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80169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用于高速信号传输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0002]【【背景技术】】
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
[0003]2008年11月17日,在美国加州举行的英特尔信息技术峰会上USB3.0开发组宣布了 USB3.0技术规格标准的完成和预计发布时间。其包括A型、B型、powered-B型、micro-B型插座、插头及micro-A型插头和micro-AB型插座等型号。USB3.0在USB2.0的基础上增加了 5根端子用于传输高速信号,USB 3.0的传输速度将会达到4.8千兆比特/秒,为USB2.0的10倍之高,而且还向下兼容USB 2.0,这种规格可以满足现在同时或者分别传输高速和低速信号的需求。Powered-B型USB3.0在B型USB3.0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两根端子,一根为电源端子,一根为接地端子,该电源端子可以直接给连接到该装置的外围设备提供电源,而不需要额外的电源。现有的USB3.0 P0WER-B提供+5V和+12V的电源,其中+5V电源为USB2.0及USB3.0提供电源,+12V电源为外围设备提供的直流电源,当连接器与系统电路对接时,端子的匹配顺序为+5V端子、+12V端子、USB2.0及USB3.0,系统电路为防止误识两种电源,电路设计较为复杂。
[0004]因此,确有必要对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端子进行改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0005]【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的端子排布并可简化电路设计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端子、线缆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遮蔽体,所述若干端子包括若干第一端子和若干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中的每一个均包括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接触的接触部及电性连接线缆的焊接部,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具有沿上下方向叠加设置的收容腔及收容空间,所述第二端子排布于所述收容空间内,所述第一端子排布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第二端子包括第一电源端子、两焊接部电性连接的对应第一电源端子的第一接地端子、空位端子、连接电子设备电源的第二电源端子、用于传输负信号的负端子、用于传输正信号的正端子及对应第二电源端子的第二接地端子,设定第一端子及第二端子的接触部与对接连接器接触处距离绝缘本体前端面的距离为接触距离,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与所述第二接地端子的接触距离相等且最短,所述正端子及负端子的接触距相等且大于所述第二电源的接触距离,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距离相等且大于所述正端子的接触距离,所述第一电源端子及第一接地端子的接触距离相等且大于所述第一端子的接触距离。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有如下有益效果: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端子、第二端子与对接连接器的接触顺序为第二电源端子,第二接地端子,正端子,负端子,第一端子,第一电源端子,第二电源端子,进而可以通过将接触第一电源端子、第一接地端子与第二电源端子、第二接地端子的时间分隔,从而简化系统电路对不同电源的识别,进而简化电路设计.【【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装图。
[0008]图2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分解图。
[0009]图3是图2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分解图。
[0010]图4是图3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部分分解图。
[0011]图5至图6是图1所示线缆连接器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0012]图7是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各端子接触距离Η示意图。
[0013]图8是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的前视图。
[0014]【【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线缆连接器组件100包括绝缘本体1、收容于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第一端子2及第二端子3、组装于绝缘本体1后端的隔板4、包覆于绝缘本体1外部的遮蔽体5、电性连接于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后端的线缆6,包裹于第一、第二端子2、3与线缆6的连接处的内模7,包覆成型于遮蔽体5后部和线缆6前部的绝缘包覆体8及绝缘外壳9。
[0015]请参照图4至图6所示,绝缘本体1包括主体部11、自主体部11的上表面部分向上突出形成的延伸部12及自主体部11的后端面的两侧延伸的一对圆柱体状的定位部13。主体部11设有由四壁围设形成的沿对接方向延伸的收容空间110,主体部11的顶壁与底壁的内表面分别设有若干贯穿主体部11前后两端的收容通道112,其中顶壁与底壁各设有四个收容通道112。延伸部12位于主体部11上表面的一侧且与主体部11共同构成L形。所述延伸部12上设有凹陷区121,所述凹陷区121上开设若干收容槽122,所述收容槽122向后延伸并贯穿所述延伸部12的后部。
[0016]请参照图5至图8,所述第一端子2用以传输高速信号。每根第一端子2均包括弹性的接触部21、焊接部23及连接接触部21及焊接部23的连接部22,所述所有第一端子2的焊接部23沿水平方向排列成一排。所述第一端子2组装于绝缘本体1对应的收容槽122内。
[0017]请参照图5、图6和图8,所有第二端子3均包括平板状的接触部31、自接触部31向后延伸的固持部32及位于末端的焊接部33,固持部32与焊接部33之间连接有弯折部34。全部第二端子3共有八根,依次标号为3a至3h,八根第二端子3分别组装于绝缘本体1对应的收容通道112以使八根第二端子3的接触部31分成两排分别排列于主体部11的顶壁与底壁、焊接部33沿水平方向排成一排。其中在上面一排第二端子3从左至右依次标示为3a、3b、3c、3d,其中第二端子3a为第一电源端子,所述第一电源端子连接+5V电源,第二端子3b为传输负信号的负端子,第二端子3c为传输正信号的正端子,第二端子3d为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一接地端子对应第一电源端子接地。下面一排第二端子3从右至左依次标不为 3e、3f、3g、3h,其中第二端子 3e 为第二电源端子(DPWR-Power provided by device),所述第二电源端子连接设备的+12V电源,第二端子3f与第二端子3g的弯折部34通过一结合部35相连,进而使得第二端子3f与第二端子3g共用同一个焊接部,且第二端子3f、3g为对应第二电源端子的第二接地端子(DGND-Ground return to DPWR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