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78855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线缆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用于传输高速信号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第CN2909577Y号揭示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该线缆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印刷电路板、与印刷电路板电性连接的线缆及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的锁扣件,该锁扣件上具有一按压部,当线缆连接器组件需要与对接装置扣持或分离时,操作者需要沿上下方向按压锁扣件的按压部。然而,上述线缆连接器组件主要应用于服务器内部,有时服务器内部并没有足够的空间使操作者在上、下方向上按压按压部,因此当线缆连接器需要与对接装置扣持时就会产生操作空间不足的问题。是以,需要一种改进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组装于线缆连接器组件上的锁扣装置能够方便操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内的印刷电路板、延伸入绝缘本体内并与印刷电路板后端电性连接的线缆及设置于绝缘本体上表面并与绝缘本体相互定位的锁扣件,所述锁扣件上具有锁扣部及自锁扣部末端向上、向后延伸的倾斜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连接至锁扣件并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的拉拔件,所述拉拔件的前端为一驱动部,其置于所述锁扣件倾斜部前表面的前方,所述拉拔件水平向后移动时,所述驱动部沿着所述锁扣件倾斜部的前表面自前向后移动,所述锁扣件的倾斜部受到来自所述驱动部的压力向下移动而使所述锁扣件的锁扣部也随其向下移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 其包括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内的印刷电路板、延伸入绝缘本体内并与印刷电路板后端电性连接的线缆及设置于绝缘本体上表面并与绝缘本体定位的锁扣件,所述锁扣件上具一倾斜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前端为一驱动部的拉拔件,所述拉拔件的一部分自前向后穿过所述锁扣件,所述驱动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倾斜部的宽度而使锁扣件及拉拔件连接在一起,所述驱动部置于所述锁扣件倾斜部前表面的前方,所述拉拔件水平向后移动时, 所述驱动部沿着所述锁扣件倾斜部的前表面自前向后移动,所述锁扣件的倾斜部受到来自所述驱动部的压力向下移动而使所述锁扣件的锁扣部也随其向下移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优点在于线缆连接器组件上不仅组装了锁扣件,还组装了与锁扣件连接并能驱动锁扣件的拉拔件,这样操作者不仅可以在上、下方向上操作锁扣件,也可以通过拉拔件的水平移动使锁扣件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而方便使用者操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立体组合图;图3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部分立体组合图;图4是图1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立体分解视图;图5是图4所示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立体分解视图;图6是图1沿A-A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本体2、设置于绝缘本体2内的印刷电路板3、延伸入绝缘本体2内并与印刷电路板3后端电性相连的线缆4、 设置于绝缘本体2上表面M的金属锁扣件5以及与金属锁扣件5连接在一起并组装于绝缘本体2上的拉拔件6。另外,线缆连接器组件100还包括将绝缘本体2及印刷电路板3定位在一起的定位件7。如图2及图3所示,绝缘本体2包括一主体部21及自主体部21前端面向前延伸而成的第一舌板部22及第二舌板部23,第一、第二舌板部22,23在上、下方向上相互间隔。 绝缘本体2设有一上表面对,一结合部25形成于上表面M上且位于锁扣件5的前端,一对凸台26形成于上表面M上且位于锁扣件6及拉拔件7的两侧,每一凸台沈的内表面设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狭长槽261。另外,绝缘本体2的左右侧面分别设有一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定位部27。如图3至5所示,绝缘本体2包括沿前后方向组装在一起的第一绝缘体观及第二绝缘体四,第一绝缘体观位于绝缘本体2的前端,第二绝缘体四位于绝缘本体2的后端。第一绝缘体28是由足够硬度的绝缘塑胶材料射出成型而成的。第一绝缘体28包括的后端设有一凹陷腔观1,一扁平的通槽观2自第一绝缘体观的前端面向后延伸并与凹陷腔281连通,上述凹陷腔281延伸至第一绝缘体28的左右侧面。