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混凝土搅拌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凝土搅拌站。
背景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双机混凝土搅拌站,包括双机搅拌主楼31’、双机控制室 30,、左粉仓33,、右粉仓34,、螺旋输送杆32 ’、右斜皮带输送机20,、左斜皮带输送机21,、左双机用配料机11’、右双机用配料机10’等。整个双机混凝土搅拌站对称布置,右斜皮带输送机20’与左斜皮带输送机21’长度相等,双机用配料机为左右分开对称布置。现有的双机混凝土搅拌站设备方案布置如图1所示,如果遇到双机混凝土搅拌站安装场地狭窄的情况下,已有的双机混凝土搅拌站很难满足现场布置要求,因此混凝土搅拌站的应用范围受到了限制。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成本低廉、占地空间少、能够满足狭窄空间使用需要的混凝土搅拌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包括第一混凝土搅拌站和与第一混凝土搅拌站连接的第二混凝土搅拌站,其中,第一混凝土搅拌站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配料机、第一平皮带、第一斜皮带以及第一搅拌主楼;第二混凝土搅拌站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配料机、第二平皮带、第二斜皮带以及第二搅拌主楼,第一配料机与第二配料机沿一条直线设置或者平行设置;第一斜皮带与第二斜皮带中至少之一的水平投影平行于第一配料机。进一步地,第一配料机与第二配料机沿一条直线设置,且具有相同的出料方向。进一步地,第一配料机与第一斜皮带的水平投影位于一条直线上;第二配料机与第二斜皮带之间通过第二过渡皮带连接,且第二配料机与第二斜皮带的水平投影相平行。进一步地,第二过渡皮带的水平投影垂直于第二配料机。进一步地,第一过渡皮带的水平投影垂直于第一配料机;第二过渡皮带的水平投影垂直于第二配料机。进一步地,第一配料机与第二配料机相平行设置,且第一配料机与第二配料机具有相同或相反的出料方向。进一步地,第一配料机与第二配料机沿一条直线设置,且第一配料机与第二配料机具有相反的出料方向。进一步地,第一配料机与第一斜皮带之间通过第一过渡皮带连接,且第一配料机与第一斜皮带的水平投影相平行;第二配料机与第二斜皮带之间通过第二过渡皮带连接, 且第二配料机与第二斜皮带的水平投影相平行。进一步地,第一斜皮带具有与第一配料机相反的出料方向,第二斜皮带具有与第二配料机相反的出料方向。[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混凝土搅拌站包括第一混凝土搅拌站和与第一混凝土搅拌站连接的第二混凝土搅拌站,其中,第一混凝土搅拌站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配料机、 第一平皮带、第一斜皮带以及第一搅拌主楼;第二混凝土搅拌站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配料机、第二平皮带、第二斜皮带以及第二搅拌主楼,第一配料机与第二配料机沿一条直线设置或者平行设置;第一斜皮带与第二斜皮带中至少之一的水平投影平行于第一配料机。通过调整配料机与斜皮带之间的相对关系,大大减小了混凝土搅拌站的整体长度或者宽度,对于长度或者宽度有限的施工场地,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能,可以取得较好的现场施工效果。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双机混凝土搅拌站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双机混凝土搅拌站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双机混凝土搅拌站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双机混凝土搅拌站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双机混凝土搅拌站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混凝土搅拌站包括第一混凝土搅拌站10和第二混凝土搅拌站20,第一混凝土搅拌站10和第二混凝土搅拌站20相连接。第一混凝土搅拌站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配料机11、第一平皮带12、第一斜皮带 13以及第一搅拌主楼14。第一配料机11、第一平皮带12、第一斜皮带13以及第一搅拌主楼14沿一条直线依次设置,且第一配料机11、第一平皮带12与第一斜皮带13具有相同的出料方向。第二混凝土搅拌站2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配料机21、第二平皮带22、第二过渡皮带25、第二斜皮带23以及第二搅拌主楼M。第二配料机21、第二平皮带22同向设置。第二过渡皮带25的水平投影垂直于第二配料机21。第二过渡皮带25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二平皮带22,第二端连接至第二斜皮带23。第二斜皮带23垂直于第二过渡皮带25设置,且第二斜皮带23的水平投影平行于第二配料机21。