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光学玻璃二次压型的辅助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911315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光学玻璃二次压型的辅助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光学玻璃二次压型的辅助装置,包括“T”形旋转块、“W”形滑道和动力传动组件。“T”形旋转块包括设置于加热炉外的出料口底部的抛料板和与抛料板垂直设置的挡板,在面一或面三上还设置有圆杆,该圆杆两端分别与安装箱和加热炉的机架进行轴接。“W”形滑道一端位于挡板面向出料口并与出料口重叠一面的上方边缘以圆杆的圆心为圆心的圆周上、另一端位于二次压型设备的下模工装上方,“W”形滑道通过支架支撑于加热炉的机架上。动力传动组件控制圆杆的转动。通过设置有“W”形滑道和动力传动组件,实现半自动化生产,节省人力资源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用于光学玻璃二次压型的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光学玻璃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光学玻璃二次压型的辅助 装直。

【背景技术】
[0002] 将光学玻璃制作为适用于各种光学系统的合格的光学元件的方法,通常使用的方 法为:光学玻璃热成型,即光学玻璃二次压型。二次压型是一种将常温态的光学玻璃条料毛 坯制备成一定大小、重量的光学玻璃料块,经过高温加热软化后,放于基本具有最终光学元 件外观形状、尺寸的模具中加压,使软化的玻璃被强行压制为光学元件的方法。由于该方法 具有成型效率高,压制出的元件外观一致性好,仅需将压好的光学元件型料做很小量的研 磨、抛光,就可用于各种光学系统的特点,因此,光学玻璃热成型主要是指光学玻璃二次压 型。但目前国内大多数光学元件二次压型生产厂在生产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将经 过高温加热软化后的产品,放于基本具有最终光学元件外观形状、尺寸的模具中加压,完成 这一过程的步骤通常需要人工的使用特制夹子将加热炉内的产品夹到模具中加压。在这一 步骤中往往需要专门的一个人来进行操作,工作强度大、高温炉外容易造成辐射,而且很浪 费人工成本。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实现半自 动化生产的用于光学玻璃二次压型的辅助装置。
[0004] 一种用于光学玻璃二次压型的辅助装置,包括安装箱、气缸、"Τ"形旋转块、"W"形 滑道和动力传动组件,其中安装箱设置于加热炉一侧,气缸设置于安装箱上方,气缸的活 塞杆在加热炉的出料口一侧处设置有推板,使得气缸能够控制推板将出料口外的物料盘推 走。
[0005] "Τ"形旋转块包括设置于加热炉外的出料口底部的抛料板和与抛料板垂直设置的 挡板,该挡板被抛料板划分为三个面,即背向出料口的面一、面向出料口并与出料口重叠的 面二、以及面向出料口并未与出料口重叠的面三,面二的宽度小于物料盘高度并大于物料 盘高度的二分之一;在面一或面三上还设置有圆杆,该圆杆两端分别与安装箱和加热炉的 机架进行轴接,使得"Τ"形旋转块与圆杆在一定作用力的情况下以圆杆的圆心为圆心做圆 周运动。
[0006] "W"形滑道一端位于面二的上方边缘以圆杆的圆心为圆心的圆周上、另一端位于 二次压型设备的下模工装上方,"W"形滑道通过支架支撑于加热炉的机架上。
[0007] 动力传动组件包括受力杆、传动杆、换向杆、拉力杆和给力组件,受力杆一端与圆 杆固定连接、另一端沿出料口相反方向延伸并逐渐向下倾斜,传动杆一端与受力杆远离出 料口一端轴接、另一端与换向杆轴接;"W"形滑道上方设置有水平杆,该水平杆通过连接片 与"W"形滑道轴接并与"W"形滑道底面和端面平行,换向杆一端与水平杆固定连接、另一端 与拉力杆和传动杆轴接,拉力杆一端与换向杆轴接、另一端与给力组件轴接;给力组件由踏 板、踏板座和弹簧组成,踏板一端与拉力杆轴接、另一端与踏板座轴接,踏板与踏板座之间 设置有压簧。
[0008] 为使上述本发明更加适于实用,下面做进一步改进:
