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节能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233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节能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建筑领域,涉及一种改进的节能构件。



背景技术:

以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在节能建筑中的应用技术是节能减排关键技术之一,但是目前能与节能建筑完全匹配的太阳能建筑构件并不多。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但大多都是用在屋顶,用于吸收太阳能,储存热水,将太阳能用在对室内的保温方面的实例很少,且已有的技术中,未对保温材料进行阻燃保护,实际使用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对于上述的问题,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不足,并加以了改进,如中国专利库公开的一种建筑节能构件[申请号:201521029385.0]包括墙体、下保护板、上保护板、保温层、吸热板芯、阻燃板、保护层;所述墙体外侧底部设有下保护板,墙体外侧顶部设有上保护板,墙体外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外侧设有吸热板芯,保温层和吸热板芯的里外两侧均设有一层阻燃板,外侧的阻燃板外部还设有保护层。

上述的节能构件通过在保温层和吸热板芯的里外两侧均设置一层阻燃板,很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但该节能构件还是存在一个问题:起到保温、吸热效果的整体是通过粘结的方式与墙体固定的,导致该整体的更换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节能构件,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方便更换保温吸热层。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改进的节能构件,设于墙体外,包括呈板状的保温吸热层和分别设于保温吸热层上下两侧的两护板,其特征在于,两护板之间竖直设有一块夹板,两护板的纵截面均呈L形且两者沿夹板的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的夹板的上端面与位于上侧的护板的底壁贴靠并固定在一起,且夹板的下端面与另一块护板的顶壁贴靠并固定在一起,所述的保温吸热层夹在夹板和墙体之间,所述的护板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定位部,定位部沿水平方向贯穿有连接孔,墙体上垂直固定有螺杆,螺杆有两根且位置与两连接孔一一对应,每根螺栓的一端均穿过对应的连接孔并与一螺母相螺接,且定位部夹在墙体和螺母之间。

由于保温吸热层是在墙体和夹板的夹持下被定位的,在实际使用时,旋出螺母并取下由两护板和夹板这三者所组成的整体后,保温吸热层便从墙体上自动脱落,从而有效提高了更换保温吸热层的方便性。

在上述的改进的节能构件中,位于上侧的护板的底壁以及位于下侧的护板的顶壁上均开设有呈条状的滑槽,滑槽的长度延伸方向与夹板的设置方向相垂直,且滑槽远离墙体的一端开口,两所述的滑槽内均设有滑块,且两滑块分别与夹板的上端和下端固定,所述的滑块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护板相固定。

具体安装步骤如下:先安装两护板,接着放入保温吸热层,然后滑动夹板至紧压在保温吸热层上,最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滑块和护板固定起来。

夹板通过滑块和滑槽的配合以实现与护板滑动连接,这样便可更换保温吸热层的厚度来调节夹板的位置,来降低对各零部件加工精度的要求,从而降低节能构件的加工难度。

在上述的改进的节能构件中,墙体的外表面上设有两个安装孔,且两安装孔分别与两螺杆正对,所述的螺杆的一端插在对应的安装孔内,且螺杆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与墙体固定。

即螺杆和墙体的安装不需要借助其他零部件,这样便可减少安装工序,来提高组装本节能构件的方便性。

在上述的改进的节能构件中,所述的保温吸热层靠近夹板的一侧的中部设有定位孔,且定位孔为盲孔,所述的定位孔有多个且沿竖直方向均布,所述的夹板靠近保温吸热层的一侧具有凸出的限位部,限位部的数量与定位孔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的限位部均插在对应的定位孔内。

在定位孔和限位部的配合下,进一步限制保温吸热层向下运动,从而提高保温吸热层被定位的稳定性,以提高本节能构件的工作稳定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改进的节能构件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保温吸热层是在墙体和夹板的夹持下被定位的,在实际使用时,旋出螺母并取下由两护板和夹板这三者所组成的整体后,保温吸热层便从墙体上自动脱落,从而有效提高了更换保温吸热层的方便性。

2、夹板通过滑块和滑槽的配合以实现与护板滑动连接,这样便可更换保温吸热层的厚度来调节夹板的位置,来降低对各零部件加工精度的要求,从而降低本节能构件的加工难度。

3、在定位孔和限位部的配合下,进一步限制保温吸热层向下运动,从而提高保温吸热层被定位的稳定性,以提高本节能构件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改进的节能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保温吸热层;1a、保温板;1b、吸热芯板;1c、阻燃板;1d、基板;2、护板;2a、定位部;2b、滑槽;3、夹板;3a、限位部;4、螺杆;5、螺母;6、滑块;7、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改进的节能构件设于墙体7外,其由保温吸热层1、护板2、夹板3、螺杆4、螺母5等组成。

其中,保温吸热层1沿竖直方向设置,它由保温板1a、吸热芯板1b、阻燃板1c和基板1d这四者依次贴合粘结而成,且保温板1a与墙体7贴靠。

护板2有两块且分别位于保温吸热层1的上侧和下侧。夹板3竖直设置在两护板2之间,且保温吸热层1夹在护板2和墙体7之间。具体来说,如图1和图2所示,两护板2的纵截面均呈L形且两者沿夹板3的中心对称设置。每块护板2均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定位部2a,且每个定位部2a均沿水平方向贯穿有连接孔。螺杆4的数量与连接孔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螺杆4的一端均与墙体7垂直固定,且螺杆4的另一端穿过对应的连接孔并与一螺母5相螺接,将以定位部2a夹在墙体7和螺母5之间来定位护板2。在本实施例中,墙体7的外表面上设有两个安装孔,且两安装孔分别与两螺杆4正对。螺杆4的一端插在对应的安装孔内,且螺杆4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与墙体7固定,即螺杆4和墙体7的安装不需要借助其他零部件,这样便可减少安装工序,来提高组装本节能构件的方便性。

夹板3的上端面与位于上侧的护板2的底壁贴靠并固定在一起,且夹板3的下端面与另一块护板2的顶壁贴靠并固定在一起。具体来说,位于上侧的护板2的底壁以及位于下侧的护板2的顶壁上均开设有呈条状的滑槽2b。滑槽2b的长度延伸方向与夹板3的设置方向相垂直,且滑槽2b远离墙体7的一端开口。两滑槽2b内均设有滑块6,且两滑块6分别与夹板3的上端和下端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滑块6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护板2和夹板3相固定。

进一步说明,保温吸热层1靠近夹板3的一侧的中部设有定位孔,且定位孔为盲孔。定位孔有多个且沿竖直方向均布。夹板3靠近保温吸热层1的一侧具有凸出的限位部3a,限位部3a的数量与定位孔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每个限位部3a均插在对应的定位孔内。在定位孔和限位部3a的配合下,进一步限制保温吸热层1向下运动,从而提高保温吸热层1被定位的稳定性,以提高本节能构件的工作稳定性。

由于保温吸热层1是在墙体7和夹板3的夹持下被定位的,在实际使用时,旋出螺母5并取下由两护板2和夹板3这三者所组成的整体后,保温吸热层1便从墙体7上自动脱落,从而有效提高了更换保温吸热层1的方便性。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