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文档序号:1901219阅读:1131来源:国知局
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搭设梯板、梯梁、以及平台的模板;绑扎梯板钢筋、梯梁钢筋、以及平台钢筋,将梯板钢筋中的上部钢筋与梯梁钢筋和平台钢筋绑扎在一起;施行混凝土浇筑,包括;浇筑梯梁混凝土,形成梯梁;浇筑平台混凝土,形成平台;浇筑梯板混凝土,并抹平形成台阶结构;在梯板的底部与安装面之间设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活动间隙和设于所述安装面之上的第一隔离层;待浇筑的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梯板、梯梁、以及平台的模板,形成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本施工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可以防止地震下产生的结构破坏。
【专利说明】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尤指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全国除少数省以外,都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地震基本烈度6度及以上地区的面积占全部国土面积2/3以上。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严重,其主要原因是房屋建筑的破坏和倒塌。震害还反映出现有的一些建筑结构或结构构件(如楼梯)的抗震设计很难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和美好生活的安全需求。
[0003]地震中大量框架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部分的楼梯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与楼梯相连的框架柱也有所损坏。当前,常规设计中不考虑楼梯参与整体结构共同工作,也不对楼梯自身进行抗震设计。实际上在地震中楼梯首要功能应当是疏散、救援通道,充当着第一道抗震防线。在对楼梯的抗震性能的研究中,工程人员提出了一些增强结构或构件抗震能力的抗震措施和方法,如对楼梯自身进行抗震设计,加强楼梯间的框架柱或把楼梯柱改为框架柱,以及将楼梯间设计成钢筋混凝土或砖砌剪力墙结构等。上述抗震设计方法和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楼梯的抗震能力和减轻地震灾害,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建筑结构中楼梯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也不能改变其结构的破坏模式,故仍不满足抗震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楼梯设计中抗震强度不足以及楼梯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的问题。
[0005]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本发明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施工方法,包括:
[0007]搭设梯板、梯梁、以及平台的模板;
[0008]绑扎梯板钢筋、梯梁钢筋、以及平台钢筋,将梯板钢筋中的顶部钢筋与梯梁钢筋和平台钢筋绑扎在一起;
[0009]施行混凝土浇筑,包括:浇筑梯梁混凝土,形成梯梁;浇筑平台混凝土,形成平台;浇筑梯板混凝土,并抹平形成台阶结构;在梯板的底部与安装面之间设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活动间隙和设于所述安装面之上的第一隔离层;
[0010]待浇筑的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梯板、梯梁、以及平台的模板,形成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
[0011]采用梯板钢筋的顶部与梯梁钢筋和平台钢筋绑扎在一起,然后浇筑混凝土锚固形成整体结构。使得楼梯、平台以及梯梁之间的结构牢固,增加楼梯整体的抗震强度。在梯板底部与安装面之间设置缓冲结构,该缓冲结构为活动间隙和第一隔离层,通过第一隔离层来缓冲地震中楼梯与安装面结构之间作用力,减小楼梯构件对安装面结构刚度的影响,同时楼梯承担的水平地震力也减小,有利于楼梯和平台以及梯梁整体结构的抗震。通过在梯板底板与安装面之间设置活动间隙,使得梯板在变形状态下可以自由收缩,呈现可移动状态,解决楼梯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另外,楼梯和平台以及梯梁之间由于钢筋绑扎在一起,成一体结构,可以防止地震中楼梯从平台上滑落。采用上述施工方法得到的楼梯,能够减小地震发生时楼梯的震害,使得楼梯成为逃生和救援的可靠通道。同时施工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可以防止地震下产生的结构破坏。
[0012]本发明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施工第一层楼梯时,所述安装面为地面处梯梁,先浇筑地面处梯梁混凝土,再施行第一层楼梯的混凝土浇筑。