[0009] 所述活塞杆下方设置有带凹槽的滑轮,活塞杆位于凹槽处。使得活塞杆的运动方 向被限制在气缸的动力方向,同时使得活塞杆的运动更加稳定。
[0010] 所述"W"形滑道上方设置有弧形壳体,该弧形壳体用于防止物料在被抛出后偏移 至"W"形滑道外。
[0011] 所述换向杆设置为两根,分别相平行设置于水平杆两端,其中一根与传动杆轴接、 另一根与拉力杆轴接。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有"W"形滑道和动力传动组件,使得物料从加 热炉的出料口出来后能够在二次压型操作台下方完成"将经过高温加热软化后的产品,放 于基本具有最终光学元件外观形状、尺寸的模具中加压。"这一步骤,使得操作二次压型设 备的员工使用空置的脚控制踏板即可轻松完成。气缸以及气缸下方设置的带凹槽滑轮使得 物料在运输过程中更加流畅和稳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发明俯视示意图。
[0014] 图2为图1的B-B剖面不意图。
[0015] 图3为图1的A-A剖面示意图。
[0016] 图4为"W"形滑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5为图4的C-C剖面示意图。
[0018] 图6为图1的D部分放大示意图。
[0019] 图7为图1的E部分放大示意图。
[0020] 图8为图3的F部分放大示意图。
[0021] 图9为图3的G部分放大示意图。
[0022] 附图中:1_安装箱,2-气缸,3-活塞杆,4-推板,5-圆杆,6-滑轮,7-受力杆,8-传 动杆,9-连接片,10- "W"形滑道,11-水平杆,12-下模工装,13-换向杆,14-弧形壳体, 15-挡板,15a-面一,15b-面二,15c-面三,16-机架,17-物料盘,18-物料,19-抛料板, 20-出料口,21-加热炉,22-拉力杆,23-踏板,24-踏板座,25-压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如图1-图9所示,一种用于光学玻璃二次压型的辅助装置,包括安装箱1、气缸2、 "T"形旋转块、"W"形滑道10和动力传动组件,其中安装箱1设置于加热炉21 -侧,气缸2 设置于安装箱1上方,气缸2的活塞杆3在加热炉21的出料口 20 -侧处设置有推板4,使 得气缸2能够控制推板4将出料口 20外的物料盘17推走。"T"形旋转块包括设置于加热 炉21外的出料口 20底部的抛料板19和与抛料板19垂直设置的挡板15,该挡板15被抛料 板19划分为三个面,即背向出料口 20的面一 15a、面向出料口 20并与出料口 20重叠的面 二15b、以及面向出料口 20并未与出料口 20重叠面三15c,面二15b的宽度小于物料盘17 高度并大于物料盘17高度的二分之一;在面一 15a或面三15c上还设置有圆杆5,该圆杆5 两端分别与安装箱1和加热炉21的机架16进行轴接。"W"形滑道10 -端位于面二15b的 上方边缘以圆杆5的圆心为圆心的圆周上、另一端位于二次压型设备的下模工装12上方, "W"形滑道10通过支架支撑于加热炉21的机架16上。动力传动组件包括受力杆7、传动 杆8、换向杆13、拉力杆22和给力组件,受力杆7 -端与圆杆5固定连接、另一端沿出料口 20相反方向延伸并逐渐向下倾斜,传动杆8 -端与受力杆7远离出料口 20 -端轴接、另一 端与换向杆13轴接;"W"形滑道10上方设置有水平杆11,该水平杆11通过连接片9与"W" 形滑道10轴接并与"W"形滑道10底面和端面平行,换向杆13 -端与水平杆11固定连接、 另一端与拉力杆22和传动杆8轴接,拉力杆22 -端与换向杆13轴接、另一端与给力组件 轴接;给力组件由踏板23、踏板座24和弹簧组成,踏板23 -端与拉力杆22轴接、另一端与 踏板座24轴接,踏板23与踏板座24之间设置有压簧25。所述活塞杆3下方设置有带凹槽 的滑轮6,活塞杆3位于凹槽处。"W"形滑道10上方设置有弧形壳体14,该弧形壳体14用 于防止物料18在被抛出后偏移至"W"形滑道10外。换向杆13设置为两根,分别相平行设 置于水平杆11两端,其中一根与传动杆8轴接、另一根与拉力杆22轴接。通过设置有"W" 形滑道10和动力传动组件,使得物料18从加热炉21的出料口 20出来后能够在二次压型 操作台下方完成"将经过高温加热软化后的产品,放于基本具有最终光学元件外观形状、尺 寸的模具中加压。"这一步骤,使得操作二次压型设备的员工使用空置的脚控制踏板23即 可轻松完成。