第一绝缘体28的底面上设有一凹陷槽观3,两收容槽观4自凹陷槽283底面向上延伸而成,两收容槽284与扁平通槽282相互连通。需要说明的是,绝缘本体2的第一、第二舌板部22,23形成于第一绝缘体28的前端面,绝缘本体2的结合部25形成与第一绝缘体28的上表面。第二绝缘体四是用聚氯乙烯制成,其材料比第一绝缘体观所用材料软,即第一绝缘体观材料比第二绝缘体四材料硬。但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绝缘体四也可以由其他材料制成,和第一绝缘体 28 一样或者和第一绝缘体观不同。第二绝缘体四包括一基部291及位于基部前端的填充部四2,所述填充部292可收容于第一绝缘体四的凹陷腔内。绝缘本体2上的凸台沈形成于第二绝缘体四基部291上表面的两侧。绝缘本体2定位部27形成于第二绝缘体四的两侧。如图4至图5所示,印刷电路板3包括位于其前端的对接部31、与对接部31相对应的后端部32及连接对接部31、后端部32的中间部33。对接部31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若干横向排列的导电片311。中间部33上设有两个通孔331及位于中间部33两侧的半圆形缺口 332。印刷电路板3的前端延伸出绝缘本体2前端面并置于第一、第二舌板部22,23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印刷电路板3的前端即为印刷电路板3的对接部31。如图4和图5所示,线缆4分为互相重叠的两组,每组包括四根用于高速信号传输的串行ATA标准线缆40。每根串行ATA标准线缆40内设有若干与印刷电路板3后端部32 电性连接的导线401。如图3至图6所示,锁扣件5是由金属板压制而成,其包括位于前端的固持部51、 一对自固持部51向后延伸而成的锁扣部52、自锁扣部52后端向后向上延伸的倾斜部53及位于其后端的后端部54。固持部51可与绝缘本体2上的结合部25相互定位。每一锁扣部52上设有一向上延伸的锁扣片521。倾斜部53上设有供拉拔件6上的一部分穿过的缺口 531。后端部54的两端设有可收容于绝缘本体2凸台26内表面的狭长槽261内的挡止片541,这样可以限制锁扣件5的后端部54向上过度移动。锁扣件5的后端相对于前端呈悬臂设置。锁扣件5锁扣部52上设有至少一扣持片521,所述拉拔件6的后端为一操作部 62。如图3至图6所示,拉拔件6由塑胶材料制成,该塑胶材料可以为 PET (polyethylene ter印hthalate)材料。拉拔件6呈扁平状,其前端为一呈柱状的驱动部61,驱动部61的两端可延伸入绝缘本体2凸台26内表面的狭长槽261内。拉拔件6的后端为一操作部62,操作部62上设有可供操作者的手指勾住的圆孔621。拉拔件6的两侧边缘上还分别设有若干可收容于绝缘本体2凸台26内表面的狭长槽261内的凸出部63, 这些凸出部63可以使拉拔件6组装于绝缘本体2上并且被绝缘本体2上的凸台26支撑。 这样,拉拔件6平行于绝缘本体2的上表面。驱动部61的两端,延伸入绝缘本体2凸台26 内表面狭长槽261内的部分也视为拉拔件的凸出部63。拉拔件6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延伸入所述狭长槽261内的凸出部63,锁扣件5后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设置于所述狭长槽 261内的限位部,该限位部即为锁扣件5上的挡止片541。拉拔件6驱动部61的宽度大于锁扣件5倾斜部53的宽度而使所述拉拔件6与所述锁扣件5连接在一起。如图4至图6所示,定位件7由塑胶材料制成,其包括一基部71及自基部一表面延伸而出的两个定位柱72。定位件7可以将绝缘本体2及印刷电路板3定位在一起。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可通过如下步骤完成组装。首先,将两组线缆40的前端的导体401焊接至印刷电路板3后端部32的上下表然后,将焊接了线缆4的印刷电路板3组装置第一绝缘体28上,其中印刷电路板 3的对接部31穿过第一绝缘体28上的扁平通槽282。然后,将定位件7组装于第一绝缘体28上,其中定位件7的基部71收容于第一绝缘体28底面上的凹陷槽283内,定位件7的定位柱72收容于第一绝缘体28的收容槽284 内,同时,定位柱72穿过印刷电路板3中间部33上的通孔331。通过定位件7,第一绝缘体 28与印刷电路板3定位在一起。然后,第二绝缘体29被外模包覆成型在第一绝缘体28上。在这个成型过程中,有着印刷电路板3和线缆4组合的第一绝缘体28被固定在一模具里,熔融塑胶材料被灌入第一绝缘体28上的凹陷腔281中,包覆印刷电路板3的后部32和线缆4的前端。冷却后,形成了第二绝缘体29,与此同时第二绝缘体29与第一绝缘体28、印刷电路板3及线缆4结合
在一起。[0028]然后,将锁扣件5与拉拔件6组装在一起,拉拔件6自后向前穿过锁扣件5倾斜部 53上的缺口 531。由于拉拔件6由PET材质制成,因此拉拔件6两侧的凸出部63具有可挠性,当施加一个较大的力时,拉拔件6两侧的凸出部63也可以穿过缺口 531。最后,将锁扣件5与拉拔件6的组合体组装于绝缘本体2,其中锁扣件5的固持部 51与绝缘本体2上的结合部25相互定位,锁扣件5后端部54的两端的挡止片541收容于绝缘本体2凸台26内表面的狭长槽261内。拉拔件6驱动部61两端的凸出部63延伸入绝缘本体2凸台26内表面的狭长槽261内,拉拔件6的两侧边缘上的凸出部63也收容于绝缘本体2凸台26内表面的狭长槽261内。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上不仅组装了锁扣件5,还组装了与锁扣件5连接并能驱动锁扣件5的拉拔件6,这样操作者不仅可以在上、下方向上操作锁扣件5,也可以通过拉拔件6的水平移动使锁扣件5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而使线缆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装置实现扣持与分离。