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生石灰消化器搅笼叶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石灰消化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石灰消化器搅笼叶片。
背景技术:
生石灰料属于高温、粘稠、具有碱性的物料,叶片本体在生石灰搅拌消化过程中,磨损快,寿命短,消化效果波动大,运行到后期起不到消化作用。而且备件更换频繁,工人劳动强度增加.解体检查,叶片磨损部位都在搅笼前端,前端虽有耐磨层,但是很薄。15天磨损加剧,30天左右内圆直径剩300mm,不能满足物料输送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石灰消化器搅笼叶片,延长生石灰消化器搅笼叶片本体使用寿命,确保搅笼下料顺畅,生石灰在消化器中消化完全,节约备件费用,满足生产需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的生石灰消化器搅笼叶片,包括搅笼叶片本体,此搅笼叶片本体呈扇形板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笼叶片本体的上部设有两个螺孔,通过此两个螺孔与一块耐磨板固定连接,此耐磨板上设有两个通孔,两个螺栓分别穿过此两个通孔与所述的两个螺孔螺纹连接。所述的耐磨板形状与所述的搅笼叶片本体的上半部形状相一致,所述的耐磨板的厚度为8-12 mm。所述的耐磨板材质为高铬铸铁。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在原有叶片上加上高铬铸铁的耐磨板以后,减轻了叶片本体的磨损,节约了备件费,保障了物料输送的顺畅,提高了生石灰消化器的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生石灰的消化效果得到明显改善。生石灰消化的工作环境更加环保,烧结矿的产质量得到提高,烧结矿碱度稳定率明显提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生石灰消化器搅笼叶片,包括搅笼叶片本体3,此搅笼叶片本体3呈扇形板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笼叶片本体的上部设有两个螺孔,通过此两个螺孔与一块耐磨板I固定连接,此耐磨板I上设有两个通孔,两个螺栓2分别穿过此两个通孔与所述的两个螺孔螺纹连接。原有的搅笼叶片使用一段时间后,经过解体检查,叶片磨损部位都在搅笼前端,叶片顶部虽然有耐磨材料,但是只是在前端面积很小,耐磨层磨损掉后,搅笼叶片本体开始加剧磨损,最终导致叶片直径缩小,造成消化器输送能力下降,所以设计增加耐磨板1,将叶片前端1/2处全部覆盖,用螺栓2将耐磨板与叶片固定,此时磨损部位由原来的叶片本体改为耐磨板,所述的耐磨板形状与所述的搅笼叶片本体的上半部形状相一致,所述的耐磨板的厚度为8-12 mm。所述的耐磨板材质为高铬铸铁。增加了设备运行周期,确保下料通畅。
权利要求1.一种生石灰消化器的组合式搅笼叶片,包括搅笼叶片本体,此搅笼叶片本体呈扇形板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笼叶片本体的上部设有两个螺孔,通过此两个螺孔与一块耐磨板固定连接,此耐磨板上设有两个通孔,两个螺栓分别穿过此两个通孔与所述的两个螺孔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石灰消化器的组合式搅笼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磨板形状与所述的搅笼叶片本体的上半部形状相一致,所述的耐磨板的厚度为8-12 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石灰消化器的组合式搅笼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磨板材质为闻络铸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石灰消化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生石灰消化器搅笼叶片。它包括搅笼叶片本体,此搅笼叶片本体呈扇形板形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搅笼叶片本体的上部设有两个螺孔,通过此两个螺孔与一块耐磨板固定连接,此耐磨板上设有两个通孔,两个螺栓分别穿过此两个通孔与所述的两个螺孔螺纹连接。耐磨板形状与搅笼叶片本体的上半部形状相一致,耐磨板的厚度为8-12mm。耐磨板材质为高铬铸铁。本实用新型在原有叶片上加上高铬铸铁的耐磨板以后,减轻了叶片本体的磨损,节约了备件费,保障了物料输送的顺畅,提高了生石灰消化器的生产效率,降低了能耗,生石灰的消化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文档编号C04B2/08GK202912854SQ20122060566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6日
发明者赵世斌, 张江宁, 刘兵 申请人:鞍钢集团矿业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