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陶瓷薄板蜂窝地面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5967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建筑陶瓷薄板蜂窝地面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陶瓷领域,尤其涉及建筑陶瓷薄板蜂窝地面系统,包括地面、龙骨、陶瓷铝蜂窝复合板和背框,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利用背框安装在地面的龙骨上,陶瓷铝蜂窝复合板与龙骨之间设有缓冲条,使用中性硅酮结构密封胶、填缝剂、泡沫棒和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进行密封。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结构,加工精度高,现场施工方便快捷、效率高,可快速完成;此地面系统为坚韧的整体,大大提高建筑陶瓷薄板的刚度、强度,具有极强的耐撞击性能,能有效的起到缓冲与防噪的作用;现场施工为模块式安装,垃圾废料少,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能很好的体现绿色建筑的概念。
【专利说明】建筑陶瓷薄板蜂窝地面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陶瓷领域,尤其涉及建筑陶瓷薄板蜂窝地面系统。
【背景技术】
[0002]我国的建筑陶瓷产业在近十几年的时间里得到了快速发展,凭借内外部的发展优势与机遇,已成为世界建筑陶瓷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全球过半的建筑陶瓷产自我国,由此可见我国建筑陶瓷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辽阔的国土上,建筑陶瓷产区覆盖了大部分地区,不少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陶瓷集群。
[0003]干挂施工相对于湿贴法(又称灌浆法)而言,具有可避免表面污染、变色“反碱”,使石材保持色彩光泽;采用预制组装的方式,提高了施工速度,且少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节约了湿贴法冬施、雨施产生的额外费用;可避免石材松脱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
[0004]但是目前的地面系统存在以下缺点,时间长,填缝用的密封胶容易老化,石板之间容易产生缝隙,在南方雨季,雨水会从外向内渗入地面内;在北方冬季,由于地面内外温差很大,内部温度高,外部温度低,这就会造成地面系统内部的汽水相外部析出,引起石板包面碱化。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建筑陶瓷薄板蜂窝地面系统,加工精度高,现场施工方便快捷、效率高,可快速完成;此地面系统为坚韧的整体,大大提高建筑陶瓷薄板的刚度、强度,具有极强的耐撞击性能,能有效的起到缓冲与防噪的作用;现场施工为模块式安装,垃圾废料少,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能很好的体现绿色建筑的概念。
[000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建筑陶瓷薄板蜂窝地面系统,包括地面、龙骨、陶瓷铝蜂窝复合板和背框;
[0008]所述地面为钢筋混凝土楼板;
[0009]所述龙骨为型材,纵横安装在所述地面上组成方格形状,一个由所述龙骨组成的方格安装一块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所述龙骨上表面设有卡槽;
[0010]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为方形,包括陶瓷薄板和铝蜂窝板,所述铝蜂窝板粘贴在所述陶瓷薄板的背面;
[0011]所述背框为平面方形框架,包括凸缘,所述凸缘位于所述背框的下表面,所述背框沿着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边缘粘贴在其背面;所述龙骨支撑于所述背框的下表面,所述凸缘卡合在所述卡槽中,所述凸缘和所述卡槽之间设有缓冲条;
[0012]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之间的缝隙使用填缝剂填充。
[0013]进一步,所述背框由型材使用铝合金组角角码组装而成。
[0014]进一步,所述龙骨在整个系统中间的为中部龙骨,所述中部龙骨上设有两个所述卡槽,分别设于其截面中心线的两边;
[0015]进一步,所述龙骨在整个系统边缘的为边缘龙骨,所述边缘龙骨上设有一个所述卡槽。
[0016]进一步,所述铝蜂窝板的边缘皆与所述陶瓷薄板的边缘距离一段尺寸;
[0017]进一步,所述背框还包括粘贴部和承托部,所述粘贴部粘贴在所述铝蜂窝板的背面,所述承托部位于所述铝蜂窝板的侧边,且其边缘与所述陶瓷薄板边缘平齐,所述承托部与所述陶瓷薄板之间使用中性硅酮结构密封胶填充,所述承托部支撑在所述龙骨上,所述凸缘固定在所述承托部下表面。
[0018]进一步,所述龙骨通过角码安装在所述地面上,所述角码和所述龙骨彼此接触面皆设有齿条式防滑纹,所述缓冲条为三元乙丙胶条。
[0019]进一步,所述角码使用金属胀锚螺栓固定在所述地面上,所述角码使用不锈钢螺栓固定在所述龙骨上,所述角码的螺丝安装孔为长条形。
[0020]进一步,在系统边缘处,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侧面与墙体之间的缝隙用泡沫棒和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填充。
[0021]进一步,在系统边缘处,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侧面粘贴在墙体表面的水泥砂浆上,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上表面的边缘处于墙面装饰层的下方,所述墙面装饰层用所述水泥砂浆粘贴在所述墙体上,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与所述墙面装饰层之间的缝隙使用所述填缝剂填充。
