继续推向另一带有榫槽40的板材单元10 ;亦即, 基于上述Ll < L2的技术要点,本实用新型带有凸榫30的板材单元10推向带有榫槽40的板材单元10时,当该凸榫30的外侧面35顶靠在另一板材单元10第一凸条41的顶靠面 412上时,其凸榫30的下凸块300已落入另一板材单元10榫槽40的下凹槽400上方范围中,如此本实用新型才能够采按压的方式来进行板材单元10间的扣合。在图5中所示位置,带有凸榫30的板材单元10的第一凸阶31顶靠面312也恰顶
10靠在带有榫槽40的板材单元10的榫槽40上方侧边14处;在两板材单元10相靠近过程中,在一板材单元10凸榫30的外侧面35与另一板材单元10第一凸条41的顶靠面412相顶靠之前,两板材单元10之间只有斜面的接触,在板材单元10的推移过程中相当便捷,不需用工具敲击或施加大的外力来迫使板材单元10 进行结构的变形; 技术要点凸榫30的下凸块300最低点与其凸榫30的外侧面35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l大于榫槽40斜底壁402最低点与第一凸条41的顶靠面412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3,如图6中所示的Ll > L3。本实用新型带有凸榫30的板材单元10推向带有榫槽40的板材单元10时,当该凸榫30的外侧面35顶靠在另一板材单元10第一凸条41的顶靠面412上时,其凸榫30的下凸块300已落入另一板材单元10榫槽40的下凹槽400上方范围中(如图5所示),基于上述Ll > L3的技术要点,该凸榫30的下凸块300最低点尚未触及榫槽40斜底壁402最低点,如此本实用新型才能够采按压的方式来进行板材单元10间的扣合。 技术要点凸榫30上方侧面12最外侧与其凸榫30的外侧面35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4大于榫槽40上方侧面14最外侧与第一凸条41顶靠面412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5,如图7中所示的L4 > L5。 技术要点凸榫30上方侧面12最外侧与其凸榫30的外侧面35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4小于榫槽40上方侧面14最外侧与内槽壁45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6,如图7中所示的L4 < L6。接着即由两板材单元10相接处将被抬起的一板材单元10向下按压(图5中所示箭头处),此时由于该凸榫30的外侧面35顶靠在榫槽40第一凸条41的顶靠面412处、该凸榫30的第一凸阶31顶靠面312顶靠在榫槽40上方侧边14处,让两板材单元10之间无法在同一平面再靠近,而凸榫30下凸块300的内斜面302会对榫槽40斜底壁402施力,迫使榫槽40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而让凸榫30相对于榫槽40向下位移;如图6所示,在带有凸榫30的板材单元10被向下按压时,会迫使榫槽40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在图7部分放大示意图中所示的虚线与实线变化部分即为榫槽40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部分;当榫槽40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而让凸榫30相对于榫槽40向下位移至该凸榫30的外侧面35与该榫槽40第一凸条41的顶靠面412相错开且当第一凸阶 31顶靠面312也与榫槽40上方侧边14相错开时,凸榫30即会因为下凸块300的内斜面 302与榫槽40斜底壁402的引导而让下凸块300嵌入该榫槽40的下凹槽400中,亦即锁扣块47扣合入锁扣沟37中,同时由于该榫槽40下方材料因自身的弹性而恢复原位,使得该凸榫30的顶面34顶抵在第一凸条41的卡制面411下方、该第一凸阶31的卡制面311顶抵在上槽壁44下方,让两板材单元10间的凸榫30与榫槽40扣合至定位(如图8所示);在该扣合定位本实用新型的凸榫30顶面34与第一凸条41的卡制面411相抵靠, 第一凸阶31的卡制面311与上槽壁44相抵靠,锁扣块47扣合入锁扣沟37中,其凸榫30 下凸块300的内斜面302与榫槽40斜底壁402相抵靠,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板材单元10凸榫30是在榫槽40弹性变形的状况下,让凸榫30嵌入榫槽40中,且在凸榫30嵌入榫槽40 之中定位后,该榫槽40的变形恢复了原位,本实用新型凸榫30顶面34的最外端至内斜面 302与斜底壁402相抵靠的任一点间的距离大于榫槽40第一凸条41的卡制面411与顶靠面412交接点至斜底壁402相应相抵靠的点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凸榫 30在榫槽40不变形的状况下是无法与榫槽40脱开,故而本实用新型的凸榫30与榫槽40 之间能够拥有极佳的板材锁扣连接效果。由图2,3,4,5,6,8为图1中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剖面示意图及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板材单元10在进行组装时,是靠按压的力量让两板材单元 10间的凸榫30与榫槽40扣合至定位,其在组装时不需靠在同一平面的加大施力让两板材单元10相结合,故而在组装时不会在板材单元10的另侧边采用敲击的方式来施力,自然就不会造成另侧边的结构损坏。由以上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附图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所采的技术手段在于 利用向下按压的力量来迫使具有榫槽40板材单元10的材料产生弹性变形,让凸榫30的内斜面302与榫槽40的斜底壁402配合引导进入扣合定位,其在实际组装时可由操作人员以手按压或脚踩的方式来进行施力,只需操作人员在图6、7中所示的箭头位置施力,即可轻易地让两板材单元10间的凸榫30与榫槽40扣合至定位。第二较佳实施例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侧视结构剖面示意图,在该板材单元IOA —侧边12A形成有向该侧边12A外侧凸出的凸榫30A,在该凸榫30A下缘设有一下凸块300A,在该下凸块300A外侧为一外斜面301A,在该下凸块 300A内侧为一内斜面302A,在该下凸块300A与侧边12A之间形成一断面呈锐角的锁扣沟 37A,该凸榫30A具有一顶面34A、一外侧面35A ;另在此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顶面34A与侧边 12A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阶31A及一第二凸阶32A,在该第一凸阶31A的顶面为一卡制面 311A,侧面为一顶靠面312A,在该第二凸阶32A的顶面为一卡制面321A,侧面为一顶靠面 322A;由图中可以见到该凸榫30A下方的侧壁12A较上方侧壁12A缩入,其缩入的水平距离小于板材单元IOA厚度的25%。该下凸块300A的外斜面301A及内斜面302A在此第二较佳实施例中为弧面;在该板材单元IOA另一侧边14A形成有凹入的榫槽40A,该榫槽40A具有一上槽壁 44A、一内槽壁45A,在该榫槽40A底面形成一下凹槽400A,在该下凹槽400A与侧壁14A之间形成一断面呈锐角锁扣块47A,并在该下凹槽400A靠锁扣块47A内侧形成一斜底壁402A ; 另在此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上槽壁44A与内槽壁45A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条41A及一第二凸条42A,在该第一凸条41A的底面为一卡制面411A,侧面为一顶靠面412A,在该第二凸条 42A的底面为一卡制面421A,侧面为一顶靠面422A ;该榫槽40A上下方的侧壁14A是在同一垂直面上。在该锁扣块47A的最高点与侧边14A之间的该锁扣块47A外侧形成一倾斜的引导面 140A。图10,11,12,13,15为图9中本实用新型第二施例的组装过程剖面示意图,图10 中显示两板材单元IOA在同一平面相靠近,其中带有凸榫30A的一板材单元IOA向另一带有榫槽40A的板材单元IOA在同一平面移动相贴靠;当两板材单元IOA在同一平面相接触时是一板材单元IOA凸榫30A开始进入另一板材单元IOA的榫槽40A中,且一板材单元IOA凸榫30A的外斜面301A触及另一板材单元 IOA榫槽40A锁扣块47A的引导面140A ;[0099] 技术要点两板材单元IOA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触时,其接触位置至少一侧为斜面,而可让两板材单元IOA在继续靠近时,能够借由其接触位置的斜面引导两板材单元 IOA的边缘处作高度的变化,在附图中所示第二较佳实施例中带有凸榫30A的板材单元IOA 边缘会由斜面引导而被向上抬起。