[0013]本发明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除第一层楼梯外,所述安装面为下一层楼梯的平台,下一层楼梯施工结束后,再进行上一层楼梯施工。本发明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于地面以及平台之上形成建筑面层,所述建筑面层与楼板之间设有第二隔离层。
[0014]本发明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层的厚度为3毫米至7毫米,所述第二隔离层的厚度为40毫米至60毫米。
[0015]本发明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包括平台、支撑连接所述平台的梯梁、以及顶部与所述平台和所述梯梁锚固连接的梯板,所述梯板的底部置于安装面之上并与所述安装面之间设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活动间隙和设于所述安装面之上的第一隔离层。
[0016]本发明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一层楼梯的安装面为地面处梯
[0017]本发明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除第一层楼梯外,所述安装面为下一层楼梯的平台。
[0018]本发明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平台之上与地面之上设有建筑面层,所述建筑面层与所述梯板之间设有第二隔离层。
[0019]本发明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层的厚度为3毫米至7毫米,所述第二隔离层厚度为40毫米至60毫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发明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0021]图2为本发明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中A位置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3]图4为图2中B位置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5]图1显示了本发明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2显示了本发明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的示意图。本发明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中,采用梯板钢筋的上部同平台钢筋和梯梁钢筋绑扎在一起,然后浇筑锚固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使得梯板和平台以及平台下方的梯梁成为一个整体,提高了整体的抗震强度。在梯板底部和安装面之间设有缓冲结构,即在梯板和地面处梯梁之间设有第一隔离层以及活动间隙,在梯板和下一层楼梯的平台之间也设有第一隔离层以及活动间隙,活动间隙为梯板提供了变形时自由收缩的空间,通过第一隔离层可以缓冲地震中楼梯与平台和梯梁结构之间的作用力,减小楼梯构件对平台和梯梁结构刚度的影响。本发明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具有抗震强,减小楼梯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等特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0026]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2对本发明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进行说明。
[0027]本发明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包括平台30、支撑连接平台30的梯梁20、以及顶部与平台30和梯梁20锚固连接的梯板10,该锚固连接为将梯板钢筋与平台钢筋和梯梁钢筋绑扎在一起,然后浇筑混凝土凝固。梯板10的底部置于安装面之上,并与安装面之间留设有缓冲结构50。
[0028]本发明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在施工中,第一层楼梯的底部置于地面处梯梁之上。请参阅图3,其为第一层楼梯的底部与地面处梯梁的局部放大图。结合图3所示,梯板10的底部置于地面处梯梁20之上,与地面处梯梁20之间留设有缓冲结构50,缓冲结构50包括活动间隙501以及设于地面处梯梁20之上的第一隔离层502,第一隔离层502置于活动间隙501的下方。作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在地面之上铺设有建筑面层40,建筑面层40高于地面处梯梁20的高度,与梯板10底部连接处设有第二隔离层401,与楼梯台阶相接的第二隔离层置于楼梯台阶的内部。