[0022]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结构,加工精度高,现场施工方便快捷、效率高,可快速完成;此地面系统为坚韧的整体,大大提高建筑陶瓷薄板的刚度、强度,具有极强的耐撞击性能,能有效的起到缓冲与防噪的作用;现场施工为模块式安装,垃圾废料少,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能很好的体现绿色建筑的概念。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地面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实用新型地面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中部龙骨配合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5]图3是本实用新型地面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陶瓷铝蜂窝复合板背部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实用新型地面系统的实施例一的系统边缘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是本实用新型地面系统的实施例二的系统边缘处结构示意图。
[0028]其中:1、地面;2、龙骨;21、中部龙骨;22、边缘龙骨;3、陶瓷铝蜂窝复合板;31、陶瓷薄板;32、铝蜂窝板;4、背框;41、凸缘;42、粘贴部;43、承托部;5、卡槽;6、缓冲条;7、铝合金组角角码;8、中性硅酮结构密封胶;9、角码;10、金属胀锚螺栓;11、防滑纹;12、填缝剂;13、不锈钢螺栓;14、墙体;15、泡沫棒;16、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17、水泥砂浆;18、墙面装饰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30]如图1至图2所示,建筑陶瓷薄板蜂窝地面系统,包括地面1、龙骨2、陶瓷铝蜂窝复合板3和背框4 ;
[0031 ] 所述地面I为钢筋混凝土楼板;
[0032]所述龙骨2为型材,纵横安装在所述地面I上组成方格形状,一个由所述龙骨2组成的方格安装一块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3,所述龙骨2上表面设有卡槽5 ;
[0033]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3为方形,包括陶瓷薄板31和铝蜂窝板32,所述铝蜂窝板32粘贴在所述陶瓷薄板31的背面;
[0034]所述背框4为平面方形框架,包括凸缘41,所述凸缘位于所述背框4的下表面,所述背框4沿着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3边缘粘贴在其背面;所述龙骨2支撑于所述背框4的下表面,所述凸缘41卡合在所述卡槽5中,所述凸缘41和所述卡槽5之间设有缓冲条6 ;
[0035]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3之间的缝隙使用填缝剂12填充。
[0036]所述陶瓷薄板31与所述铝蜂窝板32复合后,形成坚韧的整体,大大提高了自身的刚度和强度,具有极强的耐撞击性能。所述背框4与所述龙骨2卡合处的缓冲条6起到缓冲和防噪的功能。一个由所述龙骨2组成的方格安装一块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3,所述龙骨2支撑在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3的边缘处,可保持整个系统稳固可靠。
[0037]进一步,如图3所示,所述背框4由型材使用铝合金组角角码7组装而成。
[0038]所述背框4由型材使用所述铝合金组角角码7组成一榀整体框,传力途径清晰,便于安装,牢固可靠。
[0039]进一步,如图1、图2所示,所述龙骨2在整个系统中间的为中部龙骨21,所述中部龙骨21上设有两个所述卡槽5,分别设于其截面中心线的两边;
[0040]进一步,如图4、图5所示,所述龙骨2在整个系统边缘的为边缘龙骨22,所述边缘龙骨22上设有一个所述卡槽5。
[0041]所述中部龙骨21设有两个所述卡槽5,其同一截面处同时承托两个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3,节省材料成本,同时增加系统的可靠性。
[0042]进一步,如图1所示,所述铝蜂窝板32的边缘皆与所述陶瓷薄板31的边缘距离一段尺寸;
[0043]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背框4还包括粘贴部42和承托部43,所述粘贴部42粘贴在所述铝蜂窝板32的背面,所述承托部43位于所述铝蜂窝板32的侧边,且其边缘与所述陶瓷薄板31边缘平齐,所述承托部43与所述陶瓷薄板31之间使用中性硅酮结构密封胶8填充,所述承托部43支撑在所述龙骨2上,所述凸缘41固定在所述承托部43下表面。
[0044]所述背框4这样的结构在保持系统稳固可靠的前提下,还能降低陶瓷铝蜂窝复合板3的高度,使整个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
[0045]进一步,所述龙骨2通过角码9安装在所述地面I上,所述角码9和所述龙骨2彼此接触面皆设有齿条式防滑纹11,所述缓冲条6为三元乙丙胶条。
[0046]进一步,如图2所示,所述角码9使用金属胀锚螺栓10固定在所述地面I上,所述角码9使用不锈钢螺栓13固定在所述龙骨2上,所述角码9的螺丝安装孔为长条形。
[0047]所述角码9的长条形螺丝安装孔,可以调整螺丝的安装位置,所述角码9和所述龙骨2之间的防滑纹11可防止所述角码9滑动,使连接节点安全可靠,增加所述龙骨2的安装精度,保持所述陶瓷薄板31平整。
[0048]进一步,如图4所示,在系统边缘处,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3侧面与墙体14之间的缝隙用泡沫棒15和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填充16。
