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59020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传输高速信号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CN^K)9577Y号揭示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中的印刷电路板、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线缆及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的锁扣件,该锁扣件上具有一按压部,当线缆连接器组件需要与对接装置扣持或分离时,操作者需要沿上下方向按压锁扣件的按压部。然而,上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在与对接装置相对接时,经常由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装置之间没有相互卡扣定位的部位,使得在与对接装置相对接时发生转动/移动现象,而导致并不能够准确地将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装置相互固定于一起。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该线缆连接器组件中设置的卡扣部可将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装置准确地对接于一起。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前端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印刷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后端的外壳体,自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上设有一结合部及位于所述结合部两侧的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卡扣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的绝缘本体上的结合部的两侧设置的卡扣部及形成于所述卡扣部上的狭缝与对接装置的外壳体配合进而可以准确地将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装置相对接组装于一起。

图1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组装图。图4是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组装图。图5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图6是图5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沿线A-A的剖视图。图7是图5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装置相对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本体2、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2内的印刷电路板3、成型于所述印刷电路板3后端外围的外壳体4及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2上表面上的金属锁扣件5。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绝缘本体2包括主体部21及自主体部21前端面向前延伸形成的第一舌板部22及第二舌板部23,所述第一、第二舌板部22,23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间隔。绝缘本体2设有一上表面M及与所述上表面M相对的下表面27,自所述上表面M 上形成有一结合部25,所述结合部25的后端延伸超出所述绝缘本体2的后表面之外。自所述绝缘本体2的上表面M上位于所述结合部25两侧的位置分别形成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卡扣部26,自所述卡扣部沈的上表面的后端向上翻折形成有一狭缝沈0。自所述绝缘本体2的下表面27向上凹陷形成有一凹槽270,自所述凹槽270中设置有贯穿所述绝缘本体 2的下表面27的一排通孔271,所述通孔271的个数为三个。印刷电路板3包括位于其前端的对接部31、与对接部31相对应的后端部32及连接对接部31、后端部32的中间部33。自所述对接部31的上、下表面上分别设有若干横向排列的第一导电片311。自所述中间部33的上下表面上亦同样分别设置有若干横向排列的第二导电片331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片331前方的一排与所述通孔271相对应的穿孔 332,自所述中间部33的两侧表面上分别向内凹陷形成有两个半圆形缺口 333。请参照图1至图2并结合图3至图4所示,锁扣件5是由金属板压制而成,其包括连接至绝缘本体2的固定部50、位于固定部50上方的且与所述固定部50大致平行的扣持部51、连接固定部50及扣持部51的两个呈U形的连接部52及自扣持部51后端向上向后延伸而成的按压部53,自所述扣持部51的两侧分别向上翘起形成有一弹片510。请参照图1至图2并结合图3至图4所示,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有成型于所述印刷电路板3后端的外壳体4,所述外壳体4包括本体部40及自所述本体部40 向前延伸形成的延伸部41,自所述本体部4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一收容所述延伸超出所述绝缘本体2后表面之外的结合部25的部分的凹陷部400。所述绝缘本体2的后表面紧贴于所述本体部40的前表面,请参照图1至图2并结合图3至图7所示,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可通过如下步骤完成组装首先,在所述印刷电路板3的中间部33的穿孔332的后方位置成型外壳体4 ;接着,将所述锁扣件5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2的结合部25中且使得锁扣件5的固定部50的下表面紧贴于所述结合部25的下表面250 ;再接着,将上述成型好的外壳体4和印刷电路板3与组装好的绝缘本体2和锁扣件5相互组装于一起,且使得印刷电路板3的对接端31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2的第一、第二舌板部22、23中,此时可以发现,所述印刷电路板3的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 第二舌板部22、23的宽度,所述外壳体4的延伸部41延伸至所述绝缘本体2中且使得所述绝缘本体2的后表面紧贴于所述外壳体4的本体部40的前表面,同时使得所述延伸超出所述绝缘本体2的后表面之外的结合部25设置于所述凹陷部400中,同时使得印刷电路板3 上的穿孔332与所述形成于所述凹槽270中的通孔271沿着垂直方向相对齐;最后,将所述设有定位柱60的定位件6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2的下表面27上,且使得所述定位柱60穿设于所述通孔271和穿孔332中进而完成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100 的组装。请参照图7所示,为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装置700相对接的示意图,此时可以发现,通过在所述绝缘本体2上的结合部25的两侧设置的卡扣部沈及形成于所述卡扣部沈上的狭缝260与对接装置700的外壳体7001配合进而可以准确地将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装置700相对接组装于一起。
权利要求
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前端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印刷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后端的外壳体,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上设有一结合部及位于所述结合部两侧的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卡扣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卡扣部的上表面的后端向上翻折形成有卡扣于对接装置的外壳体上的以将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装置相互组装于一起的狭缝。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的结合部中的锁扣件,所述锁扣件的下表面紧贴于所述结合部的下表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自所述绝缘本体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有一凹槽,自所述凹槽中设置有复数贯穿所述绝缘本体下表面的通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包括位于其前端的对接部、与对接部相对应的后端部及连接对接部、后端部的中间部,自所述中间部上设置有一排与所述通孔相对应的穿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组装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包括有穿设于所述通孔和穿孔中的以将所述绝缘本体与印刷电路板相互组装于一起的定位柱。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成型于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后端且所述外壳体包括本体部及自所述本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延伸部,所述绝缘本体的后表面紧贴于所述本体部前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的后端延伸超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后表面,自所述本体部的上表面上形成有一收容所述延伸超出绝缘本体后表面之外部分的凹陷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主体部及自所述主体部前端面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部,所述印刷电路板左右方向的宽度小于所述舌板部的宽度。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包括连接至绝缘本体的固定部及位于固定部上方扣持部,自所述扣持部的两侧分别向上翘起形成有一弹片。
全文摘要
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前端设置于所述绝缘本体中的印刷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印刷电路板后端的外壳体,自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上设有一结合部及位于所述结合部两侧的且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卡扣部,通过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中设置的卡扣部与对接装置的配合进而可以准确地将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装置相对接组装于一起。
文档编号H01R13/66GK102544861SQ20101058943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15日
发明者吴荣发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