[0029]除了第一层楼梯外,其他层楼梯的底部均置于相邻下层楼梯的平台之上,以第二层楼梯和第一层楼梯连接处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4,其为梯板底部与下一层楼梯平台的局部放大示意图。结合图4所示,第二层楼梯的梯板10的底部置于第一层楼梯的平台20之上,与第一层楼梯的平台20之间留设有缓冲结构50,缓冲结构50包括活动间隙501以及设于第一层楼梯的平台20之上的第一隔离层502,设于活动间隙501的下方。在第一层楼梯的平台20之上铺设有建筑面层40,建筑面层40与第二层楼梯相连处设有第二隔离层401,该第二隔离层401置于第二层楼梯的台阶内部。
[0030]第一隔离层502为柔性材料,可以采用聚四氟乙烯,第一隔离层502的厚度为3毫米至7毫米,优选厚度为5毫米。第二隔离层401也为柔性材料,可以采用聚苯板条,第二隔离层401的厚度为40毫米至60毫米,优选厚度为50毫米。通过隔离层来缓冲地震中楼梯与梯梁结构之间作用力,减小楼梯构件对梯梁结构刚度的影响,同时楼梯承担的水平地震力也减小,有利于楼梯和梯梁整体结构的抗震。在梯板底板与梯梁之间设置一定的间隙,该间隙为活动间隙,使得梯板在变形状态下可以自由收缩,呈现可移动状态,解决楼梯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
[0031]本发明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的有益效果为:
[0032]梯板与其上部的平台以及该平台下方的梯梁之间锚固连接形成整体结构,使得楼梯、平台、与梯梁之间连接牢固,增加楼梯整体的抗震强度。
[0033]在梯板底部与安装面之间设置有隔离层以及活动间隙,该安装面为地面处梯梁或者为下一层楼梯的平台,通过隔离层来缓冲地震中上层楼梯与下层平台或者地面处梯梁结构之间作用力,减小楼梯构件对下层平台和地面处梯梁结构刚度的影响,同时楼梯承担的水平地震力也减小,有利于楼梯和平台以及梯梁整体结构的抗震。活动间隙使得梯板在变形状态下可以自由收缩,呈现可移动状态,解决楼梯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0034]采用本发明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能够减小地震发生时楼梯的震害,使得楼梯成为逃生和救援的可靠通道。同时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可以防止地震下产生的结构破坏。
[0035]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0036]执行步骤S10,搭设梯板、梯梁、以及平台的模板,先支设底层的模板然后再架设上层的模板。请参阅图2,其为本发明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施工方法的楼梯结构示意图。结合图2所示,浇筑第一层的楼梯时,先支设一楼的梯梁20的模板以及平台30下面的梯梁20的模板,然后支设梯板10的模板,再搭设平台30的模板。在施工中第一层的楼梯底部设于地面处梯梁20之上,其他层的楼梯底部都是设于下一层楼梯的平台30之上。接着执行步骤Sn。
[0037]执行步骤S11,绑扎梯板钢筋、梯梁钢筋以及平台钢筋。结合图4所示,在梯梁20的模板内绑扎梯梁钢筋201,在梯板10的模板上绑扎梯板钢筋101,在平台30的模板上绑扎平台钢筋301,将梯板钢筋101的上部与梯梁钢筋201和平台钢筋301绑扎在一起,使得后续浇筑混凝土后,梯板钢筋101和梯梁钢筋201以及平台钢筋301锚固在一起,梯板10与其上部连接的平台30以及平台30下方的梯梁20组成了一个整体结构,增强了楼梯整体的抗震强度。接着执行步骤S12。
[0038]执行步骤S12,施行混凝土浇筑,形成梯梁、平台以及梯板的台阶结构。结合图3所示,显示了图2中A位置的放大示意图。在楼梯施工时,应先将地面层的施工完成,根据事先设计,第一层楼梯的底部是置于地面处梯梁之上的,所以在施工第一层楼梯前,先浇筑第一层楼梯底部处的梯梁,即地面处梯梁20,地面处梯梁20的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在地面处梯梁20的顶部设置第一隔离层502,第一隔离层502采用柔性材料,可以为聚四氟乙烯或者水泥砂浆。第一隔离层502的厚度为3毫米至7毫米,优选厚度为5毫米。通过隔离层来缓冲地震中楼梯与梯梁结构之间作用力,减小楼梯构件对梯梁结构刚度的影响,同时楼梯承担的水平地震力也减小,有利于楼梯和梯梁整体结构的抗震。
[0039]地面处梯梁混凝土浇筑好后,可以浇筑第一层楼梯顶部的梯梁混凝土,浇筑形成第一层楼梯顶部的梯梁、平台、以及第一层楼梯的台阶结构。结合图4所示,由于梯板钢筋101、梯梁钢筋201、以及平台钢筋301在平台30和梯板10的连接处绑扎在一起,浇筑的混凝土将上述钢筋锚固在一起,使得楼梯与其连接的平台30以及平台30下方的梯梁20形成整体结构,增加整体的抗震强度,还可以防止地震中楼梯从平台上滑落。接着执行步骤S13。
[0040]执行步骤S13,在梯板的底部与安装面连接处留设有缓冲结构。结合图3所示,第一层楼梯梯板10的底部设于地面处梯梁20之上,与地面处梯梁20之间留设有缓冲结构50,缓冲结构50包括活动间隙501以及设于地面处梯梁20之上的第一隔离层501,该活动间隙使得梯板在变形状态下可以自由收缩,呈现可移动状态,解决楼梯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在第一层楼梯施工中,可以同时进行地面的建筑面层40的施工,该建筑面层40高于地面处梯梁20的高度,与梯板10连接处设有第二隔离层401,与楼梯台阶相接的第二隔离层置于楼梯台阶的内部。第二隔离层401采用柔性材料,该柔性材料为聚苯板条。第二隔离层401的厚度为40毫米至60毫米,优选厚度为50毫米。