在带有凸榫30A的板材单元IOA继续推向带有榫槽40A的板材单元IOA时,即由该凸榫30A的呈倾斜的外斜面301A与榫槽40A锁扣块47A的引导面140A相接触引导该板材单元IOA上抬(如图10至图11所示);当该带有凸榫30A的板材单元IOA的下凸块300A最低点移至带有榫槽40A的板材单元IOA锁扣块47A最高点时,该板材单元IOA即不会再被向上抬起; 技术要点凸榫30A的下凸块300A最低点与其凸榫30A的外侧面35A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lA小于榫槽40A锁扣块47A最高点与该第一凸条41A的顶靠面 412A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2A,如图12中所示的LlA < L2A。在带有凸榫30A的板材单元IOA继续推向带有榫槽40A的板材单元IOA时,其凸榫30A的下凸块300A即进入另一板材单元IOA榫槽40A下凹槽400A上方范围中,直到该凸榫30A的外侧面35A顶靠在另一板材单元IOA第一凸条41A的顶靠面412A上(如图12 所示);当然,图12是为了便于说明位移的状态所绘制,实际上因重力作用,凸榫30A下凸块300A的内斜面302A会与另一板材单元IOA榫槽40A下凹槽400A的斜底壁402A相接触,此时带有凸榫30A的板材单元IOA即无法在在同一平面继续推向另一带有榫槽40A的板材单元IOA ;亦即,基于上述LlA < L2A的技术要点,本实用新型带有凸榫30A的板材单元IOA推向带有榫槽40A的板材单元IOA时,当该凸榫30A的外侧面35A顶靠在另一板材单元IOA第一凸条41A的顶靠面412A上时,其凸榫30A的下凸块300A已落入另一板材单元IOA榫槽40A的下凹槽400A上方范围中,如此本实用新型才能够采按压的方式来进行板材单元IOA间的扣合。在图12中所示位置,带有凸榫30A的板材单元IOA的第一凸阶31A顶靠面312A 顶靠在带有榫槽40A的板材单元IOA的第二凸条42A的顶靠面422A处。在图12中所示位置,带有凸榫30A的板材单元IOA的第二凸阶32A顶靠面322A 顶靠在带有榫槽40A的板材单元IOA的榫槽40A上方侧边14A处;在两板材单元IOA相靠近过程中,在一板材单元IOA凸榫30A的外侧面35A与另一板材单元IOA第一凸条41A的顶靠面412A相顶靠之前,两板材单元IOA之间只有斜面的接触,在板材单元IOA的推移过程中相当便捷,不需用工具敲击或施加大的外力来迫使板材单元IOA进行结构的变形; 技术要点凸榫30A的下凸块300A最低点与其凸榫30A的外侧面35A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lA大于榫槽40A斜底壁402A最低点与第一凸条41A的顶靠面 412A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3A,如图12中所示的LlA > L3A。本实用新型带有凸榫30A的板材单元IOA推向带有榫槽40A的板材单元IOA时, 当该凸榫30A的外侧面35A顶靠在另一板材单元IOA第一凸条41A的顶靠面412A上时,其凸榫30A的下凸块300A已落入另一板材单元IOA榫槽40A的下凹槽400A上方范围中(如图12所示),基于上述LlA > L3A的技术要点,该凸榫30A的下凸块300A最低点尚未触及榫槽40A斜底壁402A最低点,如此本实用新型才能够采按压的方式来进行板材单元IOA间的扣合。 技术要点凸榫30A上方侧面12A最外侧与其凸榫30A的外侧面35A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4A大于榫槽40A上方侧面14A最外侧与第一凸条41A顶靠面412A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5A,如图14中所示的L4A > L5A。 技术要点凸榫30A上方侧面12A最外侧与其凸榫30A的外侧面35A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4A小于榫槽40A上方侧面14A最外侧与内槽壁45A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6A,如图14中所示的L4A < L6A。 技术要点凸榫30A上方侧面12A最外侧与其第一凸阶31A顶靠面312A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7A大于榫槽40A上方侧面14A最外侧与第二凸条42A顶靠面 422A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8A,如图14中所示的L7A > L8A。 技术要点凸榫30A上方侧面12A最外侧与其第一凸阶31A顶靠面312A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7A小于榫槽40A上方侧面14A最外侧与第一凸条41A顶靠面 412A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9A,如图14中所示的L7A < L9A。接着即由两板材单元IOA相接处将被抬起的一板材单元IOA向下按压(图12中所示箭头处),此时由于该凸榫30A的外侧面35A会顶靠在榫槽40A第一凸条41A的顶靠面412A处、该凸榫30A的第一凸阶31A顶靠面312A顶靠榫槽40A的第二凸条42A的顶靠面422A处、该凸榫30A的第二凸阶32A顶靠面322A顶靠在榫槽40A上方侧边14A处,让两板材单元IOA之间无法在在同一平面再靠近,而凸榫30A下凸块300A的内斜面302A会对榫槽40A斜底壁402A施力,迫使榫槽40A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而让凸榫30A相对于榫槽 40A向下位移;如图13所示,在带有凸榫30A的板材单元IOA被向下按压时,会迫使榫槽40A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在图14部分放大示意图中所示虚线与实线变化部分即为榫槽40A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部分;当榫槽40A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而让凸榫30A相对于榫槽 40A向下位移至该凸榫30A的外侧面35A与该榫槽40A第一凸条41A的顶靠面412A相错开、该凸榫30A的第一凸阶31A顶靠面312A与该榫槽40A的第二凸条42A顶靠面422A相错开、该凸榫30A的第二凸阶32A顶靠面322A与榫槽40A上方侧边14A相错开时,凸榫30A即会因为下凸块300A的内斜面302A与榫槽40A斜底壁402A的引导而让下凸块300A嵌入该榫槽40A的下凹槽400A中,亦即锁扣块47A扣合入锁扣沟37A中, 同时由于该榫槽40A下方材料因自身的弹性而恢复原位,使得该凸榫30A的顶面34A顶抵在第一凸条41A的卡制面411A下方、该第一凸阶31A的卡制面311A顶抵在第二凸条42A的卡制面421A下方、第二凸阶32A的卡制面321A顶抵在上槽壁44A下方,让两板材单元IOA 间的凸榫30A与榫槽40A扣合至定位(如图15所示);在该扣合定位本实用新型的凸榫30A顶面34A与第一凸条41A的卡制面411A相抵靠,第一凸阶31A的卡制面311A与第二凸条42A的卡制面421A相抵靠,第二凸阶32A的卡制面321A与上槽壁44相抵靠,锁扣块47A扣合入锁扣沟37A中,其凸榫30A下凸块300A 的内斜面302A与榫槽40A斜底壁402A相抵靠,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板材单元IOA凸榫30A 是在榫槽40A弹性变形的状况下,让凸榫30A嵌入榫槽40A中,且在凸榫30A嵌入榫槽40A 之中定位后,该榫槽40A的变形恢复了原位,本实用新型凸榫30A顶面34A的最外端至内斜面302A与斜底壁402A相抵靠的任一点间的距离大于榫槽40A第一凸条41A的卡制面411A与顶靠面412A交接点至斜底壁402A相应相抵靠的点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凸榫30A在榫槽40A不变形的状况下是无法与榫槽40A脱开,故而本实用新型的凸榫 30A与榫槽40A之间能够拥有极佳的板材锁扣连接效果。