第二斜皮带23与第二配料机具有相同的出料方向。第一配料机11与第二配料机21沿同一直线设置,且第一配料机11与第二配料机 21具有相同的出料方向,第二斜皮带23的水平投影平行于第一配料机11。第二过渡皮带 25的宽度使第二斜皮带23避开第一混凝土搅拌站10的各部分,而不会发生干涉,从而能够减少本实施例的混凝土搅拌站的整体宽度。[0027]如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混凝土搅拌站包括第一混凝土搅拌站10和第二混凝土搅拌站20,第一混凝土搅拌站10和第二混凝土搅拌站20相连接。其与第一实施例的混凝土搅拌站结构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二混凝土搅拌站20的第二斜皮带23具有与第二配料机21相反的出料方向。由于第二配料机21与第一配料机11的出料方向相同,第一斜皮带13与第一配料机11的出料方向相同,因此,第二混凝土搅拌站20的第二斜皮带23沿相反于第一斜皮带 13的延伸方向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一搅拌主楼14与第二搅拌主楼M分别位于混凝土搅拌站的两端,不会由于混凝土搅拌站上其它部件的影响而增加混凝土搅拌站的设置宽度,具有更加小的现场布置宽度,能够适应更加狭窄的设置空间。在其它的与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类似的实施例当中,也可以在第一配料机11 的第一平皮带12与第一斜皮带13之间设置第一过渡皮带15。第一过渡皮带15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平皮带12,第二端连接至第一斜皮带13。同时,在第二配料机22的第二平皮带 22与第二斜皮带23之间设置第二过渡皮带25。第二过渡皮带25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二平皮带22,第二端连接至第二斜皮带23。第一配料机11与第一斜皮带13的水平投影相平行,第二配料机21与第二斜皮带 23的水平投影相平行。第一过渡皮带15的水平投影垂直于第一配料机11,第二过渡皮带 25的水平投影垂直于第二配料机21。第一斜皮带13可以与第一配料机11的出料方向相同,也可以与第一配料机11的出料方向相反。第二斜皮带23可以与第二配料机21的出料方向相同,也可以与第二配料机21的出料方向相反。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混凝土搅拌站包括第一混凝土搅拌站10和第二混凝土搅拌站20,第一混凝土搅拌站10和第二混凝土搅拌站20相连接。第一混凝土搅拌站10的第一配料机11与第二混凝土搅拌站20的第二配料机21相平行设置, 且第一配料机11与第二配料机21具有相同或者相反的出料方向。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配料机11与第二配料机21具有相同的出料方向。第一平皮带12与第一斜皮带13之间通过第一过渡皮带15连接,第二平皮带22 与第二斜皮带23之间通过第二过渡皮带25连接。第一配料机11与第一斜皮带13的水平投影相平行,第二配料机21与第二斜皮带23的水平投影相平行。第一过渡皮带15的水平投影垂直于第一配料机11,第二过渡皮带25的水平投影垂直于第二配料机21。第一过渡皮带15与第二过渡皮带25之间具有相反的出料方向,第一斜皮带13与第二斜皮带23之间具有相同的出料方向。这种设置结构不仅能够减少混凝土搅拌站的整体宽度,还能够减少混凝土搅拌站的整体长度,因此具有整体场地设置优势,能够满足对长度和宽度均有限制的场地的混凝土搅拌站设置要求,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如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混凝土搅拌站包括第一混凝土搅拌站10和第二混凝土搅拌站20,第一混凝土搅拌站10和第二混凝土搅拌站20相连接。第一混凝土搅拌站10的第一配料机11与第二混凝土搅拌站20的第二配料机21具有相反的出料方向,且第一配料机11的出料口与第二配料机21的出料口相对设置。第一平皮带12与第一斜皮带13之间通过第一过渡皮带15连接,第二平皮带22 与第二斜皮带23之间通过第二过渡皮带25连接。第一配料机11与第一斜皮带13的水平投影相平行,第二配料机21与第二斜皮带23的水平投影相平行。第一过渡皮带15的水平投影垂直于第一配料机11,第二过渡皮带25的水平投影垂直于第二配料机21。第一过渡皮带15与第二过渡皮带25之间具有相同的出料方向,第一斜皮带13与第二斜皮带23之间具有相反的出料方向。[0036]这种设置结构也要能够很好地减小混凝土搅拌站的整体宽度,并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减小混凝土搅拌站的整体长度,可以满足一些狭窄场地的使用要求。[0037]在其它的未示出的实施例当中,第一过渡皮带15和/或第二过渡皮带25也可以与相应的平皮带之间呈锐角或者钝角设置。[003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搅拌站的布置方式同样适用于三机以上的混凝土搅拌站。[0039]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混凝土搅拌站包括第一混凝土搅拌站和与第一混凝土搅拌站连接的第二混凝土搅拌站,其中, 第一混凝土搅拌站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配料机、第一平皮带、第一斜皮带以及第一搅拌主楼;第二混凝土搅拌站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配料机、第二平皮带、第二斜皮带以及第二搅拌主楼,第一配料机与第二配料机沿一条直线设置或者平行设置;第一斜皮带与第二斜皮带中至少之一的水平投影平行于第一配料机。