[0049]进一步,如图5所示,在系统边缘处,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3侧面粘贴在墙体14表面的水泥砂浆17上,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3上表面的边缘处于墙面装饰层18的下方,所述墙面装饰层18用所述水泥砂浆17粘贴在所述墙体14上,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3与所述墙面装饰层18之间的缝隙使用所述填缝剂12填充。
[0050]所述墙面装饰层18为踢脚瓷砖,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3的侧边隐藏在所述墙面装饰层18内,不仅增加系统的防水性能,而且美观大方。
[0051]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结构,可实现工厂化生产加工,加工精度高,质量保证,现场施工方便快捷、效率高,可快速完成各项工程;建筑陶瓷薄板经与铝蜂窝复合后,形成坚韧的整体,大大提高建筑陶瓷薄板的的刚度、强度,具有极强的耐撞击性能;具有良好的缓冲和防噪性能;现场施工为模块式安装,垃圾废料少,不产生任何污染物,能很好的体现绿色建筑的慨念。适用于各类建筑的室内装饰,主要应用于住宅、办公场所等。
[0052]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建筑陶瓷薄板蜂窝地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龙骨、陶瓷铝蜂窝复合板和背框; 所述地面为钢筋混凝土楼板; 所述龙骨为型材,纵横安装在所述地面上组成方格形状,一个由所述龙骨组成的方格安装一块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所述龙骨上表面设有卡槽; 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为方形,包括陶瓷薄板和铝蜂窝板,所述铝蜂窝板粘贴在所述陶瓷薄板的背面; 所述背框为平面方形框架,包括凸缘,所述凸缘位于所述背框的下表面,所述背框沿着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边缘粘贴在其背面;所述龙骨支撑于所述背框的下表面,所述凸缘卡合在所述卡槽中,所述凸缘和所述卡槽之间设有缓冲条; 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之间的缝隙使用填缝剂填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陶瓷薄板蜂窝地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框由型材使用铝合金组角角码组装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陶瓷薄板蜂窝地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在整个系统中间的为中部龙骨,所述中部龙骨上设有两个所述卡槽,分别设于其截面中心线的两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陶瓷薄板蜂窝地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在整个系统边缘的为边缘龙骨,所述边缘龙骨上设有一个所述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陶瓷薄板蜂窝地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铝蜂窝板的边缘皆与所述陶瓷薄板的边缘距离一段尺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陶瓷薄板蜂窝地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框还包括粘贴部和承托部,所述粘贴部粘贴在所述铝蜂窝板的背面,所述承托部位于所述铝蜂窝板的侧边,且其边缘与所述陶瓷薄板边缘平齐,所述承托部与所述陶瓷薄板之间使用中性硅酮结构密封胶填充,所述承托部支撑在所述龙骨上,所述凸缘固定在所述承托部下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陶瓷薄板蜂窝地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骨通过角码安装在所述地面上,所述角码和所述龙骨彼此接触面皆设有齿条式防滑纹,所述缓冲条为三元乙丙胶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陶瓷薄板蜂窝地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角码使用金属胀锚螺栓固定在所述地面上,所述角码使用不锈钢螺栓固定在所述龙骨上,所述角码的螺丝安装孔为长条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陶瓷薄板蜂窝地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系统边缘处,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侧面与墙体之间的缝隙用泡沫棒和中性硅酮耐候密封胶填充。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陶瓷薄板蜂窝地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系统边缘处,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侧面粘贴在墙体表面的水泥砂浆上,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上表面的边缘处于墙面装饰层的下方,所述墙面装饰层用所述水泥砂浆粘贴在所述墙体上,所述陶瓷铝蜂窝复合板与所述墙面装饰层之间的缝隙使用所述填缝剂填充。
【文档编号】E04F15/06GK203569855SQ201320756012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5日
【发明者】蒙政强, 杜尔宏, 黎顺谋 申请人:广东蒙娜丽莎新型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