由图10,11,12,13,15中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装过程示意图及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板材单元IOA在进行组装时,是靠按压的力量让两板材单元IOA间的凸榫30A与榫槽40A扣合至定位,其在组装时不需靠板材单元IOA相对侧在同一平面的加大施力让两板材单元IOA相结合,故而在组装时不会在板材单元IOA的另侧边采用敲击的方式来施力,自然就不会造成另侧边的结构损坏。由以上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附图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所采的技术手段在于 利用向下按压的力量来迫使具有榫槽40A板材单元IOA的材料产生弹性变形,让凸榫30A 的内斜面302A与榫槽40A的斜底壁402A配合引导进入扣合定位,其在实际组装时可由操作人员以手按压或脚踩的方式来进行施力,只需操作人员在图12、13中所示的箭头位置施力,即可轻易地让两板材单元IOA间的凸榫30A与榫槽40A扣合至定位。在图16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IOA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6中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其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IOA在角落处凸榫30A与榫槽40A交接位置的立体结构。第三较佳实施例图1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第三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在该板材单元IOB —侧边12B形成有向该侧边12B外侧凸出的凸榫30B,该凸榫30B具有一顶面34B、一外侧面35B,在该凸榫30B下缘设有一下凸块300B,在该下凸块 300B外侧为一外斜面301B,在该下凸块300B内侧为一内斜面302B,在该下凸块300B与侧边12B之间形成一断面呈锐角的锁扣沟37B ;该下凸块300B的外斜面301B及内斜面302B在此第三较佳实施例中为斜平面;在该板材单元IOB另一侧边14B形成有凹入的榫槽40B,该榫槽40B具有一上槽壁 44B、一内槽壁45B,在该榫槽40B底面形成一下凹槽400B,在该下凹槽400B与侧壁14B之间形成一断面呈锐角锁扣块47B,并在该下凹槽400B靠锁扣块47B内侧形成一斜底壁402B ; 另在此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上槽壁44B与内槽壁45B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条41B,在该第一凸条41B的底面为一卡制面411B,侧面为一顶靠面412B ;在该锁扣块47B的最高点与侧边14B之间的该锁扣块47B外侧形成一倾斜的引导面 140B。将图18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较,可以见到该榫槽40B上方的侧边14B较该榫槽40B下方的侧边14B凹入,该榫槽40B形成在该侧边 14B处形成一呈L字形的断面;相应的该凸榫30B上方的侧边12B较该凸榫30B下方的侧边12B凸出,该凸榫30B形成在该侧边12B处形成一呈倒L字形的断面;另在该凸榫30B上方的顶面34B是直接与侧边12B相接,而没有如同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示的第一凸阶31,其仅以第一凸条41B也可以达到本实用新型设计时所要求的功效。图19至图M为图18中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剖面示意图,其中显示出其组装过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完全相同。图19显示两板材单元IOB在同一平面相接近;[0128]图20显示两板材单元IOB相接触时是该凸榫30B的下凸块300B外斜面301B触及榫槽40B锁扣块47B外侧的引导面140B ; 技术要点两板材单元IOB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触时,其接触位置至少一侧为斜面,而可让两板材单元IOB在继续靠近时,能够借由其接触位置的斜面引导两板材单元 IOB的边缘处作高度的变化,在附图中所示第三较佳实施例中带有凸榫30B的板材单元IOB 边缘会由斜面引导而被向上抬起。图21显示该带有凸榫30B的板材单元IOB的下凸块300B最低点移至带有榫槽 40B的板材单元IOB锁扣块47B最高点时,该板材单元IOB即不会再被向上抬起;图22显示带有凸榫30B的板材单元IOB继续推向带有榫槽40B的板材单元IOB 时,其凸榫30B的下凸块300B即进入另一板材单元IOB榫槽40B下凹槽400B上方范围中, 直到该凸榫30B的外侧面35B顶靠在另一板材单元IOB第一凸条41B的顶靠面412B上; 技术要点凸榫30B的下凸块300B最低点与其凸榫30B的外侧面35B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lB小于榫槽40B锁扣块47B最高点与该第一凸条41B的顶靠面 412B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2B,如图22中所示的LIB < L2B。 技术要点凸榫30B的下凸块300B最低点与其凸榫30B的外侧面35B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lB大于榫槽40B斜底壁402B最低点与第一凸条41B的顶靠面 412B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3B,如图22中所示的LIB > L3B。本实用新型带有凸榫30B的板材单元IOB推向带有榫槽40B的板材单元IOB时,当该凸榫30B的外侧面35B顶靠在另一板材单元IOB第一凸条41B的顶靠面412B上时,其凸榫30B的下凸块300B已落入另一板材单元IOB榫槽40B的下凹槽400B上方范围中(如图 22所示),基于上述LIB > L3B的技术要点,该凸榫30B的下凸块300B最低点尚未触及榫槽40B斜底壁402B最低点,如此本实用新型才能够采按压的方式来进行板材单元IOB间的扣合;图22是为了便于说明位移的状态所绘制,实际上因重力作用,凸榫30B下凸块300B 的内斜面302B会与另一板材单元IOB榫槽40B下凹槽400B的斜底壁402B相接触。 技术要点凸榫30B上方侧面12B最外侧与其凸榫30B的外侧面35B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4B大于榫槽40B上方侧面14B最外侧与第一凸条41B顶靠面412B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5B,如图23中所示的L4B > L5B。 技术要点凸榫30B上方侧面12B最外侧与其凸榫30B的外侧面35B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4B小于榫槽40B上方侧面14B最外侧与内槽壁45B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6B,如图23中所示的L4B < L6B。图23显示由两板材单元IOB相接处将被抬起的一板材单元IOB向下按压(图22 中所示箭头处),此时由于该凸榫30B的外侧面35B会顶靠在榫槽40B第一凸条41B的顶靠面412B处,让两板材单元IOB之间无法在板材单元IOA再靠近,而凸榫30B下凸块300B的内斜面302B会对榫槽40B斜底壁402B施力,迫使榫槽40B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而让凸榫30B相对于榫槽40B向下位移;在图23中所示虚线与实线变化部分即为榫槽40B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部分; 当榫槽40B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而让凸榫30B相对于榫槽40B向下位移至该凸榫30B的外侧面35B与该榫槽40B第一凸条41B的顶靠面412B相错开时,凸榫30B即会因为下凸块 300B的内斜面302B与榫槽40B斜底壁402B的引导而让下凸块300B嵌入该榫槽40B的下凹槽400B中,同时由于该榫槽40B下方材料因自身的弹性而恢复原位,让两板材单元IOB 间的凸榫30B与榫槽40B扣合至定位(如图M所示),在此状态该凸榫30B的顶面34B与第一凸条41B的卡制面411B相抵靠,该锁扣块47B扣合入锁扣沟37B中,该凸榫30B下凸块300B的内斜面302B与榫槽40B斜底壁402B相抵靠;本实用新型凸榫30B顶面34B的最外端至内斜面302B与斜底壁402B相抵靠的任一点间的距离大于榫槽40B第一凸条41B的卡制面411B与顶靠面412B交接点至斜底壁 402B相应相抵靠的点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凸榫30B在榫槽40B不变形的状况下是无法与榫槽40B脱开,故而本实用新型的凸榫30B与榫槽40B之间能够拥有极佳的板材锁扣连接效果。