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车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1122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移动车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遮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移动车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汽车遮阳遮雨篷架都是一些整体固定的结构,不能折叠收拢,不便携带,而众多方便携带的遮阳遮雨产品又不能完全适用于车辆的遮雨功能,这样导致大多数车辆只能在烈日下暴晒或在雨中淋,对车辆本身造成一定的损害,影响了车辆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方便携带、安全和完全遮盖的移动车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移动车篷,包括棚架和篷布,棚架由若干立架、若干横梁和左右两个侧梁组彼此连接而成,每根立架固定在一个柱脚上,每个柱脚设置若干组纵向插槽和一组横向插槽,立架底部根据车体宽度插接到柱脚相应的纵向插槽中;每个侧梁组由前后两个侧梁、一个前支梁、前后两个伸缩立杆、前后两个底架、一个中梁和一个后支梁组成,中梁前后两端分别通过一个U形插杆与侧梁相连,前支梁一端和后支梁一端分别插接在侧梁中,前后两个侧梁通过锁具固定在立架上,前支梁另一端和后支梁另一端分别与伸缩立杆顶部相连,底架两端分别连接在伸缩立杆和柱脚的纵向插槽之间,横梁两端分别通过锁具固定在左右两个侧梁组的中梁上。

上述篷布包括前顶篷、后顶篷和侧篷,篷布边缘设置用来固定到棚架上的插孔。

上述立架主要由套管和伸缩支管组成,套管和伸缩支管之间设置定位销,套管底部设置L形插条,伸缩支管顶部的连接杆设置插孔。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车辆的轮胎压在柱脚的压板上,根据车辆大小形状,通过将若干立架、若干横梁和左右两个侧梁组彼此连接固定成一个立式骨架,立架底部根据车体宽度插接到柱脚相应的的纵向插槽中,篷布铺设在立式骨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移动车篷的棚架采用多段分体式结构,是由若干立架、若干横梁和左右两个侧梁组彼此连接而成,各组件之间可以分解折叠收拢,也可根据需要调整高度和宽度,具有使用方便、占用空间小和完全遮盖的优点,也具有作为户外帐篷和其他功能篷使用的功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柱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立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锁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插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篷布、2立架、3横梁、4柱脚、5纵向插槽、6横向插槽、7加强筋、8侧梁、9定位销、10前支梁、11伸缩立杆、12底架、13中梁、14后支梁、15锁具、16U形插杆、17插孔、21套管、22伸缩支管、23 L形插条、24连接杆、25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和图7所示,一种移动车篷,包括棚架和篷布1,棚架由若干立架2、若干横梁3和左右两个侧梁组彼此连接而成,每根立架2固定在一个柱脚4上,每个柱脚4设置若干组纵向插槽5和一组横向插槽6,立架2底部根据车体宽度插接到柱脚4相应的纵向插槽5中;每个侧梁组由前后两个侧梁8、一个前支梁10、前后两个伸缩立杆11、前后两个底架12、一个中梁13和一个后支梁14组成,中梁13前后两端分别通过一个U形插杆16与侧梁8相连,前支梁10一端和后支梁14一端分别插接在侧梁8中,前后两个侧梁8通过锁具15固定在立架2上,前支梁10另一端和后支梁14另一端分别与伸缩立杆11顶部相连,底架12两端分别连接在伸缩立杆11和柱脚4的纵向插槽5之间,横梁3两端分别通过锁具15固定在左右两个侧梁组的中梁13上。篷布包括前顶篷、后顶篷和侧篷,篷布边缘设置用来固定到棚架上的插孔17,立架2主要由套管21和伸缩支管22组成,套管21和伸缩支管22之间设置定位销9,套管21底部设置L形插条23,伸缩支管22顶部的连接杆24设置插孔25。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车辆的轮胎压在柱脚的压板上,根据车辆大小形状,通过将若干立架、若干横梁和左右两个侧梁组彼此连接固定成一个立式骨架,立架底部根据车体宽度插接到柱脚相应的的纵向插槽中,篷布铺设在立式骨架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