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号控制标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3223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一种信号控制标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控制标高装置。



背景技术:

标高是建筑物某一部位相对于基准面的竖向高度,是竖向定位的依据。在施工图中经常有一个小小的直角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尖端或向上或向下,这是标高的符号。

在浇筑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结构标高及结构尺寸,保证工程质量过程。顶板或地面浇筑混凝土时,一般通过拉线、尺量来控制标高,而这种控制方式标高测量复杂,测量偏差较大,不能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信号控制标高装置,其结构合理,操作方便,成本适中,能准确、快捷控制建筑物某一部位相对于基准面的竖向高度,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节省施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信号控制标高装置,其包括信号发射器、信号接收器;信号发射器设置在支座上,信号接收器固定在施工设备上,信号接收器与施工设备的控制系统连接。

施工时,将基准面信息、标高信息输入信号发射器,信号接收器随着施工的进行逐渐升高,信号发射器与信号接收器保持通信连接,监测、控制施工标高。

进一步地,所述支座包括基板、支杆,基板设置在顶板或地面的基准面上,支杆一端固定在基板上,支杆的另一端与信号发射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接收器通过固定夹将其固定在施工设备上,固定夹的数量不止一只。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接收器设置有指示灯,指示灯包括绿灯、红灯。

进一步地,当施工高度低于标高时,信号接收器上的绿灯开启,施工设备继续施工。

进一步地,当施工高度高于标高时,信号接收器上的红灯开启,施工设备停止施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信号控制标高装置应用于工程建工施工领域,其结构合理,操作方便,能准确、快捷控制建筑物某一部位相对于基准面的竖向高度,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操作简单、方便,操作人员无需进行专业训练;

(2)信号控制标高装置能够控制施工精度,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信号发射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信号接收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1.信号发射器;2.信号接收器;3.支座;4.施工设备;5.基板;6.支杆;7.绿灯;8.红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信号控制标高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图1至图4是本申请所述的信号控制标高装置示意图。

一种信号控制标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包括信号发射器1、信号接收器2,信号发射器1设置在支座3上,信号接收器2固定在施工设备4上,信号接收器2与施工设备4的控制系统连接。

施工时,将基准面信息、标高信息输入信号发射器1,信号接收器2随着施工的进行逐渐升高,信号发射器1与信号接收器2保持通信连接,监测、控制施工标高。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信号发射器结构示意图,所述支座3包括基板5、支杆6,基板5设置在顶板或地面的基准面上,支杆6一端固定在基板5上,支杆6的另一端与信号发射器1连接。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信号接收器结构示意图,其上设置有指示灯,信号接收器2通过固定夹将其固定在施工设备4上,固定夹的数量可以多个,直至把信号接收器2固定牢固为止。

指示灯包括绿灯7、红灯8,图4是图3的俯视图。当施工高度低于标高时,信号接收器2上的绿灯7开启,施工设备4继续施工;当施工高度高于标高时,信号接收器2上的红灯8开启,施工设备4停止施工。本申请提供的信号控制标高装置有效控制施工的高度,保证工程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信号控制标高装置应用于工程建工施工领域,其结构合理,操作方便,成本适中,能准确、快捷控制建筑物某一部位相对于基准面的竖向高度,加快施工进度,保证施工质量,节省施工成本。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