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30260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线缆连接器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若干电连接器的线缆连接器组合。
【背景技术】
[0002]为提高系统的集成程度,各厂商倾向于在电路板上安装多个电连接器,电连接器之间采用上下堆叠或左右并列的方式放置,实现多通道的信号传输,由于多个电连接器靠近在一起,相互之间难免会产生信号干扰的问题,影响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所以,解决各电连接器之间的信号干扰是一个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降低外界电磁波干扰及电连接器之间信号串扰的种线缆连接器组合。
[0004]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合,其包括一内置电路板、间隔焊接在内置电路板上表面的若干电连接器、上金属壳、下金属壳及向后延伸出上金属壳与下金属壳的线缆,所述内置电路板收容于上金属壳与下金属壳内,所述线缆前端焊接在内置电路板上,所述线缆连接器组合还包括收容于上金属壳与下金属壳内的一导电泡棉,所述导电泡棉挤压于各电连接器之间以及上金属壳、下金属壳与各电连接器的间隙内。
[000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置电路板、各电连接器、上金属壳、下金属壳之间通过导电泡棉建立一接地回路,所述内置电路板具有与导电泡棉接触的接地线路。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第一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及第三电连接器,第二电连接器位于第一、第二电连接器之间,所述导电泡棉具有挤压于第一、第二电连接器之间的一第一间隔部及第二、第三电连接器之间的一第二间隔部。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电泡棉具有位于左右两端的第一、第二端部、第一、第二、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端部与第一间隔部,三者围成一第一收容部,所述第一电连接器后端收容于第一收容部,沿前后方向观察,第一收容部呈“ Π ”形,第一连接部向下抵压在第一电连接器上。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间隔部与第二间隔部,三者围成一第二收容部,所述第二电连接器后端收容于第二收容部,沿前后方向观察,第二收容部呈“ Π ”形,第二连接部向下抵压在第二电连接器上。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第二间隔部与第二端部,三者围成一第三收容部,所述第三电连接器收容于第三收容部,沿上下方向观察,第三收容部呈“ Π ”形,第二连接部向前抵压在第三电连接器上。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第二端部向外侧凸出于上金属壳与下金属壳。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置电路板包括一主体及向外侧凸出于上金属壳与下金属壳的凸边,所述凸边具有上下贯穿的固定孔,所述上金属壳包括顶壁及自顶壁向下弯折延伸的上侧壁,所述下金属壳体包括底壁及自底壁向上弯折延伸的下侧壁,所述上侧壁与下侧壁对接在一起,所述上侧壁前端设有向下穿过内置电路板固定孔的上固定片,下侧壁后端具有向上穿过固定孔的下固定片。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缆连接器组合还包括一金属铆压片,所述铆压片包括一直立片、自直立片中部向前凸伸的铆压环及自直立片左右两端向前垂直弯折延伸的一对侧向片,铆压环铆压在线缆上,侧向片具有向下凸伸的定位片,所述内置电路板具有固定定位片的定位孔。
[0013]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合还包括收容于上金属壳与下金属壳内的一导电泡棉,导电泡棉挤压于各电连接器之间以及上金属壳、下金属壳与各电连接器的间隙内,避免外界的电磁波干扰,保证高频信号传输的稳定性,降低各电连接器之间的信号串扰。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合的立体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合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合的立体示意图,未显示上金属壳。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合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合100包括一内置电路板10、左右并列的三个电连接器21、22、23、上金属壳30、下金属壳40、一导电泡棉50、一金属铆压片60及一线缆70。
[0019]内置电路板10包括水平收容于上、下金属壳30、40内的一矩形主体11及位于主体11四个角落的四个凸边12,主体11后端设有一缺口 13及位于缺口 11左右两侧的一对定位孔14,每一凸边12设有上下贯穿的固定孔15。
[0020]电连接器21、22、23包含第一电连接器21、第二电连接器22及第三电连接器23,第一、第二、第三电连接器21、22、23左右间隔排列为一排,第二电连接器22位于第一、第三电连接器21、23之间。第一、第二、第三电连接器21、22、23前端分别设有一对接面,用以与对接连接器对接。第一、第二、第三电连接器21、22、23分别焊接在内置电路板10上表面。
[0021]上金属壳30包括顶壁31及自顶壁31向下弯折延伸的上侧壁32,下金属壳体40包括底壁41及自底壁41向上弯折延伸的下侧壁42,顶壁31与底壁41上下相对设置,上侧壁32与下侧壁42对接在一起,各凸边12向外侧凸出于上侧壁32与下侧壁42,上侧壁32前端设有向下穿过内置电路板10固定孔15的上固定片33,下侧壁42后端具有向上穿过固定孔13的下固定片43,增加上、下金属壳30、40与内置电路板10之间的固定效果。
[0022]导电泡棉50是由发泡基材和导电材料复合而成,具有弹性和一致性,发泡基材内添加有金属颗粒,使得导电泡棉50具备导电能力。导电泡棉50包括左右间隔开的第一、第二间隔部51、52、第一、第二端部53、54及第一、第二、第三连接部55、56、57,第一、第二端部53、54设于导电泡棉50的左右两端。
[0023]第一连接部55连接第一端部53与第一间隔部51,第一端部53与第一间隔部51是自第一连接部55的左右两端向下凸伸而成,沿前后方向观察,第一连接部55、第一端部53及第一间隔部51围成一 “Π”形的第一收容部550。
[0024]第二连接部56连接第一、第二间隔部51、52,第一、第二间隔部51、52是自第二连接部56的左右两端向下凸伸而成,沿前后方向观察,第二连接部56、第一、第二间隔部51、52之间形成一 “ Π ”形的第二收容部560。
[0025]第三连接部57连接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