第四较佳实施例图2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第四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在该板材单元IOC —侧边12C形成有向该侧边12C外侧凸出的凸榫30C,该凸榫30C具有一顶面34C、一外侧面35C,在该凸榫30C下缘设有一下凸块300C,在该下凸块 300C外侧为一外斜面301C,在该下凸块300C内侧为一内斜面302C,在该下凸块300C与侧边12C之间形成一断面呈锐角的锁扣沟37C;另在此第四较佳实施例的顶面34C与侧边12C 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阶31C,在该第一凸阶31C的顶面为一卡制面311C,侧面为一顶靠面 312C ;该下凸块300C的外斜面301C及内斜面302C在此第四较佳实施例中为斜面;在该板材单元IOC另一侧边14C形成有凹入的榫槽40C,该榫槽40C具有一上槽壁 44C、一内槽壁45C,在该榫槽40C底面形成一下凹槽400C,在该下凹槽400C与侧壁14C之间形成一断面呈锐角锁扣块47C,并在该下凹槽400C靠锁扣块47C内侧形成一斜底壁402C ; 另在此第四较佳实施例的上槽壁44C与内槽壁45C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条41C,在该第一凸条41C的底面为一卡制面411C,侧面为一顶靠面412C ;在该锁扣块47C的最高点与侧边14C之间的该锁扣块47C外侧形成一倾斜的引导面 140C。将图25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较,可以见到该榫槽40C上方的侧边14C较该榫槽40C下方的侧边14C凹入,该榫槽40C形成在该侧边 14C处形成一呈L字形的断面;相应的该凸榫30C上方的侧边12C较该凸榫30C下方的侧边12C凸出,该凸榫30C形成在该侧边12C处形成一呈倒L字形的断面。图沈至图31为图25中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剖面示意图,其中显示出其组装过程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完全相同。图沈显示两板材单元IOC在同一平面相接近;图27显示两板材单元IOC相接触时是该凸榫30C的下凸块300C外斜面301C触及榫槽40C锁扣块47C外侧的引导面140C; 技术要点两板材单元IOC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触时,其接触位置至少一侧为斜面,而可让两板材单元IOC在继续靠近时,能够借由其接触位置的斜面引导两板材单元 IOC的边缘处作高度的变化,在附图中所示第四较佳实施例中带有凸榫30C的板材单元IOC 边缘会由斜面引导而被向上抬起。图观显示该带有凸榫30C的板材单元IOC的下凸块300C最低点移至带有榫槽40C的板材单元IOC锁扣块47C最高点时,该板材单元IOC即不会再被向上抬起;图四显示带有凸榫30C的板材单元IOC继续推向带有榫槽40C的板材单元IOC 时,其凸榫30C的下凸块300C即进入另一板材单元IOC榫槽40C下凹槽400C上方范围中, 直到该凸榫30C的外侧面35C顶靠在另一板材单元IOC第一凸条41C的顶靠面412C处、该凸榫30C的第一凸阶31C顶靠面312C顶靠在榫槽40C上方侧边14C处; 技术要点凸榫30C的下凸块300C最低点与其凸榫30C的外侧面35C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lC小于榫槽40C锁扣块47C最高点与该第一凸条41C的顶靠面 412C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2C,如图四中所示的LlC < L2C。 技术要点凸榫30C的下凸块300C最低点与其凸榫30C的外侧面35C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lC大于榫槽40C斜底壁402C最低点与第一凸条41C的顶靠面 412C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3C,如图四中所示的LlC > L3C。本实用新型带有凸榫30C的板材单元IOC推向带有榫槽40C的板材单元IOC时, 当该凸榫30C的外侧面35C顶靠在另一板材单元IOC第一凸条41C的顶靠面412C处、该凸榫30C的第一凸阶31C顶靠面312C顶靠在榫槽40C上方侧边14C处时,其凸榫30C的下凸块300C已落入另一板材单元IOC榫槽40C的下凹槽400C上方范围中(如图四所示),基于上述LlC > L3C的技术要点,该凸榫30C的下凸块300C最低点尚未触及榫槽40C斜底壁 402C最低点,如此本实用新型才能够采按压的方式来进行板材单元IOC间的扣合。 技术要点凸榫30C上方侧面12C最外侧与其凸榫30C的外侧面35C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4C大于榫槽40C上方侧面14C最外侧与第一凸条41C顶靠面412C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5C,如图30中所示的L4C > L5C。 技术要点凸榫30C上方侧面12C最外侧与其凸榫30C的外侧面35C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4C小于榫槽40C上方侧面14C最外侧与内槽壁45C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6C,如图30中所示的L4C < L6C。图30显示由两板材单元IOC相接处将被抬起的一板材单元IOC向下按压(图四中所示箭头处),此时由于该凸榫30C的外侧面35C顶靠在榫槽40C第一凸条41C的顶靠面 412C处、该凸榫30C的第一凸阶31C顶靠面312C顶靠在榫槽40C上方侧边14C处,让两板材单元IOC之间无法在同一平面再靠近,而凸榫30C下凸块300C的内斜面302C会对榫槽 40C斜底壁402C施力,迫使榫槽40C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而让凸榫30C相对于榫槽40C 向下位移;在图30中所示虚线与实线变化部分即为榫槽40C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部分; 当榫槽40C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而让凸榫30C相对于榫槽40C向下位移至该凸榫30C 的外侧面35C与该榫槽40C第一凸条41C的顶靠面412C相错开且当第一凸阶31C顶靠面 312C也与榫槽40C上方侧边14C相错开时,凸榫30C即会因为下凸块300C的内斜面302C 与榫槽40C斜底壁402C的引导而让下凸块300C嵌入该榫槽40C的下凹槽400C中,同时由于该榫槽40C下方材料因自身的弹性而恢复原位,让两板材单元IOC间的凸榫30C与榫槽 40C扣合至定位(如图31所示),在此状态该凸榫30C顶面34C与第一凸条41C的卡制面 411C相抵靠,第一凸阶31C的卡制面311C与上槽壁44C相抵靠,该锁扣块47C扣合入锁扣沟37C中,该凸榫30C下凸块300C的内斜面302C与榫槽40C斜底壁402C相抵靠;本实用新型凸榫30C顶面34C的最外端至内斜面302C与斜底壁402C相抵靠的任一点间的距离大于榫槽40C第一凸条41C的卡制面411C与顶靠面412C交接点至斜底壁 402C相应相抵靠的点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凸榫30C在榫槽40C不变形的状况下是无法与榫槽40C脱开,故而本实用新型的凸榫30C与榫槽40C之间能够拥有极佳的板材锁扣连接效果。