本实用新型锁扣装置(包括锁扣件5及拉拔件6)的设计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而方便使用者操作。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内的印刷电路板、延伸入绝缘本体内并与印刷电路板后端电性连接的线缆及设置于绝缘本体上表面并与绝缘本体相互定位的锁扣件,所述锁扣件上具有锁扣部及自锁扣部末端向上、向后延伸的倾斜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连接至锁扣件并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的拉拔件,所述拉拔件的前端为一驱动部,其置于所述锁扣件倾斜部前表面的前方,所述拉拔件水平向后移动时,所述驱动部沿着所述锁扣件倾斜部的前表面自前向后移动,所述锁扣件的倾斜部受到来自所述驱动部的压力向下移动而使所述锁扣件的锁扣部也随其向下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表面上设有置于所述锁扣件及拉拔件两侧的一对凸台,每一所述凸台的内表面设有一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狭长槽,所述拉拔件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两个延伸入所述狭长槽内的凸出部,所述锁扣件后端的两侧分别设有一设置于所述狭长槽内的限位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前端面及自绝缘本体前端面延伸出来的第一舌板部及第二舌板部,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前端延伸出绝缘本体前端面并置于第一、第二舌板部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第一绝缘体及第二绝缘体,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一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将绝缘本体及印刷电路板定位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上表面设有一结合部,所述锁扣件的前端为一固持部,所述固持部定位于所述结合部上,所述锁扣件的后端相对于前端呈悬臂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上的倾斜部上设有一缺口,所述拉拔件上的一部分可自前向后穿过所述缺口,所述拉拔件驱动部的宽度大于所述锁扣件倾斜部的宽度而使所述拉拔件与所述锁扣件连接在一起,所述拉拔件驱动部的两端分别延伸入所述凸台内表面的狭长槽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件锁扣部上设有至少一扣持片,所述拉拔件的后端为一操作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体由塑胶材料射出成型,所述第二绝缘体是熔融塑胶材料外模包覆成型在印刷电路板后部与线缆前端,且与第一绝缘体相结合,所述第一绝缘体材料比所述第二绝缘体材料硬。
9.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内的印刷电路板、延伸入绝缘本体内并与印刷电路板后端电性连接的线缆及设置于绝缘本体上表面并与绝缘本体定位的锁扣件,所述锁扣件上具一倾斜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前端为一驱动部的拉拔件,所述拉拔件的一部分自前向后穿过所述锁扣件,所述驱动部的宽度大于所述倾斜部的宽度而使锁扣件及拉拔件连接在一起,所述驱动部置于所述锁扣件倾斜部前表面的前方,所述拉拔件水平向后移动时,所述驱动部沿着所述锁扣件倾斜部的前表面自前向后移动,所述锁扣件的倾斜部受到来自所述驱动部的压力向下移动而使所述锁扣件的锁扣部也随其向下移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上表面上设有一对位于所述锁扣件及拉拔件两侧的凸台,每一凸台的内侧面上设有一狭长槽,所述锁扣件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收容于所述狭长槽内的限位部,所述拉拔件的两侧设有两收容于所述狭长槽内的凸出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其包括绝缘本体(2)、设置于绝缘本体内的印刷电路板(3)、延伸入绝缘本体内并与印刷电路板后端电性连接的线缆(4)及设置于绝缘本体上表面并与绝缘本体相互定位的锁扣件(5),锁扣件上具有锁扣部(52)及自锁扣部末端向上、向后延伸的倾斜部(53),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连接至锁扣件并组装于绝缘本体上的拉拔件(6),拉拔件的前端为一驱动部(61),其置于所述锁扣件倾斜部前表面的前方,拉拔件水平向后移动时,驱动部沿着锁扣件倾斜部的前表面自前向后移动,锁扣件的倾斜部受到来自驱动部的压力向下移动而使锁扣件的锁扣部也随其向下移动。
文档编号H01R13/639GK202004264SQ20102057319
公开日2011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23日
发明者孟凡波, 苏聘胜, 范红蕾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