通过调整配料机与斜皮带之间的相对关系,大大减小了混凝土搅拌站的整体长度或者宽度,对于长度或者宽度有限的施工场地,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能,可以取得较好的现场施工效果。[00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混凝土搅拌站,包括第一混凝土搅拌站(10)和与所述第一混凝土搅拌站(10) 连接的第二混凝土搅拌站(20),其中,所述第一混凝土搅拌站(1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配料机(11)、第一平皮带(12)、第一斜皮带(1 以及第一搅拌主楼(14);所述第二混凝土搅拌站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配料机(21)、第二平皮带(22)、第二斜皮带以及第二搅拌主楼04),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料机(11)与所述第二配料机沿一条直线设置或者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斜皮带(1 与所述第二斜皮带中至少之一的水平投影平行于所述第一配料机(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料机(11)与所述第二配料机沿一条直线设置,且具有相同的出料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料机(11)与所述第一斜皮带(1 的水平投影位于一条直线上; 所述第二配料机与所述第二斜皮带之间通过第二过渡皮带0 连接, 且所述第二配料机与所述第二斜皮带的水平投影相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渡皮带0 的水平投影垂直于所述第二配料机0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料机(11)与所述第一斜皮带(1 之间通过第一过渡皮带(1 连接,且所述第一配料机(11)与所述第一斜皮带(1 的水平投影相平行;所述第二配料机与所述第二斜皮带之间通过第二过渡皮带0 连接,且所述第二配料机与所述第二斜皮带的水平投影相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皮带(1 的水平投影垂直于所述第一配料机(11); 所述第二过渡皮带0 的水平投影垂直于所述第二配料机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料机(11)与所述第二配料机相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配料机(11)与所述第二配料机具有相同或相反的出料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料机(11)与所述第一斜皮带(1 之间通过第一过渡皮带(1 连接,且所述第一配料机(11)与所述第一斜皮带(1 的水平投影相平行;所述第二配料机与所述第二斜皮带之间通过第二过渡皮带0 连接,且所述第二配料机与所述第二斜皮带的水平投影相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料机(11)与所述第二配料机沿一条直线设置,且所述第一配料机(11)与所述第二配料机具有相反的出料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料机(11)与所述第一斜皮带(1 之间通过第一过渡皮带(1 连接,且所述第一配料机(11)与所述第一斜皮带(1 的水平投影相平行;所述第二配料机与所述第二斜皮带之间通过第二过渡皮带0 连接,且所述第二配料机与所述第二斜皮带的水平投影相平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皮带(1 具有与所述第一配料机(11)相反的出料方向,所述第二斜皮带具有与所述第二配料机相反的出料方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搅拌站。该混凝土搅拌站包括第一混凝土搅拌站(10)和第二混凝土搅拌站(20),第一混凝土搅拌站(10)包括第一配料机(11)、第一平皮带(12)、第一斜皮带(13)以及第一搅拌主楼(14);第二混凝土搅拌站(20)包括第二配料机(21)、第二平皮带(22)、第二斜皮带(23)以及第二搅拌主楼(24),第一配料机(11)与第二配料机(21)沿一条直线设置或者平行设置;第一斜皮带(13)与第二斜皮带(23)中至少之一的水平投影平行于第一配料机(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搅拌站,结构紧凑、成本低廉、占地空间少、能够满足狭窄空间使用需要。
文档编号B28C9/02GK202293053SQ20112042379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31日
发明者姚元斌, 李胜娥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