第五较佳实施例图3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第五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侧视结构剖面示意图,在该板材单元IOD —侧边12D形成有向该侧边12D外侧凸出的凸榫30D,该凸榫30D具有一顶面;34D、一外侧面35D,在该凸榫30D下缘设有一下凸块300D,在该下凸块300D外侧为一外斜面301D,在该下凸块300D内侧为一内斜面302D,在该下凸块300D与侧边12D之间形成一断面呈锐角的锁扣沟37D ;另在此第五较佳实施例的顶面34D与侧边 12D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阶31D及一第二凸阶32D,在该第一凸阶31D的顶面为一卡制面 311D,侧面为一顶靠面312D,在该第二凸阶32D的顶面为一卡制面321D,侧面为一顶靠面 322D ;该下凸块300D的外斜面301D及内斜面302D在此第五较佳实施例中为斜平面;在该板材单元IOD另一侧边14D形成有凹入的榫槽40D,该榫槽40D具有一上槽壁 44D、一内槽壁45D,在该榫槽40D底面形成一下凹槽400D,在该下凹槽400D与侧壁14D之间形成一断面呈锐角锁扣块47D,并在该下凹槽400D靠锁扣块47D内侧形成一斜底壁402D ; 另在此第五较佳实施例的上槽壁44D与内槽壁45D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条41D及一第二凸条42D,在该第一凸条41D的底面为一卡制面411D,侧面为一顶靠面412D,在该第二凸条 42D的底面为一卡制面421D,侧面为一顶靠面422D ;在该锁扣块47D的最高点与侧边14D之间的该锁扣块47D外侧形成一倾斜的引导面1棚。将图32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与第二较佳实施例相较,可以见到该榫槽40D上方的侧边14D较该榫槽40D下方的侧边14D凹入,该榫槽40D形成在该侧边 14D处形成一呈L字形的断面;相应的该凸榫30D上方的侧边12D较该凸榫30D下方的侧边12D凸出,该凸榫30D形成在该侧边12D处形成一呈倒L字形的断面。图33,34,35,36,38,39为图32中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剖面示意图,其中显示出其组装过程与第二较佳实施例完全相同。图33显示两板材单元IOD在同一平面相接近;当两板材单元IOD相接触时是该凸榫30D的下凸块300D外斜面301D触及榫槽40D锁扣块47D外侧的引导面140D,使得带有凸榫30D的板材单元IOD边缘被向上抬起。 技术要点两板材单元IOD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触时,其接触位置至少一侧为斜面,而可让两板材单元IOD在继续靠近时,能够借由其接触位置的斜面引导两板材单元 IOD的边缘处作高度的变化,在附图中所示第五较佳实施例中带有凸榫30D的板材单元IOD 边缘会由斜面引导而被向上抬起。图34显示该带有凸榫30D的板材单元IOD的下凸块300D最低点移至带有榫槽 40D的板材单元IOD锁扣块47D最高点时,该板材单元IOD即不会再被向上抬起;图35显示带有凸榫30D的板材单元IOD继续推向带有榫槽40D的板材单元IOD 时,其凸榫30D的下凸块300D即进入另一板材单元IOD榫槽40D下凹槽400D上方范围中,直到该凸榫30D的外侧面35D顶靠在另一板材单元IOD第一凸条41D的顶靠面412D处;图 35是为了便于说明位移的状态所绘制,实际上因重力作用,凸榫30D下凸块300D的内斜面 302D会与另一板材单元IOD榫槽40D下凹槽400D的斜底壁402D相接触(如图36所示), 此时带有凸榫30D的板材单元IOD即无法在同一平面继续推向另一带有榫槽40D的板材单元 IOD0 技术要点凸榫30D的下凸块300D最低点与其凸榫30D的外侧面35D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lD小于榫槽40D锁扣块47D最高点与该第一凸条41D的顶靠面 412D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2D,如图34中所示的LlD < L2D。 技术要点凸榫30D的下凸块300D最低点与其凸榫30D的外侧面35D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lD大于榫槽40D斜底壁402D最低点与第一凸条41D的顶靠面 412D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3D,如图34中所示的LlD > L3D。本实用新型带有凸榫30D的板材单元IOD推向带有榫槽40D的板材单元IOD时, 当该凸榫30D的外侧面35D顶靠在另一板材单元IOD第一凸条41D的顶靠面412D处、该凸榫30D的第一凸阶31D顶靠面312D顶靠在另一板材单元IOD第二凸条42D的顶靠面422D 处、该凸榫30D的第二凸阶32D顶靠面322D顶靠在带有榫槽40D的板材单元IOD的榫槽 40D上方侧边14D处时,其凸榫30D的下凸块300D已落入另一板材单元IOD榫槽40D的下凹槽400D范围中(如图36所示),基于上述LlD > L3D的技术要点,该凸榫30D的下凸块 300D最低点尚未触及榫槽40D斜底壁402D最低点,如此本实用新型才能够采按压的方式来进行板材单元IOD间的扣合。 技术要点凸榫30D上方侧面12D最外侧与其凸榫30D的外侧面35D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4D大于榫槽40D上方侧面14D最外侧与第一凸条41D顶靠面412D 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5D,如图37中所示的L4D > L5D。 技术要点凸榫30D上方侧面12D最外侧与其凸榫30D的外侧面35D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4D小于榫槽40D上方侧面14D最外侧与内槽壁45D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6D,如图37中所示的L4D < L6D。 技术要点凸榫30D上方侧面12D最外侧与其第一凸阶31D顶靠面312D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7D大于榫槽40D上方侧面14D最外侧与第二凸条42D顶靠面 422D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8D,如图37中所示的L7D > LSD0 技术要点凸榫30D上方侧面12D最外侧与其第一凸阶31D顶靠面312D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7D小于榫槽40D上方侧面14D最外侧与第一凸条41D顶靠面 412D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9D,如图37中所示的L7D < L9D。图36显示由两板材单元IOD相接处将被抬起的一板材单元IOD向下按压(图36 中所示箭头处),此时由于该凸榫30D的外侧面35D顶靠在榫槽40D第一凸条41D的顶靠面412D处、该凸榫30D的第一凸阶31D顶靠面312D顶靠在另一板材单元IOD第二凸条42D 的顶靠面422D处、该凸榫30D的第二凸阶32D顶靠面322D顶靠在带有榫槽40D的板材单元IOD的榫槽40D上方侧边14D处,让两板材单元IOD之间无法在同一平面再靠近,而凸榫 30D下凸块300D的内斜面302D会对榫槽40D斜底壁402D施力,迫使榫槽40D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而让凸榫30D相对于榫槽40D向下位移;在图38中所示虚线与实线变化部分即为榫槽40D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部分;当榫槽40D下方材料产生弹性变形而让凸榫30D相对于榫槽40D向下位移至该凸榫30D的外侧面35D与另一板材单元IOD第一凸条41D的顶靠面412D相错开、第一凸阶31D顶靠面 312D与另一板材单元IOD第二凸条42D的顶靠面422D相错开、第二凸阶32D顶靠面322D 与另一板材单元IOD榫槽40D上方侧边14D相错开时,凸榫30D即会因为下凸块300D的内斜面302D与榫槽40D斜底壁402D的引导而让下凸块300D嵌入该榫槽40D的下凹槽400D 中,同时由于该榫槽40D下方材料因自身的弹性而恢复原位,让两板材单元IOD间的凸榫 30D与榫槽40D扣合至定位(如图39所示),在此状态该凸榫30D顶面34D与第一凸条41D 的卡制面411D相抵靠,第一凸阶31D的卡制面311D与第二凸条42D的卡制面421D相抵靠, 第二凸阶32D的卡制面321D与上槽壁44D相抵靠,锁扣块47D扣合入锁扣沟37D中,该凸榫30D下凸块300D的内斜面302D与榫槽40D斜底壁402D相抵靠该锁扣块47D扣合入锁扣沟37D中;本实用新型凸榫30D顶面34D的最外端至内斜面302D与斜底壁402D相抵靠的任一点间的距离大于榫槽40D第一凸条41D的卡制面411D与顶靠面412D交接点至斜底壁 402D相应相抵靠的点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凸榫30D在榫槽40D不变形的状况下是无法与榫槽40D脱开,故而本实用新型的凸榫30D与榫槽40D之间能够拥有极佳的板材锁扣连接效果。