[0024] 在使用时,操作员用脚踩踏板23,踏板23压迫压簧25并给拉力杆22向下的作用 力,拉力杆22再拉动换向杆13。换向杆13在拉力杆22的作用下以水平杆11为圆心做圆 周运动,从而将拉力杆22给予的向下作用力的一部分进行换向,给予传动杆8水平作用力。 传动杆8再推动受力杆7,受力杆7带动圆杆5做圆周运动。"T"形旋转块在受力杆7的带 动下做一定的圆周运动,物料盘17及物料18随抛料板19运动,当抛料板19停止运动时, 物料盘17及物料18在自身重力和惯性作用下继续运动;物料盘17在挡板15的作用下无 法被抛出,物料18在自身重力和惯性作用下被抛出。"W"形滑道10设置在物料18被抛出 后的运动轨迹上,从而接住物料,物料沿"W"形滑道10下滑,最终落入二次压型设备的下模 工装12内,实现半自动化生产,节省人力资源成本。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光学玻璃二次压型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箱(1)、气缸(2)、 "T"形旋转块、"W"形滑道(10)和动力传动组件,其中安装箱(1)设置于加热炉(21) -侧, 气缸(2)设置于安装箱(1)上方,气缸(2)的活塞杆(3)在加热炉(21)的出料口(20) - 侧处设置有推板(4); "T"形旋转块包括设置于加热炉(21)外的出料口(20)底部的抛料板(19)和与抛料板 (19)垂直设置的挡板(15),该挡板(15)被抛料板(19)划分为三个面,即背向出料口(20) 的面一(15a)、面向出料口(20)并与出料口(20)重叠的面二(15b)、以及面向出料口(20) 并未与出料口(20)重叠的面三(15c),面二(15b)的宽度小于物料盘(17)高度并大于物料 盘(17)高度的二分之一;在面一(15a)或面三(15c)上还设置有圆杆(5),该圆杆(5)两 端分别与安装箱(1)和加热炉(21)的机架(16)进行轴接; "W"形滑道(10) -端位于面二(15b)的上方边缘以圆杆(5)的圆心为圆心的圆周上、 另一端位于二次压型设备的下模工装(12)上方,"W"形滑道(10)通过支架支撑于加热炉 (21)的机架(16)上; 动力传动组件包括受力杆(7)、传动杆(8)、换向杆(13)、拉力杆(22)和给力组件,受力 杆(7) -端与圆杆(5)固定连接、另一端沿出料口(20)相反方向延伸并逐渐向下倾斜,传 动杆(8) -端与受力杆(7)远离出料口(20) -端轴接、另一端与换向杆(13)轴接;"W"形 滑道(10)上方设置有水平杆(11),该水平杆(11)通过连接片(9)与"W"形滑道(10)轴接 并与"W"形滑道(10)底面和端面平行,换向杆(13) -端与水平杆(11)固定连接、另一端 与拉力杆(22)和传动杆(8)轴接,拉力杆(22) -端与换向杆(13)轴接、另一端与给力组 件轴接;给力组件由踏板(23)、踏板座(24)和弹簧组成,踏板(23) -端与拉力杆(22)轴 接、另一端与踏板座(24)轴接,踏板(23)与踏板座(24)之间设置有压簧(25)。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光学玻璃二次压型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3) 下方设置有带凹槽的滑轮(6),活塞杆(3)位于凹槽处。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光学玻璃二次压型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W"形滑 道(10)上方设置有弧形壳体(14)。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光学玻璃二次压型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杆 (13)设置为两根,分别相平行设置于水平杆(11)两端,其中一根与传动杆(8)轴接、另一根 与拉力杆(22)轴接。
【文档编号】C03B23/00GK104193152SQ201410496122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4日
【发明者】梁成祥, 梁成平 申请人:四川省洪雅县中保光学元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