[0041]结合图4所示,浇筑形成平台30后,于平台30和上一层楼梯的梯板10之间设置缓冲结构50,缓冲结构50包括活动间隙501以及设于第一层楼梯的平台30之上的第一隔离层502,第一层楼梯的平台30是第二层楼梯梯板的安装面。第一隔离层502采用柔性材料,可以为聚四氟乙烯或者水泥砂浆。第一隔离层502的厚度为3毫米至7毫米,优选厚度为5毫米。通过隔离层来缓冲地震中楼梯与平台结构之间作用力,减小楼梯构件对平台结构刚度的影响,同时楼梯承担的水平地震力也减小,有利于楼梯和平台整体结构的抗震。
[0042]平台30形成后,可以进行该平台30处的建筑面层40的施工,施工建筑面层40时,与上一层楼梯梯板10连接处设置第二隔离层401,第二隔离层401采用柔性材料,该柔性材料为聚苯板条。第二隔离层的厚度为40毫米至60毫米,优选厚度为50毫米。接着执行步骤 S14。
[0043]执行步骤S14,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梯板模板、梯梁模板以及平台模板。
[0044]这样就完成了第一层楼梯的施工,接着循环上述步骤,与第一层楼梯的不同在于,施工第二层楼梯,第二层楼梯梯板10的底部是置于第一层楼梯平台30之上,与第一层楼梯平台30之间设有缓冲结构50。施工第三层楼梯时,第三层楼梯梯板的底部是置于第二层楼梯的平台之上,与第二层楼梯平台之间设有缓冲结构50,重复循环上述施工步骤直至楼梯施工完毕。
[0045]采用本发明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
[0046]采用梯板钢筋的上部与梯梁钢筋和平台钢筋绑扎在一起,然后浇筑混凝土锚固形成整体结构。使得楼梯、平台以及梯梁之间的结构牢固,增加楼梯整体的抗震强度。
[0047]在梯板底部与平台之间以及梯板与梯梁之间设置隔离层,通过隔离层来缓冲地震中楼梯与平台和梯梁结构之间作用力,减小楼梯构件对平台和梯梁结构刚度的影响,同时楼梯承担的水平地震力也减小,有利于楼梯和平台以及梯梁整体结构的抗震。
[0048]在梯板底板与平台之间以及梯板与梯梁之间设置一定的间隙,该间隙为活动间隙,使得梯板在变形状态下可以自由收缩,呈现可移动状态,解决楼梯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
[0049]另外,楼梯和平台以及梯梁之间由于钢筋绑扎在一起,成一体结构,可以防止地震中楼梯从平台上滑落。采用上述施工方法得到的楼梯,能够减小地震发生时楼梯的震害,使得楼梯成为逃生和救援的可靠通道。同时施工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可以防止地震下产生的结构破坏。
[0050]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搭设梯板、梯梁、以及平台的模板; 绑扎梯板钢筋、梯梁钢筋、以及平台钢筋,将梯板钢筋的顶部与梯梁钢筋和平台钢筋绑扎在一起; 施行混凝土浇筑,包括:浇筑梯梁混凝土,形成梯梁;浇筑平台混凝土,形成平台;浇筑梯板混凝土,并抹平形成台阶结构;在梯板的底部与安装面之间设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活动间隙和设于所述安装面之上的第一隔离层; 待浇筑的混凝土凝固后,拆除梯板、梯梁、以及平台的模板,形成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第一层楼梯时,所述安装面为地面处梯梁,先浇筑地面处梯梁混凝土,再施行第一层楼梯的混凝土浇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除第一层楼梯外,所述安装面为下一层楼梯的平台,下一层楼梯施工结束后,再进行上一层楼梯施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于地面以及平台之上形成建筑面层,所述建筑面层与梯板之间设有第二隔离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楼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层的厚度为3毫米至7毫米,所述第二隔离层厚度为40毫米至60毫米。
6.一种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支撑连接所述平台的梯梁、以及顶部与所述平台和所述梯梁锚固连接的梯板,所述梯板的底部置于安装面之上并与所述安装面之间设有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括活动间隙和设于所述安装面之上的第一隔离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层楼梯的安装面为地面处梯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除第一层楼梯外,所述安装面为下一层楼梯的平台。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之上与地面之上设有建筑面层,所述建筑面层与所述梯板之间设有第二隔离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楼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层的厚度为3毫米至7毫米,所述第二隔离层厚度为40毫米至60毫米。
【文档编号】E04F11/022GK103790295SQ201410065680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6日
【发明者】谭建国, 于新平, 陈广林, 陈界羽, 鲍仁行, 刘江林, 石鹏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