第六较佳实施例图4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第六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在该板材单元IOE —侧边12E形成有向该侧边12E外侧凸出的凸榫30E,该凸榫30E具有一顶面34E、一外侧面35E,在该凸榫30E下缘设有一下凸块300E,在该下凸块 300E外侧为一外斜面30IE,在该下凸块300E内侧为一内斜面302E,在该下凸块300E与侧边12E之间形成一断面呈锐角的锁扣沟37E ;另在此第六较佳实施例的顶面34E与侧边12E 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阶31E,在该第一凸阶31E的顶面为一卡制面311E,侧面为一顶靠面 312E ;该下凸块300E的外斜面301E及内斜面302E在此第六较佳实施例中为弧面;在该板材单元IOE另一侧边14E形成有凹入的榫槽40E,该榫槽40E具有一上槽壁 44E、一内槽壁45E,在该榫槽40E底面形成一下凹槽400E,在该下凹槽400E与侧壁14E之间形成一断面呈锐角锁扣块47E,并在该下凹槽400E靠锁扣块47E内侧形成一斜底壁402E ; 另在此第六较佳实施例的上槽壁44E与内槽壁45E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条41E,在该第一凸条41E的底面为一卡制面411E,侧面为一顶靠面412E ;在该锁扣块47E的最高点与侧边14E之间的该锁扣块47E外侧形成一倾斜的引导面 140E。将图40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与图1中第一较佳实施例相较,二者在机构配置上完全相同,惟在其凸榫30E顶面34E、第一凸阶31E卡制面311E、榫槽40E上槽壁44E及第一凸条41E的卡制面411E与顶靠面412E的倾斜角度及长度上有所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变化在于凸榫30E顶面34E、第一凸阶31E卡制面311E、榫槽40E上槽壁44E及第一凸条41E的卡制面411E角度较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更为倾斜。图41至图45为图40中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组装过程剖面示意图,其中
21[0188]图41显示两板材单元IOE在同一平面相接近;当两板材单元IOE相接触时是该凸榫30E的下凸块300E外斜面301E触及榫槽 40E锁扣块47E外侧的引导面140E,带有凸榫30E的板材单元IOE边缘会被向上抬起,当该带有凸榫30E板材单元IOE的下凸块300E最低点移至带有榫槽40E的板材单元IOE锁扣块47E最高点时,该板材单元IOE即不会再被向上抬起(如图42所示); 技术要点两板材单元IOE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触时,其接触位置至少一侧为斜面,而可让两板材单元IOE在继续靠近时,能够借由其接触位置的斜面引导两板材单元 IOE的边缘处作高度的变化,在附图中所示第六较佳实施例中带有凸榫30E的板材单元IOE 边缘会由斜面引导而被向上抬起。图43显示带有凸榫30E的板材单元IOE继续推向带有榫槽40E的板材单元IOE 时,其凸榫30E的下凸块300E即进入另一板材单元IOE榫槽40E下凹槽400E上方范围中, 直到该凸榫30E的外侧面35E顶靠在另一板材单元IOE第一凸条41E的顶靠面412E处、该凸榫30E的第一凸阶31E顶靠面312E顶靠在榫槽40E上方侧边14E处; 技术要点凸榫30E的下凸块300E最低点与其凸榫30E的外侧面35E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lE小于榫槽40E锁扣块47E最高点与该第一凸条41E的顶靠面 412E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2E,如图42中所示的LIE < L2E。 技术要点凸榫30E的下凸块300E最低点与其凸榫30E的外侧面35E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lE大于榫槽40E斜底壁402E最低点与第一凸条41E的顶靠面 412E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3E,如图42中所示的LIE > L3E。本实用新型带有凸榫30E的板材单元IOE推向带有榫槽40E的板材单元IOE时, 当该凸榫30E的外侧面35E顶靠在另一板材单元IOE第一凸条41E的顶靠面412E处、该凸榫30E的第一凸阶31E顶靠面312E顶靠在榫槽40E上方侧边14E处时,其凸榫30E的下凸块300E已落入另一板材单元IOE榫槽40E的下凹槽400E上方范围中(如图43所示),基于上述LIE > L3E的技术要点,该凸榫30E的下凸块300E最低点尚未触及榫槽40E斜底壁 402E最低点,如此本实用新型才能够采按压的方式来进行板材单元IOE间的扣合。图44显示由两板材单元IOE相接处将被抬起的一板材单元IOE向下按压(图44 中所示箭头处),此时由于该凸榫30E的外侧面35E顶靠在榫槽40E第一凸条41E的顶靠面 412E处、该凸榫30E的第一凸阶31E顶靠面312E顶靠在榫槽40E上方侧边14E处,让两板材单元IOE之间无法在同一平面再靠近,而在带有凸榫30E的板材单元IOE被向下压时,凸榫30E下凸块300E的内斜面302E会受到榫槽40E斜底壁402E引导,使得凸榫30E顺着榫槽40E斜底壁402E方向向下滑,由于凸榫30E与榫槽40E间的角度与尺寸配合,可以让凸榫30E的外侧面35E与顶面34E交接点和第一凸条41E的顶靠面412E与卡制面41IE交接点相错开、第一凸阶31E顶靠面312E与卡制面311E交接点和榫槽40E上槽壁44E与侧边 14E交接点相错开,让凸榫30E滑入榫槽40E中的扣合定位;在图45中所示为凸榫30E与榫槽40E扣合至定位的状态,在此状态该凸榫30E顶面34E与第一凸条41E的卡制面411E相抵靠,第一凸阶31E的卡制面311E与上槽壁44E 相抵靠,该锁扣块47E扣合入锁扣沟37E中,该凸榫30E下凸块300E的内斜面302E与榫槽 40E斜底壁402E相抵靠;在本实用新型凸榫30E与榫槽40E扣合至定位的状态,凸榫30E顶面34E的最外端至内斜面302E与斜底壁402E相抵靠的任一点间的距离大于榫槽40E第一凸条41E的卡制面411E与顶靠面412E交接点至斜底壁402E相应相抵靠的点间的距离,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凸榫30E在榫槽40E不变形的状况即可依本实用新型按压组装方式将凸榫 30E组装至榫槽40E中的定位,且借由各抵靠点间的尺寸设置配合,依然能达到应有的板材锁扣连接效果。第七较佳实施例图4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第七较佳实施例的板材单元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在该板材单元IOF —侧边12F形成有向该侧边12F外侧凸出的凸榫30F,该凸榫30F具有一顶面34F、一外侧面35F,在该凸榫30F下缘设有一下凸块300F,在该下凸块 300F外侧为一外斜面301F,在该下凸块300F内侧为一内斜面302F,在该下凸块300F与侧边12F之间形成一断面呈锐角的锁扣沟37F ;另在此第七较佳实施例的顶面34F与侧边12F 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阶31F,在该第一凸阶31F的顶面为一卡制面311F,侧面为一顶靠面 312F ;由图中可以见到该凸榫30F下方的侧壁12F较上方侧壁12F缩入,其缩入的水平距离小于板材单元IOF厚度的25%。该下凸块300F的外斜面30IF及内斜面302F在此第七较佳实施例中为弧面,其也可以如同第五较佳实施例般设置为斜面;在该板材单元IOF另一侧边14F形成有凹入的榫槽40F,该榫槽40F具有一上槽壁 44F、一内槽壁45F,在该榫槽40F底面形成一下凹槽400F,在该下凹槽400F与侧壁14F之间形成一断面呈锐角锁扣块47F,并在该下凹槽400F靠锁扣块47F内侧形成一斜底壁402F ; 该榫槽40F上下方的侧壁14F是在同一垂直面上。在该锁扣块47F的最高点与侧边14F之间的该锁扣块47F外侧形成一倾斜的引导面 140F。将图46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七较佳实施例与图40中第六较佳实施例相较,二者在机构配置上基本相同,惟在其榫槽40F中未设置如同第六较佳实施例中所示的第一凸条 41E。本实用新型第七较佳实施例的组装过程与第六较佳实施例完全相同,其也是在同一平面让两板材单元IOF相接近,当两板材单元IOF相接触时是该凸榫30F的下凸块300F 外斜面301F触及榫槽40F锁扣块47F外侧的引导面140F,带有凸榫30F的板材单元IOF边缘会被向上抬起,当该带有凸榫30F板材单元IOF的下凸块300F最低点越过带有榫槽40F 的板材单元IOF锁扣块47F最高点后,该凸榫30F的下凸块300F即进入另一板材单元IOF 榫槽40F下凹槽400F上方范围中,直到该凸榫30F的第一凸阶31F顶靠面312F顶靠在榫槽40F上方侧边14F处(如图47所示); 技术要点两板材单元IOF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触时,其接触位置至少一侧为斜面,而可让两板材单元IOF在继续靠近时,能够借由其接触位置的斜面引导两板材单元 IOF的边缘处作高度的变化,在附图中所示第七较佳实施例中带有凸榫30F的板材单元IOF 边缘会由斜面引导而被向上抬起。 技术要点凸榫30F的下凸块300F最低点与其凸榫30F的第一凸阶31F顶靠面312F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lF大于榫槽40F锁扣块47F最高点与该榫槽40F 上方侧边14F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2F(在图47所示第七较佳实施例中该榫槽40F锁扣块47F最高点与该榫槽40F上方侧边14F最低点恰好落在同一点,故而其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2F = 0),如图47中所示的LlF > L2F。 技术要点凸榫30F的下凸块300F最低点与其凸榫30F的第一凸阶31F顶靠面 312F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lF小于榫槽40F斜底壁402F最低点与该榫槽40F 上方侧边14F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L3F,如图42中所示的LlF < L3F。本实用新型带有凸榫30F的板材单元IOF移向带有榫槽40F的板材单元IOF时, 当该凸榫30F的第一凸阶31F顶靠面312F顶靠在榫槽40F上方侧边14F处时,其凸榫30F 的下凸块300F已落入另一板材单元IOF榫槽40F的下凹槽400F上方范围中(如图47所示),基于上述LlF < L3F的技术要点,该凸榫30F的下凸块300F最低点尚未触及榫槽40F 斜底壁402F最低点,如此本实用新型才能够采按压的方式来进行板材单元IOF间的扣合。图47显示由两板材单元IOF相接处将被抬起的一板材单元IOF向下按压(图47 中所示箭头处),凸榫30F下凸块300F的内斜面302F会受到榫槽40F斜底壁402F引导,使得凸榫30F顺着榫槽40F斜底壁402F方向向下滑,由于凸榫30F与榫槽40F间的角度与尺寸配合,可以让第一凸阶31F顶靠面312F与卡制面311F交接点和榫槽40F上槽壁44F与侧边14F交接点相错开,让凸榫30F滑入榫槽40F中的扣合定位;在图48中所示为凸榫30F与榫槽40F扣合至定位的状态,在此状态该第一凸阶 31F的卡制面31IF与上槽壁44F相抵靠,该锁扣块47F扣合入锁扣沟37F中,该凸榫30F下凸块300F的内斜面302F与榫槽40F斜底壁402F相抵靠,同样可以达到应有的板材锁扣连接效果。在图49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板材组装排列成同向排列的实施例示意图,图50为本实用新型板材组装排列成3X3方块纵横交错型的实施例示意图,图51为本实用新型板材组装排列成纵排、横排交错排列型(V字形或俗称人字形)的实施例示意图,由于本实用新型是在两板材单元贴靠至组装定位时,以按压方式施力,使两板材单元间的凸榫与榫槽相扣合,而不需将板材单元一边翘起来进行组装,因而能够采适当的长宽比例进行搭配排列组装成各种不同的形式;另在图51中所示的排列方式,其必须拥有两种榫与槽相反方向规格的板材设置单元,其中一种由一长边开始顺时钟方向的四个侧边分别形成有凸榫、凸榫、榫槽、榫槽,另一种由一长边开始反时钟方向的四个侧边分别形成有凸榫、凸榫、榫槽、 榫槽,以此两种规格的板材单元分别组装在纵排与横排,如此才能够排列成纵排、横排交错排列型(V字形)。图52为本实用新型板材组装排列成纵排、横排交错排列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组装示意图,图53为图52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其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凸榫30C与榫槽40C,在图53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正在组装的一板材单元IOC是将其长边与短边的凸榫30C均勻推移至图四中所示的位置,然后在再以按压的方式将长边与短边的凸榫 30C按压至榫槽40C中的扣合定位。本实用新型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采用的扣合方法是先将一板材单元的凸榫移动至榫槽中,待其凸榫的下凸块最低点进入榫槽的下凹槽上方范围中,再以按压的方式对带凸榫的板材单元边缘施力,使凸榫下凸块的内斜面经由榫槽下凹槽的斜底壁引导,让凸榫进入榫槽中的扣合定位,以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榫、槽结构安装方法进行板材单元的组装时, 在一板材单元的凸榫移动至榫槽中,待其凸榫的下凸块最低点进入榫槽的下凹槽上方范围之前,不会有任何的阻挡,再由该位置至凸榫进入榫槽中的扣合定位是以按压方式施力,其在组装时不需依靠板材单元相对侧在同一平面的加大施力,就能让两板材单元相结合,故而在组装时不会在板材单元的另侧边采用敲击的方式来施力,自然就不会造成另侧边的榫或槽的结构损坏。
权利要求1.一种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该板材是由呈矩形的板材单元组装而成,该板材单元具有一第一平面、一第二平面及四个侧边,在其中至少两个相对的侧边上分别形成有凸榫及榫槽,不同板材单元的凸榫及榫槽可以相互扣合,其特征在于在该板材单元一侧边形成有向该侧边外侧凸出的凸榫,该凸榫具有一顶面、一外侧面, 在该凸榫下缘设有一下凸块,在该下凸块外侧为一外斜面,在该下凸块内侧为一内斜面,在该下凸块与侧边之间形成一断面呈锐角的锁扣沟;在该板材单元另一侧边形成有凹入的榫槽,该榫槽可容置前述凸榫,该榫槽具有一上槽壁、一内槽壁,在该榫槽底面形成一下凹槽,该下凹槽可容置前述下凸块,在该下凹槽与侧壁之间形成一断面呈锐角锁扣块,在该下凹槽靠锁扣块内侧形成一斜底壁,该锁扣块可容置在前述锁扣沟中;在该榫槽的上槽壁与内槽壁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条,在该第一凸条的底面为一卡制面,侧面为一顶靠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榫的下凸块最低点与其凸榫的外侧面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小于榫槽锁扣块最高点与该第一凸条的顶靠面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所述凸榫的下凸块最低点与其凸榫的外侧面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大于榫槽斜底壁最低点与第一凸条的顶靠面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榫的顶面与侧边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阶,在该第一凸阶的顶面为一卡制面,侧面为一顶靠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榫上方侧面最外侧与其凸榫的外侧面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大于榫槽上方侧面最外侧与第一凸条顶靠面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榫上方侧面最外侧与其凸榫的外侧面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小于榫槽上方侧面最外侧与内槽壁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榫位于榫槽中扣合定位状态,该凸榫顶面与第一凸条的卡制面相抵靠,第一凸阶的卡制面与上槽壁相抵靠, 锁扣块扣合入锁扣沟中,该凸榫下凸块的内斜面与榫槽斜底壁相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凸块的外斜面及内斜面为弧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榫槽上槽壁与第一凸条的顶靠面交接处又形成有一第二凸条,该第二凸条的底面为一卡制面,侧面为一顶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榫的顶面与侧边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阶及一第二凸阶,在该第一凸阶的顶面为一卡制面,侧面为一顶靠面,在该第二凸阶的顶面为一卡制面,侧面为一顶靠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榫上方侧面最外侧与其凸榫的外侧面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大于榫槽上方侧面最外侧与第一凸条顶靠面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榫上方侧面最外侧与其凸榫的外侧面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小于榫槽上方侧面最外侧与内槽壁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榫上方侧面最外侧与其第一凸阶顶靠面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大于榫槽上方侧面最外侧与第二凸条顶靠面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榫上方侧面最外侧与其第一凸阶顶靠面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小于榫槽上方侧面最外侧与第一凸条顶靠面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榫位于榫槽中扣合定位状态,该凸榫顶面与第一凸条的卡制面相抵靠,第一凸阶的卡制面与第二凸条的卡制面相抵靠,第二凸阶的卡制面与上槽壁相抵靠,锁扣块扣合入锁扣沟中,该凸榫下凸块的内斜面与榫槽斜底壁相抵靠。
15.根据权利要求2、3或8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凸榫下方的侧壁较上方侧壁缩入,其缩入的水平距离小于板材单元厚度的25%。
16.根据权利要求2、3或8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榫槽上下方的侧壁是在同一垂直面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2、3、8或9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榫槽上方的侧边较该榫槽下方的侧边凹入,该榫槽形成在该侧边处形成一呈L字形的断面;相应的该凸榫上方的侧边较该凸榫下方的侧边凸出,该凸榫形成在该侧边处形成一呈倒L字形的断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榫位于榫槽中扣合定位状态,该凸榫的顶面与第一凸条的卡制面相抵靠,该锁扣块扣合入锁扣沟中,该凸榫下凸块的内斜面与榫槽斜底壁相抵靠。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18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该下凸块的外斜面及内斜面为斜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2、3、8或9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榫顶面的最外端至内斜面与斜底壁相抵靠的任一点间的距离大于榫槽第一凸条的卡制面与顶靠面交接点至斜底壁相应相抵靠的点间的距离。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板材单元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触时,其接触位置至少一侧为斜面。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板材单元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触时,由该凸榫呈倾斜的外斜面与榫槽锁扣块相接触。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该锁扣块的最高点与侧边之间的该锁扣块外侧形成一倾斜的引导面。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板材单元在同一平面靠近相接触时,由该凸榫呈倾斜的外斜面与榫槽锁扣块的引导面相接触。
25.一种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该板材是由呈矩形的板材单元组装而成,该板材单元具有一第一平面、一第二平面及四个侧边,在其中至少两个相对的侧边上分别形成有凸榫及榫槽,不同板材单元的凸榫及榫槽可以相互扣合,其特征在于在该板材单元一侧边形成有向该侧边外侧凸出的凸榫,该凸榫具有一顶面、一外侧面, 在该凸榫下缘设有一下凸块,在该下凸块外侧为一外斜面,在该下凸块内侧为一内斜面,在该下凸块与侧边之间形成一断面呈锐角的锁扣沟;在该凸榫的顶面与侧边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阶,在该第一凸阶的顶面为一卡制面,侧面为一顶靠面;在该板材单元另一侧边形成有凹入的榫槽,该榫槽具有一上槽壁、一内槽壁,在该榫槽底面形成一下凹槽,该下凹槽可容置前述下凸块,在该下凹槽与侧壁之间形成一断面呈锐角锁扣块,在该下凹槽靠锁扣块内侧形成一斜底壁,该锁扣块可容置在前述锁扣沟中。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榫的下凸块最低点与其凸榫的第一凸阶顶靠面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大于榫槽锁扣块最高点与该榫槽上方侧边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所述凸榫的下凸块最低点与其凸榫的第一凸阶顶靠面最高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小于榫槽斜底壁最低点与该榫槽上方侧边最低点垂直延伸线间的水平距离。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榫位于榫槽中扣合定位状态,该第一凸阶的卡制面与榫槽上槽壁相抵靠,该锁扣块扣合入锁扣沟中,该凸榫下凸块的内斜面与榫槽斜底壁相抵靠。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该下凸块的外斜面及内斜面为弧面或斜面。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该锁扣块的最高点与侧边之间的该锁扣块外侧形成一倾斜的引导面。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凸榫下方的侧壁较上方侧壁缩入,其缩入的水平距离小于板材单元厚度的25%。
31.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榫槽上下方的侧壁是在同一垂直面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按压扣合式锁扣板材,该板材单元两相对侧边上分别形成有凸榫及榫槽,该凸榫下缘设有一下凸块,在该下凸块内侧为一内斜面,该榫槽底面形成一下凹槽,在该下凹槽与侧壁之间形成一锁扣块,并在该下凹槽靠锁扣块内侧形成一斜底壁;在该榫槽的上槽壁与内槽壁交接处形成有一第一凸条,该第一凸条的侧面为一顶靠面,带有凸榫的板材单元在同一平面推向带有榫槽的板材单元,该凸榫开始进入榫槽中,该凸榫的外侧面会顶靠在榫槽中第一凸条的顶靠面上,同时其凸榫的下凸块即进入榫槽的下凹槽上方范围中,让凸榫下凸块的内斜面与榫槽下凹槽的斜底壁相接触,接着即可采按压的方式来进行板材单元间的扣合。
文档编号E04F13/076GK202299243SQ20112037548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张家铭, 张棋惠, 许倍嘉 申请人:张家铭, 张棋惠, 许倍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